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技术发展与版权扩张

易健雄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作者:

易健雄  

页数:

244  

Tag标签:

无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对外开放的逐渐扩大和深入,历经三十年,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已经日趋完善,知识产权研究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知识产权立法的早期阶段,出于工具主义思考,为了尽快为中国移植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更多的知识产权研究着力于注释知识产权的一些基本制度、基本框架。从学术史上看,这大致属于知识产权的注释法学阶段。至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在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基本完善的前提下,学者们对知识产权的研究拓宽了视野,知识产权的概念、历史、哲学、体系化、性质、经济分析等逐渐进入研究视野,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套用苏力关于中国法学三个阶段的论述,这一阶段的知识产权研究进入了“诠释法学”和“社科法学”并举的时期。

内容概要

本书展示了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之下,版权的基本理论发生、成长以及版权体系扩张的过程,了解这一过程对于认识版权的真面目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国内目前对版权观念如何产生这一问题似乎不是很关注,相关介绍也极为简略。作者查找、使用了大量英文原始资料,力图把握版权“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处”。本书第一部分对版权观念产生的历史的梳理与引介,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不足。其理论意义是不言自明。另外,本书以技术发展为切入点对英美法系版权扩张所作的历史梳理有助于人们把握版权体系发展的历史脉络。再有,本书在第三部分对未来版权制度的一些基本设想,对未来版权制度的构建应该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书在研究技术发展与版权扩张的关系之后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即应该遏制版权目前的扩张趋势,以及所提出的相应对策对于中国的版权立法、司法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易健雄 湖南攸县人,1978年8月出生,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讲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和民法。曾在《现代法学》、《知识产权》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西南政法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代表论文有《“信息”与知识产权对象》、《“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之反思——重读》等。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印刷特权与书商版权第二章 《安妮法》第三章 从文学产权到版权第四章 超越复制第五章 版权在美国第六章 模拟技术与版权扩张第七章 数字版权第八章 版权的未来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印刷特权与书商版权  现代版权的产生,有赖于多种条件的成就:语言文字的出现、知识文化的传播、权利思维的成型、财产观念的达成,等等。但一直到印刷术的发明与广泛应用,现代版权才终于得以诞生。正如有学者所言:“版权制度的保护对象是作品,但这一制度并没有因为人类创作出第一部作品而产生,而是在印刷术得以广泛应用之后才逐渐发展建立起来的。”的确如此,印刷术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改变了相关领域的利益格局。重新分配利益的需要,才孕育出了现代版权。版权也因此而被人称为“印刷出版之子”。然而,这一孕育过程漫长而曲折。要理解版权“从何而来”,我们还得透过时间的迷雾,走进这段历史。  在手稿时代,书籍的复制只能靠抄写——一个缓慢而又艰苦的过程。抄本的费用因而很高,总数也极为有限。与作者所写原本相比,抄本在成本上几乎不占任何优势。再加上当时的社会识字率很低,没有形成相当的阅读群体,作品也没有成为“公共产品”,能够得到作品的识字人数有限。确切地说,当时还没有与“书籍”相分离的“作品”观念。“原则上,一旦文本被赠送或托付给别人——朋友、同事、书商、个人等,它就差不多完全脱离了作者。”各种情况表明:手稿时代的法权关系有所有权就够了,版权既没有存在的必要,也没有生存的土壤。“尊重作者”的诉求交给道德就行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技术发展与版权扩张 PDF格式下载



把版权扩展的脉络梳理的比较清楚


很高兴在浮躁的学术界,还有一些人能静下心来做学问。不错的一本书,虽然不是什么名家,但看到了作者的思想。


为写论文而来,还好找到了这本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