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宽从教记
2007-11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丛立新等
206
217000
教育是一门艺术许多人说,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我更觉得教育是一门艺术。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科学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而且科学的真理是可以重复的。但是教育不同。教育虽然也有规律,教育活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一个特征是多样性、差异性、个性化,对不同人的教育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因而教育有法,没有定法,需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教育更像艺术,艺术也有法则,但不拘泥于法则,更多的是创造,一幅画、一首歌都不是重复的,而是不断创新的。教育的每一堂课,对待每一个儿童也不能重复,需要不断的创造。我看了“名师成长轨迹访谈录”,更坚定我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的信念。林良富老师是一位智能型的教师,既能宏观把握又能脚踏实地,处处显示出他的教育智慧;刘永宽老师潇洒大气,在不懈的追求中推陈出新;俞正强老师在平淡中显心智,在朴实中表现美;金莹老师喜欢琢磨,把每一堂课都上得完美;邱向理老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总能捕捉到教育的细节,关注学生。
轻松的课堂、融洽的氛围、跳跃活泼的思路,打动了所有的听课教师,课堂电子点评好评如潮。这就是对于刘永宽老师——一个没有接受过一天师范教育,甚至连高中都没有念完的“教师”,那潇洒大气,在不懈的追求中推陈出新得教学实践的赞赏。本书采用采访的形式来记录这位刘永宽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楔子第一回 误人江湖第二回 另类学艺第三回 初露锋芒第四回 苦心修炼第五回 贵人相助第六回 独门秘籍第七回 行走江湖第八回 坐看云起第九回 华山论剑第十回 武林传说第十一回 功成拂衣去第十二回 金盆不洗手阿宽外传结束语附录 刘永宽教学实践与研究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堂实录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堂实录及评析 3.“面积的认识”教案及评析 4.课真是好难磨啊——再上“分数的意义”的再反思 5.新标准、新理念与新课堂——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6.回归——关于简便运算教学的思考 7.小学生智商和数学能力的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8.对当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认识
第一回 误入江湖 [访谈者,以下简称“访”]给我们说说你的“革命家史”吧,比如,你是怎样走上“教书”这条道路的?[刘永宽.以下简称“刘”]我呢,经历跟其他教师是不太一样的。我没上过师范,直接就去教书了。那个时候,因为我养父是一名小学老师,在宁海农村里一个很偏僻的学校,教了将近30年。他是教全科的,因为那时候的老师少,而且村校主要是复式班,就是那种一、二、三年级在一起的,教了一年级,再教二年级,然后再教三年级……[访]那可是“全能”型的教师啊。[刘]对,他什么都教。他之前身体一直很好的,50岁的时候,突然得了癌症,这件事我们一开始都不知道。那年快放暑假的时候,他的腿被凳子碰了一下,本来大家都觉得没什么,但是他之后一直觉得疼,去医院看,也没看出什么,等过了2个月再检查发现是癌,骨癌。[访]可以试试截肢啊什么的,想办法啊。[刘]那个时候医疗条件还是很差的,就在我们县城的医院里看了一下,看看不行。我奶奶还去祖上拜一拜,也没用的。大概过了两个月他就去世了,非常快的。那个时候我还不到16岁,因为是两年制初中嘛,我高一刚读完。当时我还是农业户口,而我养父是公办教师,这样一来,我就面临着两个选择:是继续读书呢,还是去“顶班”?[访]“顶班”是什么意思啊?[刘]就是顶替职位啊,我们那里有个政策,叫“顶替”,就是说你父亲去世或者退休以后,你可以接替他的岗位和工作。现在没有这种政策啦。当时按照这个政策呢,我可以直接去接替我父亲的工作,也就是去那个村校当教师。当然如果不去教书也行,国家会给你一点抚恤金啊、生活补助啊什么的。当时家里面有几个舅舅,他们还是很尊重我的意见的,说这个事情他们决定不下来,还得要我自己来定。于是他们就来问我:“是去教书,还是继续读书?”[访]那个时候已经恢复高考了吧?[刘]已经恢复啦,1978年了嘛。[访]你小时候读书成绩怎么样?[刘]实话讲,小时候非常调皮的,不过读书嘛,成绩是很好啦。只是呢,我母亲身体很不好,她30岁就中风,瘫痪在床。那样的一种情况下,我母亲想着,我父亲也去世了,如果我继续去读书的话,考进大学,不是也要离开她吗?
一直想买的书,现在买到了,书中以对话方式叙述,贴近实际,现实版的书。
值得一买的书
对教师工作有着指导意义啊
是我师傅,很是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