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戏曲研究

《戏曲研究》编辑部 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

《戏曲研究》编辑部 编  

页数:

434  

书籍目录

当代戏曲 论地方戏的地方性 阡陌文化定位的得与失 ——关于庐剧历史问题的思考 汤显祖研究 宗教生命:作为莎士比亚历史“他者”参照的汤显祖 ——杜丽娘与朱丽叶的性爱世界 明末文人心目中的汤显祖的人物形象历史剧研究 论历史题材的戏曲创作 再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戏曲文化 试论戏曲舞蹈的发展演变及文化内涵 由几部水浒剧看李逵“狂欢节小丑”形象 从“神圣祭坛”到“世俗歌场” ——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仪式在戏曲生成中的作用元明戏曲 悔恨“落人圈缋”的断肠哀鸣 ——徐渭《翠乡梦》探微 石巢传奇情节技法探微 从明清戏曲序跋看明清戏曲的传播 别有穿针处:“女红”背景下的晚明传奇女性形象 从西游戏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再一种可能是,在较富裕地区,有多种地方戏进来了却出不去,逐渐合流(融而未化)成为全用当地语音的综合性多声腔剧种,比如川剧、婺剧等。其他情况不用多说。可以说众多地方戏,大都是由一种先进剧种在巡演中逐渐“分蘖”出几个剧种,形成声腔系统,或者几个剧种(声腔)合成为一个剧种。借用科学名词或可称为“裂变”与“聚变”。还有不少民间小戏属于还不够成熟的单一声腔剧种。但无论哪种形态的剧种,在其发展形成过程中都是着重于共性的加强(剧目、音乐、表演等),而削弱其原有地方性或以新地方的地方性代替或丰富原始的地方性。梆子传到山东形成山东梆子,同渊源所自的山陕梆子虽是一个系统,但其地方性已有很大距离了。以上说的是剧种、班社,我们还可以从戏曲艺人的个人情况看看。当一个班社在外地巡演失败散班时,有些艺人往往可以到艺术相近的兄弟剧种班社搭班,改换门庭。武行之类以动作为主,毫无困难,即使主要角儿,也可以学唱新腔调,虽然珍惜自己原有的地方特色,也只能暂时搁置一边,等待时机。直接原因,是为了生活吃饭,客观上往往产生艺术交流融汇的作用,促进了剧种艺术的提高。至于那些多声腔剧种,任何演员本就要会唱多种声腔。在旧社会,戏曲剧种就是这样自发地,因而也是缓慢地发展。封建统治者禁止剧目乃至禁止剧种是常事,却从来不会下令创立新剧种,从来没有对地方戏予以扶持、帮助、鼓励。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们进入了一个自觉时代。自发的代价是缓慢,常因此而有很多牺牲。自觉的代价则是容易主观,有时会走弯路,产生浪费。我们戏曲的自觉是全方位的,其核心是对戏曲的艺术价值、历史意义和社会文化地位的自觉认识。


编辑推荐

《戏曲研究(第81辑)》是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戏曲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