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
2003-07-01
法律出版社
大谷实
411
460000
黎宏
无
本书是在《刑法讲义总论》(第四版补订版)的基础上全面修订而成的。当初是准备作为第五版出版的,但最终还是改为了新版。作者对于刑法的一些基本考虑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自1986年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以来,刑法学的理论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对作者的刑法观点重新全面梳理,这就是作者劲头十足地作为《新版》执笔的理由。 当今的刑法学,大而言之,可以分为两种流派。一种流派认为,刑法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生命或者财产这种生活利益或者法益,犯罪或者刑罚只有在能够保护该种法益的限度之内,才具有意义和存在理由。作者将其称为实质的犯罪论。另一种流派认为,刑法的作用不仅在于保护法益,通过保护法益来维持社会秩序才是刑法的目的之所在。根据这种见解,尽管保护法益也重要,但由于刑罚是残酷的制裁手段,为了不侵犯国民的自由和人权,事先必须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什么是犯罪,只能将在形式上符合该种规定的行为作为处罚对象。只有将保护法益和保障人权相协调的刑事司法才能获得国民的信赖,也才能对维护社会秩序做出贡献。作者将这种见解称为形式的犯罪论。 本书的初版问世以来,作者就尝试从形式的犯罪论的立场出发,将刑法体系化。从1996年开始的三年间,作者有机会和实质的犯罪论的领军人物、东京都立大学的前田雅英教授进行对谈,对谈的内容被作为“精彩刑法”连载发表在《法学教室》杂志上。这次对谈,不仅让作者理解了前田教授的学说,也是作者自己的一次宝贵体验,同时,在彻底思考作者自己的学说的意义上,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不同立场的学人之间进行对谈,顾名思义,是“短兵相接”,紧张异常,但是,也正因如此,才明白了双方观点的异同,发现了各自观点的不足。本书中大量加入了这次对谈的内容。 但是,作者所主张的刑罚法规所预定的行为框架应当成为犯罪论体系的出发点的形式犯罪论的见解,则丝毫没有动摇,这是毫无疑问的。反过来,倒不如说,对于主张优先考虑法官的、然后是国家的处罚要求的实质犯罪论,从尊重人权观念的观点出发,则不免有些担忧,这更加坚定了作者应当坚持形式的犯罪论的信念。作者正是在上述意识的启发下,动笔撰写本书的。 但是,本书毕竟是教科书,对目前的刑法学以及判例状况进行客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与各个问题有关的学说和判例,尽可能地进行整理和引用,然后展开自己的观点。另外,对于学习而言,最为重要的是严密理解概念或者定义,因此,在这一方面,笔者也煞费了一番苦心。特别是在本教科书中,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将目录更加细分,并将“注释”也作为重要内容加入进来。在确认理解了上述内容之后再学习的话,可能就方便多了。 2000年3月 大谷实
大谷实,男,1934年生,日本茨城县人,1957年毕业于日本同志社大学法学部,法学博士。现为同志社大学法学部教授,学校法人同志社理事长,法务省人权保护促进审议会委员,前司法考试考查委员(1982-1995年),日本学术会议会员,日本放送大学客员教授,武汉大学客座教授。主要
第一编 刑法的基础 第一章 刑法和刑法学 一、刑法的意义 二、刑法的社会机能 三、刑法和社会伦理规范 四、刑法学 第二章 近代刑法学的历史 第一节 启蒙时期的刑法理论 一、近代初期的刑法 二、启蒙思想和刑法理论 三、启蒙思想和刑事立法 第二节 近代刑法学的展开 一、报应刑论 二、古典学派和近代学派 三、学派之争及其终结 四、20世纪的刑事立法 第三节 我国的历史展开 一、到旧刑法为止 二、旧刑法、现行刑法 三、战后 第三章 刑法理论 第一节 犯罪理论 一、犯罪论的基础 二、犯罪的本质 第二节 刑罚理论 一、有关刑罚理念的对立 二、刑罚的本质 三、刑罚的机能 四、刑罚的种类 第四章 刑法的渊源和解释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一、意义和沿革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 第二节 刑法的渊源 一、法律原则 二、刑罚法规内容妥当的原则(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 第三节 刑法解释 一、禁止类推解释 二、类推解释的许可 第五章 刑法的适用范围 第一节 刑法的时间适用范围 一、时间适用范围的意义 二、犯罪后法律变更刑罚的场合 三、限时法 第二节 刑法的窨适用范围 一、概说 二、空间适用范围 三、外国判决的效力 四、犯人的引渡 第三节 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一、意义 二、适用上的例外 第四节 刑法对事的适用范围第二编 犯罪 第一章 犯罪论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一、犯罪的意义 二、犯罪的成立条件 三、排除犯罪性的事由 四、犯罪的本质 第二节 犯罪论的体系 一、犯罪论体系的意义 二、犯罪要素的体系化 三、形式的犯罪论和实质的犯罪论 第三节 行为 一、概说 二、有关行为的各种学说 三、刑法中的行为 第二章 构成条件 第一节 构成要件的概念 一、构成要件的意义 二、构成要件的机能 三、构成要件的种类 第二节 构成要件要素 一、构成要件符合性和构成要件要素 二、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三、 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四、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 五、构成要件的解释 第三节 构成要件符合性 第一款 实行行为的意义 一、构成要件符合性意义 二、实行行为 第二款 不作为犯 一、概说 二、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要件 第三款 间接正犯 一、正犯和共犯 二、间接正犯的要件 三、间接正犯的成立范围 第四款 故意 一、故意的概念 二、故意的成立要件 三、未必的故意 四、故意的种类 五、事实错误排除故意 第五款 过失 一、 概说 二、过失的成立要件 三、过失的种类 四、过失的兑合 五、结果加重犯 第六款 因果关系 一、因果关系的意义和机能 二、因果关系的理论 三、因果关系的判断方法 四、判例的态度 五、不作为的因果关系 第三章 排除犯罪性事由 第一节 排除违法性事由 第一款 违法性的概念 一、违法性意义 二、违法要素 三、违法要素 四、违法性的判断 第二款 排除违法性 一、排除性的意义 二、排除违法性事由的种类 第三款 正当行为 一、概说 二、法令行为 三、劳动争议行为 四、业务行为 五、其他正当行为 第四款 正当防卫 一、概说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三、防卫过当 四、假想防卫 五、《盗犯防止法》中的特别规定 第五款 紧急避险 一、概说 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三、避险过当、假想避险 第二节 排除责任事由 第一款 责任的概念 一、责任的意义 二、责任的本质 三、责任要素 四、责任判断 第二款 责任能力 一、责任能力的意义 二、无责任能力、限定责任能力 三、原因自由行为 第三款 作为责任要素的故意和过失 一、故意 二、过失 第四款 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 一、违法性意识的意义 二、有关违法性意识的学说 三、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 四、违法性错误 第五款 期待可能性 一、期待可能性的意义 二、根据期待可能性而排除、减轻责任的事由 三、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四、期待可能性的错误 第四章 构成 要件的修正形式 第一节 未遂犯 第一款 概说 一、犯罪实行的阶段类型 二、预备罪、阴谋罪有及未遂犯的处罚根据 第二款 未遂犯 一、概说 二、未遂犯的成立条件 三、对未遂犯的处罚 第三款 不能犯 一、不能犯的意义和种类 二、不能犯和未遂犯的界限 第四款 中止犯 一、概说 二、中止犯的成立条件 三、预备罪、阴谋罪的中止 四、对中止犯的处罚 第二节 共犯 第一款 共犯和正犯 一、共犯的意义和种类 二、正犯和共犯的区别 三、共犯的处罚根据 四、共犯的本质 五、共犯的从属性 第二款 共同正犯 一、概说 二、实行共同正犯的成立条件 三、共谋共同正犯 四、处分 第三款 教唆犯 一、教唆犯的成立条件 二、教唆犯的各种类型 三、处分 第四款 帮助犯 一、帮助犯的成立条件 二、帮助犯和共同正犯、教唆犯的区别 三、帮助犯的各种类型 四、处分 第五款 共犯和身份 一、概说 二、真正身份犯和共犯 三、不真正身份犯和共犯 第六款 共犯的相关问题 一、不作为和共犯 二、共犯的错误 三、共犯和未遂 四、共犯的兑合、罪数 第五章 罪数 第一节 犯罪的个数 一、概说 二、本来一罪 第二节 科刑一罪 一、概说 二、观念兑合 三、牵连犯 四、有关科刑一罪的诸问题 第三节 并合罪 一、意义要件 二、处分 三、单纯数罪 第三编 刑罚和保安处分 第一章 刑罚的体系 第一节 刑罚和刑罚权 一、刑罚的本质和机能 二、刑罚权 第二节 刑罚的种类 一、概说 二、死刑 三、自由刑 四、财产刑 第二章 刑罚的适用 第一节 法定刑及其加减 一、法定刑与其轻重 二、法定刑的加重、减轻 三、累犯、惯犯 四、自首、坦白、自白 五、酌量减轻 六、加减规定 第二节 刑罚的裁量、宣告、免除 一、量刑 二、刑罚的宣告、免除 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和缓期执行 第一节 刑罚的执行 一、概说 二、死刑的执行 三、自由刑的执行 四、财产刑的执行 第二节 刑罚的缓期执行 一、刑罚缓期执行的意义 二、宣判缓期执行的条件 三、缓期执行的撤消 四、缓期执行的效力 第三节 假释 一、假释的意义 二、假出狱 三、假出场 第四章 刑罚的消灭 一、刑罚权的消灭事由 二、犯人死亡、法人消灭 三、恩赦 四、时效 五、刑罚的消灭 第五章 保安处分 一、保安处分的意义和沿革 二、保安处分的基础 三、保安处分和刑罚的关系 四、现行法上的保安处分 五、我国的保安处分问题 六、保护处分
无
问了学校几家书店,都没货了,并且说出版社也没货了。没想到当当上还有,送货也很快,非常满意。希望当当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