第一图书网

刑事诉讼法原则

谢佑平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7-1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作者:

谢佑平  

页数:

448  

字数:

367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对刑事诉讼法的程序和相关原则作了详细论述。分为三编:第一编为刑事诉讼法原则概论,介绍了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概念、特征、体系、功能等;第二编刑事诉讼法公理性原则,讨论了程序法定、司法审查、审判中立等15个重要原则;第三编分析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政策性原则,包括配合制约原则与检察监督原则。

作者简介

谢佑平,男,1964年生,湖南宁乡人。法学博士,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学院兼职教授。1988年在西南政法大学任教,1994年被聘为副教授,1998年被聘为教授,1999年被聘为诉讼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发表科研成果累计300余万字。出版的专著有《刑事诉讼模式与精神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刑事诉讼法原则概论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一、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概念演进 二、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概念辨析 三、刑事诉讼法原则的特征界说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体系和分类 一、观点评述 二、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体系的构建 三、刑事诉讼法原则的分类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功能 一、法律原则的功能释义 二、刑事诉讼法原则的功能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发展趋势 一、刑事诉讼法原则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二、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的产生和内容 三、我国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的差距第二编 刑事诉讼法的公理性原则 第五章 程序法定原则 一、程序法定原则的内涵 二、程序法定原则的价值根基 三、司法立法:程序法定原则的背反 四、透析司法立法现象产生的原因 五、重塑我国的程序法定原则 第六章 司法审查原则 一、司法审查原则的源起 二、司法审查原则的涵义 三、实体与程序:司法审查原则效力的二维 四、司法审查机制的缺位: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结构性缺陷 五、劳动教养制度的重构:一个程序法角度的思考 第七章 控审分离原则 一、问题的导出:分权制衡与控审分离 二、诉讼公正:控审分离原则的价值根基 三、结构与程序:控审分离原则的两重内涵 四、法院能否变更指控罪名:诉审同一原则的上限 五、刑事公诉变更制度:诉审同一原则的配套措施 第八章 审判中立原则 一、审判中立的法理基础 二、审判中立的保障机制 三、审判中立与我国刑事司法改革 第九章 控辩平等原则 一、平等的根源 二、“平等”界说 三、国家与个人的平等:控辩平等的理论基础 四、平等武装与平等保护:控辩平等的基本涵义 五、控辩失衡:我国控辩关系现状的初步分析 六、客观公正义务:检察官当事人化的底限 第十章 无罪推定原则 一、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国家视野内的考察 二、证明责任分配机制:无罪推定原则的本质 三、强化与弱化:无罪推定原则发展的二律背反 四、严格刑事责任:无罪推定原则的例外 五、无罪推定与刑讯逼供的防范 第十一章 辩护原则 一、解读:刑事辩护制度的理论基础 二、考察:刑事辩护制度的历史增变 三、底限正义:刑事辩护国际标准的内容 四、同步与差距:中国刑事辩护制度与刑事诉讼国际标准的比较 第十二章 参与原则 一、参与原则的理论基础 二、当事人的参与 三、公民的参与 四、参与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五、正名:公民扭送与无证逮捕 六、法律与道德之间:拒绝作证权的思考 七、传统与变革:陪审制及其改革 八、缺席的正义:刑事诉讼缺席判决制度 第十三章 及时性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的内涵及意义 二、及时性原则的内容和要求 三、及时性原则在我国适用的现状与完善 第十四章 相应性原则 一、相应性原则的内涵及意义 二、适当与适度:相应性原则的双重要求 三、相应性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第十五章 一事不再理原则 一、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内涵重述 二、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价值根基 三、一事不再理原则的运作机制第三编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政策性原则 第十六章配合制约原则 一、概述:配合制约原则的内容 二、配合制约原则检讨 三、检警一体化述评:我国检警关系的反思与定位 第十七章 检察监督原则 一、“大检察观”:检察监督原则的理论基础 二、检察监督原则的内容 三、检察监督原则质疑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刑事诉讼法原则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