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高明做事 糊涂做人

于雷 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作者:

于雷  

页数:

318  

字数:

31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小学时,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要在三个儿子中选一个王位继承人。他给三兄弟每人发了一颗花的种子,看谁种得好就选谁。  种子拿回去,三人都种上了。到了约定的时间,三兄弟端着自己的花盆去见国王。国王看见老大、老二的花苗都长得很好,只有老三的盆里什么也没长出来。于是,他把王位传给了老三。  答案很简单,三颗种子都是煮过的!国王要考验他们的,不是本事,而是品德。老大、老二自作聪明,偷偷换了种子,结果反而让“糊涂人”老三“拣”了王位。谁是真聪明,谁是假聪明,那就不言而喻了。  在工作中,如果你投机取巧,可能永远得不到重用;如果你锋芒太露,就容易招人陷害。世人会耍小聪明者居多,事事、处处、时时,都在争名夺利、争功诿过,却往往因小失大;而有大智慧者则知道,该舍小利时便舍小利,该不争时便不争,该糊涂时便糊涂。  所以说,真精明不如假糊涂,我们要高明而不要精明。身在权力旋涡之中,过于精明,必然招来祸端,此时不如糊涂,把聪明才智用到该用的地方。躲避了风险,自然也就能够随意发挥自己的才智了。  高明与糊涂本在一念之间,自谓之糊涂,人谓之高明,才是智者。不汲汲于一时一事,不戚戚于一得一失。糊涂的学问是自我解脱的学问,糊涂的哲学是解放心灵的哲学。  在现实生活中,常发现有些人,在对待一些事情上,太过于较真,尤其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情。常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内容概要

本书从历朝历代为臣的经典故事中精略而有序地选取了各类颇具实践作用与指导意义的实例,详细阐述了关于高明做事与糊涂做人的重要规则,帮助读者掌握做人的准则和做事的艺术,把“能做事”与“会做人”有机统一起来,凭借人格魅力为做事创造左右逢源的环境,从而成就事业,成就人生。这些实例不但内容丰富有趣,而且在实际的生活中有相当的可行性。读者能通过阅读本书,对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有所裨益,更希望它能够成为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书籍目录

高明之一:大智若愚——愚公移山的智慧高明之二:容人小过——六尺巷的由来高明之三:忍让相安——王旦小事装糊涂高明之四:平静的心——不要放大痛苦高明之五:摒弃浮华——圣人贤者淡泊明志高明之六:修养自身——诸葛亮告诫子孙高明之七:容易满足——胡九韶乐观知足高明之八:心存感激——妈妈临死握着的年糕高明之九:不要叫真——小和尚种草高明之十:要有原则——吕端大事不糊涂高明之十一:学会变通——叔孙通的成功之路高明之十二:辗转迂回——楚庄王葬马高明之十三:追求长远——农夫的两棵果树高明之十四:不厌伪诈——司马懿装病图曹爽高明之十五:临危不惧——赵云巧设空营计高明之十六:以柔克刚——乔宇四两拨千斤高明之十七:委曲求全——勾践忍辱终复国高明之十八:不计得失——武则天自立无字碑高明之十九:甘受屈辱——司马迁受刑著《史记》高明之二十:学会圆通——做一个“圆滑的老实人”高明之二十一:不予追究——汉高祖不计前嫌高明之二十二:藏而不漏——刘备借雷巧掩饰高明之二十三:左右逢源——王熙凤八面玲珑高明之二十四:自然无为——曹参“不理政事”高明之二十五:谋求自保——郭子仪明哲保身高明之二十六:甘心受罚——曹操割发代首高明之二十七:深藏不露——曹操妒才杀杨修高明之二十八:不计小事——廉颇负荆请罪高明之二十九:决不放弃——曹操败走华容道高明之三十:平衡之道——张之洞的折衷主义高明之三十一:专注细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高明之三十二:功成身退——范蠡激流勇退高明之三十三:乐于吃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高明之三十四:分清现实——狄仁杰智脱牢狱灾高明之三十五:保持乐观——父亲的“性格改造计划”高明之三十六:有来有往——人际交往的互酬心理高明之三十七:装聋作哑——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高明之三十八:等待时机——刘备后发制人取益州高明之三十九:识别贤能——管仲知人善任高明之四十:扬长避短——鲍超作诗讽群臣高明之四十一:不可貌相——庞统貌丑求仕难高明之四十二:礼遇人才——刘备三顾茅庐高明之四十三:满怀信任——刘邦重用陈平高明之四十四:巧取人心——刘备三让徐州高明之四十五:一诺千金——诸葛亮不留换班军高明之四十六:假痴不癫——“耳聋”的店员高明之四十七:感激对手——没有天敌的动物先灭绝高明之四十八:忽视小利——生活不必斤斤计较高明之四十九:关注细节——孙亮巧断鼠粪案高明之五十:要有野心——少有大志的第一夫人高明之五十一:学会服软——不痴不聋,不为家翁高明之五十二:少做计较——和谐的家庭需要宽容高明之五十三:人人平等——允许孩子犯错高明之五十四:忍让相安——退一步海阔天空高明之五十五:远离灾祸——唐伯虎装疯高明之五十六:随遇而安——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章节摘录

高明之一:大智若愚——愚公移山的智慧智,分为外智与内智;愚,分为外愚和内愚。外智者,工于计巧,惯于矫饰,常好张扬,事事计较,吃不得半点亏。内智者.外为糊涂之状。从不斤斤计较,事事算大不算小,达观,大度,不拘小节。外智而内愚,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大智若愚就要做到七分高明,三分糊涂。在生活当中,做人低调,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注重的是自身修为、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对于很多事情持大度宽容的态度,有着海纳百川的境界和积极平和的心态,只求自己能够不断地得到积累。大智若愚在《辞源》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有些愚笨的样子。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还有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大智若愚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并可以掌控一切的内涵。有智慧的人分为外智和内智,外智而内愚,实质上是愚;而外愚而内智,才是大智。外智的人,工于计巧,喜好张扬,事事算计,吃不得半点亏。而内智的人,在外表现为糊涂之状,绝不斤斤计较,事事只算大不算小,达观大度,不拘小节。宋代大文豪苏轼道:“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中国的成语大都是古人对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有些人总爱自作聪明,总怕被人当作傻瓜,常常上演一幕幕作茧自缚、引火烧身、自掘坟墓的悲剧。这些人可能会一朝得逞,一时得势,但玩的终究是小聪明,是大愚若智,成不了大气候。明代学士吕坤在《呻吟语》中说:“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只有既聪明而看起来又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大智若愚所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它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大智若愚者,一般都是一些得道高人,他们表面上好像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态度总是淡淡的、傻傻的,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就算是身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商界,也一样能够悠悠然做着自己的事情,仿佛一切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与自己无关。可是,你别以为这样的角色好惹。若关系到真正的利害、触犯他们的原则时,他们都会有一些惊人之举。只不过他们在乎的并非常人所关注的,他们有自己的原则、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是非判断标准。大智若愚者藏才隐德,谦虚谨慎,以弱致胜,是任重而道远的担当者,比常人更能抓住成功的机会。《愚公移山》是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就学过的了。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几万尺,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山北有位老人,叫作愚公,年纪快九十了。他家的住处正对着这两座大山。他苦于大山阻隔,每天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艰难,就召集全家人商议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用尽一切力量去搬掉这险阻,开出一条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面,你们说行吗?”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说:“就凭你这点力气,就是像魁父这样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石头和泥土又往哪里扔呢?”家人七嘴八舌地说:“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于是,愚公就率领着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土块,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运到渤海的后面去。就这样从冬到夏,他们才能往返一次。愚公家搬山的事,惊动了邻居。邻居家的一位寡妇,有个遗腹子,才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跑去帮忙。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头,人称智叟。他以嘲笑的语气劝阻愚公说:“你怎么傻到这种地步呀!就凭你这把年纪,这点儿力气,要拔掉山上的一棵树都不容易办到,又怎么能搬掉这么多的山石土块呢?”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我看你太顽固了,简直不明事理,连那寡妇的小孩都不如!虽然我会死的,可是我还有儿子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样子子孙孙都不会断绝的呀!而这两座山再也不会增高了,还怕挖不平吗?”智叟听了,无言以对。山神听到了愚公的这些话,担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禀告了天帝。天帝为愚公移山的诚意和精神所感动,就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背走了那两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东,一座山放到雍南。从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大山挡路了。近日闲来无事,又把《愚公移山》的故事重新读了两遍,觉得用大智若愚来评价愚公再合适不过了。移走挡在屋前的两座大山,是处理事情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有的人很聪明,但不喜欢张扬,有的人有点儿小聪明,却很喜欢显摆。后者是不值得一提的,因为知道自己不太聪明,所以要把自己仅有的成绩显露一下。一次、两次还可以,一旦人家知道你就这点本事,以后就不再信任你了。我们都不愿意做后者,但要做到前者是很不容易的。一个商人看中了一套位于高尔夫球场边的漂亮的二手楼房,他见过房子主人后,在网上找了一家中介机构,帮助他办理楼房的成交手续。他的朋友都骂他笨,说别人苦于联系不到房东,你倒避开房东找中介,真是“愚不可救”,白白交给人家一笔不菲的中介费。但他认为中介费非常值:第一,价钱方面中介是行家,能够帮助他拿到最合理的价格;第二,花在房子交易上的时间,他可以节省出来挣回更多的钱。这样一算,付出的中介费实在值得,比亲自去交易算是大大“赚”了一笔。着来这个商人的精明远远超过一般人,他们追逐资本和利润如同游牧民族追逐水草肥美的地方一样,从来就没有含糊过,只不过他们思考的是利益如何最大化,而一般人则是“唯利是图”,常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美国许多服装店都提供“退货”服务,有些刚毕业的留学生就跑去买件新西服,穿上参加应聘之后,再到店里退货,美美地免费穿了一回。难道美国商家心甘情愿被“玩弄”、被欺骗吗?不,他们宁愿忍受个别顾客“钻空子”的行为,也绝不会坏了店里的信誉,因为信誉是最终的利润,诚信接踵而来的是滚滚而至的财富,抓大放小,大智若愚,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所在。与人打交道为了自身利益,撒点小谎,做生意耍滑头,最终失去信誉的代价,实在是得不偿失;花大量的时间来来回回计算数字的位数,还不如利用时间创新,以猎取更多的财富。大智若愚的人,心里特有谱。他们可不是真的傻,而是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相当的聪明,只是装傻。并且傻得可爱。大智若愚的人,把事情拿捏得很好,懂火候,不激进也不保守。不追求稍纵即逝的轰轰烈烈,只享受细水长流的点点滴滴。大智若愚的人,打心底里真诚地为对方考虑,有气量,善解人意,有时会失去一些,但却赢得了友情、亲情,甚至整个世界。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看透而不说透,知根而不亮底,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聪明的人有自知之明,所以特别在意自己的不足;聪明的人知道树大招风,所以要表现得更加低调一些。大智若愚不仅仅要表现得低调,而且要做得恰如其分,既不刺激别人,又不让自己有装傻之嫌。装傻与大智若愚不能划等号,装傻过了头,就是不道德的表现。当人家明白你是故意装傻,那人家一定认为你瞧不起他。人有的时候还是傻一些好,但千万不要装傻。黄金法则一古人早就教导我们:内要伶俐,外要痴呆,聪明逞尽,惹祸招灾。这里要求我们的痴呆,正是大智若愚,有万千智慧我只显其一,留九千九百九十九压在肚子里,我心胸开阔、不存恶念,自然不会惹祸招灾。愚蠢的人往往受人讥笑,聪明的人经常被人排挤,只有那些既聪明看起来又有些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他们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不招惹是非,看似糊涂其实很高明;他们默默地丰富着自己,等待时机。一旦有机会往往会一鸣惊人。高明之二:容人小过——六尺巷的由来所谓“雅量”,是指宏调的度量。雅量是一种高雅的精神品质,一种良好的文化品格。在中古时代,士林中人特别推崇雅量,由此而构成了当时人物品德的一个重要尺度。富有雅量的人都特别能忍,他们通常能够承受不公正的待遇甚至人格上的侮辱。或默默无言,不动声色;或自我解嘲,化仇解怨;或妙语调侃,超脱荣辱。这样的气度确实不是一般人所能具有的。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一个人要求与他交往的人都像天使一样纯洁,那他就只能与上帝一起生活了。有句话说得好,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不是圣人,谁都会犯错,只要不是一些原则性的大错,我们就没有必要太过计较。何必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气烦心呢?糊涂点才是真聪明。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的正确或真理,善恶互生、正邪交错,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不相联系的。我们周围的人不可能个个都是好人,不要害怕接触坏人,关键看你怎样对待他。如果与他同流合污,那你就是个失败者;如果你能去影响他,去改变他,领他走上正路,那就是成功者;最次也要做到洁身自好,不受其影响。所以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必须有清浊、善恶、对错并容的雅量。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创造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宏的气度。能容天下人的人才能被天下人所容,凡是能干大事的人一定要有容忍别人的度量。六尺巷的故事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老城区西南角,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原本这里是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武英殿大学士张廷玉的府邸。小巷是鹅卵石路面,长100米,宽2米,也就是古时候所说的“六尺”。巷子的一边为“宰相府”张宅,另一边为吴宅。张英及张廷玉父子在康熙乾隆年间相继连任首辅军机大臣,他们满腹学问而且对朝廷忠心耿耿,为人处事忍让宽容,所以很受皇帝器重。张英在北京朝廷任职时,在安徽桐城的家人和邻居因建房占地闹起了纠纷,互不相让。张家人便给当大官的张英写信讲了此事,请他出面干涉。张英看到信后,并没有倚仗自己的官势欺压邻居,而是回信对家人说:“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看完,便主动让出三尺空地。邻居也深受感动,也将墙退回三尺,两家和好如初,这就是“六尺巷”的由来,至今仍被传为美谈。雅量是一个人宽宏的气度,能容人,能宽人,不为人事所累,这是人们所称赞的。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人只有心胸开阔、心地善良,才能做到雅量,才能够接纳别人的不足或长处。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疙瘩和矛盾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的0并不会有谁真的愿意嫉恨他人一辈子,往往只是因为一时的争强好胜和所谓的面子问题。如果不去点破它,它永远是疙瘩。存在疙瘩,关系就有恶化的可能。所以此时,对于有宽宏气度的人来说,可能一句话、一颔首、一个微笑,人与人之间的这个疙瘩就不存在了。所以,坦诚相对,雅量容人,就能冰释前嫌,轻而易举地化解这些矛盾,还有什么比这更积极、简单、有益的呢?在生活中、工作中,对待亲人、朋友、同事甚至是个陌生人,也需要这份雅量。亲人体贴照顾,朋友亲密无间,上级体贴下属,同事关系宽松,周围气氛和谐……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吗?雅量容人还表现在容纳别人的才能和长处。他人之长,正好补己之短,是激励自己进步的动力。“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这在古代是人生的一大喜事。能和长于自己的人共事,是一件幸事,和平庸的人搅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平庸。可是有些人,就是看不得别人好。对于别人的才能,他不是积极地去学习,而是去贬低、去打压,甚至想尽一切办法爬到别人的头上去,甚至想要把人置于死地。这些都是气量狭小的人的所作所为,必将为君子们所不齿。人要有容人的胸襟,要有宽宏的气度。一个人的气度,有天生的成分,也有后天修炼,雅量容人便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东吴大都督周瑜,精通兵法,才智超群,只是肚量狭小,不能容人。诸葛亮和周瑜在联合抗曹时,一起出谋划策,在赤壁利用火攻,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的20万大军,充分显示了诸葛亮和周瑜的足智多谋。但是也让周瑜了解到了诸葛亮的雄才,处处胜他一筹。于是,心胸狭隘的周瑜,一次次地设计陷害诸葛亮,想要置之于死地,还美其名日是为了主公的霸业。实际上周瑜完全是出自对诸葛亮才能的妒嫉,而且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怕诸葛亮也会处处对付他,因此才会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结果,周瑜的计策全部被诸葛亮识破,诸葛亮三气周瑜,使周瑜壮志未酬身先死。直到临死时周瑜才幡然悔悟,只有与刘备、诸葛亮联合抗曹,才能挽救危局,因此留下遗嘱,要善良温和而又与诸葛亮相处友好的鲁肃继承自己的位子。正像诸葛亮在为周瑜吊孝时所说的,东吴从此失去了一位栋梁,曹操失去了一个强敌,真是亲者痛,仇者快啊。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为周瑜扼腕叹息,空有雄才伟略,却没有容人的度量,到头来因为生气而葬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被妒之人诸葛亮却毫发未损,反而宏图大展。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在为周瑜惋惜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我们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沾染了嫉贤妒能的不良风气?是否也有豁达的心胸和容人的雅量呢?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时候周围的人机遇比自己好,比我们有发展,这时我们的心理会不会也不平衡?有时候在同样的环境中工作,自己的工作表现也不比别人差,而别人却当上了先进,得到了提拔或者奖金,我们自己能不能正确对待?又有的时候,眼看别人要超过自己,我们会不会设置障碍,攻其弱点,掩其优点?如此种种虽然没有像周瑜对待诸葛亮那样表现得刻意不容人,甚至可以掩饰得不形于色,但这却改变了我们自己的情绪,影响了整体的工作和同事之间的团结。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这也是气量狭隘的表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停留在表面客客气气,其实心存芥蒂的状态中。其实,在我们所处的集体中,每个人虽然所受的教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水平有高有低,阅历有深有浅,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如果对别人的优点不是妒忌,而是虚心学习,自己就会感到很充实,就会有更快的进步。雅量容人,最难的是能容别人的缺点,能容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甚至是反对过自己的人。如果眼睛老是盯着别人的缺点看,觉得别人都不行,只有自己的意见才是最正确的,那样就会变得夜郎自大,目空一切。如果对反对过自己的人,总是耿耿于怀,没有开阔的心胸,那就会矛盾不断,纷争绵绵。如果以雅量容人,得理让人,诚恳待人,假以时日,别人就会了解你,信任你,亲近你。而少了许多对手,多了许多朋友,你必然就会受到别人的拥戴。这里就有一个加强修养,提高素质的问题。首先应该学会豁达为人、淡泊名利,那样就会“心底无私天地宽”,就会有进取心,有事业心,就会变得开朗、乐观、健康,就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无穷的生命力。如果我们宽宏大量,能把委屈看作是舒展,能把谦让看作是获得,能把柔弱看作是刚强,便很少不能成功了。诽谤和赞誉,是喜爱和厌恶的根源,也是灾祸和福分的契机。有句谚语说:“救寒莫如厚皮袄,止谤莫如自修身。”确实如此啊!喜欢一个人则对这个人说的好话就多,厌恶一个人说的好话就少甚至诬陷。孔子说:“我对别人,不诽谤,不赞誉。”凭圣人的德行尚且如此,何况平庸之辈,怎么可以轻易诽谤和赞誉呢?别人有时攻击自己,应当退而质问自己,如果自己有应受别人攻击的行为,那么别人的攻击就是对的;如果自己没有应受攻击的行为,那么他的话就是虚妄之言,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太在乎。说得对就不要怨恨他,说得不对也无害于己,又何必再去处心积虑地报复他呢?黄金法则二为什么有的人把别人当朋友,而别人却把他当敌人?为什么有的人很聪明,而办事却处处受阻?为什么有的人在事业上很成功,而在家庭问题上却疲于应付?为什么有的人能力很强,却在官场上屡屡不能升迁?也许,他们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缺一点“该糊涂时就糊涂”的人生智慧。因此,糊涂不是昏庸,而是为人处世豁达大度,拿得起,放得下。


编辑推荐

《高明做事糊涂做人》思路清晰,事例详实,教您做个真正聪明的“糊涂人”,教您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官场和商场中做到游刃有余。希望这《高明做事糊涂做人》能够给各位提供一面镜子,从中可以观对错、知得失,从而立身处世。相信这《高明做事糊涂做人》一定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帮你立足,并在发展中助你一臂之力。 自谓之糊涂,人谓之高明,才是智者,自谓之高明,人谓之糊涂,便为愚人。投机取巧,可能难得重用;锋芒太露,又易招人陷害。小聪明者,事事争名夺利,处处争功诿过,往往因小失大;大智慧者,小事糊涂,大事高明,舍小利而成大功。自谓之糊涂,人谓之高明,才是智者自谓之高明,人谓之糊涂,便为愚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高明做事 糊涂做人 PDF格式下载



故事性的书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学习


卓越的商品信息没有写全,每个章节的内容如下:高明之一  :大智若愚——愚公移山的智慧高明之二  :容人小过——六尺巷的由来高明之三  :忍让相安——王旦小事装糊涂高明之四  :平静的心——不要放大痛苦高明之五  :摒弃浮华——圣人贤者淡泊明志高明之六  :修养自身——诸葛亮告诫子孙高明之七  :容易满足——胡九韶乐观知足高明之八  :心存感激——妈妈临死握着的年糕高明之九  :不要叫真——小和尚种草高明之十  :要有原则——吕端大事不糊涂高明之十一 :学会变通——叔孙通的成功之路高明之十二 :辗转迂回——楚庄王葬马高明之十三 :追求长远——农夫的两棵果树高明之十四 :不厌伪诈——司马懿装病图曹爽高明之十五 :临危不惧——赵云巧设空营计高明之十六 :以柔克刚——乔宇四两拨千斤高明之十七 :委曲求全——勾践忍辱终复国高明之十八 :不计得失——武则天自立无字碑高明之十九 :甘受屈辱——司马迁受刑著《史记》高明之二十 :学会圆通——做一个“圆滑的老实人”高明之二十一:不予追究——汉高祖不计前嫌高明之二十二:藏而不漏——...刘备借雷巧掩饰高明之二十三:左右逢源——王熙凤八面玲珑高明之二十四:自然无为——曹参“不理政事”高明之二十五:谋求自保——郭子仪明哲保身高明之二十六:甘心受罚——曹操割发代首高明之二十七:深藏不露——曹操妒才杀杨修高明之二十八:不计小事——廉颇负荆请罪高明之二十九:决不放弃——曹操败走华容道高明之三十 :平衡之道——张之洞的折衷主义高明之三十一:专注细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高明之三十二:功成身退——范蠡激流勇退高明之三十三:乐于吃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高明之三十四:分清现实——狄仁杰智脱牢狱灾高明之三十五:保持乐观——父亲的“性格改造计划”高明之三十六:有来有往——人际交往的互酬心理高明之三十七:装聋作哑——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高明之三十八:等待时机——刘备后发制人取益州高明之三十九:识别贤能——管仲知人善任高明之四十 :扬长避短——鲍超作诗讽群臣高明之四十一:不可貌相——庞统貌丑求仕难高明之四十二:礼遇人才——刘备三顾茅庐高明之四十三:满怀信任——刘邦重用陈平高明之四十四:巧取人心——刘备三让徐州高明之四十五:一诺千金——诸葛亮不留换班军高明之四十六:假痴不癫——“耳聋”的店员高明之四十七:感激对手——没有天敌的动物先灭绝高明之四十八:忽视小利——生活不必斤斤计较高明之四十九:关注细节——孙亮巧断鼠粪案高明之五十 :要有野心——少有大志的第一夫人高明之五十一:学会服软——不痴不聋,不为家翁高明之五十二:少做计较——和谐的家庭需要宽容高明之五十三:人人平等——允许孩子犯错高明之五十四:忍让相安——退一步海阔天空高明之五十五:远离灾祸——唐伯虎装疯高明之五十六:随遇而安——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阅读更多 ›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