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10年
2013-4-1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万希润
无
《SARS 10年:“非典”亲历者的回忆》在“非典”十周年之际,由当年战斗在一线的40多位医护工作者讲述难忘的2003年春天的真实经历,记录心底的记忆、记录这十年间医患关系的变化、记录十年来公共卫生学的重大改革。
《SARS 10年:“非典”亲历者的回忆》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反映当时的状况,记录宏大叙事、英雄壮举之外的人性与职业精神,为这段历史做了全景式的叙述与反思。
《SARS 10年:“非典”亲历者的回忆》同时附有宝贵的图片资料,旨在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史料,为历史研究者提供最真实的材料。
万希润,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先后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曾赴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和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及北京市继续教育委员会学科组成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医疗卫生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妇产科专科委员会委员。《生殖医学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编委。
用生命铸成的历史(代序) SARS,—个国家的应对及其公共政策选择 “非典”亲历 回忆“非典” 我很好,一切平安 “非典”实录 SARS日记 激情燃烧的岁月 永不磨灭的记忆 一场阳光下的战争 重温历史珍惜生命 SARS一直离我们很近 SARS时期的那场永别 SARS的记忆 抗击“非典”十年感悟 SARS时的特殊病房 那年我还是只菜鸟 SARS往事与感悟 SARS十年记 “非典”记忆 不愿触碰的记忆 回顾历史是让历史不再重复 2003年,春天的故事 回忆SARS 一抹温暖的色彩 SARS回味与沉淀 生命之树常青 点名 在渐渐忘却的记忆中续写光荣 花好月圆人团圆 惊恐中的坚强 关于SARS SARS随想 照片的回忆——“非典”的印记 SARS十年回顾 一名检验工作者的回忆和感受 追忆“非典”点滴 亲历SARS 白色岁月中的真情 留给未来的回忆 难忘的30分钟 营造温馨舒适的“家” “非典”趣事 访谈 宋平:SARS前线食堂负责人 王军:食材供货商 王元晓:SARS回撤人员休养地保安 王钢:SARS前线后勤保障人员 邓菊花:SARS前线护理员 孟庆兰:SARS前线护理员 医患一家亲,共度SARS情 怀孕的我与SARS 我的第一份遗嘱 患者礼露:生死之间 六十二日 SARS 后记
版权页: 插图: 但所有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展示了其专业精神。数据表明,协和医院在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控制治疗费用和预防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优异的表现,“非典”一年后的随访最示,无股骨头坏死患者。“非典”过后,协和迅速恢复了正常医疗秩序。从这些方面来看,协和无疑是幸运的,这种幸运也多少折射出协和医院一直秉持的专业精神。 2003年初,在“非典”肆虐广东、香港的时侯,北京及整个北方相对平静,而我院医师们就已经对其有了极大的关注。春节刚过,著名传染病专家王爱霞教授就根据她在广东对“非典”病人的诊治经历,面向全院举办讲座。那时尚不知道“非典”的确切性质和病原体,只有尽可能地告诉大家“非典”的症状、特征和预防信息。记得当时我向王老师询问其传染性和预防措施时,王老师自信而肯定地说:“口罩戴好了就没问题。我在广东看病人就是戴口罩。你们的免疫力总不会比不过我老太太吧?” 因闻知广东医院口罩供应紧张,我院后勤的陈老师,根据经验为医院多买了五千个以备不测。在后来建设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时,隔离衣不够用,后勤部门就将改建手术室时淘汰的旧手术衣充当隔离衣。因此,无论是发热门诊还是隔离病房,虽然条件简陋,但都做到了基本的防护,从而杜绝了疾病的传播,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患者和医务人员。 在隔离病房,虽然空间小,病人多,通风差,防护设施也简陋,但所有医务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坚持每天查房,并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和精神支持,极大地稳定了患者的情绪。没有诊治经验,就本着严谨求实的精神,更加谨慎。如激素的使用,多科各专业充分讨论,借鉴其他疾病经验,不一概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这就是老前辈张孝骞教授所说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SARS 10年:"非典"亲历者的回忆》同时附有宝贵的图片资料,旨在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史料,为历史研究者提供最真实的材料。
无
写SARS的书着实不多,即使有,描写的大多也粗糙简略,没有什么真实案例。而这本书是由几十位SARS一线亲历者所写的,自然可读性比起前者来说要高,就算是未经历过那次病毒劫难的人也能如临其境,明白当时医务工作者当时和现在依然要面对的各类难题。我不太明白前面那位读者评分的用意(这里没有别的意思),于我看来,纸张方面的优劣并不是十分重要;而且这本书的印刷也没什么太大垢病吧。仅仅是因为“纸张没有自己期望中的那个好”就打了一个三分,未必有些冤枉这本书了……另外,看到评价上没有写,我想要说明一下,本书编委会已在微博上宣布,决定将出版此书所得的全部稿费都捐献给SARS受害者。总而言之,还是希望各位能多支持一下这本书。毕竟这是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一个不错的渠道。
纸张质量粗糙,手感很差
纸张比较粗糙,没想想象中的好。
微博上关注 协和老万,关注sars幸存者。这是不能忘却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