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

陈瑞华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作者:

陈瑞华  

页数:

30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法学家的讲演,强调秩序与和谐、自由与权利、公平与正义,其理念之创新,精神之卓越,或使民主更趋进步,促进社会更尊民权,其意义在于国家更显强盛,人民更为幸福。  本社推出此“法学家讲演录”,殷殷之情,端在于增进建设社会秩序之共识,端在于为和谐发展增利器,为建制助其力。当此,我们也向勇敢且智慧的法学家致敬,向年轻的法律人致敬,向关心民主法治的公民致敬。这一群作者和读者,是此社会中的理性发光体。  本书是一部学术演讲稿,记载了作者十年来在全国各地所做讲座的精华:既有为初涉法律之门人士准备的法律入门知识,为法律实务人士准备的职业技能训练,也有为法学研究人员准备的前沿问题研究。  这些演讲从不同角度涉及了“法律人的思维方式”问题。我们相信,对于初入法律之门的学生、从事法律实务的人士以及站在法律理论最前沿的研究人员,都需要对一些法律理念进行深刻的理解,对法律实施问题加以深入的反思,对法学研究的前沿课题进行总体的把握。

作者简介

陈瑞华,男,1967年2月生,山东聊城人,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学士(198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1992),中国政法大学博士(1995),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1995—1997),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2),1997年起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
  研究领域主要有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学、司法制度和程序法基础理论。
  独立出版的著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看得见的正义》,《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程序性制裁理论》,《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二版)》。
  2004年11月,被中国法学会评选为“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书籍目录

序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社会科学对法学方法的影响刑事辩护的三种形态刑事证据法的理论体系什么是程序正义程序法的制裁方式人权法视野下的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几个前沿问题


编辑推荐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编辑了陈教授的讲演精华,无论是法律专业的还是非法律专业的人读起来都会受益匪浅的,这本书通俗易懂,没有法律专业术语的晦涩,并且论理深刻,让人在一读上就爱不释手。


陈瑞华是刑诉法方面的专家,法学功力深厚,且能独立思想……


这本书很早就看过,特意从当当买来收藏


大爱当当,包装很好。望继续努力、


还没有开始看~期待~


这本书能帮助拓展法律思维,易懂。


提出的许多前沿的观点,不过专业性太强,语言表达有点平淡


很不错的书,是朋友让我帮他买的,结果我自己先看了.说的很多问题都是实际中的,而且说的很透.值得一读


主要讲刑事诉讼法


很不错的书,我是帮朋友买的,自己翻来看也觉的很棒!受益非浅呀


读后的感觉是得正文不如题目好看,所得甚微。已经很久不去读法律人写的书了,今天读了仍然失望


包装很破很旧,还有脏脏的痕迹,不满意


老师推荐买的,不过我还没有看,同宿舍的女孩看了觉得不错。


凡是学过法律的,都没必要看,后悔啊


  导师布置的作业。。。
  这是一部演讲集,着重对单个问题的研究,而没有教科书式的体系和相对比较严密的逻辑(个人这样觉得),再加上之前没有读过陈老师的作品和知识浅薄,对于一些术语如程序性裁判不大了解,读前面几篇的时候有困惑的,所幸后面的文章有解释。。。
  
  比较喜欢他的一些新奇的理论,当然这很可能因为个人阅历过浅,如果有人和我一样很少看法学经典著作、当代著作也没有对什么时髦的理论作什么关注的话,完全值得一看。。。
  
  晚上补下本书笔记,或许本人能更好地理解它。
  
  
  


  我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题目就萌发兴趣,这段时间对涉及“思维”的主题较为关注,况且自己也是法科生。看到目录后选择了第一篇读,并在网上找到一篇同名演讲稿,阅读后做了笔记。对于全书不能做太多评论。
  开篇第一句:“如果说社会进步在私法领域的标志是‘从身份到契约”’,那么在公法领域体现为两点: 一是‘无限地授予权力到有效地限制权力’,二是‘从结果到过程’。”这句话也是这篇文章的点题之笔了。
  作者用法谚展开对法律人思维方式的论述,间引案例以说明,有点法律基础的人应该不难读。以前并不关注法谚,看完之后也许要留意了。郑玉波先生著有《法谚》一书,多次在书架看到,尚未拜读。
  http://www.douban.com/subject/2271507/
  http://www.douban.com/subject/2273652/
    
  作为一个法律人(目前我还不是以后也未必是),恐怕最难过的是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和公众传统的“欠债还钱、杀人偿命”的思维以及法律岗位上的非法律思维的冲突。作者在文中亦有相当部分的论述。
  note: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90179179/


诶,本来还想找舒国滢老师的《法律的智慧警句》补充下对法律谚语的无知。可惜图书馆的都被借光了。。。也,图书馆有《法谚》的,我去拜读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