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法槌十七声

萧瀚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07-12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作者:

萧瀚  

页数:

291  

Tag标签:

无  

前言

  《法槌十七声》乃萧瀚之处女作(当指出版书籍而言)。待付梓之际,其不吝信赖于我,嘱咐为序,诚意难辞。  与萧瀚相识,幸运地成为真挚的朋友。想像上下数亿年、纵横千万里的时空和不计其数的过去人、现在人与未来人,两个非常偶然的生命,得以在那么一个交界点上相逢、相知,不禁感慨造化弄人。不可谓没有性格的不同、理念的差异,以及由此而起的争执,甚或相互嘲弄一番,将彼此纠结在一起的,无非内心皆共有一种排遣不去的情怀——对人的关切,尽管都不是十分确信地知晓、把握如何去关切。  《法槌十七声》各篇在名义上是点评案件,实为一抒萧瀚历久以来有着独自特点的人文关怀。从对耶稣的审判中,你可以发现个体的人在群体之中会如何失去自我,或者更确切地说如何让自己愚昧、轻信、从众的一面占据上风。通过印第安切罗基人在美国的血泪史,你可以发现人在竞争性地夺取生存资源时所暴露出来的强盗、伪善本性。从吉迪恩、刺杀马拉的夏洛蒂。科黛、营救德雷福斯的左拉以及其他人、辩护大师克拉伦斯·丹诺、反抗极权主义的哈维尔、乃至竭力为新教徒卡拉斯平反的无神论者伏尔泰身上,你又可以发现人性在勇气、良知、理性、宽容、仁爱、正义感方面的光辉。而在借腹生子技术、安乐死技术面前,人表现出的是一种犹疑不决、左右两难的“生”与“死”的困惑。  于是,在这部书里,你难以找到一般案例评析文献中逻辑严密、说理清晰的“就案论案”,你同样无法把萧瀚设想为纯粹的法律家,让他告诉你应该如何解释和运用规则。书的作者更多地是在展示一幅复杂人性的图景:只要有人在的地方,高尚、智慧、同情、勇气、良知、尊严、理性、宽容,总是和邪恶、愚蠢、憎恨、懦弱、盲目、颓废、卑劣、歧视、偏见并存的,人类的许多困惑也由此而生,似乎无法彻底摆脱。  然而,萧瀚毕竟不是为展示而展示,不是仅仅让读者自己去深切地品味与反省人性的美好、丑陋与无奈,毕竟其向往人性善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向往人性恶得以最大限度的抑制,在感喟“人类离文明依然很远”的同时,依然向往着文明。而法学(在西方亦体认其为正义之学)教育的经历,令其难抑对制度、对人与制度之间对话的关怀。评论审判耶稣一案,表达出他对多数人暴政的忧虑以及对独立、公正司法削弱多数人暴政的憧憬。借助吉迪恩的经历,他为穷人和富人在获得律师援助的制度安排上的“不平等”对待辩护。从耶稣之死、新教徒卡拉斯之平反、摩门教徒雷诺德之败诉,他大声疾呼制度对信仰自由、宗教宽容的充分肯定和保障,并且理性、冷静又不失激情地赞赏制度对信仰自由边界的厘定,以期维护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基本原则。纳粹战犯在纽伦堡审判中以“奉行职责”为由,希冀开脱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罪行,而纽伦堡审判开创了人类的一项制度:严重侵犯人的基本生存权利,从事反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的,都将受到惩罚,哪怕是在执行一种所谓的“法律”和上级的命令。萧瀚同样对这样的制度击节叫好,指出人类社会有其最为基本的底线伦理。而针对当代引起广泛讨论的安乐死问题,他不仅从法律、伦理层面坦言其操作的难度,更是以甚至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不见得接受的佛教生命哲学,告诫我们“真正的临终关怀是帮助临终者克服死亡的恐惧,帮助临终者提前预习将要经历的境况,而不是帮助临终者在离死亡尚有时日的情况下就自杀”,并由此提醒制度应排斥安乐死的合法地位。  我们不清楚人类最早的祖先究竞是如何在狂风暴雨、恶兽环伺的境遇中求得生存的,可无论如何,他们为这个星球延续了一脉自诩为“会思考的动物”。早在几千年以前,会思考的人就已经仰望苍穹追问自身为何物、从哪里来、往何处去、为什么而活着,又如何才能幸福地活着……一声声追根究底、难解的发问,不必也不可能探寻始作俑者是谁,只需承认它们极具穿透力,亘古不衰,直至当今每一个稍稍成熟的生命都会在不经意的什么时候与之共鸣。而人类历史之绝大部分,都是人在这样那样发问的同时努力创设、变更、革除、再造制度的过程。各个地区、各个族群的人在不同时期把其对人类幸福的不同定义(其实绝大部分人并非创设定义的主体,而是接受某种定义的主体,无论接受在多大程度上是非自愿的),渗入到制度的建构、存废之中。不仅如此,制度一旦形成,人的行为样式就会受到制度的整型,制度的整型功能甚至会延伸到人的心理、意识、观念等精神领域,以至于制度的转型不但是规则之重构,更是人的精神之再塑。这就是人与制度之间生生不息、永久流动的对话。  有一则业已广为传播的故事:五个猴子被放人一只笼子,笼子上端悬下一根香蕉,猴子们出于天生的喜好,争相抢之。此时,试验者事先安排好的高压水枪就会“肆虐”,不让它们靠近香蕉,哪怕只是其中一个猴子去摘,高压水枪的目标则是所有猴子,直到没有哪个猴子敢再去摘下这根香蕉了。而后,试验者把其中一个猴子放出,换了一个新猴子进去。“新来乍到者”自然想去品尝一下香蕉的美味,可是,当它跳起来要做一番努力时,高压水枪未开,其余四个猴子倒是上前把新来者暴打了一顿,据猜测它们不想自己受到高压水枪的攻击。这个故事被引用来说明一种“路径依赖”或者“制度依赖”的现象,即制度对人的心理、意识、观念、行为等的塑造及由此形成的惯性。确实,我们如果暂时分裂一下自己,以冷静的旁观者角度认真、细致地观察自己的生活,总是能够发现几千年以前的先人们在我们身上烙下的印记。然而,若我们无愧于自诩的“会思考的高贵动物”,那么,人可能毕竟不同于猴子。由此可以想像:一个新来的人(无论是来自同一民族的还是其他民族的,反正都是人),在笼子里告诉原来已经习惯了“高压水枪”下制度的人们,高压水枪是人为的设置、不是不可变的,为了寻求幸福、自由地摘取香蕉,大家应该齐心协力想办法对付那支水枪,最后,受到启发的人和新来的人一起,终于成功了。人与制度又完成了一次对话。  反省历史,人类至今都无法根除饥饿、贫穷、犯罪、仇杀、种族歧视与灭绝、极权主义、战争,也许这一切都与人性并不光辉(并不光辉不见得都是丑陋)的一面息息相关,也许我们可能会产生一种无望的感觉。但是,在人与制度的对话演进中,我们毕竟还可以发现人类自身有给人以希望的向善。西方曾经有过的宗教迫害、殖民、蓄奴、种族屠杀,丝毫不能掩盖其创建、完善以人为本位的制度的努力。按照萧瀚富有比喻意义的话:“欧洲以及美洲或者说就是基督教的历史是一部从盗匪到绅士的历史,尽管他们至今还保留了若干盗匪的本性,而且还有不少欧洲人还是盗匪,尚未变成绅士,但是总体上说,由于他们还有改变自身的努力和能力,绅士成分会越来越多,而盗匪性格也就相应减少了。”这种努力,也许不可能有理想目标的完满实现,可面对未来不可知世界的人,不总是在为美好的追求而活着吗?而且,只要作为一个人,没有不希望过上自由、安宁、体面、和谐的生活,没有不希望自己不受外在力量强盗般侵犯的,无论此侵犯来自其他个人、团体还是统治者。如果一个制度不能扼制(也许扼杀不可能)强盗逻辑,强盗逻辑就会令人恐惧地在社会中滋生、蔓延,甚至从某个方面看最为弱小的人也会受到感染,而在某个时间、地点让你意想不到地显露强盗的峥嵘面目,因为他/她自己也曾经深受其害,有一种报复的潜意识。然而,把生活中除了个人原因以外的其他许许多多不幸、苦难、烦恼,都归结于现存制度的缺陷,也是对人与制度之间复杂关系的简单化。制度的文明程度,又相当大地取决于人自身的文明程度。一个社会若普遍缺乏人文关怀、若普遍对遭受恐怖主义打击的美国幸灾乐祸而无视人的不幸,那么,期待这个社会有更接近人类美好愿望的制度文明,倒是出乎想像之外的。  所以,《法槌十七声》中的萧瀚,并没有过多地为我们这个国家该如何建构具体的文明制度,提供任何详细建议。也许,他深知这项工作已经有人在做而且也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我猜测他非常希望这本书得以畅销(似乎是一种废话,因为每个书作者都有此愿望),当然不是出于谋利,而是有意让自己对人性、制度、人与制度之对话的深切思虑获得国人的认同,或者至少是重视。在每个人都习惯把“制度转型时期”挂在嘴边的时候,期待大家警醒地审问我们自己周遭的生活:有没有多数人的暴政?有没有盲目、从众、缺乏理智?有没有对信仰自由、宗教自由的迫害?有没有对基本人权的蔑视?有没有奉行强盗逻辑的行径?有没有仁慈、爱心、宽容,以及负责而理性的妥协?有没有底线伦理?有没有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迷信?有没有、极权色彩浓厚的治理方式?期待大家更进一步追问:我自己能做些什么?我们的制度又向哪个方向“转型”?……  正视、反思作为人的自己,认真对待我们人类和制度之间的对话,坚持向美好的“彼岸世界”(这个词在我这里没有任何宗教意义、泛指理想,尽管萧瀚不是如此用法)挪动哪怕有时是犹疑的脚步。这也许就是萧瀚想要告诉我们的。你可以不同意或者激烈反对他的观点,甚至可以挑剔地指出他的知识性错误或者逻辑缺憾,但你根本不能蔑视他渊博的知识、智慧的写作、宽广的论域,尤其是敏感的忧虑。这本书,又何尝不是人和制度的对话呢?  康德的一句绝唱,我有着无比的偏爱,在此引用作为拖沓长序的结束:“有两样东西伴着永远新鲜且不断增长的好奇和敬畏注入我们心中……星光闪烁的苍穹和人心中的道德律。”  是为序。  沈岿  于北京大学畅春园青年公寓

内容概要

这本书是对人类史十七个重要案件的叙述与思考。

作者简介

萧瀚,浙东天台人,号雲邊居士。
自由主义追求者,传统文化守护者。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从本世纪初起,在中评网、法思网发表时评、札记、随笔若干,欣赏者众,而批评者亦众。
本书是先生出版的处女作,褒贬功过,自由世人评说。

书籍目录

人与制度的对话(代序)/沈岿正义的召唤: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行动评德雷福斯事件从马拉之死看政治谋杀评夏洛蒂·科黛之审判神圣的辩护评伏尔泰为卡拉斯辩护案耶稣之死与“群众性”司法评对拿撒勒人耶稣的审判信仰自由的边界评雷诺德案死刑、正义与爱评娄波和里奥波德杀人案为权利而奋斗与天路历程上的正义评审判吉迪恩科学技术下的伦理困境有关孩子M问题的案件评论底线伦理与罪恶职责评审判阿道夫·艾希曼英美证据法上的品格证据辛普森案的另一个视角妥协如何成为可能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另一个启示一份引发战争的判决评斯科特案上帝该如何面对猴子:宗教与科学评史库柏斯案公平绝不意味着软弱评纽伦堡审判文明、野蛮及荒谬的“父子关系”评切罗基人诉佐治亚州案(美国年)什么是真正的临终关怀?评奎尔案及其他安乐死案件诽谤诉讼中的新闻自由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等媒体诽谤案跋

章节摘录

  A  一、案件的背景  1894年9月,法国陆军部情报处获得一份证据,表明有人向德国出卖法国军事情报。证据开列了5份文件的清单,但是既无寄信人落款,也无日期。当时的法国军队是个排犹情绪激烈的地方,情报处副处长亨利少校仅仅因为总参谋部见习参谋阿尔弗莱德·德雷福斯(1859--1935)是犹太人,就以笔迹相似认定他是罪犯。陆军部的其他一些军官质疑这一指控,于是,只好由专家来鉴定笔迹,但是,法兰西银行笔迹专家和警察厅罪犯人体检测处负责人结论截然相反。在如此证据不足的情况下,陆军部长梅尔西埃滥用职权,于1o月15日下令以间谍罪和叛国罪逮捕德雷福斯并秘密单独关押达7个星期之久。关押期间,德雷福斯受到刑讯逼供。审判前,新闻界获得了非法泄露的消息,以德律蒙《自由言论报》为代表的极端排犹主义者借机大肆散布并进而掀起排犹主义浪潮。12月19日,虽然辩护律师强烈反对,军事法庭依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德雷福斯进行了秘密审判;22日,军事法庭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以莫须有罪名判处德雷福斯无期徒刑并且革除军籍。转年4月,德雷福斯被押送到法属圭亚那附近的魔鬼岛服刑,他不断上书要求重审,亲属四处奔走鸣冤,但是毫无结果。1896年3月,曾经参与了德雷福斯案件审判的新任陆军部情报处长皮卡尔,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发现真正的间谍可能是总参谋部的艾斯特拉齐少校,于是9月3日他向负责处理此案的贡斯将军汇报,希望重审德雷福斯案件。但是,贡斯为了维护军方面子不愿重审,并且为掩盖此案将皮卡尔调往突尼斯任职。


编辑推荐

  《法槌十七声:西方名案沉思录》各篇在名义上是点评案件,实为一抒作者历久以来有着独自特点的人文关怀。从对耶稣的审判中,你可以发现个体的人在群体之中会如何失去自我,或者更确切地说如何让自己愚昧、轻信、从众的一面占据上风。通过印第安切罗基人在美国的血泪史,你可以发现人在竞争性地夺取生存资源时所暴露出来的强盗、伪善本性。从吉迪恩、刺杀马拉的夏洛蒂。科黛、营救德雷福斯的左拉以及其他人、辩护大师克拉伦斯·丹诺、反抗极权主义的哈维尔、乃至竭力为新教徒卡拉斯平反的无神论者伏尔泰身上,你又可以发现人性在勇气、良知、理性、宽容、仁爱、正义感方面的光辉。而在借腹生子技术、安乐死技术面前,人表现出的是一种犹疑不决、左右两难的“生”与“死”的困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法槌十七声 PDF格式下载



《法槌十七声》讲述西方十七个名案,对于学法律的我来说是很不错的案例教育。


法槌十七声早就想买,买来就爱不释手,过年物流繁忙,也真是难为当当送的还挺及时。


法律,国家之公器所必需,民主之确立所必倚仗;敲响法槌,剖析名案,以法理的眼光看案件背后,让人警醒,暗自沉思。


敢于以法律适用的正当性,揭露掺杂政治色彩的国内法疏漏和缺憾,其中,鉴于信仰的缺失导致国法的信用危机一针见血。相信有读者与之共鸣!该守法的观点,在宪法审查一章中体现得非常深刻。我理解这是一切立法、司法和法律信仰的根本。作者对丹诺等西方辩者的了解,是结合具体案例以欣赏者的角度介绍辩才的,毫无晦涩和堆砌的感觉;对高度发达法治国家的法律建设及具体实施,存在视角独到的敏感和见地。作品不错还是处女作,能够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弥足珍贵,仅不清楚为什么是“十七声”。如果篇幅的短小是该部著作的一个缺点,与国法和国内现状的结合,以及在我国法律现状的基础上如何解决现实问题的讨论,尚不够或者说讳莫如深。


第一次读萧翰教授的书,也可是说是第一次对萧教授有了直观的认识。书中精选的十七例西方名案,无不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作者也试图借这十七例名案,将自己关于人性、道德、民主、自由等理念在文中逐一闪现。读罢此书,只觉得受益匪浅。推荐此书。


这本书是对人类历史上十七个重要案件的叙述与思考。读完这本书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萧瀚先生渊博的学识。这本书并不是简单的对案例进行的法律分析,而是运用史学、伦理学、政治学、神学甚至是自然科学(量子力学)的知识对案件进行分析和思考。读的过程中不少地方都有阅读困难——因为见识浅薄。我也再次感受到自己的无知,因为更加要更多的读书和思考。



本书中充满了人文关怀,热情歌颂对于正义的追求,对于异见的宽容,对于人、社会的深入思考而不是就法论法——这是萧瀚先生博客追远堂的一贯风格。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篇文章中德雷福斯案,萧瀚先生热情歌颂了以左拉为代表的法国知识分子,并认为所谓的“知识分子”,是指能够在发生一件邪恶的事情的事情,发出自己基于良知和正义的声音——知识分子甚至和有没有知识没有关系。仅仅有知识只是“知道分子”。



用这个概念衡量,很多有良知的网友,譬如福建网民诬告陷害案三位网民都是知识分子,而对于公共事件默不作声甚至“为虎作伥”者,仅仅是“知道分子”。很多的时候,钻研学术当然值得尊敬,但是只关注学术而不关心社会,恐怕真的难以称得上是“知识分子”。在这样的一个变革的时代,需要更多的像萧瀚先生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们的作用我想还是已经持续百余年的“启蒙”,而且他们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的权利,更多的人开始重视程序正义,更多的人开始对邪恶的不容忍、对不同意见的宽容……我想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对于邪恶的不容忍,对于异见的宽容,对于正义的向往,对于黑暗和丑恶的鞭挞,我想我们的社会有更多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站出来,这个社会真的会和谐的多。



一本好书,还需多读。


非常精彩的一本书!萧瀚先生对西方十七个案例的分析角度不是纯法理的解析,而是将它们放到一个大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之中去探讨案件发生的渊源以及判例的意义。书中多次指出西方法律体现了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这与从儒家礼教衍生而来的中国法律体系有重大区别。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玩味的书。强力推荐!


本书选取了西方的经典名案 让人不禁产生思考 将人带入那个现场 给人思考


从十七个经典的案例出发,讲述了与中国法律与众不同的法律制度,值得一看,也同样深入思考。


自从读完这本书,已经很多次以不同的角度写过了读后感了。书中的十七个例子非常的经典。作者的全方位解读也很有意义~推荐


萧瀚先生是我尊敬的学者之一,看了他的书,我很有疑问:出版社为何用如此差的纸张来付梓这本如此厚重的学术之作。
十七个案例,谁可以全部读懂?
我承认我多次感觉自己知识不够,这也是我第一次看案例评论看的感觉自己知识匮乏,就像序言所说的,这本书的只是之渊博远非一般人可以达到。里面关于佛教的内容直接把我击倒,我看了数次,就是难以理解。
被停课了,但是萧瀚先生一直那么坚持!
敢问自诩为知识分子的人们,你敢做萧瀚么?


这本书是萧瀚读书期间对名案的解读与沉思,很是佩服萧瀚的博学与才识。接触萧瀚的作品是在05年,是关于德沃金北京讲演的一本书。其中有萧瀚的一篇小文,篇名好像是“德沃金的法意阑珊”(记不清了)。同道中人说起萧先生,大意是很厉害,文如泉涌,很有思想、很有见地。后来开始看萧瀚的博客,后来又有法大的很多事...
萧瀚者,仁人慈心,学识渊博,好读书,甚解慎思,常有高论深义;为人侠义耿直,好交友。吾无缘得见,读其书,盖可知其人。
学习。


本书对于历史上这些有巨大影响力的案件的审理本身介绍地比较简略,侧重于法律背后的社会背景、文化、宗教和哲学等等方面的发散性思考。确实,法律并不仅仅是法律条文而已,更应该是代表当时当地的人们的思想和意识等等。随着人们思想意识和人文关怀的进步,法律也在不断改变和发展。脱离了社会环境而孤立地研判案例,很容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读这本书,知道案例是其次,是否能够在自己心中,提出一些更广义的问题,是否能够对它们进行思索,才是更重要的。我想这也是作者写此书的目的吧。


书很好,通过十七个案例使我们对法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扩展了知识面。


十七个案,十七个故事,十七段历史,值得一读。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公正与自由,在这个世界上在不断变换的观念中,到底应该坚持什么,追寻什么么。很喜欢这本书,让我着实的受益匪浅。对于善来说,愚蠢是比恶意更加危险的敌人,你可以抵抗恶意,你可以揭下它的面具,或者凭借力量来防止它。恶意总是包含着它自身毁灭的种子,因为它总是使人不舒服,假如不是更糟的话。然而面对愚蠢,根本无法防卫,要反对愚蠢,抵抗和力量都无济于事,愚蠢根本就不服从理性。到底什么是愚蠢,面对我们这个哀其不幸的祖国,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思索。zf建国以来的愚民教育做的非常的好,在当年发生911事件时,我在同学脸上兴奋的表情,在报纸上幸灾乐祸的报道中就已经知道,政府已经教育得它的臣民们不懂得尊重生命。看到博客评论里很多没有逻辑的言论,我又赞叹政府的教育真好,培养出一代代不知道独立思考的口号式的盲众。作者不仅仅详细的讲解17个影响世界案件的始末,更审慎智慧的追寻伦理的底线,公正与自由的实质。这样的好书,出版的实在太少了。


一本充满人文关怀和诗性智慧的著作。萧瀚通过点评案件来表达自己对人性、制度和法律的深刻思考。


有良心的人写出有良心的作品,深度剖析西方经典案例,又有着东方式人文主义的思考途径,很过瘾。


萧翰老师果然是博学多才,里面对于每一个案件的重新解读都是一次思想的大碰撞。读了这本书,才知道法律、宗教、人文、科学是这般模样。


本人不是法律专业毕业,但是这本书却深深吸引着我,绝对不是一本枯燥的陈述案件的书,每看完一个案件,总是使我久久的不能平静,人类漫长的历史上似乎黑暗,专制,独裁占据了大多数时间。即使到了所谓“文明的现代”的今天,也不例外。感谢那些历史上的伟人以及无数无名的“小人物”,正是他们做出了巨大的自我牺牲,建立起了正义的大坝,抵挡着邪恶洪流的肆虐。本人是一个基督徒,深深地感到由于人类的堕落,邪恶,给世界带来的深重灾难。但是人类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反省自身,避免悲剧重现。对于每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这本书会是你们一生的良师益友。


这本书里详细的介绍了对于西方法律解说


比较粗略地介绍了西方的法治历程,不错


西方的法治之所以能够有今天,也并非一日之功


了解西方法律文化


还是觉得西方的法律来的精巧


很好读的一本西方判例选集,法学院必备武器


通过典型案例,对西方司法实践及理论有一大概认识。


有深度的一本书,要认真看还要思考


这本书讲解的是外国历史上有名的案例
内容已经超越了法律
更多地表现为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哲学思想在里面。


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刚刚读完,受益匪浅,酣畅淋漓,竟让我有了研究法学,追求正义之美的冲动,所有国人都该读读这本书,体悟一下法的魅力。
萧瀚先生的学识实在让人敬佩啊,只看看书页下的注释书目就让人升起股高山仰止之感。


萧翰先生编辑的书,思考很重。


思考无极限!


更多角度的思考,值得一读的好书


我们和他都长着同样生理结构的脑袋,但我们每天都在用它在思考什么“东东”???


内容丰富 但还是要自己思考


很好!以评论为主,以“沉思”为书名名副其实。
思考的很深入,部分内容令人读后心情很沉重。


众人皆醉他独醒。醉,是无意识的状态,不会疼痛,无需思考;醒着,不仅孤独而且痛苦,有勇气清醒的人是勇士。


关于正义,关于公平,关于人性,关于国家……理性的思考,以求明天更好。我想,越多的人读,越多的人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的社会会慢慢向好的方向变化的。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思考萧瀚先生所思所写。


到货快,价格便宜,书的纸质很好,但书的本身更值得一读,尤其是对于法科学子


昨天刚刚看完,今天就转给朋友看了.好,非常喜欢.人类基本道德底线的法律界定,在作者一以贯之的人道关怀的背景下,一一展开.深受启发.为人类历史上先贤们设计制度的智慧和人文精神喝彩,更为作者匠心独具的视角和悲悯情怀赞叹.不愧为废除害人的收容遣送恶法的推动者和扬帆门事件的正解者----善莫大焉!


挺好的一本书。没事读一下还是不错的


很喜欢这本书的封皮,书的纸质质量也很好啊,很喜欢这本书啊


萧翰,真正的思想者,我是从读他的博文,开始喜欢上他的思想的,买这本书完全是支持萧翰,一个铁杆粉丝的独白!


老师推荐的一本书,并单单从法律角度,还涉及道德,人性等方面,很不错的书。


这是老师推荐阅读的书目希望我能从这本书获取一些知识!


真的很好看的一本书。


这本书配合着刘瑜的民主的细节,更好


和《言论的边界》一样,我也建议这本书列为国民必读书和中高等教育的必读书目。
只有这样的书籍,才能真正培养出现代民主政治下的公民思想!

中国的法律书籍,简直就是一种穿着花衣服的大骗子!


这本书适合法学专业的人阅读,当当的书不错,质量也可以。价廉物美


作为一本经典著作,里面的内容就不用说了,只想赞一下书的外观和手感。非常质朴的包装,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次购书经历非常愉快!买的几本书都挺不错


这本书是老师推荐的,就在网上买了,还不错,挺好的。


始终是那个冷静的萧瀚,文如其人,严谨而理性。希望更多的人读读这本书,希望公民社会更快实现。


总的来说,这本书告诉我,我是那么的无知。对于不懂法律的我,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了。


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介绍各个案情,而是着重在自己的分析和体会,虽然有些观点不是很赞同,但是读起来也是相当有收获的....


很有深度的一本书。有些案子之前是知道的,看过书或者电影,比如对耶稣的审判、丹诺给富家子杀人辩护的案子、借腹生子争抚养权的案子;有的知道点皮毛,比如马拉之死。借用她在第一篇中对于知识分子的分析,只是立言而不立行,算不得知识分子。但现在恐怕能秉承公意、有自己见解的立言都在少数了。之后的几章中出现了纽伦堡审判、丹诺关于教授进化论的案子。不过看到后几章,发现明显bug,或者说都已经是故意做出来的bug了:section是按照字母排序的,却少了好几个,我数了一下,26个字母,17个单元,最后排到了U,中间少了4个。我想着会不会是组成了个什么词,不过没拼出来,少的是:e,j,m,q。而在跋中,说是“19篇”短文,比17多2篇,比21少两篇……言论问题么,不清楚了


挺喜欢这本书的,觉得能给心灵一种释放和启示!


值得一看的一本书,看了这本书,不仅如作者所说仅是普及知识,而是发人深省!


是法理老师给我们推荐的。嗯、这本书真的很棒、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很经典的书,老师介绍的,全是经典案例?


萧翰老师的书,不错。


入门类书籍,趣味和学术同在。


萧翰的!!!


还没开始看不过看起来还好


在职学习法律,一直对法律充满了向往与景仰,我相信中国必将是个法治的国家.


一些常见的案例分析,很深刻。


值得一读,作者的知识面。看问题的眼光很自由


刚收到,未读。


萧老师真是学识渊博。


目前只看了第一篇...写的非常细致


作为一个学法律的人真心推荐


内容不错,引用的经典字句很喜欢


萧翰老师的书简洁、犀利、字字珠玑,适合法学专业开拓眼界,打开思路


非常经典的案例,深刻的剖析,有利于培养法律思维和法学兴趣


书有内涵 但稍显呆板 没有预期中的诙谐与幽默 也许是求全责备吹毛求疵 但文字若更轻松流畅肯定是锦上添花~


正在看,期待


好老师,好作品


包装很好,纸质也很不错


名家文字,专业点评.值得一读.


到手了还没看,应该不错


读读萧翰的观点,有助于理解世界。


还没看,不过很喜欢包装,一看包装就想读


萧瀚是中国少有的知识分子中的良心,我喜欢他广博的知识、最喜欢的是他的风骨


照片不知道对应哪个人物。其他I行。


经典案例!


蛮有意思的,但是学术上分析就一般了


对法治的精髓及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对治国理念,宪政的实施都有益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