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帰國十年

陳丹青 文化藝術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作者:

陳丹青  

页数:

15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主办,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策展的《归国十年》陈丹青个展将于2010年11月6日在油画院美术馆开幕。作为陈丹青归国十年的首次个展,展览将集中展出陈丹青归国后至今的包括清华任教时期作品,以及近期油画写生,速写等90多件作品。
  2000年陈丹青从美归国,此次作为陈丹青归国后十年的首次个展,对于喜欢他的绘画的人们来说颇有一番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感。

书籍目录

雙人體
頭戴小花的人體
來自内蒙的模特
來自山東的模特
來自河南的模特
來自内蒙的模特
來自内蒙的模特
來自内蒙的模特
來自河北的模特
來自蘭州的模特(未完成)
來自内蒙的模特
國學研究院
二道溝苦命人
還鄉的老軍人
來二道溝打工的斜眼漢
二道溝會計
二道溝老農之一
二道溝老農之二
唐太宗與王原祁
來自東北的模特
來自青島的模特(未完成)
來自青島的模特(未完成)
張坊村會計
來張坊村打工的人
張坊村苦命人
日本珂羅版漸江册頁
英俊的礦工之一
内蒙籍礦工之一
内蒙籍礦工之二
英俊的礦工之二
中年礦工
洗净與未洗的礦工
礦區的民工
沉默的礦工
上海美術大學女生
來自山東的模特
平谷老農之一
平谷老農之二
日本珂羅版張旭狂草帖之一
日本珂羅版張旭狂草帖之二
八大山人書帖之一
八大山人書帖之二
日本珂羅版唐太宗書帖之一
日本珂羅版唐太宗書帖之二
來自安徽的模特之一
來自安徽的模特之二
來自安徽的模特之三
來自安徽的模特之四
廳堂版《牡丹亭》
中國的山川(為汶川地震捐款所畫)
隋代與明清
宫娥三重奏
土耳其印象
土耳其民間舞與肚皮舞
八大山人與王時敏
矓東漢子
矓東女孩
隴東老農
絲襪與黨龄
日版珂羅版唐太宗書帖
淳化閣帖集善本之一
淳化閣帖集善本之二
淳化閣帖集善本之三
日版珂羅版唐太宗書帖
楊焕和女友
來自青島的時尚帥哥
油畫院學員在墙角邊之一
油畫院學員在墙角邊之二
油畫院學員在墙角邊之三
油畫院學員與專職模特之一
油畫院學員與專職模特之二
油畫院學員與專職模特之三
來自四川的女孩
臨摹蘇里科夫《攻克雪城》局部
戴眼鏡的女孩
聖彼得堡女孩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 速写(2000-2010)》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帰國十年 PDF格式下载



以前知道中国油画研究院给陈丹青老师提供了画室,专门让他回国以后画画。这个画册也是他归国后的作品集。
画册印刷不错 就是拿在手中不似一般画册那样厚重。
但也许就是书籍设计者想要的简洁效果吧


我不是搞美术的,我是音乐老师,平时喜欢看画。看到陈丹青出了这本书,就想拥有别无所求。好书应该是无价的,尤其当今名人陈丹青的画册应该是无价的,首次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相信画家一定非常认真地校对,不但校对文字,更要校对色彩。
当我面对大幅的画册中的画,和平时在网上在杂志看到过的相同的画,质感、色彩都不同。
其中画家为汶川地震义卖的画,我们全家曾在国家歌剧院看到原作的展览。画册里的画和挂在墙上的画在我的记忆中挺相同。
看到画册,矿工的头像,使我联想到夏榆著的《黑暗的书写者》矿工出身的作家的境遇。
总之,值得拥有。
与画家陈丹青同时代而感到幸运。


照片质量 印刷质量 都很好

作品甄选也很好 文字也好

一如既往的陈丹青作风


这个真不错。。。。。。。。。。。丹青十年,踏踏实实好东西


细致,打开看了一下很喜欢


整体不错,西藏组画挺好的,只是有的类型不是很喜欢。


好书,值得拥有。画得好,质量也不错。


正版,,,,好东西。。。


质量不错 内容很好


五折买的,质量非常好


印刷装订都很好,值得收藏。


老陈,偶的偶像


画的表现力远远超越了文字。


一直想买的,终于买到了,很好!!


印刷质量不错,是本值得收藏的画册,比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的那本有档次,就是价格上贵了。


买的时候就很兴奋,不错的一本书。可喜的是,就是现在——我正在写评论的现在,这本书下架了。万幸!


刚看几页 不错 再细细品吧


归国十年这本油画加速写,很好,有一定收藏价值,可惜我收到的这本书的侧面上方有破损。


我喜歡其早期的作品多些, 如西藏組畫,歸國十年的作品並不是我杯茶!


不懂绘画,喜欢陈的文字,还是决定买一本画册看看。印刷很好,觉得书的开本小了,其实是希望图再大些,提供更多的绘画细节。


里面作品有点少,图片也很小,看来只能看


买了6本书,偏偏这本最贵的书脊有小伤,一个破损一个凹痕。
当当什么时候包装能多一层呢


印刷有偏色,整体还好


质量还不错。。。书略薄了点。。里头的没啥内容


感觉性价比太低了,虽然排版不错,但是里面内容很少,价值也不大,油画没有找到陈丹青当年画《西藏组图》的感觉,倒有点专题杂志的感觉了。速写画得都很不错,但是量很少。不知道是不是人出过国就得变样,而且变得更让人伤心了。


但感觉不值得这么多价格 。。。。


12、12


不建议买这一本,画面粗糙,印刷质量太差了,看不到笔触,和广西版白皮版相比,内容也要少很多,如陈老师临摹大师作品一张也没有。总之,是失败的一次购物经历。


喜欢陈大师,买回来发现里面有幅画室写生里有老师的画像,哈哈


书挺不错的。不过,书刚拿到不到10分钟,价钱就由128下降到了111.40有点:D这本书有个广西师大的版本,小一点,但是价格也便宜一些,不是学画画的人可以考虑买那个版本


书怎么说呢,买了以后感觉很失望。图太小,还有就是有很多页都是白纸,我买的不是白纸, 是画册。书出成这样真让喜欢陈丹青的人失望


本想用来收藏的,发现送来的书简直不堪入目。亚马逊的啊,该收你什么好!


书质量不错~ 画如果再全一些就完美了!不过冲着这价格和这质量! 很满意!


书的内容虽好 但是书的质量有点差就怕它散架 还有有的图片有点小 如果全部都是大图就好了 整体来说 还是不错的 大师


陈丹青老师这十年的作品还是与早期西藏组画系列有很大的转变。他似乎又有点回归了传统,拿起画笔在天光教室画起模特来。每张画看起来还是那么感动质朴,你很难想见这是在美国十几年闯荡后的思想积淀。


作为旁观者看着陈丹青十年的足迹,不骄不躁毫不奢华做作的一路画来,确实耐人寻味。白驹过隙,属于自己的十年也就那么无情的白白流去,比起他实在惭愧。陈丹青作画语言简练,仿佛把所有的技法、眼界、品味、追求、意识都化入笔中融入画里,表达实在直白。这本书印刷不错,值得收藏!


印刷非常好,排版也非常舒服。能够看到绘画细节,用来做摹本也很好


应刷还不错因为之前看过别人用无敌兔拍得照片~~色彩和笔触都差不多~只是速写少得可怜T..T....真希望能出一本他得速写集


还不错哦 值得买来收藏


如果你关注陈的作品,可以一看!


印刷偏色严重,油画书籍印成这样,太失败了,书本身就不大,作品编排太小看不到细节,如果当成一本回忆录来看,将就看吧,如果想要欣赏作品的话,就别买了,会很失望的


  刚刚做了件冲动的事,就是买了这本书,在书店逛啊逛,终于等到了那漂亮的小姑娘来换班。然后我准备买书。  本来想弄两本中国建筑史的。两本书很厚。虽然这两本书我是肯定要看的,但现在不急着看,可虚荣心做怪,拿着这么专业的书,在人家书店小姑娘面前多有面子,呵!本人可不是只会看个畅销小说的啊。  然后一本正经的拿着书去租(书店的书既卖又租的),书店姑娘轻轻的敲了键盘,说:“一百三十二”  我是没钱的,兜里就一百块。然后说明了是租的后,人家说这书是不租的。  ……  那姑娘一脸冷漠的看着键盘,我认识到了我的多情。不恰当的比喻,好像对牛弹琴的可笑。还品味?人家姑娘看都没看你拿的什么书的,或者看了也只是一瞥,机械的刷标签,谁还对你有兴趣?把时间给你几秒呢?啊!一秒也没!人家满脑子想着吃什么宵夜呢,没时间给你几秒钟的联想。  当时有点乱,自己的行为没达到目的,行为受挫,受挫的人都比较冲动的,回头我就看见架上安静的摆  着的《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了。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想的,拿起就交给那冷冰冰的小姑娘说我要买了。大概是少年时期未消退的逞强吧。  打了八折,还要五十多块。我答应过我妈以后不乱买书,还有是我一般也不买画册的。还有就是现在很烦陈丹青,烦他那文字了,翻开他的书就是那不变的语气,这家伙写什么都是那种又沉重又轻松的语气。这家伙的书畅销吧,一本又一本出个没完。  不过他的那土耳其速写画的真是好,看的我也有拎起铅笔画上几笔的冲动。速写应该是不追求目的不追求效果的那样的轻松状态下画的好看。  油画啊,感觉这家伙画的油画不好看了,他自己快成了评论家了,看他写的文字,感觉他好像是画没画完就已经有了给自己画的评论了,画的的太清楚了。不是物体刻画清楚,是对自己清楚。  可是画这个东西,画完放那里沉淀上一段时间,就又有自己看不出来的自己了。  我到现在还在后悔买了这本书,五十多块啊!  陈丹青我是真喜欢他的,也是真讨厌他的。还有是这家伙说话总是浅浅的点下,啊哈哈,让人很烦恼。(买书,是对于作者的尊重支持,我认为不能让写书的人受穷,价格高点也好,不过他们都有钱了,我这穷学生是更穷了)  


  封面有杂质嵌入纸内 封皮和书皮胶合处竟然有胶带残留
  
  90页一处错别字:“纸质组细得宜”应为“粗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南方都市报》特稿)
  
  从美国归来这“歧异而分裂的十年”中,陈丹青频频走入公众视野,从著书立说省思追问艺术领域的种种观念,到为图书出版机构的人文品牌摇旗呐喊,用他自己的话说,常开“宽窄莫辨的旁门左道”,俨然一时间,已被塑造成具有广泛透射力的“文化领袖”,而画匠的本色分明在渐次褪却消淡。很显然,公共场域自然比简陋画室热闹许多,媒体与民众疯狂的热捧与聚焦会不会让其心性迷失,气傲心浮?栋梁之才不作栋梁之用,如此身份上的模糊与转型让中国画界略感不安,难怪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不无遗憾地大声疾呼:任他如何才情活跃飞扬,实践涉猎通达,中国人,请放过陈丹青,我们终究需要的只是一个油画的陈丹青——在这里,一个美术专有名词被用作形容词,恐怕,既是标签之用,也是冀望之托!
  《归国十年》在寻找陈丹青十几岁初学油画时的那份憨傻和专注,象征着其情感和理念上的归隐之势——把笔挺的西服脱下,重新换上那身沾满油彩的工作服,将一切格式化,亟待还原,从界跨多域的杂家,洗净铅华,只将那初始的画家身份再度拾起。
  没有什么比让一个画家回到他的画室更能让他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当然,如同鱼儿是不是回到水里,鸟儿是不是冲向蓝天,都取决于他们内心的选择。作为一个畅销书作家,陈丹青游学的经历与锤炼的笔力、眼力去品评艺术之菁华精髓,虽的确强于一般从艺者,然而,在他自己看来,写作不过是一场应和公众趣味的暧昧游戏,而只有绘画才是纯粹的,私人化的自我享乐与精神抚慰。写作能令自己理性省思,反思匠气,而凝结的颜料更令自己完完全全接了地气,比如,陈丹青带着学生去北京二道沟村“下生活”,为老农民、退伍军人写生,去矿区画井下工人,去国外美术馆临摹世界“原典”,无不是把“最好的艺术就是生活”这个虚空的艺术准则衍发为“最好的写生来源于生活”,陈丹青也时刻呵斥自己:放老实一点,试着写生,回到写生。
  尽管一度远离了画界,绘画的技艺不可避免地荒疏下来,然而,“作家的陈丹青”、演讲家的陈丹青”、“音乐评论家的陈丹青”……屡屡而为的跨界尝试令他锤炼出愈发敏锐多变的眼力和笔力,《退步集》《纽约琐记》《荒废集》表明了陈丹青是个善于思考和善于记录的人,生活的积累在他的身上和文字中酝酿得越发厚重且沉郁,加之常与梁文道等文化人磨砺思想,非常明显,相较于他的同行们,从“画师”到“学者”,在这十年间,陈丹青完成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分身和转换,他对艺术,对生活的追求,早已摆脱了醉心于纯粹画功的匠气,而多了几多冷眼旁观的反思和忖量。从技艺上来说,陈丹青理解的“写生”,即是“我”要把眼前的活人、活物画得像“他”,不得用丝毫的扭曲或夸张去伤害其物质性的真实存在。一篇为中国油画院《回到写生》展撰写的同名序言堪称陈丹青对此颇具功力和深度的解读大作。
  回顾“写生”在欧洲绘画界的进化以及中国三代画家中的传继和承接历程后,陈丹青不无痛心地指出:在当今中国视觉艺术大行其道的驳杂景观中,写生已经被视为次要的、局部的、技术层面的小问题,甚至是一种有碍风格标签的过时行为,被美术学院抛弃、被教师、学生和画界集体轻忽、怠慢了下去。这其中,固然有摄影图片带来的绘画与图像的混同、画面的图像化等技术和物质层面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在短暂而浅薄的中国油画几十年实践中,重风格轻技术、重主义轻基础的倾向已成为这个浮躁的领域不可避免的通病。
  陈丹青呼吁他的同行们必须从貌似深不可测的自我玩味中醒过来,像达芬奇不厌其烦地画鸡蛋一样去写生。“写生是写实的圣经”,从更隐晦,更禅意的层面上去理解,“写生”难道不是“放生”么?让对象成为对象,作为画家,你只是他的“框”,将其真切地定格在其中足矣,而不是他的“嘴”,替他叫嚣、替他喊话。
  古人追求的“栩栩如生”多么精妙,事物的精神和生机究竟有多么难以传达?在这本绘画与文字的文本中,陈丹青既是一个践行者,也是一个思想者,笔墨之间,无不都在阐发一个道理:写“实”容易,写“生”很难。
  


少写生确实给许多画者带来了无法挽回的灾难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