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2006-10
中国劳动出版社
本社
78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先进性。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吸收了国内外学前教育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最新研究成果,将国内外一些新教法、新概念、新思想引入到教材当中。 2.实用性。教材知识深度以够用为度,根据幼儿园教学实际工作需要,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3.职业性。根据社会紧缺人才的需求,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全套教材以培养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基本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这套教材包括《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心理与行为指导》《幼儿卫生与保健》《绘画》《手工》《舞蹈》《歌唱》《视唱练耳》《基本乐理与伴奏编配》《键盘乐演奏基础》,供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使用。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的大力支持,对此,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幼儿社会教育概述、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实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本书由李叶兰主编,徐明审稿。
第一章 幼儿社会教育概述 §1—1 幼儿社会性发展概述 §1—2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1—3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意义第二章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2—1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 §2—2 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第三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实施 §3—1 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 §3—2 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 §3—3 幼儿社会教育的实施第四章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4—1 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 §4—2 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的实施和指导附录1 《北京市贯彻实施细则》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附录2 幼儿园社会化教育的目标任务参考方案
小班初入园幼儿面临着因生活环境的重大改变引起的心理与行为、生活方式与活动方式的不适应,这也会激发幼儿获取新的社会化场所必需的生活与活动态度与技能的新需求。
小班的重点学习内容为入园适应与快乐,集体生活的基本行为规则。即在适应中重建自信和快乐;以及学会分享与轮流等在集体中生活的态度和技能。
中班是“友谊”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渴望友谊,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适宜交往策略经常导致不愉快的交往事件和冲突,随年龄的增长,随着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积极经验的积累,幼儿会萌发对同伴群体力量与荣誉的感知和关注。
中班的重点学习内容为适宜的人际交往策略和同伴群体的形成。因此体验友谊,学习关心与帮助,学习解决同伴交往中的冲突,成为目标和关键经验的主要内容。从为集体服务,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分工、作决定、配合、完成任务,体验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形成有凝聚力的同伴群体。
大班幼儿在中班社会性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上,具有了关注周围人和事的心怀,具有了完成更复杂的任务的愿望和能力,期待着在更有挑战性的活动任务中,显示自我和团体的力量。到大班下学期,幼儿已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大班的重点学习内容为合作与让幼儿获得向小学学习生活过渡的经验。因此,幼儿要学习与人共同生活,初步体验合作的意义和经历简单的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和必要技能(比如分工、决定、负责、服从、规则、行动等)。并从心理、行为方面帮助幼儿做好基本的准备。
内容具有指导性
内容全面,浅显易懂,可读性强
总的来说,写的一般,参考的价值不是特别大。
适合师范生或老师参考。
喜欢汉字的王国
还好,只是包裹时把书弄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