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礼记》动词的语义分类研究

吕云生 吕云生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9-10出版)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吕云生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9-10出版)  

作者:

吕云生  

内容概要

《 动词的语义分类研究》运用传统语言学“类聚”的方法,对从《礼记》中提取的2738个动词词项进行了全面分析,确定了动词语义的基本语义要素,归纳出各类动词在各个层次上的语义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以往分类体系完全不同的古汉语动词语义分类系统。

书籍目录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动词语义结构的分析 第一节 动词语义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一、动词词项的确定 (一)动词的选取 (二)词项的归纳 二、语义要素的提取与语义结构的描述 (一)词项的纂集与类义的概括 (二)类义的描写与语义结构的提取 (三)类义的比较与语义结构的概括和系连 第二节 动词语义要素的种类和内涵 一、状态 (一)状态的定义与构成因素 (二)状态的类别 二、变化 (一)变化的性质及其表述 (二)变化的类别 三、转移 四、作用 (一)作用的定义 (二)作用的类别 (三)作用与其它语义要素的关系 五、动作与控制 六、控制与使役 (一)因果使役与行为使役 (二)词汇语义结构中的因果使役与控制 七、经历 第三节 语义结构的进一步分析 一、语义结构中的外围个体:语义角色 (一)概念义与语义角色 (二)语义角色的概括:主体、客体与环境因素 (三)语义角色的双重性 二、语义结构表现的内容:事件 (一)简单事件与复杂事件 (二)结果事件与非结果事件 (三)词汇层面的事件与句子层面的事件 本章小结 第二章《礼记》动词语义分类(一)——使役要素动词与简单事件动词 第一节 使役要素动词 一、要求使役要素动词 (一)肯定性要求使役要素动词 (二)否定性要求使役要素动词 二、因果使役要素动词 第二节 事件动词(1):简单事件动词 一、简单结果事件动词 (一)简单状态动词 (二)简单运动动词 二、非结果事件动词 本章小结 第三章《礼记》动词语义分类(二)——事件动词(2):复杂事件动词 第一节 因果使役动词 一、状态使役动词 (一)关系状态使役动词 (二)非关系状态使役动词 二、运动使役动词 (一)持续运动使役动词 (二)非持续运动使役动词 第二节 述人动词(一)——经历动词 一、经历结果事件动词 (一)经历状态动词 (二)经历运动动词 二、经历非结果事件动词 第三节 述人动词(二)——行为动词 一、行为结果动词 (一)行为状态动词 (二)行为运动动词 二、行为非结果事件动词 (一)行为单纯作用动词 (二)行为非单纯作用动词 第四节 几种主要的动词分类体系介绍 一、完全依据句法表现的分类 (一)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划分 (二)单向、双向和三向动词的划分 二、以语法为标准的语义分类 (一)自主动词与非自主动词的划分 (二)述人动词与非述人动词的划分 (三)持续性动词与非持续性动词的划分 (四)静态动词与动态动词的划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于语义与认知及句法关系问题的探讨 第一节 语义结构与认知 一、事类和义类 二、动词词汇语义结构的形成 (一)选择 (二)突显 (三)认知模式与语义结构的层次 第二节 从词汇语义结构到句子语义结构及句法结构的衍生 一、词汇语义结构与句子语义结构 二、有关句子语义结构形成的讨论 (一)透视域 (二)语义场景激活 (三)论元结构改变 三、句子语义结构的衍生过程 (一)直接生成型 (二)移位型 第三节 语义与句法一致性的测查 一、要素动词与事件动词的测查 二、简单事件动词与复杂事件动词的测查 三、简单作用动词与简单结果事件动词的测查 四、关系动词与非关系动词的测查 五、因果使役动词与述人动词的测查 六、行为动词与经历动词的测查 七、状态动词与运动动词的测查 八、持续运动动词与非持续运动动词的测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礼记〉动词词典》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袁毓林(1991)已经提出述人与非述人的区分。但他是以全部动词作为划分对象的。我们认为,这一划分的适用范围应限于复杂事件动词。简单事件动词不涉及主体,无所谓述人或非述人,应该先把它们划分出来。只有复杂事件,主体是否只限于人才有区别动词类别的意义。另外,他把述人动词分为“可控、非可控”也是有问题的。我们前面提到,能否实现否定性的控制,取决于一些条件,这些条件与事件本身的具体特点有关,如是表示失去义还是获得义等,因而这一标准所处层次应该是比较低的,不应该把它放在自主与非自主主的标准之上。总之,非因果使役动词可以说是和意识有关的动词,只是意识发挥的作用不同。 可以根据是否对事件具有完全的控制,把述人动词分为行为动词和经历动词两种。前者是自主动词,后者是非自主动词。关于自主与非自主,马庆株先生已经作过比较充分的论述。我们认为,固然可以用这个标准把全部动词划分为两类,但使用这个标准的最合适的范围应该是述人动词。也就是说,同样是只和有意识的个体发生关系的事件,有的是意识主体发挥了控制作用,自主引发了该事件,有的是意识主体没有起控制作用,只是与该事件有关涉,而该事件是非自主发生的。 在2081个述人动词中,经历动词有245个,仅占12%,行为动词有1836个,占到了88%,占全部2730个动词的67%,这说明《礼记》动词中的多数是描述人的主动行为的。 行为动词数量较多,情况较复杂,需要设专节讨论。这里我们先考察经历动词的情况。 经历动词可以根据所经历的简单事件的类型,分为经历结果事件动词和经历非结果事件动词两类。经历结果事件动词占绝大多数,有243个,经历非结果事件动词只有2个。 一、经历结果事件动词 经历结果事件动词表示的是,作为有意识的个体的经历者,与存在或发生在该个体身上,或其他有关的外在事物身上的状态或运动产生关系。它可以分为经历状态动词和经历运动动词两类。《礼记》中经历状态动词有193个,经历运动动词有50个。 (一)经历状态动词 这类动词表示的是,人们经历自身所处的,或自身与外物所构成的某种非自主状态。根据构成该状态的客体是否与经历者同指,可以分为经历自身状态动词和经历非自身状态动词。前者占绝大多数,有175个,后者只有18个。 1.经历自身状态动词 根据状态的性质,经历自身状态动词可以分为自身心理状态动词和自身非心理状态动词。自身心理状态动词有106个,自身非心理状态动词有69个。 (1)自身心理状态动词 人的心理状态一般都和外部环境有关,或者由某些外在事物或事件而引起,或者针对某些外在事物或事件而发。前面提到,自身状态动词中的经历者主体,同时也是状态的载体即客体。那么所涉及的外在事物或事件是一种什么语义成份呢?论元理论认为此外在事物是客体(顾阳1994)。但是,在一种非关系状态中,不可能有两个独立的客体存在。显然,外存事物的角色性质,应该根据语义结构中它们与绎历者的内在关系来确定。


编辑推荐

《动词的语义分类研究》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礼记》动词的语义分类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