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

傅道春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6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

傅道春  

页数:

182  

前言

  自己从当教师--使用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教师培训者,直到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三十多年一路走过来,感到教师操作活动中存在着明显的起支配作用的理性思维,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技术成分。  说到“教学行为”,这里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经验和教学内部关系,对实施中的可操作因素的选择、组合、运用和控制的工作行为。它包括对各种教学要素的专业化理解与教学运行中的设计、程序、手段、方式和方法。  说到“原理”,常听到的是“教育原理”、“教学原理”,揭示的是教育或教学中具有的普遍意义的道理。如果再向下探究,进入教师课堂活动的层面,进入教学行为的微观领域,也依然存在着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那么,操作层面的教学活动的原理是怎样的一种形态呢?  说到“技术”,我们会想到生产实践中的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那么,教学活动中含不含有一种“技术”呢?这些技术具有哪些特定的操作规程及要领,是否可以通过复制在广大教师身上实现迁移呢?

内容概要

  说到“教学行为”,这里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经验和教学内部关系,对实施中的可操作因素的选择、组合、运用和控制的工作行为。它包括对各种教学要素的专业化理解与教学运行中的设计、程序、手段、方式和方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教师的人格技能一、教师人格的培养1.教师人格技能的特征2.教师的人格态型3.教师的情感技能二、教师人际关系的训练1.教师的人际品质2.教师的人际知觉三、教师的气质倾向1.教师的气质与技术行为2.教师气质的美化3.教师形象的定格四、教师的动作形象1.教师面部表情动作2.教师的副言语3.目光第二章 课堂管理一、课堂的控制1.课堂控制的任务2.课堂管理中教师的控制因素3.教师调控课堂的工作层面4.教师课堂常规管理的控制方向二、课堂问题的处理1.课堂的推进2.课堂的警觉3.制止不端行为的技巧4.制止已发生的问题行为5.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6.对偶发事件的反应7.课堂管理中的灵活处理8.教师的课堂果断9.课堂中的集体管理三、课堂纪律的影响因素1.课堂纪律的学生影响因素2.课堂管理中教师的自察四、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段落1.课堂教学节奏的成分2.课堂教学中的节奏特点3.课堂的段落管理4.课堂中的变化和强化五、课堂观察技术1.课堂观察的范围2.课堂观察的干扰3.学生交往活动观察六、合作学习的组织1.合作小组的社会交往技能2.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3.合作小组的组成4.合作小组在教育改革中的意义第三章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相关因素1.教学设计的特征2.教学中的变量分析二、教学设计的步骤及程序1.教学设计的步骤2.教学设计的程序三、教学设计与知识分类1.根据陈述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2.根据程序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3.根据策略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四、教学目标的叙写1.行为主体2.行为动词3.情境或条件4.表现水平或标准五、时间和空间的利用(一)空间的利用1.班级规模与学习2.座次安排与学习(二)教学时间的利用1.名义学习量2.每个学生接受的教学量3.分配给课程内容的时间4.专心学习的时间5.教学时间的遗失6.教学时间的搭配与组合六、教学媒体的运用(一)媒体对学习的调动意义1.媒体刺激的感官不同2.媒体表达的能力不同(二)教学媒体的沿革(三)各类教学媒体的运用1.语言媒体2.文字媒体3.图表媒体4.幻灯投影媒体5.影视媒体6.多媒体系统七、教材的研究与教法的选择(一)教材的研究1.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与理解2.教材内容的具体处理3.教材的重、难、疑点的处理(二)教法的选择1.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2.教学方法实施的步骤第四章 课堂主要教学行为一、呈示行为--讲解(一)讲解语言的语型及转换1.讲解的语言类型2.讲解语言的构成3.讲解语言的行为特征4.讲解语言的转换(二 )讲解技术的类型(三) 教师讲解中的传播意义二、对话行为--提问(一) 提问的功能1.引起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学习3.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4.评价功能5.发问引起反馈作用6.启发学生思考功能7.提问的管理功能(二) 提问的类别及应用1.认知记忆性问题2.推理性问题3.创造性问题4.评价性问题5.常规管理性问题(三) 各类提问的编拟1.认知记忆性提问的编拟2.推理性问题的编拟3.创造性问题及其编拟4.评价性问题及其编拟(四) 问题的设计技巧1.编拟策略2.问题编拟的原则(五) 候答与理答1.候答技巧2.理答技巧3.提问的缺失三、指导行为--练习(一) 练习的推进技术(二) 练习方式的选择(三) 重复练习的消极意义1.重复练习可能阻碍技能的掌握2.重复练习可能导致技能的退化(四) 练习中的调控技术(五)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评价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课堂的控制  1.课堂控制的任务  (1)确立对学生的期望行为。  教师在教学之前对学生哪些行为是正确的或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要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如教室活动,举手发言,作业速度,课外活动,课间休息,玩耍,课后的日常事物,整理书桌等方面。  (2)把期望变成程序和常规。  有了具体要求之后,还要制定一些规则以约束行为。这种规则,一般都以积极的意义来叙写,诸如“尊重他人”或“按时完成作业”。有些规则是用于禁止某种行为的,比如“不准打架,不准推挤”。  课堂规则必须同教师计划使用的程序协调一致。假如教师打算允许学生做作业时互相帮助,那么,不经允许就不准说话的规则与此不一致。  有经验的教师,都是利用学年的初期阶段来确立有效的课堂管理的规则。开学初期,新学年、新教材、新教室、新教师、新同学,这些新鲜事物使学生行为类型和期望有积极的确定。在开学的第一个星期中,捣乱行为很少,而合作水平很高。这时候确立起正确的行为类型比较容易,而以后要消除不正确的行为并代之以正确的行为便比较困难了。因此,在学年初期,有经验的管理者都强调要学习各种程序和规则。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 PDF格式下载



是我读过的比较简洁明了的教学行为方面的书籍,很有参考价值,傅道春先生整理的非常好。


当了一辈子的学生,试着当老师时,还是要掌握一些教学艺术才可得心应手。


还没时间读,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