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育研究
2008-02-01
教育科学出版社
高文,徐斌艳,吴刚
443
无
维特根斯坦说,“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在我们对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进行追踪、译介、研究、反思和实践的时候,我们以其作为一种思考和探索解决教育问题的新方式,以期能够洞见或透视在整个学校教育建制中持续已久的棘手问题。 在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和相应的学校建制(班级授课制、年级制、各种评价考核制度等)形塑了人类学习主体阶段的主要方式几个世纪以后,睿智的思考者发现这种方式越来越难以为当前的——更不要说未来的——社会培养出理想的成员。都是社会变化太快惹的祸吗?还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太囿于传统?抑或学校环境中的学习日益背离了人类学习的传统——人类自身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从而完成文化的传承和革新呢?换言之,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知识?人类是如何学习这些知识的?学校教育作为支持人的学习的一种重要建制,应该如何进行设计以支持学习者学习哪些知识?如何支持他们学习这些知识? 建构主义以人类历史的长时间视点、以人类实践的宽维度关照,提出了知识和学习的建构性特点,解释了知识的生产和学习——从人类整体看和从个体的人看——何以可能。从人类历史的长时间视点看,知识的生产和传递远远不只存在于学校产生以后的时间中,尤其不是现代学校建制产生以后的相对较短的时间中。
建构主义以人类历史的长时间视点、人类实践的宽维度关照,提出了知识和学习的建构性特点,解释了知识的生产和学习——从人类整体看和从个体的人看——何以可能,探讨了如何以此为基点对学习和教育进行设计。 《建构主义教育研究》汇集了近几年我国学者对于建构主义教育进行理论追踪与建构、实践探索与创新的成果。全书分为关于教育中建构主义的理论与理论基础研究,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学习、课程与教学,建构主义与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建构主义课程与教学案例研究,关于建构主义教育的反思与建构五个部分,为不同层面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深入理解建构主义教育提供了全景式的参照。
编者前言第一部分 关于教育中建构主义的理论与理论基础研究 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心理学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论基础 建构主义的历史、哲学、文化与教育解读 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与社会建构主义 教育中的若干建构主义范型 激进建构主义的认识理论第二部分 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学习、课程与教学 面向新千年的学习理论创新 人的学习是如何可能的? 知识的生产与习得的社会学分析 从“做中学”到建构主义——探究学习理论的轨迹与整合 论基于问题的学习 从学习创新到教学组织创新——试论学习共同体研究的 理论背景、分析框架与教学实践 从课程到学习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与信息技术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再构 知识与其双重情境化——关于教学革新的思考第三部分 建构主义与学科课程教学设计 论学科教学设计研究框架的构建 情境教育:促进“儿童-知识-社会”的完美建构 激进建构主义意义下的数学教育研究 论外语学习的基本特征:建构与生成 从学习理论的现代发展谈建构主义在科学教学设计中的实践 在对话中学习价值判断和行为抉择——以《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开发为例 建构主义的写作教学论 发展香港地区中国历史课程先要释解的三个结第四部分 建构主义课程与教学案例研究 基于学习创新的课程与教学研究——研究背景、改革理念与研究方法 为了理解的数学课程与教学——以“对称”为主题的案例实验研究报告 建构主义意义下的数学研究性学习——从一个案例谈起 以互联网上交流大豆种植体会为依托的中小学综合课程设计 建构主义的美术教学案例分析——以陶艺课为例 基地教学:建构主义教学的有益尝试 建构取向:香港小学文学教学的策略研究 基于认知学徒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模式 设计以建构主义为本的科学评估:香港中学教师的信念与教学实践第五部分 关于建构主义教育的反思与建构 建构主义之慎思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批判性建构主义:一种教育学的新思路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抑或教学观? 再探建构主义与科学教育 东西方理念碰撞:建构对教育的理解——“建构主义与课程教学改革”国际研讨会(2002年12月上海)综述
第一部分 关于教育中建构主义的理论与理论基础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论基础 (二)20世纪哲学转向以来的认识论20世纪的西方哲学,尤其是分析哲学,作为对传统认识论的超越大都放弃了主客二元对立的前提,拒绝寻求所谓的完全独立于主体性而存在的确定性或自明的阿基米德点。就是说,认识主体和客观对象是认识的两极,单凭其中任何一极都无法证明两极之间是否具有统一性,无法证明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在,即是否具有客观有效性。为此,就要通过其他的证据来证明。 1.认识的内稳态和知识的社会化可重复性 在人类生活实践总体中,人类形成的“结构稳定的认知结构”(内稳态),它的客观有效性是直接基于人类有效生存而获得的。作为认识活动之本质结构的思维形式,其实就是结构稳定的认知结构的进一步形式化和概念化的结果。这就说明作为认识活动的本质结构的思维形式也具有客观有效性的根据。然而,作为人类认识活动之本质结构的思维形式只必然地存在于人类生活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总体中,而不必然地存在于个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 人在从事学习、探究等活动之前已经具有的认识前结构构成了我们的思维形式,但只提供了知识的客观有效性的可能性而非现实性,具体的认识是由个别人执行的。个体可以通过语言学习和接受文化教育来把握思维形式。不过个体的认识可能由于错误地使用了思维形式或依据了虚假的感官经验,而不必然地具有客观有效性,这就必须通过社会化的可重复性来保证个体认识的客观有效性。所谓社会化的可重复性也就是一种公共性。就是说,要使个体的认识成为知识,不仅思维形式要是公共性的,而且作为知识之原料的感官事实也要是公共性的。 在分析哲学看来,只要自我的观念、认识能够用一种意义清晰、单一、符合逻辑形式的语言来表达,那么自我的观念、认识就是有意义的,即可传达的;当能被证实时,即和经验事实相一致时,就成为了客观的知识,不能被证实时,说明只是一种逻辑事态。也就是说,摆脱唯我论、不可知论和怀疑主义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认识的可传达性或公共性维度。 因此,客观主义知识观不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选择,但抛弃客观主义并不一定就要陷入相对主义。在现实中,以主体间的一致性和某种相关性背景为前提,不断超越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趋向表现为不断扩展的和开放的对话。
无
作为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思想的一本重要著作,建构主义学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本书详细阐述了建构主义学说的起源,理论基础及学术思想,并紧密联系学科结合案例进行生动活泼的讲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备。
目前正在从事这方的教育工作,是一个培训老师介绍的一本书,他说对儿童建构主义教育很有帮助,希望看完后,有更大的收获
研究建构主义不能只看论文文献,要看书,从历史、认识论发展角度,此书讲的最透。
用来写论文很有用。对建构主义的各种理论都介绍详尽。
系统的介绍建构主义。很好。
对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者可以参考!
这本书很好,做教育的一定要读此书,也是朋友推荐的。
小课题组要求买的,至于这书,我可能这辈子也不会看,因为我不是进行教学研究的,而是进行一线教学的
集合众多研究成果,很厚实的一本书,慢慢研究
以前看过,对提升理论水平有一定作用。
很好的书,因为写论文要用,是正品呢。
很经典的一部书,非常喜欢,会再推荐给朋友!
这本书是用于集体共读的,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读了才有收获。
很深的一本书,不建议新手看!
本书正是对口的专业书籍
内容丰富,对教师有一定启发
还发好了
很厚实,感觉不错,还没开始看具体内容
精辟的论述,详细的讲解
对于建构主义教育诠释的很全面。包括很多不同学者的观点,需要每一篇细细品读
我是大学物理教师,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什么建构主义,以前压根就没听说过,细细品味,慢慢读吧
建构主义现在提的比较多,看看书,更多地了解一些
适合研究人员读
书很实用,理论性很强!书的第一页为什么是脏的?好像是被人掉地上了!
书大致翻看了,内容很好。值得买。但发货速度不给力。而且发票也有点问题
内容比较全面,价格偏高了
未及细看,感觉还行
装帧有些粗糙
书的信息量大,但是文章似乎是源于2002年的教学研讨,09年再印,应该增加一些新一点的内容,否则10年前的东西直接重印未免无法反映该领域新的研究进展和动向~
书很适合专业人士,研究人员读,不大适合老师读。
正在读,这是新的理论,感觉没有前面买的几本书写的好.
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帮助不大
当当网书不发还收钱,说退款迟迟不退.服务不好
写一些莫名其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