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心理学

本社 中国劳动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中国劳动  

作者:

本社  

页数:

220  

前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顺应社会的需要发展非常迅猛,已经在高等教育中占了半壁江山,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也很快,据统计,目前已有近40所高职高专院校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由于起步晚、发展快、类别不同,高职高专类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教材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系列的高职高专类社会工作专业教材,因此,开发高职高专类社会工作专业系列教材已迫在眉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为特色的,应紧紧围绕 “以就业为根本,以技能为核心,以知识为支撑”的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坚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教育层次以大专为主,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因此,编写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应该认真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把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的层次和特色,弄清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可能进入的就业单位对专业技术的需求,从用人单位对专业方面的需求来确定教材的知识深度和范围,并注重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操作性在教材中的体现,力求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首要的教学目标,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组织编写的这套高职高专社会工作专业系列教材特别强调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性”取向,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突破以往教材理论性过重的特点。在对一般理论、原则阐述时,简洁明了,并注重典型案例的运用。侧重于运用参与式在情境中寻求具体的解决办法,引导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得出一般性结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了解并体会到专业价值理念在工作中的作用,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方法、技巧和步骤,并在工学结合的场景中能够运用。在编写这套系列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借鉴各种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最新理论成果来丰富教材的学科背景,尽可能地在广大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的经验和研究基础上提炼学术成果。参与这套教材编写的作者,都是在高校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当中,既有数十年来一直勤奋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教授或副教授,也有近年来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和研究中崭露头角的中青年才俊。这是一支老中青优化组合、愿意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优秀群体。他们有着较为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背景和社会工作知识和经验,并且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并以其特殊的视角将研究成果汇聚于此套系列教材之中。尽管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力图做好,但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为十二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讲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发展简史。第二章为社会认知,通过对社会认知的含义、特征、主要内容、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阐述了常见认知偏差现象和归因理论。第三章为自我意识,主要分析了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以及自我意识和自我行动的方法、技巧。第四章为社会态度,讲述了社会态度的定义、结构、功能,以及社会态度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转变方法。第五章为人际关系,讲述了人际关系的作用和人际关系建立发展的过程,分析了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第六章为社会动机,讲述了主要的社会动机理论,分析了动机受挫后的行为反应。第七章为利他行为,通过对利他行为及其种类和特点的认识,分析了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第八章为侵犯行为,主要讲述了侵犯行为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避免和控制侵犯行为的能力。第九章为群体心理,主要讲述了群体类别、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群体领导、群体决策等基本理论知识,并分析和解释了群体心理的一般现象。第十章为社会影响,通过对从众和服从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的分析,阐述了社会促进、社会致弱的含义和产生的原因。第十一章为大众心理,主要讲述了时尚产生的条件与类型,时尚传播的心理机制;流言的概念与流言产生的原因;舆论的形成与作用。第十二章为民族心理,通过对民族心理的含义、特征、结构的认识,分析民族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阐述了文化对民族心理形成的作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社会心理学是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  ?二、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社会哲学阶段(孕育时期)  ?二、社会经验论阶段(形成时期)  ?三、社会分析阶段(确立时期)  ?四、社会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应用案例  参考书目 第二章?社会认知  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认知  ?二、影响社会认知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社会认知的内容  ?一、对他人表情的认知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第三节?社会认知的过程及认知偏差  ?一、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二、社会认知过程中的主要偏差  第四节?社会行为的归因  ?一、归因的定义  ?二、归因理论及其基本模式  ?三、常见的归因错误和偏差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应用案例  参考书目 第三章?自我意识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二、自我意识的构成  ?三、自我意识的特点  ?四、自我意识的个别差异  ?五、自我意识的作用  第二节?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自我意识发展三阶段论  ?二、埃里克逊的自我意识发展八阶段理论  ?三、威廉·詹姆士的自我意识三部分理论  第三节?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行动的方法、技巧  ?一、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的方法  ?二、掌握正确的自我行动的方式与技巧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应用案例  参考书目 第四章?社会态度  第一节?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界定  ?二、态度的功能  第二节?态度的形成  ?一、态度的形成过程  ?二、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  ?三、偏见  ?四、态度形成的理论  第三节?态度的转变  ?一、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二、态度转变的方法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应用案例  参考书目 第五章?人际关系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三、人际关系的作用  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过程  ?二、人际关系的破裂  ?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四、人际关系障碍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人际吸引  ?一、人际吸引的表现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三、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第四节?人际关系的测量  ?一、社交测量法  ?二、参照测量法  ?三、社会距离尺度法  ?四、问卷调查  ?五、利用量表评估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应用案例  参考书目 第六章?社会动机  第一节?社会动机的含义和特征  ?一、社会动机的含义  ?二、社会动机的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动机理论  ?一、国外动机理论  ?二、关于个体行为动因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动机受挫和行为反应  ?一、挫折概述  ?二、受挫后的行为反应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应用案例  参考书目 第七章?利他行为  第一节?利他行为概述  ?一、利他行为的含义及其特征  ?二、利他行为的种类及其特点  第二节?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生物学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  ?三、社会交换论  ?四、社会规范理论  第三节?利他行为的决定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利他行为的决定过程模式  ?二、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第四节?促进利他行为的方法  ?一、用社会规范和社会舆论促使人们形成利他动机和行为  ?二、社会责任感与移情能力的培养  ?三、借助大众传媒,提供利他行为的榜样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应用案例1  应用案例2  参考书目 第八章?侵犯行为  第一节?侵犯行为概述  ?一、侵犯行为的定义及特点  ?二、侵犯行为的类型  第二节?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本能论观点  ?二、习得论观点  ?三、侵犯的生物学因素  第三节?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挫折  ?二、大众传播  ?三、酒精和毒品  ?四、情绪唤醒  第四节?侵犯行为的控制  ?一、宣泄  ?二、对惩罚或报复的畏惧  ?三、教育  ?四、控制传媒对暴力的传播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应用案例  参考书目 第九章?群体心理  第一节?社会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概念及特征  ?二、群体的分类  第二节?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群体凝聚力  ?一、群体规范  ?二、群体压力  ?三、群体凝聚力  第三节?群体领导与群体决策  ?一、群体领导  ?二、群体决策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应用案例  参考书目 第十章?社会影响  第一节?从众  ?一、从众的概念  ?二、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服从  ?一、服从的概念  ?二、对权威服从的实验研究  ?三、对群体规范服从的研究  第三节?社会促进、社会致弱和社会惰化  ?一、社会促进、社会致弱  ?二、社会惰化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应用案例1  应用案例2  参考书目 第十一章?大众心理  第一节?时尚  ?一、时尚的概念  ?二、时尚的特点  ?三、时尚的心理机制  第二节?流言  ?一、流言的概念  ?二、流言产生的原因  ?三、流言的影响及制止  第三节?舆论  ?一、舆论的概念  ?二、舆论的特征  ?三、舆论的形成  ?四、舆论的作用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应用案例1  应用案例2  参考书目 第十二章?民族心理  第一节?民族与民族心理  ?一、什么是民族  ?二、什么是民族心理  第二节?文化与民族心理结构  ?一、关于文化  ?二、民族心理结构  ?三、民族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跨文化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研究  ?一、从民族心理学到跨文化心理学  ?二、民族心理学的研究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应用案例1  应用案例2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一)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指主我对客我的认知和评价,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在客观的自我认知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于个人的心理生活、行为表现及个人在社会群体中人际关系的协调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如果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把自己看做低人一等,没有价值,那么,他就会产生自卑感,做事缺乏胜任的信心,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结果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难以保证质量。相反,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那么,他就会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自我欣赏,自以为是,其最终往往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难以与人合作,被他人拒绝、被群体孤立。可见,对自我的客观认知和评价对个人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社会比较理论认为这一过程是一个社会比较的过程,是个体通过对自己的价值和他人的能力及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个体生活在社会群体中,要想与他人和睦相处,适应周围环境,完成社会化,就必须十分清楚周围的社会环境,知道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如果个体对周围的社会环境不了解,就会无所适从,会感到紧张不安,甚至产生焦虑。个体在进行自我认识时,还同时要受到个体本身的需要、愿望、动机等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个体对自己身心的自我认识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当个体发现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与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一致时,个体就会有安全感,对自我评价充满信心;反之,当个体发现自我评价与社会对自己的评价相距甚远时,个体就会与周围人产生矛盾,相互之间的关系会失去平衡,从而使个体丧失安全感,长此下去,会导致个体自满或自卑,不利于个体心理的健康成长。(二)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客我满足了主我的要求,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满足;反之,‘如果客我没有满足主我的要求,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责备。客我能否满足主我的要求,往往与个体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个体对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自我体验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自尊心与自信心、成功感与失败感、自豪感与羞耻感等。


编辑推荐

《社会心理学》为高职高专社会工作专业系列教材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教材类的书籍,专业课学习之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