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电视新闻语言

崔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作者:

崔林  

页数:

11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0年前,新世纪的大幕刚刚拉开,电视系就已开始着力推动年轻教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工作,将教学、科研和新闻实践紧密结合。到现在将近十年了,他们次第完成学业,一起完成的是从不同视角对当前色彩斑斓的媒介景观的关照和研究。当一本本厚厚的博士论文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一批青年学者从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学术道路。 几经努力,这套“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博士文库”终于问世了。这套文库的作者,都是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从他们身上,我能够感受到新时代学术的朝气。尽管他们各自人生阅历、知识背景、生活目标不尽相同,但是读书生活却给了他们同样的学术传统、学术理念、学术规范与方法的熏陶。在动笔写序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一种释然、一种期待,同时还有一种隐隐的担心。

作者简介

  崔林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讲师,博士,电视新闻教研室副主任,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执行主任。
主讲课程为。电视现场报道”、。新闻传播史”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视新闻、电视传播符号、电视报道与叙述等。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媒介进化:沉默的双螺旋 一、传播自由与时空束缚 二、时空成本与技术进步 三、信息损耗与符号补偿第二章 电视传播模式:人际的拟态 一、空问媒介 二、全能符号 三、人际拟态第三章电视新闻的符号元素与性质 一、符号与符号学? 二、电视新闻符号分析的起点 三、电视新闻的符号性质第四章 电视新闻的符号构成与关系 一、非语言的重要性 二、语言的功能 三、实例分析:访问镜头的符号构成第五章电视新闻的符号组合与结构 一、组合分析的理论基点 二、电视新闻的符号组合方式 三、镜头组合中“人际交流”结构的形成第六章电视新闻的叙述要素与方式 一、叙事学的源与流 二、电视新闻的叙述人 三、电视新闻的叙述内容  四、电视新闻的叙述时间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媒介进化:沉默的双螺旋  在进入对电视新闻语言的具体描述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看清这种语言所依存的载体以及传播方式——电视的传播方式对电视新闻语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无法离开电视,在理解电视之前,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毫无疑问,电视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体。媒介生态理论的创始人尼尔?波兹曼说:“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电视时代的第二代观众,对于他们来说,电视是他们首选的、最容易接近的老师,在他们中的很多人看来,电视也是他们最可靠的伙伴和朋友……电视的倾向影响着公众对于所有话题的理解……我们对于其他媒介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电视的影响”①  这当然首先取决于这种媒介具有其他媒体无法达到的大众化程度。对此,麦克卢汉在数字时代的接班人保罗?莱文森说:“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经过大规模开发之后,电视在10年的时间里,就深入到86%的美国家庭之中。这是一个创纪录的速度,此前此后的任何媒介都不能匹敌(电话从20世纪50年代到进入美国50%的家庭,已经花了75年的工夫。如果把网络和手机大量露面的时间定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到中期这个范围,它们达到50%这个标准,大约也花了10年的时间。直到我写这本书的2003年,它们深入美国家庭的比例还没有达到86%)。”②中国在这方面的情况与之类似,尽管数字技术条件下电脑、手机的飞速发展使得电视迅速成为一个“传统”媒体,但不可否认,它仍然是迄今为止大众化程度是最亮的媒介。  我们的疑问在于:为什么是电视?为什么唯有这种媒体能够达到如此的大众化程度,并产生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波兹曼回答说:“电视为电报和摄影术提供了最有力的表现形式,把图像和瞬息时刻的结合发挥到了危险的完美境界,而且进入了千家万户。”④确乎如此,但好像这一回答的清晰程度还不够让人满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电视新闻语言 PDF格式下载



就电视语言符号研究方面基础理论的归纳还是比较完整的,不错,赞一个


还可以的。出版社不错,内容也挺好的,是一篇博士论文。


对电视新闻语言的研究,深入而具体,对于我们把握语言,运用语言,创新语言,均有启迪意义!


符号学视阈的新闻语言研究,很有见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