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经济研究
2010-10
中国林业出版社
廖福霖
414
生态文明经济作为新的经济体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发展生态文明经济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先进生产力、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拉动内需、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提高国内外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各种形态、基本内涵、外延、功能、基本特征,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对策和途径。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通过协同发展生态文明经济,能够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与最优化,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生态需求和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需要,促进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创新经济、体验经济、低碳经济、企业发展生态文明经济等热点进一步理论细化和实证分析;对生态恢复与建设、环境治理与保护中实现三大效益的相统一和最优化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的实证研究;阐明了生态文明经济与生态文化的互动关系、生态文化的科学内涵以及发展生态文化、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的措施。 本书可为经济界(特别是企业界)、生态与环境界、政界、科教界提供参考,也可作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前言第一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 1.1 总体要求 1.2 战略定位 1.3 发展目标 1.4 重点工作 1.5 优化经济结构 1.6 产业升级 1.7 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 1.8 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1.9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1.10 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2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早已有之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探索 3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3.1 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 3.2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3 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世界气候变化的战略举措 3.4 生态文明建设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民生工程 3.5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化解经济危机,成为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章 科学全面理解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第三章 生态文明经济第四章 协同发展生态文明经济第五章 发展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第六章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展体验经济第七章 低碳经济的引擎(上)第八章 低碳经济的引擎(下)第九章 发展城市低碳经济第十章 发展企业生态文明经济(上)第十一章 发展企业生态文明经济(下)第十二章 以生态文明经济思想指导生态恢复与重建第十三章 在环境治理与保护中企业“三大效益”的相统一和最优化第十四章 建设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第十五章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第十六章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第十七章 闽台生态文明建设交流合作第十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目的后记
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制定和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也可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生态文明消费模式、节约能源和优化能源结构、发展生态化技术体系、培育碳汇市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2)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发展先进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环保技术的重要机遇,促进了生态化技术体系的建立。 迫于减排的压力,发达国家的主要能源从化石能源的石油逐渐向较为清洁的能源天然气过渡,此外,发达国家也在努力发展各种可再生能源,这为我国以煤炭为主的高碳排放能源结构的转型提供了机遇;同时减排的压力也会促使发达国家在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环保技术上有所创新,这也为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可以促进我国生态化技术体系的建立。从我国的角度来看,全球气候问题也同样有利于我国能源结构实现从以煤炭为主的高排放、高污染的能源结构转向以油气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变;而且全球气候问题也会成为我国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的主要推动力。1.3.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性因素 (1)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受能源资源结构、技术和资金的制约。 气候变化问题既是环境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更是能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会对经济增长方式、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源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现有的科学技术以及现有的资源结构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惯性”,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从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来看,长期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资源能源结构以及科学技术手段,在短时间内难以全面转变,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减少CO2排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我国的能源结构来看,化石能源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其中又以煤炭最为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在这种能源结构的影响下,我国能源消费和c0:排放将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而继续增加,我国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来减少CO2排放量具有一定的难度。
质量不错,是正版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