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师眼中的教育专长

李茵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李茵  

页数:

258  

字数:

200000  

内容概要

本研究旨在探询教师关于教育专长的内隐理论之内容与结构。彼此关联的三个研究阶段构成本研究的主体以回应三个主要研究问题。第一阶段以教育专长的初步概念框架为刺激材料,在教师中收集教育专长的重要特质。基手此,第二阶段采取两种路向(因素分析和集贮建构测验)以诱发教师关于教育专长的内隐理论。诱发过程从教师的集体观念推进至个体教师持有的个人建构理论。第三阶段,以整体一范式观的个人理论(wong,1996,2002)为启发,以前阶段诱发的个人建构理论内涵之交流效度为起点,依次在三个层面(核心假定、朴素假设、对于经验事实的解释)重构关于教育专长的内隐理论。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将教育专长理解为多维现象。在集体观念水平上,教育专长由6维度构成。在个人观念水平上,个人建构理论多数具有中等复杂度,并包含超出集体观念的新成分。就内隐理论的重构而言,在核心假定层面,个体关于教育专长的特异性维度构成相互补充或递进关系。在朴素假设层面,诱发出大量“如果……那么……”形式的假设。此类关于教育专长的前提和结果构成错综复杂的联系。但在日常实践中,教师并未完全意识到这些朴素假设,其意识程度也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在解释经验事实的层面,大多数教师主动检验和验证的朴素假设数目非常有限。至于着意和经常性的教育教学实践则集中在与学习和探索、教育教学表现、以及对学生的态度与方式相关的三个取向。专家教师内隐理论的结构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就典型的初教教师及新手教师而言,其内隐理论的三层面则存有不一致与矛盾。 本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学意义在于探究独特的内隐理论之重构。有关教育专长内隐理论的研究发现显示出与科学论述的交流潜力。在实践层面,本研究揭示了教师的内在世界,为教师教育及教师评价提供有价值的材料。鉴于对研究局限和内隐理论研究取向潜质的认识,本研究亦对研究程序的改进,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书籍目录

第1章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第2章 文献回顾 2.1 常识心理学取向 2.2 关于内隐理论的实证研究 2.3 关于专长的心理学实证研究 2.4 对教育专长之细察第3章 研究方法 3.1 关键术语与研究问题 3.2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 3.3 研究设计第4章 研究结果和讨论 4.1 研究阶段一:教育专长的重要特质 4.2 研究阶段二:诱发关于教育专长的内隐理论 4.3 研究阶段三:重构关于教育专长的内隐理论 4.4 “专家教师”、“优秀教师”概念之比较第5章 研究结论 5.1 有关三个研究问题的实证发现 5.2 关于教育专长之日常概念与科学论述的交流潜力 5.3 本研究之于常识心理学取向的意义 5.4 本研究之于教师发展的意义 5.5 本研究的局限 5.6 对研究程序的改善及后续研究方向之建议参考文献附录一 问卷I:补充专家教师的重要特质附录二 问卷Ⅱ:对专家教师核心特质的适切性评价附录三 问卷Ⅲ:集贮建构测验(以A组某被试为例)附录四 问卷Ⅳ:重构关于教育专长的内隐理论(以A组某被试为例)附录五 节略语对照附录六 图表索引附录七 中英文人名对照附录八 内隐理论的历史视野与当代探索:概念澄清及方法考虑致谢

章节摘录

  第1章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随着提高教师专业地位和专业自主性的迫切需要,教育专长(pedagogica1 expertise)作为教师发展的可追求,甚至是理想状态,已成为心理学和教育领域广泛讨论的主题。当前,有关教育专长的心理学研究主要采用认知心理学取向,集中探讨教师知识(结构)与问题解决能力。在此种取向下,研究者分析教师专业知识的构成(如,Bromme,1994;Conne11y&C1andinin,1990;E1baz,1983;Munby,Russe11&Martin,2002;Shu1man,1986)。其中,布罗默的类型观(Bromine,1994)对教师(学科)知识的分类尤为精到。就问题解决能力来看,专家教师一般被视为教学环境中有效率、富有洞察力、直觉和跟进式的问题解决者,可流畅地驾驭教学活动(如,Bereiter&Scardama1ia,1986,1993;Ber1iner,1986,1988;Sternberg&Horvath,1995)。认知心理学取向的研究为我们理解教师教学出色表现的特性及其发展提供了富有启发的概念框架。但也有研究者(如,Achtenhagen,1990,1995;Bromme&Ti11ema,1995,O1son,1990;We1ker,1991,1992)批评此种取向的教育专长概念忽略了教师的职业特点。考虑到教育教学活动动态和复杂的特点,我们自然要关心:单一的认知角度能否充分解释教育专长现象?是否还有其他视角可丰富当前的教育专长概念?  近年来,中国的研究者集中探讨教师素质结构和培养途径(如,胡谊,2000;林崇德,申继亮,辛涛,1998;刘宝才,齐国贤,1997;王洪明,2001)。研究者分析教师知识的构成,并将教师监控能力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成分。总的来看,内地有关教育专长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较之当前心理学领域关于(教育)专长现象的重要讨论,研究的精细度和深度还有待改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教师眼中的教育专长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