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沧浪

北师大二附中2010届文实10班 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作者:

北师大二附中2010届文实10班  

页数:

289  

字数:

261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一把孩子们的文字摊开,铺在眼前,灿然无序,恣肆蓬勃……顺着那些无所节制的色彩和情节,我看见二十多年前的四中高二文科班,坐着一个梳两把大刷子的女孩儿,有点儿自负有点儿胆怯,有点儿欢喜有点儿感伤,一切源自于心,没有别的来由……那是我自己。 年轻的文字是自己生命的溯源,因为年轻的生命里每一个细胞都睁着眼睛,每一根神经都随着春风秋雨跳着舞蹈,年轻的文字是没有优劣之分的,唯一的标准看它是否真诚。 所谓诚意,就是那种在自己疼痛里战栗过、在自己眼泪里浸泡过、在自己快乐中飞扬过的文字,一瞬就是永恒。 在二附中高二文科班这些文字里,我触摸到了这种诚:恳而率性的质地。 就让这个世界用一切可能拥抱孩子们的青春吧,因为青春会用更大的可能回报世界。而文字,忠诚地记录下那些曾经的过往,在年华老去的沧桑里,这些文字仍然让我信任人生有梦!

作者简介

文武双全,光荣十班。
——北师大二附中2010届文实力作。
用36只青春之笔写出的绚丽文章,在生活的波涛中让我们一起乘风破浪。

书籍目录

怀念东北的夏天/胡畔这才是咱们的北京/范维哲红豆生南国/杨歆迪西安印象/郑韵扬城市的魂/李晨熹追梦——美丽的呼伦贝尔/李苏菲重归印度/何怡波士顿的回忆/孙轶惊西四印象/张月月在英国学习的十五天/严希瞬间·永恒——游长陵有感/王雨晴苏州——女人心/刘勉瑶小西湖/李茵浙江行记/范维哲文人·文心/卢曦冉简简单单一碗茶/李梦瑶何日不生尘/郑韵扬梦寻·秋水/杜博雅一杯净土掩风流/杨歆迪关于/王婧琦高山流水/李梦瑶起舞云端/郜洁生活在两极/孙轶惊少年游/范维哲校园生活的喜怒哀乐/李茵夜来风雨声/卢曦冉听雨/胡畔将逝未逝吟/杨歆迪她/孙轶惊那些——被风化的时光/张月月三月的银杏树/张理硕用默默换取一切/王雨晴用泪水谢幕——致Frank Lampard/王雨晴桃李不言/杨歆迪且听风吟/石玮炜璀璨/杜博雅奥地利在歌唱/张雯怡蝶·舞/卢曦冉别姬/胡畔再别姬——应胡畔之邀特为和文/王安怡小楼烟雨/李芳洲浅谈和风/范维哲那些初春的发现/孟素羽十指紧扣的时光/孙轶惊混色青春/严希今儿个咱可是志愿者/何怡MY LOVE——北京/李茵青春似我快意如你/魏硕游戏人生/宋鹏青梅如豆/李梦瑶捕风游戏/王烁花落·燕归/严希快乐物语/王安怡原来我在不觉中记下了成长/王烁我们的园/孙轶惊生活在别处/石玮炜老乞丐的尊严/张理硕老舍与北京文化/王安怡向白色污染讨债/兰天莹谈成功者应有的气质/李芳洲新世界,新时尚/王安怡味道/范维哲说说李煜和赵佶/李梦瑶顺心为妙/郜洁印度的等级/何怡“歇斯底里”是哪国语/杜博雅战争的回答/王安怡简单实难/兰天莹简单美丽/范维哲红楼新想/陈雨诗道德Vs法律/王安怡存异思想小说/闵亦杰奥运遐想/李芳洲迟到/石玮炜沉淀在生活中的哲学/杨歆迪品书/郜洁不同中的相同/王雨晴娱乐崇拜/宋鹏由夜路上的车所想到的/魏硕情系印度/何怡哭/陈雨诗中国人民理应自信本色英雄/郜洁白宫所见证的/王安怡初恋成殇/杨歆迪2009年,我想对你说/张理硕简单,还是不简单/王梓黄州苏子像/郜洁莱拉的世界/石玮炜《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张悦难以忽视的真相/卢曦冉观《赤壁》之感/李茵活出自己的精彩/李晨熹繁华·永逝/王安怡法国电影/张悦苏小姐/杜博雅盈盈一水间/李梦瑶铭记/范维哲凿破心灵的坚冰/王梓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感/陈雨诗诗情诗心/刘勉瑶花非花/张悦角落/宋鹏朱砂泪/范维哲丝绸之路游自作诗三首/兰天莹秦淮河畔/卢曦冉美国之行简介/张理硕我不是过客——美国之行感受仙儿和耗子的故事——谨以此文致耗子,告诉她,仙儿爱她/何怡相声:人球分过/高一(9)班文丛高一(10)班侯文“十”的男生——校艺术节小品剧本文“十”女生——文明礼仪月小品理想国/杨迪写在“文心”之《沧浪》出版之际/陈立今

章节摘录

  怀念东北的夏天  十一月,北京气温骤降!树叶瞬间全部落光,走在寒风里,除了从牙缝里挤出“冷”这个字之外就光剩下哆嗦了。而一想到春节的时候我还不得不随爸爸回东北,就冷得更加厉害了。  东北的冬天永远是严酷的(除了2008年那个南寒北暖的冬天,我将永远记住它),白雪、大风、光秃秃的灰色枝桠,同样是光秃秃的田野,田野里突兀地盖着草席的大棚……一切都是那么令人乏味。然而,东北的夏天却与冬天截然相反,那短暂的两三个月使东北像一块翡翠,镶嵌在版图之上。  东北由于地处高纬,总是冬长夏短,然而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和寒意逼人的春天的酝酿,东北的夏天总会始料不及地降临,令所有人惊叹,令其他地方的夏天自愧不如。无论是辽东平原上的小村还是地处边陲的珲春小城,每一次映人我双眼的东北之夏,总会带给我惊喜。  我始终记得几年前,当我打破常规在夏天回东北老家时,这个村庄陌生的美丽让我几乎窒息。田野里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将田地分成规整的小块,未经任何修整的土路旁开着各种小野花,有的矮矮地伏在地上,有的却高高爬上花架(我终于知道冬季路旁简陋的木架是做什么用的了),在交错的藤蔓中,半透明的,白色或粉色的花朵尽情绽放。奶奶家的院子里种着金色的茴香花,一簇一簇的花好像很多已撑开的金黄的小伞,散发.出淡淡的,好闻的香味。也就是从那个夏天起,我喜欢上了茴香。我知道这些美丽的花朵转瞬就会凋谢,庄稼用不了多久就会收割,然后会刮起寒风,下雪,短暂的夏天即将消逝。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短暂反而增加了东北之夏的魅力——因为短暂,所以珍贵。  而吉林的长白山呢?从延吉到珲春,无论是城镇还是山地,都散发着清新舒爽的气息。放眼望去满目青翠的山,延吉城中蜿蜒而过的清澈的小河,珲春碧蓝的天空,还有长白山——那在雨中仙境一般的山,飞流的瀑布,清冷的天池,摇曳的美人松,有什么理由不去爱这座山呢?东北的夏天很清淡,不光气温不太高,连风景都是清淡的,没有大红的花朵,没有矫揉造作的避暑庭院,没有太多的人工粉饰,没有浓腻的热浪与热雨,有的只是青翠的山,清凉的河,朴拙淡雅的小野花,夹杂着茴香花香气的清爽的风。这就是它所以能胜过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夏季的原因。我见过西南的夏天,东南的夏天,江南的夏天,华北的夏天……中国各个地区的夏天我都见过,惟独清新淡雅的东北之夏,是我的最爱。  东北的冬天也许是单调的,俗气的,但那里的夏天绝不是浓妆艳抹的夏天。和我一起逃回东北的短暂之夏吧,衔一簇茴香花,奔跑在这翡翠模样的土地上。  这才是咱们的北京  在北京过春节,您可别说您是外地人。您在咱们北京哪怕就呆一天,也是咱北京的爷!  ——题记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虽然咱祖上没有一个八旗子弟,也跟满族格格蒙古公主搭不上半点关系,可是,北京人的“范儿”,咱可一点都不少。您可别不信,跟您说道说道?  北京,吃什么?烤鸭。品什么?梅园奶品。闲得慌来什么嘎巴嘴?灌肠。嘴馋了喝点什么解解闷?茶汤。直到吃得我满嘴流油我才敢说,我是个北京人儿。  春节,尤其是初一,这路上根本没有几辆车,冷冷清清的,当时我还特高兴跟爸妈说:“咱北京要是永远这样就好了!”结果,没两天就耐不住“寂寞”了,这不,一开学,又在路上吃了一回“爆肚”(暴堵),我会心一笑,看着街上忙碌的人,挟着报纸啃一煎饼果子的时候,才感到,这才是咱的北京。  北京的标志太多了,天安门,故宫,天坛,火车站……可最深的烙印,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北京人生活的文化。我喜欢上海,那地方是中国的经济心脏,各方面建设都比北京好,风景宜人,很适合居住。但是,我只能说,我喜欢上海,而我却爱北京。北京气候不好,春天刮个沙尘暴,夏天蒸个小桑拿,秋天来个扫落叶,冬天下个泥带雪。即使这样,北京还是那个北京,他沉得住气,压得住这几千年的沉淀。北京,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却在历史的消逝中一点点地变,偶尔留下惊鸿一瞥,给老北京人捡个乐子。北京在变,可人味没变,也永远不会变,融人了这个城市,就再难割舍那一份真挚的爱。我在北京长大,怎么也忘不了曾经的钓鱼台、友谊宾馆和双榆树的青年公寓,那些童年的点点滴滴在北京宽大的胸怀里永载。不管游子走到哪里,都会感叹,地方好,但永远不是我的家。离开了这片土地,那些羊拐,铁圈,空竹的记忆都会被深深地藏在老槐树下,与玻璃珠子化为泥土的尘埃,在我们心中永久地封存……  北京又堵车了,我骂着,在103.9的陪伴下,唱着歌儿回家了,这才是咱的北京,哪里都比不上的北京,我深爱的北京。  红豆生南国  引  没有《胡笳十八拍》的悲壮,少了《阳关》的苍凉,那些生长在南国的山山水水,以及这些好山好水滋养出的女孩子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番风情呢?  壹彩云之南  大理三月好风光……  仿佛有古老的图腾庇护着,一草一木都散出灵气。玉龙雪顶的风吹过蝴蝶泉边,把金花们梳洗的水镜撩拨出轻轻的涟漪。她的眸子永远是清澈的,像苍山脚下洱海的湖面,翻过大山大河,在版纳的森林里化作悠长的情歌。霞光一样的细布筒裙,缀上金银丝线,衬得肌肤皓白如雪;一对沙银的细丝镯子,串着铃铛的,丁丁当当地和着对面的山歌。  那里的山永远是小巧玲珑的,大概是“钟灵毓秀”的开山鼻祖,仿佛跃动在湖面上的。山问又总是云雾缭绕,总是带些仙气,让人恍惚了天上人间。草木也都带着晨时的露水,水晶一样的,从碧绿绿的叶子上滑落,打在采茶姑娘绣鞋尖的鸳鸯上,啪嗒!惹得鸳鸯都沾染了灵气,游向附近的小河里去了。那里的江河是毫不惧怕山的,翻滚席卷各有自己的风格,却并不闹灾,只是好玩儿罢了。  那里的人们相信,灵魂是蝴蝶,翩翩起舞的。有蝴蝶般灵魂的人,怎能不伶俐呢?除却三月三,对歌并不常见,反而漫山遍野都是斗歌的姑娘,有问有答,各领风骚,与这里的山水浑然一体。待到赴蝴蝶会的时候,却又没了勇气,一个劲儿地往阿姊身后躲,低着头笑着,红了脸上,甜了心里。  咱云南的金花哪个没有一两样心事呢?一字一句地唱在了山歌里。  云南,灵秀。  贰桂木成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  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山山水水就这样静静地在这里等着。晴朗的日子,山和影子连成了一体,水面是平的,只看见极小的波纹,像是侗家手打的粗布,针脚也是平的。烟雨蒙蒙的日子里,月白色的桂花洒在江上,香气弥漫开来,也是悠悠的。她的眼神永远是静静的,脉脉地注视着对面碧莲峰上浑然天成的菩萨,壮锦织成的对襟衫安闲地垂着,罗带丝裙与她是不相称的。  那里的山永远是安适静雅的,纵使被人们比拟成各式形态,也少见奔腾着的形象。榕树低垂着身子,安安稳稳地挂着气根,并不多话;山莓们偶尔绽开些紫色的小花,毫无香气,蜂儿蝶儿也都飞往别家了。常见的是鱼鹰,黑色的毛,素白白的脑袋,孤零零地站在竹筏子上,和旁边的阿妹等着同样的人;有时也在江面上盘旋,给两边的青山传着情话。  姑娘们也被山水养出了好模样,而更重要的,是一双灵巧的好手,勤劳而淳朴的。飞针走线,是合体的裙裳;操刀生火,是丰盛的晚宴。倦了,点一盏油灯,映着不远处的青山。那山仿佛也倦了,深青色的,躲在黑色的天幕中。还有小小的竹筏子,守在门前的水面上,长篙躺着,听着阿妈哄小女儿睡觉哼的歌。就这么平淡,就这么自然。  咱桂林的阿妹哪个没有一两样心事呢?一字一句地织在了裙裳里。  桂林,静美。  叁江南水乡  烟花三月下扬州……  雨水嗒嗒地打在青石板街上,油纸伞张开了丁香的味道。断桥上雪白的轻衫随风起舞着,伴着南屏晚钟的韵律。几根嫩芽和着汤泉翻滚在小盅里,飘香了周庄的每一个角落。她的眉眼总是那么可人,一颦一蹙帮扣人心弦。白嫩的瓜子脸上,柳叶眉,丹凤眼,凝脂鼻,樱桃口,皓齿红唇。轻盈盈地撑起船,荡开四九水路,驶向水榭听香。  那里的山永远是精巧的,千回百转,多少能工巧匠造就的庭院啊!就连真真儿的景儿都如同画儿上画的一般,虚虚实实,叫人好生琢磨。水都是小小的,轻拍着岸边的鹅卵石,夹杂着花瓣,缓缓流过。岸边总要有几株小乔木,桃花也好,杏花也罢,抑或是海棠丁香,配上满眼的杨柳,让人心旷神怡。这时的柳树是要唤作杨柳的,左公柳的名字实在不合时宜。  乌篷船上,玳瑁指甲划过琴弦,吴依软语飘在水上,飞进风流才子的心里。邂逅总是常见的,多半也是乘了诗词雅趣的机缘。薛涛笺上,几行辞赋,一笔怀素,就这么鸿雁往来着。直到锣鼓声惊扰了晨雾,海棠阁中的夜明珠放进了锁麟囊,在山水环绕的地方断开的翠玉金钿,又合成了一股。水柔柔地游着,水做的女人也柔柔地走着。  咱江南的娘子哪个没有一两样心事呢?一字一句地写在了丝帕上。  江南,娇柔。  肆湘水西岸  湘江水逝楚云飞……  湘君湘夫人的故事还在传唱着,竹夫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武陵源的桃花开了,点染着山水几多生机。芙蓉镇的渡爹爹还没回来,寨子里闹龙舟的鼓声已经起了。她的神情略带些不可名状的倔强与刚毅,像这里奇形怪状的山峰一样。有时候低下头去,抚摸着湘妃竹上的点点泪痕,然后轻轻握起腰间的牛角刀,一言不发地向前走。洗白了的衣裙仍然沁着竹叶的清香,与湖中的芙蓉相映成趣。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沧浪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