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现状与对策
2012-6
文化艺术出版社
王文章
314
200000
新世纪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以及文化建设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弘扬传统节日文化问题,也成为政府、学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一项重大文化课题。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自2008年元旦开始施行。这次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将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纳入国家假日体系,不仅对于传承和弘扬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无疑,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新的时代的文化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部分 总报告
一、课题概述
二、各子课题主要内容
三、决策咨询意见
第二部分 分报告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二、关于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的探讨与调研
上篇 专家学者关于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探讨
下篇 青年学生接受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当代现状与对策报告
三、传统节日新形式、新载体的调研及对策研究
四、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与发展策略
——以鲁中寒亭地区为核心个案的调查研究
五、青少年节日文化认知和参与情况的调研及对策建议
六、“洋节”对中国传统节日影响的现状及对策调研
七、借鉴国外传统节日的调研及建议
八、少数民族节日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
九、关于台湾传统节日传承与变迁的考察报告(1945—2010)
十、“中国春节在海外”调研报告
后记
4.弘扬正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是个重理智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坚持正义的民族气节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不少节日是与民族气节和爱国传统相关联的,尤以清明节和端午节为代表。清明节中融人的寒食节,其起源是为了纪念传说中的晋国忠臣介子推。介子推居功不取,隐居绵山,宁被烧死,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民请命,谏言君王自修自省,勤政清明。人们把介子推蒙难的日子定为寒食节,每年此日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以示纪念。过寒食节的同时,人们也世世代代赞美与弘扬着介子推的刚正气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上下求索,为的是精忠报国。他屡遭陷害,含冤而死。民间为了凭吊屈原,于是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节俗。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通过端午节这一载体,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节庆活动中,不断地得以发扬光大。 5.贵和尚美、团结和睦及平安吉祥的心理追求 “和”即和谐、统一,“美”即美好、团圆,贵和尚美、团结和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节日的源起便是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生活节律有机结合的产物,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节日中的各项娱乐活动、人际交往、饮食安排等都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除夕之夜,阖家团圆,一家人聚在一起和面包饺子,和面的“和”与“合”谐音,而圆圆的饺子皮则象征着团圆。春节里的“拜年”活动,使亲朋邻里之间,消除了隔阂,增进了团结,可谓“一声恭喜,互泯恩仇”。元宵节,全家围坐在一起吃汤圆,又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满的愿望。七夕节,牛郎织女的凄美传说,将中国人天长地久的爱情演绎得如此唯美和浪漫。中秋节,团圆团聚、家国和谐,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憧憬与追求。九九重阳,登高吃糕,寄托着人们健康长寿、实现人生境界步步高的美好愿望。 ……
王文章主编的《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现状与对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调研实录》从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选择了11个涵盖面大、民族特质鲜明、文化内涵丰厚的传统节日,即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努力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崭新视角,对我国一些重要传统节日进行研究与梳理,着重突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重视节日产生与形成过程的描述;第二,注重节日习俗与仪式的概括总结;第三,注重对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思考。使我们对于我国的这些重要传统节日有了一次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把握,也使我们对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中国传统节日增加了无法割舍的亲近感和浓厚的学术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