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灵府札记·古道

贺争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

贺争  

页数:

381  

前言

  本书名“灵府札记”,“灵”是思考、智慧,“府”是住所、大脑,“札记”是体会、记录。题名“古道”则包括了道理与轨迹两个含意。全书收编了我读孔子文记70章、读老子文记39章,修订时,我尽力避免内容的繁缛重复,但精心增添了注释291条。  整理好的书稿,我曾请在报社的一个老朋友给看看,他欣然同意,并说可以找一位“有分量”的国学家给写一个序。两星期以后,朋友看完书稿,又建议由我本人写个“深层次”的序言,以便吸引更多的读者。我也担心市场效果,自己不是作家,又不是教授,只是一个读书人,在文化传媒界默默无闻,若不用某种方式的“忽悠”来补台,恐怕我的书要遭冷遇。没人看的书,出版发行也就失去了意义。我试着构思一个序,可本书的内容既不是“传记”又不是“专论”,只是由一百多篇学习笔记汇成的集,文体杂样,内容跳跃,与我以前读过的书多不一样,写序也就很难找个参照,几天下来,我硬是连序的主题框架都构造不出。

内容概要

  《灵府札记·古道》名“灵府札记”,“灵”是思考、智慧,“府”是住所、大脑,“札记”是体会、记录。题名“古道”则包括了道理与轨迹两个含意。全书收编了我读孔子文记70章、读老子文记39章,修订时,我尽力避免内容的繁缛重复,但精心增添了注释291条。

作者简介

  贺争,1943年出生,1966年毕业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后从事过工人、工程师、企业管理等工作。曾担任中信集团兴业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顾问等职。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卷 读孔子一 弟子二 君子三 贫而四 千禄五 民服六 有耻七 无辊八 无勇九 后素十 谓韶十一 处约十二 怀德十三 思齐十四 子产十五 子文十六 武子十七 从政十八 文质十九 务民二十 用舍二十一 浮云二十二 四教二十三 有恒二十四 无礼二十五 弘毅二十六 与共二十七 附益二十八 盍彻二十九 必偃三十 达者三十一 教之三十二 后仁三十三 斗筲三十四 击磬三十五 修己三十六 固穷三十七 谋道三十八 未善三十九 安之四十 六乐四十一 学知四十二 远子四十三 牛刀四十四 五者四十五 三疾四十六 义勇四十七 厌恶四十八 三黜四十九 隐者五十 小道五十一 及肩五十二 唯学五十三 所息五十四 死知五十五 非命五十六 观水五十七 四子五十八 三惧五十九 舟也六十 进贤六十一 善之六十二 孰富六十三 中正六十四 螭也六十五 浩居六十六 真儒六十七 三思六十八 不穷六十九 以为七十 德法第二卷 读老子七十一 道道七十二 相生七十三 道冲七十四 刍狗七十五 长生七十六 盈锐七十七 利用七十八 五色七十九 三无八十 虚静八十一 太上八十二 废有八十三 三绝八十四 抱八十五 不终八十六 物生八十七 兵者八十八 自知八十九 无为九十 德性九十一 得九十二 道生九十三 大成九十四 不出九十五 无常九十六 习常九十七 盗夸九十八 玄同九十九 自化一百 唯啬一百零一 以下一百零二 愚之一百零三 善下一百零四 被褐一百零五 不厌一百零六 不敢一百零七 三宝一百零八 张弓一百零九 不扰

章节摘录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日:“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日:“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论语·颜渊》  通常,人们用“闻达”来形容功名成就者,“闻”是世间有名,“达”是事业有成,合起来就是名与功集一身,谓“闻达”。若能溯源追究“闻”与“达”各自的本意,“闻达”的含意就更丰富清晰了。  “闻”指的是社会知名度,闻名——因特殊的体态、资质或行为在社会上获得的名声;闻望——因某种影响力获得社会人群的尊重的名望;闻达——因身份地位或功业成就获得声望的显赫。这些人可称为“闻人”,相当如今所谓“名人”、“公众人物”。“达”指的是人自身修养或功业成就,达德——对人世间事理、道德认识的通达;达道——事业奋斗的成功、发达;达尊——因修养、功业的成功,达到社会地位的显贵。这些人可称为“达人”,相当如今所谓“强人”、“成功人士”。可见,闻者未必达,达者未必闻,闻且达并非易事。  子张“为人有容貌,资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不务立于仁义之行,孔子门人友而弗敬”(《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对闻与达混沌不清,喜欢卖弄才华、树立形象,善于外务交接,勤于内务调协,一时名噪内外而自以为“达”。故此,孔子把“闻”与“达”分别开来,单独对它们进行解释,用以调教子张。  孔子用具体的品格差异和行为表现,深刻剖析了“达”与“闻”的不同道行本质。他所提倡的“达”是:“树立正直与仁义的品德,认真观察外界事物、考量社会趋势,保持谦逊谨慎的待人态度。从这些基本素质出发,就可能达到人生的成功。”真正的达者,不求虚名,把对世间的认知、自身的修养和对社会的公德当做人生实实在在的价值。孔子反对的“闻”是:“口头宣扬自己的仁义道德,只为了哗众取宠,心灵深处却隐藏着肮脏,实际行动也是背道而驰,由此骗得一时之名声,自鸣得意而不知耻。”


编辑推荐

  孔子与老子,时前二千五百年人文实践的积储总汇,之后二千五百年人文行程的中流导标。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灵府札记·古道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