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京味儿话剧的文化生态

黄益倩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

黄益倩  

页数:

201  

Tag标签:

无  

前言

京味儿话剧是中国话剧史的一个典型现象,也是当前中国话剧活动最活跃的一个舞台呈现,更是中国艺术文化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梳理其发展脉络,归并其艺术特征,寻求其文化意义,无论是对全面地把握话剧历史,还是对推动当前话剧事业、演艺产业乃至整个文化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尽管已经存在着一些关于京味儿话剧的研究了,但是当这本学术专著摆在我的眼前时,作者的阐述和详解还是让人深有感触,备感会心。把京味儿话剧放置到生态学和文化学的语境里加以研究,这是个新鲜而有趣的话题。论者在熟读文本和饱览演出的基础上,将戏剧生成过程中复杂多样的文化因素清晰地呈现出来,具备了相当的说服力。论著透过“京味儿”的表象,深入到北京传统文化、时代文化和话剧文化三个领域,发现了其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揭示出京味儿的独特和魅力,也即是京味儿话剧长盛不衰的艺术生命力所在。在整个的关系解读和事实梳理过程中,理论的辨析与文本的细读相映,倾心的体味与学术的洞见交织,显示了作者不俗的研究才华。另外,论著对老舍、曹禺剧本的把握,也呈现出了与传统研究不同的思维取向——发掘老舍话剧的时代新意与追溯曹禺话剧的传统意境,尤其是对特定历史语境里作家文化选择的心理分析和价值判断是研究者与两位戏剧大师的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种从学术研究立场出发而表达的对于作家和文本的真心理解和真诚尊重。在联系当代几位京味儿剧作家及其剧作的精彩分析时,作者保持着客观公允的研究态度,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黄益倩是个真心喜欢话剧和真想研究话剧的学人,多年的学术积累和访问调查让她能够从文学史与话剧市场现状出发,准确把握和深入开掘这一论题,学风扎实严谨,逻辑思维清晰严密,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这一文化现象的理论阐释。而多年的京城求学经历也沉积为其浓厚的京味儿文化情结,形诸笔端、化入文字,情绪的自然流露使论著不乏文化的诗意,韵味久长。 对于今天处于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话剧发展而言,从京味儿话剧这一成功个案的解读中寻求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之途,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寻求与世界艺术的交流对话,即是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了。

作者简介

黄益倩,任教于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先后获得文学和英语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后在四川大学继续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戏剧艺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等。先后在《戏剧艺术》、《鲁迅研究月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研究文章。

书籍目录

自序导言第一章 京昧儿话剧文化生态系统的界定 第一节 地域文化与文学艺术 第二节 京味儿话剧的文化生态 第三节 中国话剧文化生态的研究现状第二章 京味儿话剧与它的传统文化生态圈 第一节 关于京味儿传统文化的书写 第二节 曹禺的话剧创作与北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审美与品鉴 第三节 过士行的话剧创作与北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痴迷与狂欢 第三节 话剧“老字号”里的传统文化 第四节 京味儿话剧与传统文化生态圈第三章 京味儿话剧与它的时代文化生态圈 第一节 话剧与“时代”的关系 第二节 老舍的京味儿话剧创作与五六十年代的北京文化 第三节 李龙云的京味儿话剧创作和当代历史变迁中的北京文化  第四节 京味儿话剧与时代文化生态圈第四章 京味儿话剧与北京的话剧文化生态圈 第一节 北京话剧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 北京话剧生态圈中的京味儿话剧  第三节 京味儿话剧与北京的话剧生态圈第五章 京昧儿话剧与文化生态环境关系的辩证思考 第一节 话剧文化生态圈的建构 第二节 京味儿话剧文化生态圈建构的意义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京昧儿话剧文化生态系统的界定第一节 地域文化与文学艺术京味儿话剧完全浸透融会在了北京文化氛围里。北京文化乃是京味儿话剧的精神养料和文化内核,而京味儿话剧则是北京文化的物质具象和变化载体;话剧与文化如此紧密复杂而又巧妙细致地结合在了一起。正由于此,京味儿话剧才形成了中华艺苑中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景线:在现阶段“全国戏剧”都“一声叹息”的不景气状态之下,京味儿话剧“一枝独秀”;在电视电影网络多媒体冲击下,“2002年的北京剧场里演出的剧目数量胜过了多媒体出现之前的任何年代”,21世纪初的每一年几乎都不乏京味儿话剧的成功演出;走进世界话剧艺术舞台,得到众多肯定褒扬的也多是京味儿话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愈演愈“火”。对比大部分地方剧场几乎一年都没有一部戏剧演出,而即便有演出也落得个门庭冷落的萧条局面,地方剧团大呼“少演少赔,不演不赔”的尴尬局面,“北京却是当今中国戏剧观众最踊跃、戏剧生产力最旺盛的城市。”北京话剧以及它所包纳的京味儿话剧的成功经验当然与这座城市特殊的地理区位、政治经济、历史背景不无关联,但是作为上层建筑的话剧艺术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也更加直接。

后记

在北京求学的十年时光,常常对自己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生发出诸多疑问。一旦离开时,在蜀中一隅浮想联翩的却全是关于这座城市的一切。那些我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经过的事、天空和大地都一度唤起我无限的遐想:“北京乎!”没法不怀想我在这座城市里与话剧结下的不解缘分。第一次看话剧,就被这种艺术深深吸引。最深刻的一次印象是在导师邹红和北京人艺林兆华导演的帮助下,在首都剧场里完全沉浸在《茶馆》的京味儿戏剧情境中的体验,那是我一直所期许的最美好的戏剧现场,人与戏难以分开,观与演融为一体。此后,看了很多话剧,一遍遍地看同一部戏,这几乎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直到离开北京前的最后一个晚上,我还在首都剧场看话剧。直到今时,我关乎话剧的记忆依然清晰,它几乎可以和我的北京记忆完全重叠在一起,也许这也可以算作我的“京味儿”文化吧。写作本书期间,阅读了不少现当代名家的北京记忆,其中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际:“关于一个曾经住过的旧地,觉得此生再也不会第二次去常住了,身处入了远离的一角,向这方向的云天遥望一下,回想起来的,自然也同样地只是它的好处。”于是,比较了诸多城市后,总归都比不上“北平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以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所以“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源于这样的情感。祝福这座给予我很多的城市和帮助过我的人们!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刘勇教授、邹红教授的谆谆教诲,感谢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李怡教授的指导鼓励,感谢西南财经大学唐晓勇教授的支持帮助。


编辑推荐

《京味儿话剧的文化生态》是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京味儿话剧的文化生态 PDF格式下载



充满浓浓的“京味儿”,对认识京味儿话剧和京味儿文化圈很有帮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