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美人
201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英) 桃乐丝·库姆森,Dorothy Koomson
397
卢相如
无
诺娃和马佛青梅竹马,彼此相爱却没有表白,是大家眼里亲密无间的好友。 马佛的太太史黛芬无法生育,两人恳求诺娃做他们的代理孕母,诺娃答应了,大家都期待着孩子的诞生。可是有一天晚上史黛芬发现马佛手机里的一则短信:“晚安,美人”……史黛芬反悔并要求马佛不得与诺娃见面和联络。诺娃坚持生下了孩子,取名利奥,诺娃与他相依为命,他就是她生命的全部,也是她与马佛唯一的纽带。 八年后,诺娃在医院里焦虑地等着陷入昏迷多天的宝贝儿子利奥醒来,她不断梦到儿子跟她道别,所有的亲人都到医院来陪她,诺娃会说出事实的真相吗?她会让马佛与利奥父子相认吗?诺娃与马佛能明了彼此的心意吗?利奥会醒来吗?
桃乐丝‧库姆森(Dorothy Koomson),英国女性小说畅销作家,与《姐姐的守护者》的作者朱莉•皮考特齐名。非裔英籍,13岁就写了第一本小说《爱恨一线间》,在教会学校的同学间传阅,引起轰动,也埋下日后持续写作的种子。而后在利兹大学攻读心理学与公共媒体学位,并赴伦敦大学深造,获得新闻硕士学位。毕业后主编女性杂志,也替报章媒体写稿。个人网站:http://www.dorothykoomson.co.uk
2003年发表处女作《丘比特效应》,获得极佳的评价,从此开始小说家生涯。作者善于描写都会单身女子的内心世界,笔触尖刻幽默,生活细腻之处总教人忍不住动容,引起深刻的共鸣。每推出一部作品都会引起广泛影响和读者好评,前作《我的孤儿宝贝》读者佳评如潮,蝉联五大书店畅销书榜。
序幕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第六部第七部尾声
1 “瞧那女人的肚子!”他说。他看见妈咪闭上眼睛对他说:“嘘。”然后亲亲他的头,摇晃着坐在她膝上的他。 “瞧那女人的肚子!”他又说,还举起手来指着。她的肚子好大,跟他的足球一样圆,跟妈咪的大靠枕一样大。 “嘘——嘘。”妈咪抓起他的小手亲吻着。 “妈咪!你瞧那女人的肚子嘛!” 妈咪没有跟着看,而是按了下车铃,事件再度重演,下车铃声宛如他的消防车警铃声。公交车一如往常停了下来。妈咪一手拉着婴儿车,一手拿着大背包,让他一阶一阶跳下公交车。 她打开婴儿车,移开背带让儿子坐上去,不过他想要自己走。“我要自己走。”他对她说,“我要走路。” 妈咪望着他的婴儿车,待公交车驶远,她站了起来。“利奥,你为何老爱指着别人的肚子?或是那个矮个儿男人?或是女人的大胸部?还有别人的怪发型?”她问儿子,“两天下来,你第三次这么做了,看来我得学会自己开车才行,否则别想跟你一块儿搭公交车了。”她将背包放进婴儿车内,“说不定哪天有人要赏我一个耳光。” “你不乖吗?”他问,妈咪是不是跟他一样坏坏,才会有人要打她? 妈咪偏着头瞪向他,“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在跟外星人说话。”她开始一只手推着车,另一只手牵着他走。“走吧,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一个祖母级年纪的阿嬷微笑看着他。“妈咪坏坏。”他对老妇人说。 老妇人看了妈咪一眼,“妈咪坏坏哦。”他边走边说。 他看着妈咪笑得开心,可是妈咪没有瞧见他——因为她张大了嘴望着老妇人。 利奥,两岁 2 “你为什么哭呢?” 妈咪坐在沙发上,把头埋进手里哭。她一直哭,哭个不停。她抬起头来看着他,她的脸上被泪水沾湿了,眼睛红通通的,还在哭呢。 “你怎么哭了?”他问。 “因为妈咪觉得好累,利奥。真的好累、好累。房子里一团乱,我不知道该从哪里整理起。艾米还要再放一周假,我得自己经营咖啡馆,因为代艾米班的女生还趁机偷走收款机的钱。我害怕晚上闭上双眼睡觉,因为你会爬下摇床,到楼下去扭开煤气开关,或者是解开门锁,走出前门,从此消失无踪。我厌倦了每件事都得自己来,我厌倦了没人可以说话,没人可以依靠,不论何时,都得自己单独处理所有事。这是我哭的原因,利奥,因为我真的好累。” 他看着她,可怜的妈咪。他从桌上的面纸盒抽出一张面纸拿着,靠在她的手臂上,就像妈咪在他跌倒大哭时对他所做的那样,他握着面纸良久,然后拿开,在她的手臂上亲吻了一下。 “没事了。”他说,“别再哭啦,事情会好转的。” “应该不会有事是吧?”妈咪说。 他朝她点点头,现在好多了吧。 利奥,3岁 3 爸妈率先进入病房。 两人十指紧扣,开门走进病房时,紧握住彼此的手。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两人紧握着双手。我知道父母亲深爱着彼此,不过他们从不在公开场合表现彼此的爱意,两人总喜欢斗嘴。你很容易见到两人在外人面前互相激怒对方或争吵的模样——过去十天待在医院这段时间,却打破了他们彼此间没发生争执的最长纪录——他俩鲜少在外表达爱意。 过了一会儿,两人步出病房,不再握紧彼此的手:妈把头枕在爸的肩上,爸用手环抱着妈。两人相互扶持。离开时,眼神并未与其他人交集,仅仅搀扶着彼此,朝走廊方向前去,消失在转角;仿佛突然间离开了视线范围,在我们眼前魔法般消失,进入到另外一个国度。 下一个人是科迪。 她领着一行人——杰克、蕾雅和兰德尔——进入病房。转动门把前,回过头来望着我。双眼已经通红,脸上带着罪恶感与悲恸。我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倘若以一个拥有健康孩子母亲的观点来看待我,我也会如此认为:很遗憾你发生这种事,不过我很庆幸自己的孩子没事,我恨透了自己竟因此感到庆幸。我不想替姐妹额外增加负担,这件事已经够糟了。于是我对她一笑,我知道这不该怪她。我绝不会因为她保有我曾属于过的东西而怪罪于她。然后她把手放在唇边,给我一个飞吻。我的小妹向来如此,就像我提到过的,她向来不吝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她转过身去开门进入病房时,我试着挤出一丝笑容。 科迪全家人出来后,夫妻两人各抱着一个孩子,每个孩子揽在爸妈身上,紧抓住他们的脖子,孩子们都在哭,大人也都哭红了双眼,他们的身体僵硬、受到惊吓,朝走廊走去消失于尽头,眼神没有与其他人交会,跟爸妈的情形一样。 下一个人是艾米。 特鲁迪站在原地僵住不动,艳丽的脸上现出惊恐的表情,惊慌失措的她将两只手紧贴着墙壁。利奥5岁时,艾米就认识他了,她从没如此爱过一个孩子。利奥也感受到这点,两人很要好,对事情的看法一致,因此十分处得来。她将目光瞥向一边,想拉着特鲁迪的手,这才发现只有她自己要进去,她转过脸去望着特鲁迪,发现她摇摇头。艾米朝她一笑,跟往常一样,温柔地表示体谅,伸出纤细的手,手镯相互碰撞发出声响,给予特鲁迪安慰。突然间,宛如有人在特鲁迪耳边交代什么,这匹受到驯服的野马平静地走上前去,拉住艾米的手,两人一块走进病房。 她俩后来手牵着手步出病房,艾米挺直腰杆,没有流泪,不过我了解她,我知道她故作坚强,不愿在我面前崩溃。她跟特鲁迪和其他人一样,缓缓消失在走廊的尽头。 马佛跟梅莉阿姨走近病房门边时,基思同时起身,我趁势拉住他,我知道他不愿再等下去,想进病房去跟利奥道别,不过他得再多等一会儿。他是利奥的爹地,利奥最后听见的应该是他的声音。 马佛准备好武装自己:像是个没有携带降落伞准备跳下飞机的人,望着病房的门深呼吸。他搭着梅姨的肩膀进入病房。不知什么原因我把梅姨唤成梅莉阿姨也有几年时间了,她脸上老带着一种只有她才知道内情的神秘笑容,之所以不叫她梅姨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妈说那让她听上去像个醉鬼。 基思抓起我的手,在我的掌心亲吻好一会儿。我感到有些惊慌与困惑,转过脸望着他,这是我第一次见他如此难过,悲伤既深沉又广阔无边、深不可测。他紧抓住我的手良久,不仅在保护我,也在保护他自己。他一直在否认这件事,隐藏真实情感,受到惊吓的他一味地退缩。他从未经历过这种恐惧,尽管在军队待过,在警局服务,见过死亡,见过无数恶行恶状的坏事,但从未像利奥这件事打击了他。没有比痛失一个他所爱的孩子更难以承受的事,他的未来仿佛顿失依靠。这是为何我们无法彼此相互扶持的原因,因为我们一直处在各自疗伤的阶段。 我倾身向前吻着他,尽可能将我对他的爱灌注到他身上。我要他知道我爱他,我要他知道我们彼此都已经尽力,只不过眼前的问题超过我们所能负荷:我们就要撑不下去。即使没跟马佛发生亲密关系,我跟基思之间的婚姻也早已千疮百孔,最后等着向彼此道别。但就算彼此将来分道扬镳,唯有爱还存在着,但不论再如何炙热、深沉、浓情的爱意,光凭着这份爱仍难以让两个人继续走下去。 利奥病房的门此时打开了,梅姨步出病房,关上了门。眼里闪烁着泪光,但心情十分平静。比她走进病房前还要平静许多:仿佛所有的恐惧与担忧都离她而去。她背起提包,朝走廊走了几步,然后停了下来,背对着我们,紧靠在墙上。我想起从前去医院探视她时的情况,那时住院的她目光总盯着前方,身体异常僵硬。爸妈向我们保证说这是药物的关系,不过我一点都不感到害怕,马佛跟科迪看到梅姨的情况很害怕,不过我知道她还在。我知道我们终究会再次见面,呆滞的目光不过是在休养生息。 过了一会儿,马佛走了出来,整个人崩溃。昨天,他像颗石头一样——在我第一次痛哭失声的时候,一连抱着我几个钟头,然后开车送我回家,让我洗个澡,换件衣服,替利奥带几件新衣服,再载我回医院——如今,他却彻底崩溃,身心交瘁。他拖着脚走了一小段距离,然后停下脚步,靠着墙,仰起头,双膝一软,宛如落入池塘的石头般,重重地迅速跌坐在地,将膝盖贴近胸前,把手插进金色的卷发内,开始哭泣,无可抑制地大哭,边哭边晃动着身体,鞭笞着自己的痛苦,全然失控。 所有人当中,只有他来得太迟。他从没机会跟利奥说说话或是抱抱他,没有属于跟利奥共有的回忆。梅姨走向他,刚才她的冷静现在派上用场:马佛依旧是她的宝贝,她抱在怀中的小男孩,此刻他需要她。这是自他长大后,她第一次给儿子全然精神上的支持。她温柔地哄着他,拉他起身。让他高大的身躯倒卧在她怀中,抱着她哭泣,他嘴里不断喊着抱歉,他是真的感到遗憾。她搓揉他的背,安抚他的情绪,说她知道他的遗憾,让他慢慢平静下来。等到他能够站直身体,她牵着他的手宛如牵着自己那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似的,领着他离开这里。我望着他们跟其他人一样消失在尽头。
令人感动的篇章,关于家庭和朋友如何应对爱和失去的心碎和感情波动。 ——《每日邮报》 一个有警戒意味的出色的故事。 ——《世上好管家》 人物栩栩如生,你真的会想要去关心和寻找他们,不可错过的一部小说。 ——《她》 这部小说给牢不可破、比一生更长久的爱提供了让人难以忘记的、美好的、设置精巧的证据。 ——《每日纪事报》 一个关于出了问题的代孕妈妈的悲痛故事。 ——《全球主义者》 让人无法抵抗的复杂的故事。 ——《红》 一本充满智慧的和让人感动的读物。 ——《Close》 提醒你珍惜你总是忽视的家庭和朋友,也许只是一天或者两天,找一把舒服的椅子,好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新书杂志》 “我哭着看完最后100页我不想告诉你这本书的故事,因为它绝对值得你好好细读。” ——Miss Jessia “读这本书就像坐云霄飞车,我在最后哭得不能自己。如果可以,我真想给超过5颗星的推荐!” ——Ms. S. King “这个故事真实得让你以为自己真的认识这些人物,让人会心一笑,让人捧腹大笑,也让人忍不住默默流泪。” ——L. Court “这本书真的就像坐上了情感的云霄飞车,让人一路又哭又笑到最后。” ——Ms.B.Goodhew “忽然觉得上天真的很捉弄人,他将人的心搞得残破不堪。” ——小诺 “书中会由第三者的眼来看利奥小宝贝的内心,我一度希望,这是天使的眼,不过,也或许是死神的笔记。” ——木头
《晚安,美人》的标题很容易让人误会,像是一本很纯粹的爱情小说,但是桃乐丝的小说从来都不会是如此简单,她会用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穿插了若干非常流行的因素,比如《晚安,美人》里面的母子情、爱情、友情和亲情,都随处可见。当然,这个小说的题材非常特殊,是以代理孕母为对象,但这仅仅只是个引子,沉浸在字里行间的是两个女人对于同一个男人深沉而无奈的爱。而利奥这样可爱的孩子,每每语出惊人,有非常奇特的想法,可惜最后却只能遗憾告终,他像一个天使一样沉沉睡去,我想很少有人看到这里能够忍住眼泪。 桃乐丝在这部小说里尝试了非常复杂的叙述手段,从诺娃和史黛芬两个的角度转换进行叙述,以事情正在发生的现在时为主要叙述空间,却时不时跳回到童年、青年等不同时期追溯故事的其他端倪,只有拼凑两个人的叙述才能窥见全貌。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