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

毕恒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05-01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作者:

毕恒达  

页数:

171  

字数:

99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论文写作指导用书。作者建议读者用最迅速的方式浏览本书之后,先安心睡个觉,等明天一觉醒来,可以仔细分析这本书中你觉得对你最有用的部分,然后再依据作者的建议,一一列出你可以具体做到的重点。建议已经进入密集写作状态的读者不要将本书摆在书柜中当作参考书作为陈列之用,这本书的理想收纳地点就是你的书桌和床头。总之,一个你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

作者简介

毕恒达,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副教授。
  从小喜欢读书,因为是男生,在那个年代,理所当然考进了上木工程学系,后来选择了距离社会人文最接近的都市计划组就读。
  其间,自行发现了环境心理学这个有趣的研究领域。记得土地使用分区管制这门课的期末报告,我不谈

书籍目录

有趣!有趣!有趣!论文登山者的霹雳包故事从这儿开始:代序PART1 一点提醒、一种立场PART2 你可以再靠近一点:本书内容导览PART3 热情、热情、热情:选择研究主题 如何选择论文题目 如何确定研究计划PART4 想象我,陷入爱河:论文题目的拟定PART5 营造气氛的前戏:前言PART6 在学术地图中定位:为什么要回顾文献?PART7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资料 文献从何找起 期刊论文 书籍 学位论文 报纸 搜寻引擎 如何找到全文或纸本 询问专家 图书馆导览 如何阅读书籍的版权页 个人图书馆管理系统:EndnotePART8 是文献回顾,还是家具型录 Use文献,不是Show文献 文献引用有规矩PART9 哪一种研究方法比较好? 如何确定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方法的位置 渐行渐远:概念的操作化PART10 论文的核心:发现与分析 如何展开分析 扎根理论 学术研究对田野的影响PART11 论文的面相:语言、文字与写作风格 语言同时反映并形塑社会 我被打败了:有关写作 论文写作风格PART12 论文写作症候群 写作心理 网路传说PART13 整本论文的意义:结论与建议PART14 未来,一直来:未来研究方向PART15 留下线索到原典:关于参考书目附录 购买外文图书的网络书店 自动生产学术论文的电脑程式

章节摘录

  该看而没有看到是盲目;不该看而看到,我们说他戴着有色的眼镜,也有可能助长了社会中既存的刻板印象。就像人生一样,行动还是不行动、说话还是沉默,都已经是一种选择、一种立场,都要负责任。  因此,除了研究现象的焦点理论之外,还有许多潜藏没有明说的价值观或背景知识也都实地影响我们的研究,也都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加以反省的对象。  Peshkin(1985)认为研究者未经反省的价值观会使得研究者对于现象中某些面向盲目,因而没有阐明其与现象中其他面向连结的机会。主观性(subjectivlty)同时是“可能”也是“限制”。研究者应该反省自己的主观性,并检讨它对于研究从头到尾的影响。既然主观性限制我的认知与体认,我必须知道什么感动我,什么没有;而我的诠释中又忽略了什么。他以下的这段话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借着主观性,我说我所感动的故事。祛除主观性,我并不是变成一个价值中立的参与者.而是一个脑袋空空的人。”(页280)  Phillips与Pugh(2000)也指出有很多研究并不是去发现原来所不知道的事物,而是去发现原来自己并不知道某些事情。也就是说研究不一定是去探讨未曾触及的新世界.而是在想当然的事物中发现新观点,指出原有的偏见。


编辑推荐

  论文写作枕边书。这本书野心不大,但愿能够成为高校学子撰写论文的枕边书,让他们在写作的痛若深渊中还能安然入睡。  应该是最有趣的论文写作指南!  小书有个小野心,让面临论文写作痛苦任务的你,安然入睡。  繁体版在台湾面世已逾四年,畅销不衰,风行各大高校。  连年占据“诚品网络书店”教育排行榜头名!  “豆瓣网”用户评价高达8.2分!  人气小组“我们一起写论文”收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 PDF格式下载



喜欢这本书~用平实的语言告诉读者写论文的方法~推荐~


有些教授没告诉你的,也许你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这本书写的非常的实际,没有华丽的深奥的语言,但是却是真正的研究生在写作时遇到的困难。


正在写论文,这个台湾人的视角非常有创见,很值得推荐


这本书浅显易懂,涉及方面也挺全,刚好满足了现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很多教授没能做到的


感觉做研究有思路了


一直希望能够找一本让学生愿意读下去的关于研究方法的书,这本书的出现无疑终于满足了我的愿望!它不是大部头的研究方法书,但它的确是一本让你乐于研究和学会研究的书!


比较适合中国人,还可以看一下国外的读物。。但是还是这本书感觉读起来又轻松又心有戚戚啊~!


书刚收到,看了几页,还不错。


短小精悍,轻松幽默中对写论文很有启发。


对于现在正在写论文而又不知如何入手的研究生,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看。从来对写文章都很头痛,也没有学习过怎样写论文,写起论文来真的非常痛苦,完全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本书很实用,按照论文写作的流程顺序指导,一步一步指导,也都是针对研究生论文写作的一些普遍问题,没有面面俱到但是都切中关键。书的排版字体大小也让人舒适,不像大部头的论文指导书籍,看起来不累,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是本很好的的枕边书。


对于初涉人文学科的学生来说,值得一看,价格也不贵


所以买了一本来看`希望能有所收获


台湾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对写作论文的体会,很贴切。写论文困惑时可以随手翻,价钱也不贵。


典型台湾人的文风..学生做本硕论文\教师作初级科研和教写作课都适用


读起来很有趣,对论文的选题有详尽的叙述。和大部头的方法论相比,比较浅显,但是很有启发。对于首次写论文或者写论文不多的人来说很有帮助。


很有趣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老师推荐的,挺好的一本书


拓宽论文写作的思路和文献查阅的途径,最好在准备论文的时候读一下,还是有帮助的


印刷和纸张的质量都挺好的,内容还没看~


不枯燥,可以读读


书的质量不错还没有看完但是感觉对写论文应该有一定帮助


这本书不错,建议大家可以看看。


有一部分还是对写论文很有指导意义的。


不枯燥很轻松很人性化内容不多但还算实用


还是很不错的~


学习社会学的学生可以买来看一下.读起来比较轻松


是在零点花园上看到的推荐,很激动就买了下来,内里的印刷和排版很喜欢,但书的封面很多灰,不干净,不知道是存放很久了还是运送过程中产生的。
才看了一半,感觉内容没有零点花园上的推荐的那么好,但因还未通读全书,深入思考,不敢枉做评论。


主要介绍了一些实证型研究论文的撰写的TIPS~


不是想像中那么好,里面还是有些内容可以借鉴的。一本床头书而已。


作为毕业人士,再看这本书应该没有多大收获。但是也值得买,可以留给在校的弟妹们。


台湾的论文与大陆的大不相同,书中提到收集资料的英文网站限于英文水平有限派不上用场。但不失为一本有趣的书。


看的很快,半小时左右就看完了,内容不多,适合本科生入门者。


  在论文写到濒临崩溃时,朋友给我推荐了这本书。
  如果早点看到这本书,有可能做得好一点。现在也不算晚,出现得很关键。
  
  现在遇到两个障碍,一个是太着急了。虽然也不知道急着毕业了要什么去,有人在确定时间内拿不到学位就不能获得一份工作或者是失去每个机会,我要面对的可能是毕业就失业。尽管如此,我还是这么没有耐心,完全只因受不了这种,一年一年、一日一日只做一件事情的状态。错在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以为,不能速战速决的话,就会拖拖拉拉把自己拖死。结果呢,依然把自己拖死了。进度,并没有因为我很着急,而有一点半点的加快,相反因为没有耐心,陷入了一稿不行、重来一稿的苦逼状态。累,且没有成效。
  
  第二个障碍是,越写越觉得论文好没有意义,好像没什么新意可言,越来越沮丧。肯定没那么有创新性,不过也可能是写太久了,自己太熟悉了。目前依然没有找到解决这个障碍的办法。自己本来就没什么信心,有时候导师再批评几句,完全没有抵抗力,就不想继续写了,这么辛苦也没搞出有意义的东西来,还能怎么努力,会不会继续搞也搞不好,各种厌恶、反感、抵抗、畏难情绪。
  
  
  本书里,建议大家不要做的事情,我基本都做过。
  比如不要长时间写作之后,马上跳到被窝睡觉。不要先写完简单的,每天一起床就要面对最困难的部分。
  
  本书里,提到的应该避免的情况,我正在一一经历。
  开始思考从来不曾思考过的问题,比如“我活着是要干嘛?”“这篇论文的价值在哪里?”
  对自己的能力以及适不适合走学术这条路的问题,有过前所未有的深刻体会及考虑。
  教授一批评就万念俱灰,觉得不如归去。
  
  
  很及时地遇到了这些观点。
  
  你并不孤独!
  


  有人说,看见处于写论文阶段的学生,总想起“落九枝花”的比喻。“落九枝花”的说法源自闽南语俗谚“生一个子,落九枝花”,原意是说,女人生一个孩子,将大量损耗她的青春精力,而写一篇论文,其苦楚虽不能与分娩相比,也足以让多数青年才俊为之折煞费苦心。
  
  常常听见身边聪明又勤奋的同学叹息,道“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走学术的路”,苦苦阅读,绞尽脑汁,榨干了所有的阅读量,换来结果却只恍若恒河之中一粒沙。确实,有些论文写作过程风景秀丽、有些则荆棘满地;有时脑里想写的字句像杯子溢满啤酒泡沫一样来不及接住,有些论文则从前言开始就一路NG到底。
  
  很遗憾,刚刚才看到毕恒生的这本《论文写作枕边书》,倘若早一点发现,或许会使写论文的过程更快乐些。但这并不能阻挡我在阅读这本书时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难忘的论文写作蒙太奇。
  
  写论文的时候,我的桌面植物总是生长的异常好,面膜和咖啡总是消耗的很快,桌子总是异常干净整洁。这被作者称为一种“仪式化”,毕恒达对写作仪式的建议包括净空写作的时间与空间,比如关手机、杀掉电脑游戏这些展现壮士断腕决心的步骤,而他自己则经常把“刷马桶”当做写作的例行公事。
  
  书中还反复强调“有趣”的重要性,即选择一个你酷爱的题目,这股热情才能伴随着你一直走下去。而这个过程本身,已经对私人阅读的深度和方向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请想象你热爱的事物在多大程度上塑造着你。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阅读模式。研究者准备开始写论文的时候,常常觉得他人的研究成果不过尔尔,同时觉得自己天纵英才,必将写出瞩目佳作。然而开始动笔写作之后,发现自己以往的阅读积累太少,已经来不及修改题目,便开始思考从来不曾思考过的问题,例如“我活着是要干吗?”
  
  而上面提到的这种症候群接下来的做法通常都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资料。从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到各种书籍、统计资料,乃至书籍后面的索引页、参考书目和版权页里的主题都不放过。这种阅读方式简直是“滚雪球般的一扫而光”。有意思的是,往往用于写论文时需读的专业书目是较为固定的。曾经在课堂上,尽管未经过验证,但一位法学的老师开出了一个长长的书单,并言:“读完此书单,你就相当于一个法理学博士了。”另一位新闻学的教授也明确指定过一本专业书籍,据说写论文时所有需要用到的本专业理论都可以在那本书上找得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任何“闲书”都不在榜单之列,阅读空间被学术书籍完全霸占,以至于在论文完成后的初期,思维模式仍会受到论文主题的影响,甚至会在一段时间内对阅读产生极度的反感。无论如何,一段写作论文的经历,或多或少的改变着私人阅读。
  
  “论文枕边书”是这本书的副标题,他的正标题其实是“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没错,没有人告诉过我写论文的过程竟然如此坎坷,但我也从来不知道写一篇论文却可以让生命变得如此宽容,甚至完成一种自我的成长。为了弄清楚一个词汇的真实意义,会在多大程度上逾越语言和地域的限制,去找到这个词汇最初的形态;而为了理解一种状态和模式,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剥离假象,像一个孩童,手舞足蹈的表演。
  正如一位博主所言,这不只是一次和自己的战斗,这更是一种目标奇异的爱。更多的时候,我们研究他人和世界,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
  
  


  阅读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帮助是让我认识到论文写作,也是写作的一种,就像高中时写议论文,作家写小说一样,它也是一种写作,大量的阅读和有序的田野固然重要,但是规律的写作,每天都写上几页或者几千字也很重要。
  不是光靠灵感,光靠想法,可能你想法很多很多,落到笔头上,一字全无。要锻炼自己,每天无论是摘抄还是写作,都要动笔写上一点,唯有如此,才能离最终的目标近一点。
  离毕业论文写作还有一段时间,希望它能成为我的枕边书。


   本书作者是一个有多年的论文评审经验的台湾老师,本书就是围绕作者在十余年阅读学位论文时所经常遇到的难题、缺失与错误而展开的,出发点也是为学位论文的写作给予上的指导和帮助。整体阅读下来也的确很不错,可以算是一册实用的论文写作手册。作者无疑算是做到了将一些无法言传只能身教的经验通过恰当的方式传授出来这一点——尤其这本就是值得去教授、值得被学习的。
  
   此外,就目力所及来看,相关的书蛮少见,而对这样的实用的、注重培养技能化的方法,认知上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又显得很有必要,趁此阅读之际,就特意做了一份笔记整理提炼了全书的核心观点及各个环节中的重要提示。当然,因为省略了文中所引用的很多改编论文草稿的片段,要对相关的概念和操作有更准确的把握,对其中的一些建议有更为具体的领会,还得去找书读。
  
   对了,作者还是一个在撰写自己的博士论文的时候,写不出东西,在家里就猛刷马桶猛拖地板,以消减焦虑情绪的哥们。可见什么样的生活都应该有点生活的气息,虽然对自己来说,这个倒未必是好到值得去做的建议。
   另外,从论文写作这个相对私人化的经验化的问题,教授没有说,或者也无从开口说,到现在,总算有一个教授说了点什么,这个是不是也算得上很有趣的事情呢?
  
   本书依照论文写作的前后顺序安排章节。首先讨论如何选择研究主题;在有了研究兴趣后,收寻资料、学会在哪里找、如何判断资料品质、如何引用;最后,就研究方法、发现及写作等方面进行相关讨论。
  P.S. -代表一章标题 *代表一个方面的相关建议
  
  -感言
   研究是一个资料收集。分析与写作循环回馈的过程。资料收集为的是回答研究发问,资料分析有助于引导下回合的资料收集。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分析方式,彼此互相作用影响。
   论文写作一般都有其固有的格式,想要突破惯用格式,需要有过人的想象力和足够的说服力。
   做学术研究最困难的其实是观点,相对收集资料,写报告来说,创新不是容易的事情。
   没有一个观察是不带观点的观察。你所看到的,发问的问题,都与你有关。无论采取怎样的态度或者对待,都已经是一种选择,一种立场,因而都不免负有责任。
   除了研究现象的焦点理论,此外还有许多潜藏的,可能导致我们盲目的价值观或背景知识的问题在影响着我们的研究。很多研究并不是去发现原来所不知道的事物,而是去发现原来自己并不知道某些事情。(Phillips&Pugh,2000)在探索未曾触及的新世界之外,从我们想当然的现象中发现新观点,指出原有的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让我们反省自己看世界的方式,并在其间有自我学习与转变。
  
  
  -选择研究主题
   最关键的是兴趣。
   找题目可以从两个相反的方向来,可以是从非常粗略的方向开始,通过阅读与讨论来慢慢聚焦,或者反之。
  *寻找题目的灵感
  相关课程或演讲;阅读近期重要期刊论文;查询论文后的参考书目、未来研究建议;阅读媒体新闻媒体报道、与师友讨论。
  
  *研究题目的选择
   最关键的是热情,对研究愿意诚心投入,不然可能无法持久而深入地探究。此外,要考虑自己的人格特质(例如害羞可能就不适宜需要频繁与陌生人接触的研究方式);个人知识积累。
   研究主题的选择受研究目的的影响。研究目的主要有三类:个人目的(对改变现状的热情,从事研究的渴望,或为取得成绩而升迁)、实践目的或社会政治目的、研究或学术目的(了解并对社会现象产生见识)。(Maxwell,1966)它们可能是共存的。
  
  *如何确定研究计划
   在有了大致研究方向与计划后,向自己提问:这个研究计划算是学术研究吗?可行吗?——学术研究,哪怕没有一个全新的理论与想法,也应该有些创新,不要把用老方法研究老问题,也不要太执迷于技术;是否可行,主要考量时间、经费、人力与资料限制以及研究伦理。(最后一点主要针对一些比较敏感的人群进行现场调查、实地访谈是否会造成心理创伤或情绪等而言)
  
  -论文题目拟定
   论题必须抓住整篇论文精髓,不能失于宽泛而谈或者狭隘。此外,核心关键词能够出现在题目中为宜;风格上可以平铺直叙也可以标新立异点,引发人兴趣。
  
  -前言
   介绍研究的背景(动机、脉络与意义),可以是研究者个人生活经验,学术理论启发,或者引人注目的社会实践——总之给读着以有趣,富有意义和理论内涵的印象为佳。
  
  -为什么要回顾文献(文献综述)
   文献可以帮助我们给特定的研究定位。了解自己有兴趣的研究议题已有多少既有研究,研究到怎样的程度,从而规避风险(无论是研究的是否有价值的问题,还是冒错误或重复他人研究的风险),并在他人研究基础上探索。此外,学习理论观点与研究方法,从中找到研究的新题目,还有补足,修正前人,也让回顾显得有意义。
   阅读文献,建立理论架构与撰写研究发问,是一个互动的、相互影响的过程。
  
   问题在于何时开始着手。
  *对于没有理论概念的通俗/非学术/民族志描述,有理论概念而且实质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文献,有理论概念而与实质研究内容非相关的学术文献。在研究开始时,阅读非相关的学术文献,提高理论敏感度,并学习、熟悉写作的不同风格。实质内容相关的文献等自己研究的理论浮现相对成熟再研读。以免让人有先入为主之感。还有就是保持自己的自由与开放度,以便从资料中发现概念、问题与诠释。
   研究者要利用文献,而不是让文献利用——Maxwell。没有理论则缺乏洞见,过度依赖它,又让理论强加到研究之上。需要通过训练来维持的好状态:保有开放的态度,敏锐的意识,高度的反省能力。
  
  *用概念脉络conceptual context取代文献回顾。具体是四个领域:经验知识(让自己的生活经验成为研究中洞见、假说和检验效度的来源)、既有理论与研究(将既有研究作为自己资料来源,提供自己研究的正当性,帮助决定研究方法和观点,帮助建立理论)、先驱研究(了解行为者意义);思考研究(利用理论和经验回答“如果”的问题,寻求逻辑推理涵义,鼓励探索和创新)
  
  -动手找资料
  如何搜寻,决定于研究问题界定的清楚与否以及自己对议题的熟悉程度。
  *学会通过书籍的索引条目、版权页里的关键词、主题,文献后的参考书目来发现。
  *搜寻途径:网络搜索(资料库、搜索引擎)、实地搜索(图书馆、书店、档案室)、请教相关专家。另外,感觉掌握基本知识,包括搜索引擎应用上的一些具体可行技巧也是相当必要的事情。
  *英文期刊论文搜索
  Science Citatiou Index SCI科学引用索引资料库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 社会科学引用索引资料库)
  Art&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CI 艺术与人文引用索引资料库)
  Scopus(一个新型资料库,看描述相当强悍)
  PsycINFO(心理学文献电子资料库)
  SOCIOFILE(社会学期刊论文索引与摘要资料库)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ERIC 教育相关文献资料库)
  *书籍查找
  搜寻国家级图书馆;搜寻各个著名大学图书馆;使用商业书店网络搜索;Google Book
  
  *文献选择与阅读
   收集目录和摘要之后,选择及确定找全文来阅读可以遵循的准则:
   作者为相关领域权威、其研究为人很多人引用或列参考书目中;文献发表年代(包括最新的也应包括);与自己的研究领域相关的的程度;文献品质(研究设计严谨与否及资料来源是一手二手);出版社及期刊名声。
   影印书籍、论文或报刊资料,记录可能需要的资料,以免未来缺少资讯,除了篇名、作者、编者等,也包括起讫页数、出处、出版社、年份等相关信息。
  
   通过图书馆导览(Library Tour)的策略帮助研究者厘清自己如何思考,如何在不同资料间来回腾挪、连结资料,从资讯中构筑想法与理论。
  
  *如何阅读版权页
   写参考书目的出版年,指的是版权年而非印刷年份。ISBN指的是国际标准书码,每一本书的书码都是特定的、唯一的。ISSN指国际标准期刊码。
  图书分类系统主要有两种,英国通用的杜威十进位分类系统和美国推行的国会图书馆分类系统。(国内应该是采用近似美国的,字母对应的大类也相近)对后者来说,分类号码解决的问题是图书馆书籍排列顺序的问题,了解分类便于我们找到自己想找的书。具体细节此处不赘述。
  
  Tips:一个个人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Endnote Wiki:http://en.wikipedia.org/wiki/EndNote
  
  -如何利用文献
   一开始文献回顾只应写与本论文直接相关的文献,其目的是说明本论文在习惯学术领域里的位置,并据以导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所在——它可能是修正、填补既有理论的错误或不足,测试既有理论,填补实质经验内容空缺或建立一个新的理论。因此,对于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有效的整合是必要的。而这也要求我们进行批判性阅读,在阅读中主动透过对方说法来了解自己的立场,并给以回应与调整。
  
   写文献是为了使用(use)它,而非用来展示(show)。
  *几个注意点
  不要在前面描述很多伟大、正流行的理论,可等研究一开始它们就都不见了。
  理论的选择要恰当;
  理论或背景资料不要过于冗长;
  文献的引用,如果能改写改写,除非原来的语境写得非常特殊,非常有见地。最好在引文前说明自己对其的评价,其后则说明它的深刻含意,双管齐下夹住引文——一方面确认读者会读到与自己相同的意思,一方面能显示自己驾驭文献的能力。(何春蕤)
  
  *如何写——可以遵循Flowerdew提出的5C原则:
   Comprehensive/Concise/Coherent/Cumulative/Critical 即全面、精简、一致、积累、批判。
   引入这些原则,最重要的是对文献加以批判,让读者知道你对文献的看法、文献的长短处、观念是否有突破,对既有知识基础增加了什么,然后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放置在既有知识基础的某个位置。
   要包含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对其加以批评和运用。
  
  *引用的规则:
  原文引用加引号“”;引文英文(包含)超过40字或中文超过4行,则必须将其自正文中独立出,自成一段,这时不必加引号。
  英文逐字逐句翻译成中文引用,依然得引号,转述则不必;
  引文中,倘若有删节,英文删节句子中间的字,必须用…替换,如果是句子与句子中间删掉几个完整句子,则加上……,此时中文亦然。而类似“……开头中间结尾……”则没必要(引文本就是原文截取,而非针对全篇);
  引文,能回到原典就阅读原典,而不要用二手资料;将概念提出的贡献归给原创者;明确所引论文为何,回溯相关的最先的原始文献。
  作者必须给出的信息有两个:概念的提出者,资料取得的来源;
  在正文引用中文翻译文献,除应引注原作者外,最好也用(英文的)原名,避免中文译名的问题。
  
  -研究方法谈
   在依据最初的研究兴趣确定大方向,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有既有理论为基础,从而让自己能有比较适当的理论来对议题进行发问,并在相对清晰的发问基础上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来回答发问。所以方法本身没有绝对的优先性,只有知道研究发问之后,才能够比较不同方法的适切程度。但由于许多研究通常包含不同层次,使用“多重方法”也是合适的。
  
  *如何选择研究方法
  考量研究方法,最重要的是它是解答自己研究问题的最好方法。但也要考虑研究伦理、个人特质、资源与外在条件等限制;
  对于实地考察、调查访谈型的,调查数据、受访人数越少,论文也往往越难写,讨论的深度也可能不足;
  确定研究对象及范围:选择最合适、具有足够资料来回答发问的研究对象。在界定对象及范围时,避免任性和随意;
  研究的发问本身就可能传达了研究者隐藏的价值观,不能随意抓几个概念就想研究其间的关系。
  
  -论文的核心——发现与分析
   经验研究的发现及其分析是整个论文最核心的部分,除了治疗呈现外,应进行分析,说明作者如何理解和解释资料,以及研究结论与既有理论的关系。这个过程与文献回顾环环相扣,是验证、补足或修正引用的既有的理论,并与过去相关经验研究相互比较。
   分析能力,不仅关乎研究方法训练,也与研究经验对象的相关理论掌握程度有关。
  关于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差异:前者通常缺乏理论基础,容易变得没有说服力;后者则会在研究不深入的状况下,让资料分析成为引文剪贴簿,导致有分类没分析。
   写论文并非每一个分析都要引用相同类型的资料,但资料的选取应随着发问而来,要有系统性,选择最恰当的资料来回答问题,有能说服读着所用资料的适切性,不能偷懒随手拾掇了事。资料的分析要深入,建立在资料的基础上,与既有的理论对话。
  
  *发现与分析的注意点
  对概念的引用要恰当,任何分析推论都应该有坚实的经验资料基础(理论文献,或者至少是明确的自我经验),如果只是没有基础的主流判断,会流于意识形态、政论式的说法,说服力不足,也不能只下判断就走人;
  写作的时候,最好从结构入手,再把引文适当放入,不能将解读引文的责任留给读者;
  叙述上,不要显得很主观而不明确的言语;
  分析要尽量细致,从多面向来讨论;
  论文重要的是生产概念,研究者要忘掉特定具体的人地物(Claser)。对经验资料的采用,不能只停留在具体故事的描绘层次。而即使是深入调查访谈得来的资料,由于其经验的主观性,如果能辅以其它资料,也比较容易与社会结构连结。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
   该理论由受量化训练的Claser及芝加哥学派的Strauss提出。他们认为建立理论需要的不是天才,而是方法,并希望研究者不要为大师的阴影所笼罩。严格说,扎根理论其实不是理论,而是一套研究策略。它是一套在传统狭隘的线性科学方法之外,通过收集、分析资料、理论抽样、撰写笔记等环节循环反馈以建立新理论的研究策略。其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建立理论,避免研究者强加先入为主的概念到研究对象上。相对过去质性研究难以把握学习要点的特性,其提出的一套持续比较法(Constant Comparative),具有较为清晰的操作程序与技术。
   研究者一开始对某个领域(Area)有兴趣,但并没有特定发问或假说。这时,针对事件进行观察或访谈,以了解发生了什么(What's Happening?)以及参与者的主要关切(Main Concern)为何,随即分析资料(开放编码与理论编码),从中发现有意义而切题的概念,然后根据这个浮现(Emerging)的概念进行理论抽样,选取下一个观察或采访的对象。如此互动、循环,直到核心概念的出现,而新的资料并无助于既有概念、范畴、关系之补足,就达到了理论饱和,研究就可以结束。
   对于该理论的使用者,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之为逃避阅读和学习理论的托词。
  
  *学术研究对实地调查的影响
   不要怕批评自己的实地调查,对读者来说,接受批评也更懂得接受自己对它的赞扬。
  在写作上,尽量不责怪个体。研究者拥有界定他人现实的权力,在此,不应该成为传统的资料收集工具,也不是受访者价值观的忠实传声筒。任何研究都是一种构建与创造。我们所能做的是,诚实、清晰地面对困难与吊诡。
  对伦理的思考。对研究调查对象有敏感的知觉;权衡风险与利益,理性对待,无论是出于研究本身,还是自我安全,不能辄止;避免、减少对对象和研究造成风险和伤害的可能……
  
  -论文的面相——语言、文字与写作风格
  *语言文字运用需明确的要点:
  写作用词需严谨。对专有名词不要随意给予其特定意义,也不要照自己意思随意使用;
  避免偏见——在文字使用本身就预设作者观点的前提下,学会尽量客观、如实描述;尽量不要使用具有种族、年龄、性别、能力歧视的用语;
  避免使用过多口语化的文字,也要避免少用情绪化的字眼,也得注意少用一些赘词,如到、于、着、过、了、会、出、是等;
  句子不要太长,没有很好断句。段落也不要太长;
  具有价值判断的形容词必须有足够的证据加以支持,否则说服力低。
  
  *论文写作风格
   Van Maanen提出三种主要的民族志写作方式:写实主义式(Realist,文本中作者的声音缺席,假设作者以其学术风格提供客观材料,更关心所知)、自白式(Confessional 其特质是研究者作为参与者的实践,不再对文化全知、保持距离,显得个人化,更关心研究者,而非所知为何)与印象主义式(Impressionist 回溯式的,将读者拉入到故事中一起参与提问与解谜)。其它还有批判(Critical)、形式/制式(Formal)、文学(Literary)、共同叙说(Jointly Told)
  
  -论文写作
  本章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对论文写作症候群的种种状况提出相关的建议。
   写作并非将心里想好的、很完整的东西如实再现出来,它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与分析的过程。只有真的下笔写出来,才真的了解自己到底懂多少,其间是否有破绽,有没有矛盾之处。不要等分析架构都很完整、概念之间的关系都厘清了才开始,在研究中要持续地记笔记,只要有想法就记下来,可以再慢慢修改,有太多顾虑则容易陷入其中,迟迟无法开始。
   当写作卡顿了,问题通常不在写作,而是概念上的问题,亦即不知道如何分析。在此时,可以参考这样的做法:邀请同学或学长学姐一起喝茶,聊天,触动自己的见解或许就在聊天中出现了;持续写作,不要将写作当做写不下去的问题来源,而是当做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就是,在到了一定程度后,一直盯着论文而习惯了看不到错误或局限,尝试通过刻意营造陌生感来克服,比如朗读论文、更动排版、从后往前读、尝试在每一节每一段每一句中删减,精简文字、换个阅读和写作论文的环境。
   写作,要学会交叉运用论文难易度不同的部分,不要先把好写的部分写完了,然后每天一起床就要面对最困难的部分。
   找好环境,相对安静而不容易受到干扰;学会休息,在上床后就不要再多想,以免影响睡眠。
   论文写作的四个议题——好的互助团体、好的editor、与指导老师的关系、寻求减压方法。(BBS文)
   写论文的过程,充满了孤独寂寞与焦虑,需要心理调适,运动、打坐、做菜等都可以。不要另外要求自己做其它太完美的计划,例如边写论文边减肥。小心让压力压垮自己。
  
  -整本论文的意义——结论与建议
  结论不是摘要,并非是把研究发现章节中的东西又重复说一遍,而是将研究结果再进一步理论化,有可能、有必要的话再对政策或规划设计提出建议。它意味着在研究完成后,在与论文资料分析的细节有一定的距离时,如何看待论文的整体,自己静下心、退一步、跳高一层,想想论文做完了,是否回答了原来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自己的研究发现与分析可以跟现有理论产生怎样的关联,是验证、否证、修正或是丰富它的意涵?自己研究整体的意义在哪,在学术社群多自己这样一篇论文的价值何在。
  论文所提的建议,不能太过一般性,似乎有没有做论文都可以提出相同的建议,或者不需要做研究,即使从文献中也可以直接推导出来。应该将建议建立在自己的经验研究之上,不说大话、空话。有什么层次的发现,就做什么层次的建议,不要提出没有证据支持的建议。论文可以就只是增加我们对于某个社会现象的了解,不一定非要有关政策或规划设计的实际建议,如果研究结果就是无法予以支持,不要勉强。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方向,应该建立在论文研究基础之上,在有新发现,新观点或新的发问方式的基础上发问,也就是要问出别人没有做研究所问不出的问题,而不是一些机械式的推论。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的用意在于读者对作者所引用文献感兴趣时可据此找到全文来阅读,了解引文脉络。倘若你引用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新概念,读者觉得意犹未尽而很想把这个概念研究清楚,可自己却漏列了相关书目,对读者会是很沮丧的事情。
  文献格式有许多种,要依照就读科系之规定使用。在选择一个格式后就要做到前后一致。
  
  *论文参考书目格式的基本准则:一个检查表
  参考书目与正文所引要一一对应;
  中英文书目分开后,按姓氏笔画由小到大排列;
  内部一致性,论文名或书名的英文大小写,主要有两种:只有主副标题第一个字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它小写;另一种则是除了位于中间的in、for、of外,每一个 字的第一个字母都大写。作者名,全名或缩写,前后要一致;
  英文书目标点符号,用半形;中文,则用全形。中英文字形分别统一。中英文夹杂,着标点符号前后只要有任一中文字,就用全形。另要检查前后括号是否一致。
  英文书目,该空格的地方记得打空格;
  如果是翻译作品。请使用原作者名字,翻译者名字通常出现在书名后面;
  学位论文的学校与研究所名字请用全名,不要缩写;
  该划底线或斜体字的部分(二者择一)是:书名、学位论文题目。报刊名以及卷数。
  


  
  研究是一个资料搜集、分析与写作的循环回馈过程。资料搜集为的是回答研究发问,资料分析有助于引导下回合的资料搜集。
  论文一般包括前言、文献回顾、研究方法、发现与讨论、结论与参考文献几个部分。
  
  1 研究主题的选择:热情,热情,热情,passion
  Maxwell(1996)认为研究目的指的是,这个研究最终的目的为何?想要对何种问题有所启发?影响什么实践?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我们为什么要关心此研究的结果?此研究为什么值得做?他指出研究的目的可以分为三种:
  1) 个人目的:实现改变现状的热情、满足对待特定现象的好奇心、从事某一类研究的渴望、为了得到成绩或为了学术生涯的升迁
  2) 实践目的或者社会、政治目的:为了改变社会现况、达到某目标,或满足需求。
  3) 研究或学术目的:了解,并对社会现象产生见识。
  热情不单指知识上的兴趣,还包括对你研究的田野的关切,愿意诚恳的投入自己的心力。
  灵感来源于听相关课程演讲以及阅读近期重要期刊论文等。
  Bourdieu认为严谨地建构研究对象,必须要有一套社会理论以与常识断裂:或者将社会不显著的对象构建成科学研究的对象,或者以不寻常的观点来研究社会中既存的社会性十分显著的对象。
  论文主题与所处学科的关系。
  研究计划需考虑:
  1) 时间、经费、人力,与资料的限制以及研究伦理的考量
  2) 是否能够使用田野当地惯用的语言、人格特质是否适合与人长期沟通相处以进行深入访谈、对于研究对象是否有长期投入的兴趣、研究者自身的安全问题有没有保障
  3) 研究者有兴趣的资料是否存在、有没有管道可以获得、能否通过田野守门人的关卡
  
  2 题目的拟定:抓住整篇论文的精髓
  即,关键字眼要出现在题目中。
  有两种,一种是平铺直叙式,一种是引人入胜式。
  
  3 前言:营造气氛的前戏【说明研究的动机、脉络与意义】
  主要介绍整个研究的背景,要能引人入胜,让读者有兴趣继续阅读。
  前言可以是研究者个人的生活经验、学术理论的启发,或引人注目的社会事件。
  要给读者一个印象:你将会读到一篇有趣、有意义与有理论意涵的论文。
  
  4 文献回顾:在学术地图中定位
  文献回顾——说明你的研究主题目前已有什么理论与经验研究,所以你讲采取何种观点,提出怎样的研究发问,将你的研究置放在既有的相关学术版之上
  意义:提供理论架构;使既有知识更为精致、修正、前进;易找到比较适当的研究方法,节省研究的经费与时间;清楚用何种理论观点来看待你的研究现象,知道怎么问问题(问对问题,问有意义、关键的问题)。
  文献分类:
  1) 没有理论概念的通俗/非学术/民族志描述(nonprofessional,popular and ethnogragphic literature)
  2) 理论概念而且实质内容研究相关的学术文献
  3) 理论概念而与实质研究非相关的学术文献
  进行时间:
  在研究开始的时候,阅读实质内容为非相关的学术文献,以提高理论敏感度,并学习、熟悉写作的不同风格。等自己研究过程中理论浮现够成熟的时候,再阅读实质内容相关的学术理论文献。
  阅读文献过程中,要从既有文献中得到启发,同时保持高度的反省能力,对新观点保持开放态度。用自己的观点对文献进行批判,整合文献,提出前人没做到的整合性看法。
  建立研究的概念脉络的来源:经验知识、既有理论与研究、先驱研究、思考实验。
   英文期刊
   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科学引用索引资料库)
  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社会科学引用索引资料库)
   Art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A&HCI,艺术与人文引用索引资料库)
   Scopus
   PsycINFO(心理学文献电子资料库)
   SOCIOFILE(社会学期刊论文索引与摘要资料库)
   Educational Resourses Information Center (ERIC,教育相关文献资料库)
  书籍
   搜寻国家级的图书馆,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catalog.loc.gov/)英国国家图书馆(http://catalogue.bl.uk/)
   搜寻各个著名大学的图书馆
   使用商业网路书店搜寻,例如:
  美国Barnes&Noble http://www.barnesandnoble.com/
  亚马逊http://www.amazon.com
  英国TSO Online Bookshop http://www.tso.co.uk/bookshop/bookstore.asp
  学术书评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学位论文
  搜索引擎
  网站名:蕃薯藤 http://www.yam.com 雅虎
  英文资料:http://www.altavista.com
  线上百科全书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线上字典与百科全书(Wordiq)http://www.wordiq.com/
  google学术网 http://scholar.google.com
  PS.google使用贴士 输入“翻译 查询的字或词”
   半形标点符号的双引号 “” 里面查询内容连在一起
  找到全文或纸本
  影视书籍:起迄页数、出处、出版年份
  编辑书籍:作者、篇名、页数、编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
  期刊论文:记者、文章名、期刊名、卷、期与页数
  报纸剪报:报纸名称、报导年月日、第几版
  作者资料:全名
  询问专家
  图书馆导览
  
  文献回顾写作—用自己的文字说明此篇论文的主旨与重点,对一个特定研究领域的想法与研究的整合、分析与批评的叙述。5c原则(Flowerdew 1997):
  全面comprehensive,精简concise,一致coherent,累积cumulative,批判critical。
  文献引用时能改写就改写,除非原来语句非常有见地。同时要回归原典。出现地方:
  1) 前言:一段权威的引文来说明此研究的重要性、说明既有研究的稀少来证明此研究的迫切性。
  2) 文献回顾:综合、分析并评论既有的研究,并据以形成你的研究发问。
  3) 研究发现与讨论:说明此研究发现如何扩展、修正或抵触先前的研究与理论。
  写法推荐:
   某某研究者总结了…… 为了回应…… XX的观点隐含了……或反映了……
   相对于…… 这也就是说……
  引用规矩
  引用加引号“”,当引文英文字数超过(含)四十字或中文字数超过(含)四行,引文就必须自正文中独立出来,自成一段,此时不需引号。
  英文文献翻译成中文,逐字逐句,加引号;自己的文字原意转述,则不必。
  引文里有删节,英文写作删节的是一个句子中间的几个字,则加…几个完整的句子,则…..(6个英文半形句点),中文可以。……(一个中文全形句点加上三个英文半形句点)
  
  5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回答研究发问
  (需考量:研究伦理、个人特质、资源、外在条件)
  
  6 发现与讨论:论文的核心
  告诉读者你经过这个过程后知道了什么是研究前不知道的,与既有的理论和研究之关系如何。与文献回顾环环相扣,验证或否证引用理论,或修正、补足、重新再建构既有理论,并与过去的相关经验研究相互比较。
  资料选取上有系统地随研究发问而来。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深入分析,与既有理论对话。表层描述之外,提出一些分析性概念。分析尽量细致,从多面向来论证。推论基于坚实的经验资料基础,拒绝没有经验的主观评断。
  
  7 语言、文字、写作风格:论文的面相
  语言反应并塑形社会。文字的使用预设了作者观点,因此用语需严谨。
   少用赘字(着、了、过、出、到),不要使用太过口语的文字
   段落不要太长,通常A4页一页大约三、四段
  
  8 论文写作心理:写作本身是一种思考与分析
  只有真正下笔写出来,才了解自己到底懂多少。尽量早点动笔。即使没有新的想法,也可把脑中的混乱、待解决问题写下来。开始写的时候,尽量详细。
  不停写。以访谈为例,除了逐字稿,还有关于访谈情境以及访谈经验的描述笔记,然后有关于访谈内容的分析笔记、关于分析笔记的笔记。
  
  9 结论与建议:整本论文的意义
  在自己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将研究结果进一步理论化,说明研究的限制以及未来继续研究的方向,如果可能提出相关政策的建议。
  论文完成之后,是否回答你原来的提问,为什么?研究与发现怎样与理论关联,是验证、否证、修正还是丰富了?
  
  10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一直来。
  完成此研究之后,有新的发现,新的观点与发问方式,站在研究的肩膀上,启发新的研究领域。
  
  11 关于参考书目
  留下线索到原典。
  文献的排列次序:作者的姓氏字母或笔画顺序由少到多;同一个作者则以出版年由少到多排列;如果同一年有二篇以上的著作,则以篇名(文章名或书名)的字母顺序。
  
  购买外文书的网路书店
  1. http://www.bookfinder.com/
  2. http://www.labyrinthbooks.com/
  (实体书店哥大536West 112 Street, NYC,5th Ave./18th St.交口Barnes & Noble)
  3. http://www.strandbooks.com
  
  伪学术论文生成网址:http://pdos.csail.mit.edu/scigen/
  


  《教授为什么没有告诉我》——毕恒达
  
  学生在写作论文或者报告时,应该要练习角色的对调,练习将老师视为学生,将自己当做老师。
  没有一个观察是不带观点的观察。
  除了研究现象的焦点理论之外,还有许多潜藏没有明说的价值观或者背景知识也多实地
  影响我们的研究,也都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加以反省的对象。
  研究不一定是去探讨未曾触及的新世界,而是在想当然的事物中发现新观点,指出原有的偏见。
  研究是一个资料搜集、分析与写作的循环回馈过程。
  
  前言-文献回顾-研究方法-发现与讨论-结论与建议-参考书目-附录
  
  前言说明这个研究的动机、脉络与意义;文献回顾说明就你有兴趣的研究主题目前已有什么理论或经验研究,所以你将采取何种观点,提出怎样的研究发问,将你的研究置放在既有的相关学术版图之上;有了研究发问,要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来搜集与分析资料,并据以回答发问;研究发现与探讨是整篇论文的核心,告诉读者你经过这个研究之后,知道了什么是研究之前所不知道的,与既有理论和研究之间的关系为何;然后在自己经验研究基础上,说明研究的限制以及未来继续研究的方向,如果可能则提出相关政策的建议。
  
  一、 选题
  寻找题目的灵感从何而来呢?可以从听相关课程或者演讲、阅读图书馆内近期的重要期刊论文、查询论文后面的参考书目、参考论文后面的未来研究建议、阅读报纸媒体的新闻事件,或者与同学及老师讨论。
  (可以关注那些其他学科关注甚至重视自己学科却很少涉及的问题、领域)
  
  (笔者总结)研究主题的选择有两个标准贯穿始终,一是兴趣二是热情。热情不单指知识上的兴趣,还包括对田野的关切,愿意诚恳地投入自己的心力。
  
  研究题目要考虑自己的人格气质。(性格特点与研究的切合度)
  
  (笔者总结)Maxwell认为研究的目的有三种:
  1、 个人目的;(自我增值)
  2、 政治与社会目的;(实现政治诉求或者解决某些社会问题)
  3、 学术目的;(填补某个学术领域的空白)
  
  二、如何确定研究计划
  (是不是学术研究?)
  Bourdien认为严谨地建构研究对象,必须有一套社会理论以与常识割裂:或者将社会不显著的对象建构成科学研究的对象,或者以不寻常的观点来研究社会中既存的社会性十分显著的对象。
  
  (叮咚:老年人的存在感(包袱感,自我认识)问题?)
  
  地理学就是关心地方、空间与地景。(那么行政学呢?政治学呢?管理学呢?)
  
  (研究计划可行吗?)
  时间、经费、能力与资料的限制,研究伦理的考量。
  
  三、 题目的拟定
  1、 不能过度推广,也不能过度狭隘。(因果,并列的二元素要精确)
  2、 之研究,以为例,可以用,不过可以精简就别用。
  
  四、 前言
  
  前言是整个研究的背景,它要能引人入胜。
  
  前言可以是研究者个人的生活经验(切身体验、音乐、影视、网络等等)、学术理论的启发,或引人注意的社会事件。总之要给读者一个印象:你将会读到一篇有趣、有意义与有理论意义的论文。
  
  五、文献回顾:
  (一)在学术地图中的定位:为什么要回顾文献?
  (笔者总结)了解别人的进度,知道如何在别人的进度下向前。(知道你是否在探索一个无意义的问题,重复别人做过的研究,重复别人错误的风险。)
  
  你的优势是你读过前人的作品,你的研究设计可以避免他们的错误,并且你还可以补足他们所忽略的部分。
  
  文献回顾为你提供理论框架。
  
  文献分为两种,无实质研究内容的文献和有实质研究内容的文献,前者应该先读建立敏感度,后者适合田野后读,特别是在自己的理论建立起来后读,可供对比。
  
  研究目的不是企图证明或者否证一个理论,二是建构新的理论,所以是要将理论整合进来;如果有差异之处,不是去否证,而失去解释这个差异,进而完善自己的理论。
  
  在阅读文献的时候要强调开放心胸(open mindedness)
  
  先读文献——站在既有研究成果之上,知道愈多就能看得愈多,以防漏了发问的机会或对有意义的现象视而不见。
  后读文献——以防既有理论蒙蔽视野,使研究者戴上有色眼镜。
  
  概念脉络(conceptual context)V•S 文献回顾(literature review)
  1、 可能只注意文献而忽略了其他相同重要的资料来源,比方说未竟的研究,相同领域研究者的看法,自己的经验,推理。
  2、 研究者最好能够得出整合性地看法而不是单纯地做读书报告。
  3、 你必须了解先前研究和理论的研究发文何在、是否有漏洞或者矛盾,而你的研究为何能够提出原创的贡献。不要将既有文献视为权威,而是将之视为一些有用而且可能错误的想法,而你应该试着提出不同的看法。
  建立研究脉络的来源:
  1、 经验知识:研究者其实就是研究的工具;
  2、 既有理论和研究;
  3、 先去研究;
  4、 思考实验;(回答如果)
  
  (二)找文献
  1、议题的总回顾(百科全书、字典、手册、年度回顾)
  2、书本后面的索引(index)以及版权页里面的主题(subject)可以当做将来网路查询关键字或者主题的参考。找到文献后,不论是书籍或是论文,通常后面都会有参考书目,就可以用滚雪球的方式找到更多的相关文献。
  Scopus
  每一个学术领域的主要期刊几乎都会有书评的部分。
  影印书籍、论文或报纸剪报资料时,一定要记下所有可能用到的文献书目资料,以免将来为了缺少的资讯,如起讫页数、出处、出版年份等而后悔。编辑书籍中的一章,除了作者、篇名与页数外,要同时记录下编者、书名、出版地与出版社的名字。期刊论文要记下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卷、期与页数。报纸剪报要记下报纸名称、报导年月日、第几版。作者资料请先记下全名。
  
  做功课然后去问专家。
  
  图书馆导览(library tour):在图书馆的书库中漫游搜寻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键字——找书——以书为媒介找到更多地文献——进一步搜寻并且记录自己的想法——建立自己的注解书目
  
  Endnote
  
  (三)Use 文献 而不是 Show 文献
  主动地透过对方的说法来了解自己的立场,接受某种挑战作出回应与调整。
  文献回顾应该只写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CNKI抄抄库要是篇篇文章遵从这一点,那得精简多少呀。)
  理论分析要与资料回顾前呼后应。
  文献的引用可能出现在三个地方:前言、文献回顾和研究发现与探讨。
  不必事事从开天辟地开始做起,如果实在觉得有所必要,则可放入目录。
  文献回顾是对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的想法与研究的整合、分析与批评。5C:comprehensive, concise, coherent, cumulative, critical.(重要的是说明与你研究的相关度)
  文献的引用如果能改写就改写,除非原来的句子写得非常特殊,非常地有见地,你才去全文引用它。最好在引文前面说明你对它的评价,在后面说明其深刻含义,这样双管齐下夹住中间的引文。
  引用文献的时候要在引文前后展现一下你个人的风采,不要只是全文照抄一下而已。
  作者必须给作者的讯息其实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概念的原创提出者,一个是作者资料取得的来源。
  六、 研究方法
  有了研究发问才有研究方法,只有最切合没有最好。
  要对你的研究方法,实际的操作作出合理的解释。
  (田野研究)应尽可能地描述与反省研究者如何进入田野,研究者和田野的关系,研究者的社会角色以及实际的研究进行过程。
  理论饱和
  研究的发问本身可能就传达了研究者潜藏的价值观,不能随意抓几个概念就想研究其间的关系。
  为什么这些是适当的方法来回答作者所感兴趣的研究问题?为什么不是其他方法?什么是参与式观察?如何记录环境行为?如何调查社会关系的动态过程?访谈要问些什么问题,如何进行,访谈谁?
  研究者对于概念的界定会影响受访者的选取,因而影响论文资料的搜集与分析讨论。
  (一个有效地提高方法是观察别人是怎样调查和选择质性研究工具的)
  
  七、 发现与分析
  1、 与文献回顾环环相扣。
  2、 一定要是资料+分析,不要只有资料,不见分析。
  3、 分析不能单靠常识分析(否则就不是研究了),要结合已有的研究。
  4、 以10为单位做年龄断代固然好,不过未必比特定重大事件(政治,科技,教育,宗教等)作为年龄断代好。
  5、 引文与你的分析比例最好是1:2,标题与标题之间应该有一些承接总结预告性的文字。
  6、 资料分析要有系统性。
  7、 资料的选取应该要随着研究发问而来,要有系统,选择最恰当的资料来回答你的问题,不能太凭运气,也不能不花功夫只引用手边现成的资料,资料分析要深入,建立在资料的基础上,与既有理论相对话。
  8、 可以在尝试表层的描述之外,提出一些分析性的概念(如习癖、伊底帕斯情结、父权、结构化历程)
  9、 除了呈报式的分项分析,应该就分项的性质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如其行为意义,象征意义,美学,哲学意义等。(举例,台湾的阿鲁巴行为研究,分项为各种阿鲁巴方式进行分析后,也可以分项为多对一,二对一,一对一,和上下式,旋转式等行为分析,又可以分析行为的象征意义,美学意义,哲学意义等,继而推广到性行为,性骚扰等其他社会学概念中去。)(PS:这里有相当部分为笔者对书的不负责任补充)
  10、 任何分析推论都应该有坚实的经验资料基础,如果只是没有基础的主观评断,会流于意识形态、政论式的说法,缺乏说服力。
  11、 研究者不能只下一个判断走人,必须有足够的证据,不要一下子把话说死,关键是研究者的话要有证据来支持。
  (Example: 前一阵子台北市鼓励交通运输业雇佣女司机,但原因并非肯定女性的能力,而是由于认定女性较为温驯,不容易驾车肇事,仍然服膺于传统对于女性的论述。
  Comment: 鼓励女司机可能是因为女性拥有男性没有的好的特质(包括温驯),例如稳重、小心;可能是由于交通法规修改,取消公车司机要先有货卡车执照的规定;当然也可能隐性的原因是雇佣女性司机可以节省薪水,但是这个需要薪资的资料进行佐证。另外,女性进入传统男性行业会有非意欲结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改变社会上女性的刻板形象和司机的生态。)
  经验研究最好涵盖三种资料:主体经验,统计资料和案例。
  
  扎根理论
  
  好的论文可以指出田野的问题所在,指引田野向好的方向发展。
  
  研究者在设计实验或进行田野研究钱,应该多和经验丰富的研究者实现讨论,并且对田野文化敏感。
  研究的利益是否超过其付出的代价与风险?这条准则是必需的但不足够,而如果风险大于利益,则显然应该停止此研究。
  研究者应该考量自身是否有处理风险和伤害的能力。如果有质疑,就不应该进行研究。
  研究者应该尽力采取各种手段将风险与伤害降到最低。如果为了学术知识的突破,然而预期造成的伤害又很大,则最好利用自然发生的情境进行田野研究,或者改采模拟或角色扮演的研究方法。
  选择比较不易受到伤害的样本
  研究之先,受试者应该得到充分的有关可能风险的资讯。
  如果预期可能造成伤害,事后应该对受试者进行追踪调查与必要治疗。
  
  八、 论文的面相
   适当地用大词,不要乱用。
   任何文字的使用都已经预设了作者的观点,没有所谓客观中立、如实的描述。
  英语世界现在不使用a handicapped person 也不使用 a disabled person,而改用 a person with disability, 因为人本身是主体,某方面的能力不同只是这个人的一个面向而已。
  尽量用平等的不带歧视的词语。
  要舍得用句话,论文也是写作。
  
  九、 写作心理
  不要总是以等我读完架上这本书,等我把概念之间的关系都厘清了,为理由,而停滞在那。只要有一点想法,就动笔写下来,反正还可以持续修改。
  记笔记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详细,删减总比增补容易。
  多点与师长交流
  持续写作
  论文有些部分好写,有些部分难写,可以交叉运用,不要先把好写的写完,留下一开程序就要面对的最困难的部分。
  心理调节blablabla,我就不记录了,关键是克服懒人心态和谦虚。
  
  十、 结论与建议
  将研究结果进一步理论化,研究的意义,为什么需要你的论文,你的论文处于什么位置。
  具体一点可以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你的研究法文,你论文做完了,是否回答你原来的问题,为什么?你的研究发现与分析可以跟理论产生怎样的关连,是验证、否证、修正、或更丰富了它的意涵?台湾的特殊的文化与田野,提供哪些新的想法?你的研究和本土已经做过的诸多相关经验研究之间的关系如何?如果重新做这个研究你会怎样做?
  论文的建议应该建立在自己的经验研究基础上,不要说大话或空话;有什么层次的发现,就做什么层次的建议,不要提出没有证据支持的建议。
  
  十一、未来研究方向
  
  站在你的肩膀上能够研究什么
  
  十二、参考文献
  
  写全写详细,这是做论文的基本“道德标准”。
  


  文章内容有很多是书中摘抄,我只是将书中内容删减再归纳。不过也有一些是我的见解。
  
  言归正传。先来聊聊写论文的几个步骤。
  
  【1】选择题目
  【2】确定研究计划
  【3】拟定论文题目
  【4】写作
  
  【可能大家会好奇,为什么少了资料收集,其实资料收集是伴随整个写论文的过程的。之后我也会细讲资料的问题】
  
  █ 首先先讲讲【1】选择题目:
  1.可以从自己的日常观察开始,或者在听一堂课、阅读论文或报纸时,可能发现个人经验无法由理论所揭示,或者对于特定的人、地、政策感到好奇。
  2.还要考虑自己的人格性质,如果你很害羞,可能就不适合需要与陌生人频繁接触的田野。
  3.研究主题的选择受到研究目的的影响。研究目的一般分为:一、个人目的,包括实现改变现状的热情、从事某一类型研究的渴望等等。二、实践目的或社会、政治目的,为了改变社会现状、达到某目标。比如为了解决失业问题。三、研究或学术目的,了解并对社会现象产生见识。
  【大家可以通过以上3种方法选择好自己的论文题目。而且要注意,对于理工医学的研究生而言,在选择指导教授的时候就是选择论文题目。而文科生就自己找吧~~】
  
  █ 接着是【2】确定研究计划,在确定计划的时候要注意:
  1确定这个研究计划是否是学术研究。是不是学术研究,最重要的还是关于研究发问。不要用老方法来研究老问题,也不要太执迷于技术。
  2.Bourdieu认为严谨地构建研究对象,必须要有一套社会理论以与尝试断裂;或者将社会不显著的对象构建成科学研究的对象,或者以不寻常的观点来研究社会中既存的社会性十分显著的对象。
  2.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还要看:时间、经费、人力、与资料的现值以及研究伦理的考量。
  
  █ 再就是【3】拟定论文题目的问题:
  论文题目须抓住整篇论文的精髓,不能过度推广,也不能太狭隘。最好能非常生动地表达论文主题。采用副标题的手法就非常不错。比如”想象我,陷入爱河......与一台机器!——自动化办公室与社会控制“这个题目就非常好。
  
  █ 最后就是【4】写作啦~~~不过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所以可能写得非常乱,望各位豆友谅解。
  
  ◆ [1]论文的结构
  论文大致有以下的7个部分。
  ①前言:说明这个研究的动机、脉络与意义
  ②文献回顾:说明就你有兴趣的研究主题目前已有什么理论或经验研究
  ③研究方法
  ④发现与讨论
  ⑤结论(与建议)
  ⑥参考书目(或参考文献)
  ⑦附录
  
  ◆ [2]详细说明各个部分的内容
  
  ●①前言:
  前言可以是研究者个人的生活经验、学术理论的启发,或引人注意的社会事件。总之要给读者一个印象:你将会读到一篇有趣、有意义与有理论意涵的论文。
  
  ●②文献回顾:
  1.为什么要做文献回顾?——文献可以帮助你了解关于你有兴趣的研究议题已经有多少既有研究,别人已经研究到怎样的地步;一方面避免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研究,一方面站在别人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向前。
  2.Glaser将文献分为三种:没有理论概念的通俗/非学术/民族志描述、有理论概念而且是只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文献、有理论概念而与实质研究内容非相关的学术文献。
  【研究开始的时候,阅读实质内容为非相关而不是相关的学术文献,用以提高理论敏感度,并学习、熟悉写作的不同风格。实质内容相关的学术理论文献最好等自己练就过程中理论浮现够承受的时候再阅读。】
  【那么如何找文献呢?请看 附录 Ⅰ 】
  3.文献回顾,不应只是条例式叙述别人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要对文献进行批评,要有整合文献的功夫。
  4.怎么写?——文献回顾是对于一个特定研究领域的想法与研究的整合、分析与批评的叙述。研究者可以吧相同观点以及相互竞争的观点分别讨论、可以叙述理论发展的历程(和线性时间不一定吻合)、可以按照主体分类、也可以将之分为理论/经验/方法三个部分,或者从比较一般的到较特定的理论来加以组织。
  【切记不要有独立、彼此没有什么关联的关于理论的段落,文献回顾毕竟不是你自己的读书笔记的剪贴】
  【还有除了文献回顾上的问题外,还有文献引用上的一些问题,请看 附录 Ⅱ 】
  
  ●③研究方法:
  其实研究方法是最没法说的。不同领域不同方法。而且可以去问问自己的老师。只是在收集资料期间要注意:
  1.采访期间最好使用录音笔。之后再整理成文稿。
  2.注意学校的要求。
  
  ●④发现与讨论:
  要注意几点:
  1.不要出现只有资料,而没有分析。出现这种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不清楚。只是把统计出来显著的列出来说一遍,没有相关的就当做没做;至于为何相关,就用常识说明。其结果是研究做与不做没太大差别。另一种是性质分析能力不足,于是只见一大片的访谈稿不断贴上去。
  2.写论文并非每一个分析都要引用相同类型的资料,但是资料分析仍然要有系统性。
  3.注意资料的选取。
  4.任何分析/推论都应该有坚实的经验资料基础,如果只是没有基础的主观评断,会流于意识形态、政论式的说法,说服力不够。
  5.分析要尽量细致,从多方面来讨论。
  6.研究者不要为大师的影音所笼罩。
  
  ●⑤结论(与建议):
  只要注意论文的建议应该建立在自己的经验研究基础上,不要说大话或空话;有什么层次的发现,就做什么层次的建议,不要提出没有证据支持的建议。
  
  ●⑥参考书目(或参考文献)
  规矩很多啊~~
  1.参考书目与正文中所引用的文献要有一对一的关系。
  2.内部一致性。主要指的是书名与论文名大小写问题。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首字母大小写(如The meaning of things) 二、每一个字首字母大写(The Meaning of Things)。不过像in, the,at 这些字就不用大写。
  3.英文标点用半形,中文全形。
  4.书籍要标明出版地、州或国名,以及出版社
  5.如果是翻译作品,请使用原作者名字,翻译者名字通常出现在书名后面
  6.学位论文的学校与研究所名称要用全名
  7.书名、学位论文题目、报刊名、期刊名最好用斜体字或划底线。
  
  ◆[3]接着就是一些写论文的建议。
  1.绝对不要等到分析架构都很完整的时候才开始动笔写。
  2.写作永远不会嫌太早。所以不要总是以“等我读完架子上这几本书”、“等我把概念之间的关系都理清楚了”为理由,而停滞在那。只要有一点想法,就动笔写。
  3.可以先写好写的部分。
  
  █ 附录 Ⅰ 【文献从何找起】
  1.期刊论文:SCI、SSCI、A&HCI、Scopus、PsycINFO、SOCIOFILE、ERIC
  2.书籍: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catalog.loc.gov
     美国的Barnes&Noble网路书店: http://www.barnesandnoble.com
     亚马逊网路书店:http://www.amazon.com
     购买外文书籍的网站:www.bookfinder.com
   www.labyrinthbooks.com
   www.standbooks.com
  3.搜索引擎:google、搜寻英文资料建议使用www.altavista.com
  4.学位论文
  5.询问专家
  6.最后作者推荐使用个人图书馆管理系统:Endnote
  
  █ 附录 Ⅱ 【文献引用】
  注意如果能改写就改写,除非原来的语句写得非常特殊,非常地有见地,你才去全文引用。最好在引文前面说明你对它的评价,在后面说明他的深刻含义,这样双管齐下夹住中间的引文。
  ★文献引用的规矩★
  1.如果引用的是原文,那么必须加引号
  2.引文超过四行(中文情况下,英文则是40字)就要独立出来,自成一段。这时就不需要加引号。
  还要标明出处的页数。
  3.删节部分。英文写作中,如果删节的是一句话中的几个字,就加...(3个英文半形句号)。若果是几个完整的句子就加......(6个)
  4.最好读原版书。不要看翻译版。这样你才能很好地了解作者的意思。并且避免了一些翻译错误的现象。
  
  


   首先要谨记在心的是,写作并非成竹在胸,把已经在心中想好的、很完整的东西,如实地再现;相反地,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与分析。只有真的下笔写出来,才真的了解自己到底懂得多少、其间是否有破绽、有没有矛盾不清之处。(134)
  
   写作永远不嫌太早,写作是一项自负(arrogant)的行为,因为你明知自己知道的不够多,可是还是要动笔写作。
  
   所以,不要总是以“等我读完架上这几本书”、“等我把概念之间的关系都厘清楚了”为理由,而停滞在那。只要有一点想法,就动笔写下来,反正还可以持续修改。
  
   不要把写作当作写不下去的问题来源,而是当作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用纸笔来思考(think on paper),而不是在脑中空想。即使没有新的想法,也可以把脑中的混乱、待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至于时间,最好规定自己每天要写个几页或几千字之类的。论文有些部分好写(像是剪贴访谈引文、整理参考书目、描述研究方法、把计划书的文献回顾改写,可以一下就写好几页),有的部分比较难写(像是资料分析、结论,有时可能坐在书桌前几个小时就是写不出几个字),可以交叉运用,不要先把好写得写完,然后每天一起床就要面对最困难的部分。(141)
  
   序言中写作的“仪式”:开机、登出、关机。写作并非全是灵感闪现,有意识的努力也很重要。建立大脑的条件反应模式,在苦磨的同时,期待着灵感的降临。
  
   明天起,要开始动笔了。立此存照!
  
  


  这本书的标题是“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副标题是“论文写作枕边书”,这两点正是我的两个推荐理由。可见作者对本书定位很准确。
  
  先说“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
  我非常害羞地告诉读者,我硕士已经毕业一年了,正在申请读博,可是到看这本书之前真的没有一个人从ABC开始告诉我论文应该怎么写。以至于写硕士毕业论文的时候被导师批评了,我才知道原来论文必须写文献回顾。我不知道是因为我自身的学习意识不够,还是因为我本科的学校太野鸡,还是说全国的大学都如此。我想,硕博研究生之所以自古以来是导师制,还是说明学术这个东西跟木匠类似,需要有个师傅带学徒那么带出来,自己折腾似乎不大行。但我所知道的导师能做到的往往只是在出现问题时提醒一下,点拨一下,要想稍微系统一点地告诉你论文应该这么写这么写,这个真没有,我在学校里也没有遇到这样的课程(最多是“××学研究方法”什么的,但这只是学术的一部分)。所以,如果一个学生的遭遇跟我一样,那么他应该看看这本书,具体说,我建议是打算读研究生的本科生,在写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读。
  
  然后说“论文写作枕边书”。
  什么是枕边书?第一,不是教科书。这本书行文非常活泼(连“前戏”这种词都用上了),读起来轻松愉快,不需要特别费脑子。不但是寓教于乐,也甚至可以作为熬论文间歇的休息。而且也涉及了教科书不可能涉及的诸如如何对付拖延症之类的议题。第二,它是常备书。它可以被当作工具书被放在手边或者枕边,当你写论文的时候。
  
  本文不具体探讨书的内容,这个东西各人有各人的兴趣点。反正,很好的一本进入学术圈的入门书,推荐。


  我不喜欢写笔记。还要标明页数。严谨的让我累的慌~
  所以就写个散漫的有点笔记性质的评论吧。
  
  前言和自序、他序吹得那叫个好,让我特激动,以为看了之后就找到什么写论文秘笈了。事实证明,写论文就得靠自己。而且最重要的是悟性。老师指导对写论文有用么?我认为没有用。而这两年看了为数不少的学术方法和论文写作的书后,更加觉得,嗯,得靠自己。别人的指导都没用!
  
  有些人思想很深奥,但写论文要不就是晦涩难懂,要不就是完全没有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有的人明明肚子里水不多,但论文往往能自圆其说,像模像样,长的一副高深又谦虚的摸样。
  
  我还是比较佩服后者的。如何把自己的半斤水平,表现成八两,无疑也是一种能力。而我似乎永远都是那种把八两表现成半斤的类型。记得初中毕业的时候,有同学说,啊 ***(我的名字),真没想到你原来这么优秀啊,我们一直都以为你学习特别差而且特别呆……当时其实我还有点窃喜。因为我觉得你说我长得就不像个好孩子其实是在表扬我。balabala 好了,我走题了。
  
  至于那种思想水平一般(不是很高,但也不是很肤浅,而是能唬唬人的那种)的人,总是有喜欢把文章搞得晦涩难懂,言语拗口,但又显得特别高深的,时让我最讨厌的。我以为,真正的大家,应该是能用自然平常的语言,把深奥的道理,用浅易的文字表达出来的。
  
  走题走的好厉害……现在开始记笔记。
  
  
  Scopus数据库是Elsevier旗下的一款好数据库。有关联引用,与自己文章的相关度等功能。
  
  可以作为学术搜索网页的网址 http://www.altavista.com/ 谷歌学术自不用说。
  Endnote可以作为个人图书馆管理系统。
  
  关于文献的引用,如果能改写就改写。除非原来的语句写得非常特殊和有见地,从而非常有必要的全文引用。最好在引文前面说明我对它的评价,引文后面说明它的深刻含义。这样双管齐下夹住中间的论文。展示个人风采和驾驭文献的能力。
  
  购买外文图书的网址
  www.bookfinder.com 包括新书和二手书。
  www.labyrinthbooks.com 收录的大部分都是严肃书籍
  www.strandbooks.com 设立在纽约。号称纽约传奇之一。即使是新书,价钱都在半价以下。
  
  PS。并不说这本书不好。而是觉得里面的道理和观点已经并不能让我产生多少新鲜感了。
  作者还是挺认真的。


  看过此书,至少不会对上万字的论文如何下笔感到迷惘了。
  
  本书适合研究生看啦
  
  专业要是社会科学的比较适合
  
  不过法律也算是这个大科学下的一类吧....
  
  希望大四的毕业论文时能用上啦~


  关于写毕业论文的书籍不多啊,能速度让我运用的更少了。着本书不错,看了就能用。两个小时,就能看完。不是无聊绕口的八股文,很平时易读。
  给了我们将论文写下去的勇气。走后又写了一些我们常犯的陷阱。给我们可实际操作的诸多建议。
  很真实的书,从选题-前言-语言风格-参考资料,无一不包。论文遇到问题了吗? 找来看看吧,或许问题的答案就在里面。
  


  昨天师姐推荐了这本书,今天正好因故不能去办公室做平时应该做的事,于是花了一下午看完了它。
  
  开始期望它能用幽默平实的语言,让我对论文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对即将开始的论文有一个充沛的信心,随后就发现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它仍然是一本很专业的论文指导书,并且具有论文的标准格式和citation。有很多地方也并不全是教授们的盲点。关于田野调查的方法和原则,我也听导师说过一些类似的观点,也许和他们都是台湾人有关吧。
  
  这本书比同类书好出来的的地方就给了很多有用的并且跨专业都看的懂的例子,让我们在这些反面教材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虽然社会学的研究和建筑学有一定的差别。比如结论的假大空,文献综述和分析以及结论的彼此不关联,都是很常见的问题。这些例子还给我机会了解了人文社科类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有些真的很有意思,比如有一个例子说到“阿鲁巴(内涵,不解释)”,真是感叹社会学研究的关注层面啊!
  
  看到后来,我又指望作者能给我们这些迷途的羔羊指一条明路,毕竟很多的“应该这样,不要那样”看着很有道理,开始论文之后都会被抛到脑后。所幸的是作者给了很多有用的tips,比如进入瓶颈的时候大声念自己的文章增加触感,以及在睡前一段时间与论文隔离以免影响睡眠(我经常在睡前有一堆想法,用手机录下来,次日听了又全部推翻。。。)
  
  蓝色页面上的插图和文字,大致包含了本书的精髓。建议可以彩打了之后钉在墙上,写论文期间随时提醒自己,又能起装饰作用。
  
  强烈同意将literature review 改成 conceptual context。必须批判地阅读!
  
  我发现我的书评也犯了常见错误之一,就是罗列发现,没有结论。。。好吧,过了这几天,也该开始我亲爱的论文了。


  和专业相关吧,我是医学系的,以小说的心态看完了全书。很轻松愉悦,主要是说论文写作的事项,还行,社会科学的学生应该收获更大。
  
  可是我的评论太短了可是我的评论太短了可是我的评论太短了可是我的评论太短了可是我的评论太短了可是我的评论太短了可是我的评论太短了可是我的评论太短了可是我的评论太短了可是我的评论太短了可是我的评论太短了可是我的评论太短了可是我的评论太短了


   题外话:这本书其实在考试周就看完鸟,但总觉得刚看完书,一大堆的信息在哪里翻搅,一下子是不能一针见血地发现这本书于你最大的意义(帮助、启发……)是什么的,因此拖到考试完结后的今天来完成。但我 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好习惯,或者说,如果看完书的确可以搁一搁的话,这个间隔应该以多久为宜呢?
   好了好了,我暂且不先钻这个牛角尖,不然就离题得厉害啦!
  
   这本小书字数虽少,但有助于我们大学生指导写作。它不但提供给我们科学写作的方法提纲,也用了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比如社会调查研究的三种方式(实验、调查和访谈)具体是如何运用的,并指出了三种方式各自的利弊。此外,这本书中也告诉我们如何去调阅文献资料,并罗列了一些取得文献资料的搜索引擎获网站。所以看这本书感觉真的就像有个小老师手把手地把你带入门似的^_^。
   再说句题外话,如果我对大篇幅的英语段落和文章能够习以为常的话,我本可以收获更多,无奈,我搜索到了这些网站,也试验了一下能否用的上手,但一看到大段的英文文献,就觉得习惯性排斥——一句话,工具是能力的敲门砖。
   下面就简单地根据我读书时做的笔记,将我发现的新方法整理如下:
  
   写作态度:
   先说写作的态度吧,因为这部分最没说头,因为个人写作态度不一。比如作者说,写作要保持热情。什么是保持热情,热情的程度要达到多少,昼夜不眠?狂搜资料?每个人方式不同。所以鼓励我们保持热情,只能是一种善意的鼓励,具体操作仁者见仁。
   书中写的一个比较搞笑但很又真实的一处是,他提到学生遇到学生瓶颈时,就会发展出第二副业:织毛衣、甚者有洗抽水马桶以至于洗刷得照出了自己的颓废样,这个描写感同身受。
  
   问题意识:
   这也是我的老师耳提面命得最多的。一篇论文,长途跋涉完成了,你写下来自我感觉:“诶,我是不是回答我最初预设的问题呢?”有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引用文献虽多而评述苍白、解构问题杂而不一针见血、最后总结你的观点是很空洞这些坏毛病。或者说,最常见的就是,完成任务式地凑字数。比如说大二参加的“上政杯”,我就因为对此征文比赛态度没摆正而犯了这个毛病。总之,构思和动笔时,要时时追问自己,即自问自答,但要注意文章的整体和系统性。
  
   三种找资料的途径:
   这个方法的重要性仅次于“问题意识”。除了常见的询问老师和查阅图书和网上搜索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看书后的参考书目和网页的资料来源。目前自己在看的任东来的一本例举阐述影响美国宪政历程案例的书,非常优秀的一点即在于注解和参考文献的详细、系统,并做了自己的评述。我很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我日后要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问题,我将会需要搜罗到这部分的书。
   反过来说,如果要检验一本书、一篇文章的好坏,也可以看看他引用过哪些书籍和文章。
  
   关于你所选课题的专题研究:
   这个主要是便于文献综述,以及对你研究主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帮助你更深入地思考。如书中就“男性研究书目”推荐了一个英文网站。这就为该领域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很多资料和研究角度,如果没有这样现成的网站,则需要通过一些途径查阅有关经典文献,比如一些同类型的文章,看别人已经梳理出哪些该领域的经典观点。上面说的一点就派上用场了。
   此外,国外文献也很重要,以前引用国外文献总是糊弄过去,以后要对此多留意。
  
   期刊论文:
   除了国内的那个什么知网、中国期刊论文库外,书中也列举了国外若干资料库,包括按照学科分类开设的网站,如心理学、社会科学、艺术人文。但我感觉国外网站明显链接速度慢很多,于是看了几个后,失去耐心哉。待请教老师去。
  
   找书的三种途径:
   1. 国家级的图书馆(网站)——试了一下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用法和国内图书馆差不多,就是用来借书的一个系统。不知道能不能下载,不过估计不行吧,毕竟有版权,除非美国允许盗版。
   2. 大学图书馆。
   3. 网路书店。
  
   搜索引擎:
   1. 找网站站名:番薯藤(英文的)、yahoo网站搜寻、google“好手气”、搜索英文资料
   2. 搜索学术资料,google可以做到。至此,我发觉google的强大了。
  
   最后一点是期刊论文的引用格式:作者、出版年、文章名、期刊名、卷数、期数、页数
  
  
   受限于一本小书,我觉得真到了写文章的时候,以上途径还是根据情况加以整合。不要把所有时间用来搜索文献,要预留时间做整合思考,积极做一些或大或小的整改,围绕着问题展开思考。
  
  ——Freedom娜娜
  写于巴西对葡萄牙世界杯对决之后^_^


  从题目来看,“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带着一些埋怨,似乎“教授告诉我”才是天经地义。但我在研究生阶段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明白了,当教授不告诉你什么的时候,你怎么做,才算对得起自己:你如何去找资源,如何自己学习,如何从文献慢慢起步,培养审美,如何在一片森林里寻找自己的方向,以及如何最终写出一本还算对得起自己的论文。
  
  作为一个成年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自己负责。我喜欢科学网上的博主王鸿飞,他说了很多大实话,比如这篇”博士的水平是博士自己的事“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7891。如果老是让人追着喊着打着逼着才能学下去,大概也没啥做学问的前景了吧。
  
  这本书里面提供一些很好的建议:
  
  1,读文献要走在老板前面,多跟老板讨论
  2,批判性的读文献,批判性的写文献综述
  
  外加一段很有趣的话(一般化技术的典范啊!):
  
   “研究生准备开始写论文的时候,
   经常觉得他人的研究成果不过尔尔,
   狠狠将至痛批一顿,
   同时觉得自己天纵英才,
   必将写出瞩目佳作。
   开始动笔写论文之后,
   发现自己懂的东西太少,
   但是已经来不及修改题目。
   开始思考从来不曾思考过的问题,
   例如:“我活着是要干嘛”。
  
  做学问是件很奇怪的事情,你在漆黑的走廊寻觅,却发现四处都是忽明忽暗的光。你愿意去追,才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路。
  
  另外推荐一本书《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也算是那些无法言喻的知识吧。
  


  做研究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
  花了两三个月在深深的焦虑。无数次后悔自己为什么不要选择容易的方式开始,为什么开始的时候好大喜功,后来却偷懒。无数次痛恨自己的procrastination.然后责备自己始乱终弃虎头蛇尾....
  论文已经写到这个程度上。优缺点昭然若揭。我不是就为毕业而毕业,我的论文也不是为了拿出漂亮的数据给人看。
  
  毕业论文,我从中学做事,学做人。
  毕业论文,有时候要妥协,有时候要梗着脖子坚持底限。
  发现真相多么残酷的时候,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努力地悦纳自己,一点一滴改变自己。
  
  这是触动我最近要改变的动因之一。
  
  每个写毕业论文的人都应该一读。


  自从读了博士,最头疼的莫过于写论文,我不喜欢写论文,但是知道要调整自理,毕竟以后一辈子可能都要和他打交道,所以要正视论文,要和论文成为朋友。
  毕教授的书图文并茂,读起来很有感觉,特别是里面对我们写论文的学生的心里的描写那真是到位。下面总结一下我对此论文最大的感受:
  第一,选题。我自己也本着兴趣,有趣的原则来写。选题中还是要结合文献综述,导师的指导能够对自己论文选题的肯定,最新的权威期刊中的相关研究,还有其他文献中的未来研究方向中的提示。
  第二,关于文献综述。最大的感受,在于文献综述不能简单的将文献进行拼凑,而是根据文章本身的需要来根据内容综合,带着批判的态度来对待文献综述,对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态度并应用到论文写作中来。
  第三,研究的方法和数据收集。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难免遇到障碍,要权衡各种因素,选择研究内容最需要的研究方法。
  第四,注意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对于引用,可以转述为自己的语言,除非特别好的句子,可以原句引用,一定要找第一手的引用资料,对于参考文献的总结可以使用Endnote。
  第五,总结部分不仅是摘要的重复,而是一种内容的升华,一定要有高度和展望。
  第六,是我最最重要的感受。我总是在看了所有相关的文献的时候才会提笔去写论文,这往往是一种拖延症的表现,在论文选题之出初,就可以提笔来写了,尽量多写,以后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删除。一定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写作计划,一定要认真去写,就算逼自己写。给自己一个目标。
  
  总之,毕教授的这本书还是很好的论文指导。她生动,贴近我们的学习,达成一种共鸣,然后让我们认同!!!


  一本闲书,很短,看完感觉一般,可以作为娱乐之用,讲的是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对于我这种工科类的学生也算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总的来说写得还行,讲的内容也比较基本,值得一看,快速读完就行,仔细读来也没啥太大意思,可能与工科背景有关。。。
  
  
  一点点总结:
  
  1. 不能以现有限制条件为借口来设定调查的限制,这是一种偷懒的行为,也是不科学的行为。
  
  2. 调查实践与调查方法的关系,先设定调查方法再进行调查实践,不可盲目进行。
  
  3. 案例与分析的关系,对案例进行有效的分析,分析问题应该客观与全面,不可失之偏颇。写作时大部分的问题在于案例太多而分析太少,或者分析结果泛泛而谈,或者仅拿一部分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没考虑到案例的代表性与完整可靠性。
  
  4. 在研究时采用何用方法非常关键,方法的选取以及各种方法的对比应该重视。
  
  5. 写作时的用词以及描述很大程度上也反映的一个人的观点,对于社会学研究而言要引起注意,在不知不觉中你作的描述可能就带有了偏向性,会对读者产生误导或者引起反感。
  
  6. 文献引用的作用在于确定你的论文在整个学术版图上的位置,而不是说明你读了多少文章,对文献的引用更重要的是对其的评论以及批判性解读,仅仅对文献的复述是没有意义的,要有自己的观点。
  
  7. 文献引用的一个问题是好大喜功,往往在论文开始时提到了一大堆的理论,但实际开始写论文后这些理论都见不到影了,没有将理论与自己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作到用理论来分析实践的目的。
  
  8. 每次中途休息前应该将下一步要写的东西打个草稿,以免回头再来写的时候又得从头理清思路,浪费时间。
  
  9. 在平时调查时有什么想法应该赶紧分析,在平时积累足够多的文档和思路,在最后写文章时才不会觉得无话可写或者思路受限,思路才能更加放开。
  
  


  【129读书笔记】
  《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作者台湾人
  本书主旨:教你如何写论文
  
  【1】抢在老师之前读最新的文献
  【2】应了解 既然主观限制自己的主观性,应了解什么感动自己,什么没有
  Boesch(1991)曾指出,一个严肃的异文化体验主义必然牵涉一个自我分析的过程。正如接触女性主义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自己过去是用一套男性价值观来看待这个世界;而学习同志理论后,才发现自己充满异性恋的意识形态。所以,讨论同志空间,照见的是原来我们的空间如此的异性恋!
  
  【3】use 文献,不是show文献,文献回顾要能看出来是你写出来的,有你自己的特点
  论文少用主观情绪用语,尽量使其客观
  
  文献回顾:Flowerderw(1997)5C原则
  
  comprehensive广泛而全面
  concise精简
  coherent一致
  coumulative累积
  critical批判
  
  【查资料时,记下页码数、出处、出版年,尤其是ISBN】
  曾经有学长忘记这件事,为了找一段引文,翻遍大半个图书馆,几乎疯掉,是很惨痛的别人的教训
  
  出版年指书的版权年
  
  每本书只有一个ISBN,因此找一本书,记下来他的ISBN最方便
  ISBN国际标准书码
  ISSN国际标准刊码
  
  【搜索方法】
  找网页内容,可用Google
  找网站名称,可用番薯藤http://www.yam.com
        Yahoo
        Google的好手气——直接进入查询结果中排名第一的网页
  找英文资料用,http://www.altavista.com
  找论文用:http://scholar.google.com
  Google从04年起开展美国顶尖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做把纸书变成电子书项目
  
  【资源】
  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catalog.loc.gov
  英国国家图书馆:http://catalogue.bl.uk
  美国的Barnes&Noble网路书店:http://www.barnesandnoble.com
  亚马逊网路书店:http://www.amazon.com
  英国的TSO Oline Bookshop: http://www.tso.com.uk/bookshop/bookstore.asp
  (他的资料库有五十万本书籍,每年增加25000本,可查书评book review)
  www.bookfinder.com
  www.labyrinthbooks.com
  www.standbooks.com
  (书店介绍很动人,我很懒就没有摘抄了,可去网上查,看不到可以使用翻墙软件)
  
  另外,有趣的自动产生学术论文的程序:http://pdos.csail.mit.edu/scigen
  
  【别的读者的笔记】
  资源:
  http://lib.scnu.edu.cn/dzzy2/home_zy_search.asp?get_lx=文献类型&get_word=电子期刊(校园网用户才能免费使用),中文期刊一般用中国期刊网和人大复印资料;外文一般用JSTOR,ARL和Science Direct.除了以上的大型数据库,还有很多网络资源:http://www.wikipedia.org/和http://scholar.google.cn/schhp?hl=zh-CN。
  
  注意事项:use 文献,不是show文献。最好是用自己的文字说明论文的主旨和观点,结合自身的研究定位而进行回顾,忌讳把参考文献进行简单的罗列堆砌。
  
  结构方式:相同观点合相互竞争观点分别讨论;理论发展历程;按主题分类;按理论、经验和方法分为三不分;按比较一般到特定的理论加以组织。
  
  方法:方法本身并不具备绝对的优先性,只有知道研究发问后,才能比较不同方法的适切程度。研究过程中,不停记笔记,think of paper.
  
  结论:文字表达要理性和客观,忌讳情绪化字眼。所有的结论都需要证据作为支撑,而很多结论像摘要并没有建立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
  


  首先,我要感谢读书中文网 的 1618为我提供此书。
  
  这本书的小标题是《论文写作枕边书》。从题目看,这是一本论文写作的指导书。该怎么写论文,这样的书其实是不少的。从写作技巧到注意事项,各种各样的书籍名目繁多。本站就曾介绍过两本《Academic Writing》和《Steps to Writing Well with Additional Readings》。那为什么毕恒达的这本书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般的论文写作技巧类的书籍,通常都把精力集中于如何写作上。换句话说,那类书籍倾向于教给读者怎样写出合格的文章。而这本小书不讲这些技巧,而是从一个论文评判人以及论文写作人的角度来告诉大家,论文写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何种困难,我们的论文容易出现哪样的错误。可贵的是,作者还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告诉我们可以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怎样避免那些错误。他不是要引导着你向哪里走——你要自己选择自己的方向,他做的是,指出你的航路上此处可能有暗礁,彼处应当有捷径。绕过暗礁发现捷径,是艰苦的写作过程中的小小乐趣。而最终完成的论文,则是你在整个写作过程能获得的最大奖赏。
  
  本书的大体都讲了些啥,你可以看一下后文附上的目录,我这里不做赘述。书中的每一章,我认为都不可错过。书中的建议多数不但对于论文写作有帮助,更是进行学术研究时应该养成的习惯。它以指导论文写作为中心,又涵盖了学术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不可多得的清新之作。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有点就是行文流畅,语言生动,通俗易懂,读来毫无晦涩艰深之感。这是本小书,篇幅不大,字数不多,可以作为论文写作之余的醒脑读物。
  
  这本书不好的地方呢,就是作者使用很多的我没听说过的台湾的俗语,让我有时不能准确得知文章的意思。这也不能怪作者,他当初立意就是要写给台湾学生的嘛。我们看这书,其实算是捡便宜。希望大陆的教授们也能学学人家的写作风格,从学生需要出发,写些有趣的指导书让我们来读,而不是一心只想着出版些面目可憎的大块儿而学术专著,把年轻学生对学术的兴趣给吓回娘胎去。
  
  最此书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先在本站下载下来一读。不过conge的建议是,最好去买一本放在枕边,让它伴随你度过论文写作的时光。
  
  谁能买一本而送给我呢? 呵呵。


  
   从来没有人告诉我怎样去写一篇学术论文?从来都没有。然而,责问老师为什么没告诉我?埋怨、责备……当个怨妇无助于事吧,我想。(事实上,导师能帮我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方向性的判断——这个方面能不能做?这个角度切问题合不合适?这么走通不通?)
   自助者天必助之。我把上两届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都看了一遍,还是理不出一个明确的指导思路,毕竟论文写作指导属于tacit knowledge,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于是,我试图从《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论文写作枕边书》这本书上寻找指引。这本书和其他论文写作指导书最大的差别在于风格和立意,毕恒达把他从事论文写作和指导的经验汇集成册,写得相当善解人意;其他的书籍遵循简单的思路:步骤应该是什么,每一步你应该做什么。
   下面,我根据我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将本书给以我的启发进行归纳。
  
  一、如何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题目?
  摆脱陈规:有趣的研究或论证可能在改变大家的认知,无趣的则再度确认大家原有的认知。陈述共识是没有意义的,我需要找到突破口。
  摆正认知:其一,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写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群有才气的人在灵感以来的时候捉住笔写,写个不停;他们多半有一套每天例行的步骤以保持固定的写作量。其二,就事论事难以深入。我们所看到的、发问的问题,都与观点有关。除了关注焦点理论,还要关注现象背后的价值观或背景知识。
  积极行动:
  首先,确定方向。找本领域最新的文献读,把握前沿动态。读相关联领域的文献,开拓思路。进而,具体行动:制定研究计划和搜集分析资料。
  计划:进度控制和可行性分析是计划中的必备项目。
  资源:http://lib.scnu.edu.cn/dzzy2/home_zy_search.asp?get_lx=文献类型&get_word=电子期刊(校园网用户才能免费使用),中文期刊一般用中国期刊网和人大复印资料;外文一般用JSTOR,ARL和Science Direct.除了以上的大型数据库,还有很多网络资源:http://www.wikipedia.org/和http://scholar.google.cn/schhp?hl=zh-CN。
  
  二、哪些写作要领可以遵从?
  前言:要给读者一个印象——你将会读到一篇有趣、有意义的论文。前言可以使学术理论的启发或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
  综述:
  意义方面:文献综述的最直接意义在于避免追悔莫及——忽略了相关先前研究和理论,让你冒着探索一个无意义问题、重复别人做过的研究、重复别人错误的风险。而综述最本质的意义在培养方向感——除了提供理论架构以外,还可以让你知道你的研究如何使得既有的知识更为精湛、修正、前进。
  内容方面:文献综述就是构建概念脉络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回顾。写作综述除了保持高度反省能力,还要对新观点保持开放的态度。所谓的批判就是要做到:让读者知道你对文献的看法、文献的长短处、观念是否有突破之处、对既有的知识基础增加了什么、把我的研究放置在既有知识基础的哪个位置。
  注意事项:use 文献,不是show文献。最好是用自己的文字说明论文的主旨和观点,结合自身的研究定位而进行回顾,忌讳把参考文献进行简单的罗列堆砌。
  结构方式:相同观点合相互竞争观点分别讨论;理论发展历程;按主题分类;按理论、经验和方法分为三不分;按比较一般到特定的理论加以组织。
  方法:方法本身并不具备绝对的优先性,只有知道研究发问后,才能比较不同方法的适切程度。研究过程中,不停记笔记,think of paper.
  结论:文字表达要理性和客观,忌讳情绪化字眼。所有的结论都需要证据作为支撑,而很多结论像摘要并没有建立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
  
  三、如何处理写作过程中的焦虑?
  写作时机:绝对不能等到分析架构很完整了才动笔。
  写作仪式:
  进入状态:小毕说他在撰写博士论文的期间,经常用刷马桶来解消写作的焦虑,这是爱清洁的处女座的实用美德;双鱼座的我在面对论文写作的困局时,则经常用想象来超越。我在论文的一半都还没完成时,就已经把序言和谢辞写好还反复修改,在脑子里投射丰收时节的3D影像,来诱引自己勉力向终点走去;或者,我喜欢编排章节与计画页数的游戏,把写论文当作盖房子,如果血肉发育迟缓,至少先有骨架蓝图让自己心安。形成自己特定的等入状态有助于让我们的心静下来,我个人的等入状态很简单:像师奶一样打扫宿舍,整理物品。然后冲一杯茶就OK。焦虑的时候,真的不妨用仪式来帮助自己。
  登出状态:为了解决每次写作之间的延续性问题,作者提醒——停笔前,先写下一点有关下次应该从何处开始、有哪些重点要继续发挥或注意的记录。
  保持清醒:试着回答以下问题——
  回到你的研究发问,你论文做完了,是否回答了你原来的问题,为什么?
  你的研究发现与分析可以跟理论产生了怎样的关联,是验证、否证、修正,或更丰富了它的意涵?
  你的研究提供了哪些新的想法?
  你的研究和本土已经做过的诸多相关研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如果重新做这个研究,你会怎么做?
  


  正在为了完成硕士毕业论文而痛苦挣扎的我发现了这本书,真的是放在枕头边,电脑边看了很多遍,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特别是里面提到的一下小方法、技巧和网站软件资源真的是教授没有教我们而我们又迫切需要的。
  只是有些台湾本土化的语言我不能理解,希望再版的时候编者多做注释


  讀完這一本專為水深火熱的研究生所寫的論文指導,心中有點小小失落。因為,這一本書並沒有幫助我擺脫目前論文寫作的困境。也許,我不該把它當成萬靈丹吧~畢竟,該書只是呈現作者認為多數論文的缺點,並試圖為此找到一些解決的方案,而不是要解決論文相關的所有問題。 前幾天大學同學Veryfar來訪,我聊到目前論文的困境。他說:「你可是要究天人之際,窮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我答:「吾等豈敢自比太史公?」 他也是過來人,要我趕快把手邊的論文完成。
  
  讀了石之瑜(2001)的文章有點感慨,他所描述的是指導老師的困境。有些論文的內容明明不行,但口試委員也只能在論文答辯時狠批一頓 ,然後責成指導教授把關,要研究生回去再修改成「不那麼難看」的版本。真的狠下心讓研究生口試不過的情形,畢竟是少之又少。問題來了,要是研究生做出水準不高的論文,到底是誰的責任?研究生因為是作者,所以需要承擔大部分的責任,但指導老師呢?我想至少也該負一部份的責任。另外,能夠追隨「名師」是很多研究生的心願,但正如Nancy Rothwell所說,「大腕兒」通常比別的老師更忙、也就更沒有時間指導學生。如此說來,研究生到底是蒙其利?還是受其害?
  
  中國人講究尊師重道,「師」可與天地君親並列。而研究所師生之間的微妙關係,我想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
  延伸閱讀
  
  ‧江源慎的筆記本:一起來認識「論文寫作症候群」
  http://blog.sina.com.tw/4385/article.php?pbgid=4385&entryid=2638#myping
  
  ‧亞歷山大的勇氣 :比較病徵學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huangacy/3/2987838/20030526142828
  
  ‧王業立的收藏:Primal de Lanerolle給研究生的10個建議
  http://web.thu.edu.tw/ylwang/www/image/recruiters&academia.jpg
  
  ‧Rachel's blog:研究生的禁忌
  http://blog.xuite.net/rachelpang/blog/210738?st=c&w=50406&re=list&p=2#trackback
  
  
  ===================================
  引用文獻
  
  石之瑜(2001)。博、碩士論文指導的困境。載於石之瑜(主編)政治學的知識脈絡(頁 279-296)。台北:五南。
  
  ===================================
  
  Repost from:
  http://pbice.blogspot.com/2006/03/book.html
  


关于搜索的技巧,可以另行参考本文的相关建议:http://www.douban.com/note/181734120/


我觉得,关于如何写论文,第一找一篇优秀的好好读读,第二跟一个靠谱的指导老师认认真真写一篇,就足矣,剩下的则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思维体系的构建了。这是我大学里很缺很缺的一课。


小孩子 乃急什么 ==


=。=这是反思。。与当务之急。。周围看来本科论文风气真是糟糕透了。。没有自己的思想与思考是最糟糕的。。正在努力摆脱之。。


那首先别被滥用标点符号的风气给带坏了嘛 你这孩子--


呼呼 不要严肃了。Az我跟你讲,我买了一本顾城的诗集,偶尔读一点点。不过要是它是黑色封皮就更好了。。


怎么忽然说到这个 我以前买燕山版的 没翻几页纸张就开始脱胶了……
上个月读他就读的特别开心 就是那本《顾城哲思录》 对于顾城这种人 诗已经不是一个形式可以拘束住的了 这一点实在是太强了


我的好像也是燕山版的耶 不过它有个硬壳,应该不用担心啦
他就住在诗里 一直都是


燕山的书一直都是价格便宜而极端不可靠的榜样 如果要枪毙十回八回也够了……
不在诗里在哪里 书里咯 脑残……


嗯哼 我点一下转播 播到顾城那里去!…!


这个笔记,看了不用看书了~


其实很多时候 读一本书的时间是很快的 而且翻书有一个好处就在于可以自己随时按照内容难易度来选择阅读的方法 浏览时也有机会确认一个并不怎么清楚的知识点如何解释。相对来说 笔记的优点是简约 有条理 概括性强 但是没法再度展开 而这于理解总是有碍的


没写过论文,工作时候经常写方案和文档,感觉“论文写作”中教授的技巧也适用于写方案、ppt。特别是:
◎ 写作并非将心里想好的、很完整的东西如实再现出来,它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与分析的过程。
◎ 当写作卡顿了,问题通常不在写作,而是概念上的问题,亦即不知道如何分析。
◎ 持续写作,不要将写作当做写不下去的问题来源,而是当做解决问题的方法;
尤其第二条,刚在写方案过程中遇到过!
感谢Az!


本科写论文真的好苦逼,因为根本不规范啊,理科点的还好


答对了 我就是陷入其中无可自拔抓狂不已的 而且觉得 投进去的时间 约等于浪费的时间……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认真兮兮的查资料,最后写完了然后才明白,完全不规范,泪流满面,别人居然还没有发现,泪流满面


芝加哥大学有一本异曲同工的,叫craft of research,有便宜的中文版,你也收着吧。我觉得它对我帮助很大。


敢问中文版叫什么?


忘了,我查查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035330/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0523988.html


《教授为什么没教我》里好像提到了这本书的英文版,我还想找来看呢,结果万恶的编辑把这本书的参考文献给吞了!
还是你好。


我这不是为你写关于我的作文积累素材呢么 我容易吗我


那个。。。你到了?


“ 开始思考从来不曾思考过的问题,
   例如:“我活着是要干嘛”。 ”
zan~


我也打算写一篇读后感呢,正好就看到了你的~~呵呵 缘分啊


买了一本 被师姐拿走了


下載到了,謝謝你!


不客气
:)


正在讀呢,解答了很多我的困惑啊。


买一本看看,呵呵


在哪下啊?
我的邮箱:sunshanfeng@126.com可以发给我吗?
我的博客:www.miccky.com欢迎光临。


http://www.douban.com/subject/discussion/1305738/


我可以买一本送给你,请告知地址。


谢谢了,推荐了本好书


下载的页面不存在了???


我的blog在blogspot上。
被墙了


你推荐的这本书不错,收藏了,想看。
也推荐一本书给你哈: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609132/
有人说,如果早读这本书会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么说太夸张了!但我觉得:会的。改变人生命运的无非两样东西:一个是你读过的书,一个是你遇到的人。


谢谢叶卡的推荐
你推荐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我正在看呢。


没有得下载了 555 请问你还有吗?


这本书值得经常翻翻!~~
最近几天翻的时候,感觉自己进步了,嘻嘻!~~~


恩明早起来看


看来我也要开始刷马桶了


家里已经收拾得窗明几净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