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书话
2009-8
文化艺术出版社
隐地
192
无
他在台湾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为台湾引进了“西风”:他创作的作品,篇篇都是佳作:他自诩为“昆曲义工”,不遗余力,推广中国传统昆曲。 他,就是白先勇。 本书收录白先勇为其他作家作品所写之序文,也搜集了作家们对白先勇的评价。同时书中记载了大量白先勇的文坛掌故及温馨故事,再加上有关白先勇丰富的资料汇整,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
隐地,原名柯青华,浙江永嘉人。1947年十岁时,由父亲接至台湾。他是台湾重要文学出版社——已有三十四年历史的尔雅出版社创始人,他曾担任《书评书目》杂志总编辑,他也是台湾“年度小说选”、“年度诗选”的创办人。隐地从十八岁写作至今不曾停歇,已出版长篇小说《风中陀螺》、短篇小说集《幻想的男子》、散文集《荡着秋千喝咖啡》、诗集《法式裸睡》、评论集《隐地看小说》等各种出版物合计五十余种。
1 关于白先勇 白先勇论、传、评传书影 白先勇传有多少? 白先勇手迹 白先勇十句话 白先勇文集 白先勇“心的挣扎” 白先勇与台北人2 白先勇书话 知音何处——康芸薇心中的山山水水 弃妇吟——琦君的《橘子红了》 克难岁月——隐地的《涨潮日》 邻舍的南瓜 花莲风土人物志——高全之的《王祯和的小说世界》 边陲人的自白——林幸谦《狂欢与破碎》 秉烛夜游——马森的长篇小说《夜游》 崎岖的心路——欧阳子的小说《秋叶》 欢乐台北——王盛弘《关键字:台北》 贾宝玉的俗缘——我读《红楼梦》 恐惧与悲悯的净化——《卡拉马佐夫兄弟们》 人生如戏——田纳西·威廉斯《忏悔录》 蓦然回首——《寂寞的十七岁》后记 遥远的“魔都”——《纽约客》后记 孽子的行旅 春色如许 怀念高克毅先生和他的书3 书话白先勇 回忆二三事一白先勇和我 白先勇也未得奖 白先勇两度获奖 从“现代文学”到“昆曲”——写在《姹紫嫣红牡丹亭》出版之前 礼物——代编后 白先勇书目 白先勇小说改编成的电影 白先勇大事记 白先勇作品外国译本 作家来函
2 白先勇书话 知音何处——康芸薇心中的山山水水 大概是60年代末吧,那一年夏天我从美国加州回到台北,同时也把我的一位美国学生艾朗诺(RonEgan)带到台湾来进修中文课程。那时我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校区初任教师,教书起劲,对学生热心,尤其发现一两个有潜力的好学生,就恨不得一把将他拉拔起来。艾朗诺对中国语文、中国文化特别敏感,那年暑假我在台湾替他找了三位台大中文系的年轻助教汪其楣、李元贞、陈真玲每周轮流替他上课。汪其楣教现代小说,选了康芸薇的《冷冷的月》、《两记耳光》做教材。艾朗诺大为激赏,我颇感意外,康芸薇小说的好处在于绵里藏针隐而不露,表面平凡,擅长写一些公务员、小市民的日常生活,但字里行间却处处透露出作者对人性人情敏锐的观察,她这种平淡的文风,含蓄的内容,不容易讨好一般读者,看康芸薇的小说须得耐住性子,细细地读,慢慢地念,才体会得出其中的妙处。艾朗诺才念了两年中文,居然看懂了康芸薇小说中的玄机,也算他独具慧眼,成为康芸薇一位年轻的洋知音。后来艾朗诺果然学有所成,在美国汉学界享誉颇高,他最近把钱钟书的《管锥编》也译成了英文,那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艾朗诺希望能见到他仰慕的作家,我便托汪其楣把康芸薇约了出来,到蓝天咖啡厅见面,那大概是1968年,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康芸薇。她那时已是初“成名”的作家。60年代,最为文化界所推重的出版社当数文星,被列入文星丛书的作家就算“成名”了。康芸薇刚在文星出版了她第一本小说集《这样好的星期天》,我记得好像是深紫色的封面,袖珍本的文星丛书,迄今仍有可读性。艾朗诺见到他心仪的作家当然异常兴奋,康芸薇那天也是高兴的,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极“温柔敦厚”的人,她是河南人,不知是否因此天生就有一份中原的厚实。后来她在仙人掌出版社又出了她第二本小说集《两记耳光》,可是不久仙人掌却因财务问题倒掉了,而且阴错阳差,仙人掌的许多书由我接收过来创办了晨钟出版社,康芸薇的小说集也包括在内,并改名《十八岁的愚昧》。所以,我也曾做过康芸薇的出版者。 康芸薇的小说写得不多,可是篇篇扎实,淡而有味。她写来写去不过是男女夫妻间的一些琐琐碎碎,小风波、小挫折,但因为写得真实,并无当时一些女作家的浪漫虚幻,如今看来,却实实在在记录下那个年代一些小市民的生活形态。她笔下的人物,多为避难渡海来台的外省人,她这群外省人,非军非政,只是一些普普通通为了重建生活,在异乡艰辛扎根的小公务员。公务员的生涯大概是单调平淡的,尤其是在那个克难的时代,日出日入,为五斗米折腰,年轻时纵有凌云壮志,很快也就消磨殆尽了。康芸薇最擅长描写这些小公务员的辛酸:一对公务员夫妻,丈夫为了升级,央求妻子向权贵亲戚引进,妻子眼见自己的丈夫在亲戚面前奴颜婢膝,突然产生了复杂的心理,为丈夫难过,但又不免鄙夷。这种合情合理的心理变化,康芸薇写得极好。康芸薇的小说曾经得到一些识者的激赏,水晶、隐地、朱西宁都曾为文称赞,但知音不多。尤其近年来台湾读者品位变化极大,标新立异的创作容易得到青睐,比较沉稳平实的作品,反而受到冷落。康芸薇这两本优秀的小说,也就不幸地被埋没了。 康芸薇的文学领域另一部分是她的散文。如果说康芸薇在写小说时,因对人性的洞察深刻,人的尴尬处境,也会照实描述,而写散文时,她“温柔敦厚”的特性就表露无遗了,她笔下的真实人生,都是暖洋洋的,即使写到悲哀处,也是“哀而不伤”,半点尖刻都没有。她的散文写的全是她的亲友轶事:祖母、丈夫、儿女、同学、朋友。而这些人当中,祖母及丈夫又是她写作散文的两大泉源。 康芸薇是依靠祖母长大的,一生与祖母相依为命。抗日期间,她的父母把她留在河南乡下,与祖母同住,她的童年便在祖母的呵护下成长,抗战胜利后,到南京与父母重聚,反而感到陌生了。她与父母缘浅,短暂相处便与祖母叔父来台,从此永隔,祖母便成为她一生中最亲近的人。康芸薇的文章中有多篇写到奶奶,充满爱意,充满敬意。康家在河南属于乡绅地主阶级,她祖母在家中是少奶奶,过过好日子的。在康芸薇眼中笔下,奶奶美丽、慈祥,有大家风范,为人处世对她有深刻的影响,奶奶教她: 你待我一尺,我待你一丈,你待我一丈,我待你天上。 人长天也长,让他一步有何妨! 老太太这些充满睿智的教诲,的确有中原人士的广阔心胸。来到台湾,祖母的处境当然一落千丈,在大陆从来没有下过厨房的老太太,居然托人在兵工厂用废弹壳打造了一只大铁砂锅,在煤球炉上熬稀饭飨宴乡亲,而且一边熬一边念念有词: 想要稀饭熬得好,要搅三百六十搅。 老太太甚得人望,领袖邻里。初渡海的外省人,离乡背井,来到台湾,几乎都有一段奋斗史,其中不少在大陆上曾经风光过,但因环境逼迫,两袖一捞,从头干起。康芸薇的祖母,便是其中一个。康芸薇把奶奶写得有声有色,替她心中“永恒的母亲”留下一幅令人难忘的肖像。康芸薇的叔叔抱怨奶奶没有及时变卖大陆上的产业,在台湾只好过穷生活,老太太反驳道: 那有啥办法!蒋委员长那么个好男人,把江山都丢了,我那点家产算什么? 康芸薇的散文风格,一如她的小说,不以辞取胜,而以情感人,写到她的几个宝贝儿女,固然深情款款,但在她最近的一本散文集《我带你游山玩水》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是她的丈夫方达之先生,康芸薇与方达之结缡三十年,伉俪情深。方达之毕业于台大,有理想,有抱负,但却规规矩矩地做了一辈子公务员,壮志未酬,于1990年病逝。丈夫在世时,写到他的文章不多,大概有点不好意思多说自己的先生,丈夫过世后,康芸薇写他的文章,篇篇感人。《我带你游山玩水》虽然不全是写方先生,但丈夫的身影却无所不在。这本集子,可以说是康芸薇为她先生方达之竖立起的一面纪念碑;纪念他们两人在一起幸福的日子,纪念丈夫走后哀伤的岁月。方达之在世时,康芸薇的文章总是充满了煦日和风,经过大悲后,即使写欢笑,也不免凄凉。 康芸薇的三个儿女个个孝顺,全是“妈妈党”,丈夫去世后,儿女们更加体贴,送礼物、陪妈妈旅行,但儿女的孝心却无法取代丈夫的情谊,丧夫的哀痛与失落,只有自知。小儿子继来大概是最受疼爱的幺儿了,一次继来把家中用得早已坏旧的餐具扔掉,康芸薇嚎啕大哭。儿子恐怕无法理会母亲的心情,他丢弃的,不是家中的破旧,而是母亲最珍贵的记忆,年轻人往前看,要摔掉过去的累赘,但对于暮年丧偶的母亲,与丈夫共同度过的过去,也就是她生命最美妙的部分,如何丢弃、怎能丢弃。伤逝,是这本集子最动人心弦的基调。 康芸薇另外有一本散文集,题名《觅知音》,大概作家希望有更多的知音读者吧。这次我把康芸薇几部作品重新细读一遍,发现康芸薇曾写过这么多篇好小说及感人的散文,竟然还有“但伤知音稀”的感叹,可见文章解人难得。 康芸薇附注 记不清找白先勇写序是哪年的事,总之我们都年轻,社会没有今天这样繁华,还很文学。有次文友聚会隐地说: “白先勇如果给一本书写序,这本书至少可以多卖五百本。” 我马上对白先勇说:“我出书你要替我写个序。” 他也立即说好,那是一个很可爱的年代,朋友在一起很真诚,喜欢抢着说话,没有顾忌也没有委婉之辞,这件事就这样说定了。 我是个很不会做事情的人,却又是家庭主妇,又是职业妇女,丈夫常说,我做事情慢中还带乱。因此,等我出《我带你游山玩水》找白先勇写序,我们头发都白了。 那时他正在忙《牡丹亭》来台北上演,带了我所有的书坐飞机,台湾、大陆、美国三地跑,序迟迟没给我,我催他,他说: “你的书我都看完了,我还没有空坐下来,坐下来很快就写好了。” 白先勇在台北光复南路的家没有书桌,我那篇序他是等他弟睡了,坐在饭桌前写的。有没有人因为他的序买我的书我不知道,他看了我所有的作品,对我的了解,那种来自老朋友处的关怀与安慰我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在此我特别对先勇说声: “谢谢。” 康芸薇书目 《这样好的星期天》 短篇小说文星书店1966年8月 《这样好的星期天》 短篇小说大地出版社1981年4月 《两记耳光》 短篇小说仙人掌出版社1968年9月 《十八岁的愚昧》 短篇小说晨钟出版社1971年9月 《良夜星光》 短篇小说尔雅出版社1983年9月 《十二金钗》 短篇小说大地出版社1987年3月 《粉墨登场》 戏曲故事和人物访问文建会1990年4月 《觅知音》 散文尔雅出版社1994年3月 《我带你游山玩水》 散文九歌出版社2004年10月 康芸薇,民国25年(1936年)生,河南博爱人。曾在鱼市场担任文书工作,现已退休。康芸薇在南京读小学读到三年级,1949年,随奶奶、叔叔来台湾。康芸薇与父母亲从此长期分离。 上初中时,教康芸薇国文的是女作家王洁心(她的父亲是老作家王平陵)。康芸薇的作文经常得甲。1960年,康芸薇二十四岁,她开始向“中央日报”副刊投稿,当时主编薛心镕,连续用了她不少稿,写了六年,康芸薇的第一本书《这样好的星期天》,于1966年8月,由文星书店出版,十五年后,也就是1981年,大地出版社重印了这本书。 康芸薇的第二本书,书名一改再改,最初叫《两记耳光》,晨钟接印,改名《十八岁的愚昧》,不久又变成《良夜星光》,成为尔雅丛书。 不同的年代,先后有不同的五家出版社痴情地为她出版这两本老书,可见康芸薇的书必有与众不同之处。 白先勇和水晶,都特别喜欢康芸薇的作品。白先勇说,如果康芸薇有新书出版,要为她写序。水晶则说:“好的文章,贵在没有烟火气。康芸薇的可贵处就在这里。在她那行云流水般纯净抒写里……像极了简·奥斯婷。” ……
他是短篇小说奇才,他是台北人的解剖者,他甘愿做昆曲守护者,最后的贵族就是白先勇。(著名导演谢晋)。 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白先勇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旅美学人夏志清教授)。 我们都会消失的,只有我们留下的创作。只有这些文字是永恒的。 ——白先勇 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潜心自己艺术进步,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给后世朗诵的作品的,有两位:於梨华和白先勇。 ——旅美学人 夏志清 白先勇才气纵横,不甘受拘;他尝试过各种不同样式的小说,处理过各种不同类式的题材。而难得的是,他不仅尝试写,而且写出来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 ——作家 欧阳子 白先勇钟“情”爱“美”的人生和艺术,随着他对人生、对艺术不竭的激情和对美的无限渴望,随着他写作之笔永不停息地挥动,随着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更远地走向世界,还在不断地延伸、继续…… ——《白先勇——情与美》 刘俊 为当代台湾的中上层社会塑下了多面的浮雕,在技巧上可以说熔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洋小说于—炉。 ——台湾诗人 余光中 白先勇的《孽子》是一出“将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剧”。 ——法国书评家 雨果·马尔桑
无
可以理解为这是隐地送给白先勇的礼物,那么,多好的礼物啊!可以看出,那个人群,追求的就是昆曲追求的某个境界:没有烟火气。我理解这个概念,有一个过程。慢慢地听昆曲,看昆曲,同时看白先生,以及苏州周先生的文章,逐渐品出其中意味。是的,是有一种状态,可称为没有了烟火气。在这个烟熏雾扰,纷乱不堪的时世,多么难得。
这前看吴晓波夸赞台北是华人世界中最好的城市,用词似乎是安宁、平和之类的,我猜度大约更好的描述,也许也是少些烟火气。
于是关于本书,我又想重提一个阅读心得,那就是不要关注内容,只感受其中意味、意境、氛围,于是而成的意思。就像我们都曾熟悉的听某些音乐、看某些片子时的一种状态,何苦听清歌词,何苦看清每个画面,何苦啊何苦。顺着下来,心旷神怡,不就行了?
可以了解白先勇的创作心得,好书
真是一本好书。从此喜欢上白先勇。
白先勇的书几乎都买齐了,比较喜欢他的文字。
有个习惯就是在睡觉前看点书,这个书看了好几遍,真很不错,白先勇是现代华人文化圈的佼佼者,那种悲悯世人的情怀令人动容。
很好读,很有意思的书,白先勇还是要顶起来的
首次读到一个作家的评论,或者读后感,受益匪浅。
白先生的文字还是那么好,值得推荐。
好不错的一本书,有内涵,有深度,适合在家里静静地阅读!
内容很不错,我挺喜欢看的~~~
比想象的要好的多!白先生的书本来就不是很多,这本看内容简介,还有些迟疑,但买了之后,却觉得很值!装帧质量也上佳!
翻开一纸书页,从关于白先勇到白先勇书评再到书话白先勇,步入了白先勇的世界。对于白先勇我以前知之甚少,只是读过他的短篇小说《第六只手指》,感觉不错,当打开隐地编写这本书,我却被它深深吸引,一是书中独具匠心的插入白先勇书评作家的作品封面,又将个别作家出的书目进行了登记,二是白先生文笔的简洁、干净、利落,亦如他对人的真诚,我比较喜欢贾宝玉的俗缘一文,从全新的角度阐释宝玉的姻缘,他写书评不像大家就这本书去写,而是突破常规,将作家的身世及其写的多篇文章杂糅在一起写,形散而神不散,不得不佩服白先生的才华。
白先勇先生是少有的几个在世作家中我极喜欢的一个,那种浓情晚景的台湾风情和笔墨含情的哀婉声色都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不愧是文坛最后一位贵族~~
购买本书,纯属因为喜欢白先勇!!
虽然不是白先勇自己的作品,但是推荐了这一代人写的许多好的作品,并介绍了很多作家,许多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都会加入我的书单
喜欢白先勇的文~~
不错的一本书,不过还是比较喜欢原文,例如是白先生自己写的
同时定了《姹紫嫣红开遍》其中内容有很多重复哎。
还没看呢,但相信应该不错吧
本书是有关于白先勇创作历史的介绍,既有精选出的白先勇在书中精彩的语句,也有每本书的出版时间,还有其他人对于白先勇先生介绍与感慨。
书质量还可以, 内容还行吧
阅读的不是这个版本
文字,永不消失的永恒
——读《白先勇书话》
文\蠹鱼
阅读《白先勇书话》,他说道:“为了永恒,我们都会消失的,只有我们留下的创作,只有这些文字才是永恒的。”凄凉中带宽慰。死亡是每个活着的最终归宿,谁也逃脱不掉的,但凡写下的文字,都是永恒的,都是灵魂留下的丰富遗产,若说文字活在我们心中,莫不如说是精神活着。索性将白先生的话浓缩成标题——文字,永不消失的永恒。无论今天我们是生是死,文字都将永恒。
对于白先生我了解的并不多,只是去年看过《昆曲六百年》,一遍遍讲到他创作的青春版的《牡丹亭》,还不遗余力地保护加以传承,他的名字就这样被我记住了,并且了解到他与昆曲情缘以及所作的贡献,又在一篇《树犹如此》中得知他的不算秘密的故事。前后看过余秋雨的《箫声何处》和于丹的《游园惊梦》,在我看来各有千秋之外,白先生的昆曲情缘胜于他们。当年的那位小男孩一下子被昆曲的水磨声腔迷住了,他这些年来看过百八十场,次次都不觉得厌烦,而是每次都有不同的领悟。他对这种非物质文化的古典精髓的痴迷状态,真是可爱至极。每见他在电视中出现,总是那么儒雅、淡定,言语亲切又感染人。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他那悲悯的情怀;文字中,言谈中无处不在。——一位善良的儒雅贤士。
他是抗日高级将领白崇禧的第八子。他的那些成绩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他和同学所创办的《现代文学》等杂志,也都家喻户晓。那我们今天说什么呢?从我自身谈论他。曾看过《我的前半生》,作者就是清朝最后那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那段历史看得心痛,为历史为他本人,以至民国、八年抗战、十年文革等,这段历史都不情愿走近,也许这些离自己近的缘故吧,远一点相对好一点,可以以一个旁观者身份观之,情绪不会有太大的波动。《白先勇书话》这本书补充了我这方面的缺陷,而且是对台北那的,在他的多篇小说,如《台北人》、《永远的尹雪艳》等,用文学形式带领你走入民国历史和当时现状引起的对命运的思考。《白先勇书话》收录了他为他所熟悉的作家写的序和这些作家眼中的白先生,因白先生对他们了解,大多数都是朋友,以至他们了解白先生,他为他人写的序言中和他们对白先生的评价中都是中肯的。读来使你觉得这段时期的人和事都是那么使人感到温暖,值得回忆,彼此的真性情读来都是感动。
好的一篇序言其实就是一篇好的评论。白先生对他们的作品都认真评点的同时也不乏指出不足。我想这才是那些作家真正想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些文章我们都看过,所以对他的评点持认同态度。如《贾宝玉俗缘——我读红楼梦》,深深被他的解读钦佩,他读过万卷书,枕边的却永远是《红楼梦》,可想他对《红楼梦》这本古典名著的喜爱。看到这,我就想起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不知道他读了白先生的这篇文章会有什么感想?周先生曾经评点过张爱玲《红楼梦魇》,就是张爱玲眼中的《红楼梦》。张爱玲不同时期反复阅读《红楼梦》,想想喜读《红楼梦》的人不胜枚举,不乏平民布衣,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红楼梦》。对白先生解读的宝、黛、钗、袭人以及蒋玉菡等,读来深入人心,眼前一亮,一下子就记住内容了。这也不奇怪,因白先生五岁就开始阅读这本书了,他的这点和周老先生的过目不忘可相比,这样的读书人和写书人都会令人起敬。
“文学最大的功能,大概就是唤起人类常常处在休眠状态中的恻隐之心吧。”无论是《弃妇吟——橘子红了》还是《人生如戏——田纳西·威廉斯《忏悔录》等等,表达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命运,这些在白先生的笔下又生了一回,特别是《人生如戏——田纳西·威廉斯《忏悔录》。我想写这篇的时候一定是融入自己太多的情感在里面,因他和王国祥恋情吧。人生中那个不同寻常的38年里面,这样一对精神恋人还是值得我们用平视或仰视的眼光看待他们。他本人不避讳这个问题,他可以不说的,但是作为特殊的身份,他坦言说出,用真诚表达。他笔下的《孽子》,也是描写同性之间的恋情。以往对同性恋者都不屑关注,甚至排斥,现在却能身处他们的位置理解他们。
另一遗憾的就是从文章中体会到自己的闭塞,其中有的作者我非常陌生,不过通过白先生的这本书大可挽回这样的局面。可以在文章中了解他的同时,又可了解那些作家,特别是台湾那些作家,如:隐地、康芸微、荆棘、王祯和等。通过白先生这扇门,以至日后走近那些作家的世界。
气质养人。一看白先生的阅读与写作就能体会到他对文学,特别是民族古典的热爱,并用他的热情拥抱文字,这本就是他的作家梦——用文字书写,使文字变为永恒。
书的内容是比较齐全的,“见人”“人见”,从不同角度搜集了白先勇的作品。都说文如其人,可见文字的力量,从这本书也是可以看出白先勇其人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