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对话教育之道-做自觉对话的教育者

王松涛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

王松涛  

页数:

173  

字数:

15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教育是个问题——当“救救孩子”、“拯救教育”的呼声不绝于耳,当“弑师”、“虐生”、“学生自杀”,“博导跳楼”、“师不师,生不生”等骇人事件屡屡出现,我们不得不发问:教育怎么了? 我们怎么办——面对问题重重的现实。是随波逐流,还是砥柱中流?是推波助澜,还是力挽狂澜?我们要作出怎样的选择? 对话是一种选择——本着对话的精神,基于对话的视野,通过对话的途径,重塑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重整对学校的领导与管理.倡行对话的教育,建设对话的学校,造就善对话的校长,塑造能对话的教师,培养会对话的学生,让家长懂得对话,让所有与教育利益攸关的人都成为自觉、自愿的对话型教育者。 领悟对话,践行对话——在教育中开展对话,在对话中思考现实,在现实中变革教育。用对话来检视自我、他人、群体和社会,对教育,乃至对生活和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逐一地正本清源。

书籍目录

1.绪言:教育亟须对话 教育是个问题 反思问题的根源 假如我们能对话 对话的希望与潜力2.认识对话:从语言到思维 对话的语言学外衣 语义学角度的对话 深入到思维的层面 对话的特征 对话:模糊的艺术3.对话之道 追溯历史与哲学的渊源 对话的核心要素 伯姆的对话之道4.走向对话教育 教育中的对话概念 对话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对话教育之难 开展对话教育的条件5.对话主义的教育主张 重新看待知识的本质 再度认识学习 教育的目的与学习的责任 学习的自由问题 对课程和教学的意义6.对话融入教学 对话进入课程 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设计对话教学的原则 课堂对话的基本指南 从教室到网络7.做能对话的教师8.结语:践行与超越注释后记

章节摘录

  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培养人,培养下一代的学生成为有知识、有能力,尤其是有独立思想、有远见卓识、有开创能力、有健全人格、有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人。我们也曾对教育赋予更高的使命,指望教育能够改造社会。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育渐渐偏离了这一轨道;或者说,在种种的社会政治、文化现实与历史背景因素制约下,教育也许一直就只是游离于正确的轨道之外,非但改造不了社会,反而成为了社会的附庸。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或可以成“才”,却无法成“人”;或虽有知识,却无能力;或有了智商,却没了情商;或有知有能,却少礼缺德。国家号称要培养人才,但学生所接受的,却是一种压制性的、奴化的教育模式。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奴化模式下毕业的学生,在找工作时纷纷欲跻身公务员的行列,反而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管理者。学校声称改革创新,但一切仍是围着应试转。教师虽在教书,但育人的成分却越来越少,在信息爆炸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学不足以为人师,行难以为世范。我们的教育者以及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和普通民众自身无法做道德的表率,却反而谆谆教导和要求青少年去当道德的楷模,乃至在教科书中编造出虚假的故事和“善意的谎言”,“用‘美德’绑架孩子”。一些专家学者在公众面前大谈自由思想与独立精神,自身却堕落成“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犬儒,学术的造假与腐败现象亦日益普遍。成人没有能力了解孩子的世界,做不到从孩子的视野和观念出发去看世界、去理解孩子,却要求他们无条件地全盘接受我们对他们的灌输,希望他们去体会我们所谓的良苦用心。当面对教育问题的时候,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甚至在它们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有效的沟通渠道;或者即使有了交流的机会,但大家也普遍缺乏真诚沟通的意愿,只在意诉说自己的感觉,自说自话,互相听不懂对方,也并不真正关心对方在说什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对话教育之道-做自觉对话的教育者 PDF格式下载



这一本著作不专业。作者在理论的外衣下,大肆议论,滥抒虚情。我承认您很有感想,可是论文不是这样写的。再说了,即便您有您的个性,空发议论有什么用?不是大言欺世吗?如果您有实践经验,不妨结合这个理论,调整一下实践策略,给大家记录一下您的想法、做法和感受。如果您没有实践经验,有调查取证,不妨做课堂观察,来一点实在的点评。
有人攻击教育教学研究概念先行、臆想太多。我觉得,此类书就是典型。
伤心呐。


教育要对话心灵的对话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