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劳动经济学

曾湘泉 中国劳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8  

出版社:

中国劳动出版社  

作者:

曾湘泉  

页数:

386  

Tag标签:

无  

前言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在劳动人事专业的基础上,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促进而逐步成长起来的一个新专业。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各级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研究机构以及经营单位,对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80余所高校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满足迅速发展起来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需要,有关部门及高校组织编写了一系列教材,为这一专业的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应该看到,由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设立时间不长,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变化较大,教材编写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材建设从总体上讲还相当薄弱,存在体系不健全、内容陈旧、大量交叉重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这一专业的健康发展。  鉴于以上背景,基于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及这一专业人才培养高度负责的精神,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联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在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发起“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建设工程,并于2002年底正式启动。

内容概要

  《劳动经济学》作者借助国际通用的劳动经济分析理论框架,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和现实,对劳动需求、劳动供给、家庭劳动供给理论、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流动、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劳动力市场歧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和失业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分析。全书思路清晰,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文字流畅,案例生动。适合大学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公务员以及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曾湘泉,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的劳动经济学家、人力资源和薪酬管理专家。美国管理学会、美国薪酬协会国际会员。兼任国家卫生部第四届“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共北京市委党建专家顾问、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理事长。同时受聘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顾问。  1998年8月至1999年9月作为美国宣布莱特基金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和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从事劳动经济和人力资源问题研究。2003年度德国国家DAAD(国家学术交流中心)项目访问学者,2003年8月至9月在德国奥斯纳布鲁克大学从事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曾出访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2002年8月应邀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第62届国际管理学大会;2003年9月应邀出席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3届国际劳动关系大会,并发表演讲。2004年在汉城出席第5届国际劳动关系协会亚太地区大会。2003年3月23日,应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就“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就业政策研究”进行讲解。  迄今出版(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等著作10余部,在《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求是》《新华文摘》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和正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课题15项。多项成果在国内外获奖,其代表作《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工资机制——对中国工资问题的宏观动态考察》,曾获中国劳动学会“十年改革成果优秀成果一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研究对象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三节 研究特点第四节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附录1-1 劳动经济学家是如何进行假设检验的?附录1-2 经济学家的作用:征兵制度的终结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第一节 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分析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分析第四节 劳动需求弹性第五节 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附录2-1 “911”后的航空公司大裁员附录2-2 《最低工资规定》附录2-3 社会主义更要保护低收入群体第三章 劳动供给分析第一节 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力参与率第二节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第三节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第四节 劳动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附录3-1 “傍老族”真令人忧吗?附录3-2 北京市居民有业者劳动时间有多长——生活时间分配调查系列报告·之六第四章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第一节 家庭时间约束下的劳动决策模型第二节 家庭的联合劳动供给决策分析第三节 家庭劳动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第四节 家庭劳动供给与生育决策第五节 劳动力供给的实证研究第六节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的最新演进附录4-1 母亲与孩子:三人家庭的时间分配模型附录4-2 “海派丈夫”的再审视第五章 人力资本投资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第二节 教育投资的分析第三节 在职培训第四节 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附录5-1 海克曼认为应加大中国的教育投入附录5-2 人力资本已经成了现代经济中正式的资本形式附录5-3 上大学是合算的吗?第六章 劳动力流动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模型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第五节 中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附录6-1 从“五普”数据看我国劳动力流动大迁移附录6-2 即将到来的劳动力双向流动附录6-3 中高层管理人才流失正成为困扰国企的主要危机第七章 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第一节 工资的历史、本质和形式第二节 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第三节 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第四节 报酬制度和水平设计与员工激励附录7-1 历史上曾经流行的几种工资理论附录7-2 北京“非典”定点医院一线护工高薪难找附录7-3 上海关注高技能人才:“李斌”为何那么少?第八章 劳动力市场歧视第一节 歧视问题的提出第二节 歧视定义与表现形式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第四节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管制第五节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附录8-1 不能对“小三阳”公开歧视附录8-2 就业歧视面面观第九章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第一节 收入不平等测量及变化的趋势第二节 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第三节 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附录9-1 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附录9-2 北京推行“3581”工程,公务员正大光明拿薪水附录9-3 高校教师收入知多少?第十章 失业第一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第三节 失业类型第四节 失业原因第五节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与失业问题附录10-1 美国加州失业率升至5年最高点附录10-2 高学历可高枕无忧?深圳大学生失业比比皆是——工作搜寻理论的一个实例附录10-3 中国的“隐性就业率”到底有多高?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学界对上述分析持有不同意见。有些学者认为,劳动市场可能不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劳动市场,而是买方独家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最低工资立法引起的工资增加实际上会造成就业上升。还有些学者认为,最低工资立法可能对劳动市场产生了所谓的冲击效应,即如果确定了一个最低工资,工资率上升了,受影响的企业将被迫变动更有效率,以补偿较高的劳动成本。因此,最低工资立法被认为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一观点又存在以下问题:它假定企业基本上是无效率的,而又未能说明为什么是没有效率的。事实上,大多数经济学家的结论恰恰相反,他们认为竞争迫使企业有效率。如果是这样的,冲击效应的论据就失去了意义。  总之,最低工资立法对劳动市场的实际影响是较为复杂和扑朔迷离的,不同学者定性分析或定量检验的结论差异较大,这是因为我们很难排除其他因素对劳动市场的影响而单独考察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


编辑推荐

  在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倡导下,计划出版一套“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劳动经济学》教材的编写重任落在了我的身上。多年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不止一次地希望出版我的学术著作,实在不好意思,我本人口头尽管允诺,但迟迟未能付诸行动,结果是欠账太多。我这次担任《劳动经济学》的主编,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这部教材,既是了却了一桩心愿,也算是对出版社负责的一种补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劳动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