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汽车维修技术

耿丽霞 中国劳动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中国劳动  

作者:

耿丽霞  

页数:

183  

前言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的精神,推动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满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按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方案》,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发了这套教材。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能力目标定位准确。本套教材的编写以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人才的技能需求为基本依据,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着力提高学习,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  2.内容选择注重先进性和前瞻性。本套教材内容的选择注重汽车制造与维修行业最新的技术发展,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的弊端,实现教材的基础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3.教材体系结构灵活,适合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本套教材采用“大专业化,小专门化”的体系结构,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的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若干专门化部分适应各地方学校的实际教学需要。  4.借鉴国内外同类优秀教材的编写模式,更适合于该专业师生使用。本系列教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述原理的过程中,穿插进行故障现象分析、原因推断、位置确定以及排除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教授,教材中各章包括有“技术提示”“安全提示”“常见问题”“故障诊断”等栏目,不但丰富了知识点,而且有助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该系列教材不但适合于汽车运用与维修高职院校的教学用书,而且还可供技能鉴定和维修企业员工培训、自学使用。

内容概要

  《汽车维修技术》为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规划教材。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要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汽车维修技术》按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结合汽车行业标准、企业规范和《国家职业标准》编写而成。  《汽车维修技术》首先介绍了常用维修机具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然后阐述了汽车零件的损伤失效形式和特点、常用的修复技术、零件的质量检验及机械损伤的鉴定与修理,最后阐述汽车维修工艺组织与管理知识。《汽车维修技术》内容的选择注重汽车制造与维修行业最新的技术发展,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努力实现教材的基础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汽车维修技术》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汽车维修机具设备、汽车零件的损伤失效、汽车零件常用的修复技术、汽车零件的质量检验及分类、汽车机械损伤的鉴定及修理、汽车维修工艺组织与管理。  《汽车维修技术》不但适合于汽车运用与维修高职院校的教学用书,而且可供技能鉴定和维修企业员工培训、自学使用。  《汽车维修技术》由耿丽霞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有:王大海、高继明、刘善庭、何卫军、王丽荣。王洪书进行信息收集、资料整理和文献检索工作。

书籍目录

绪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汽车维修机具设备第一节 汽车维修常用工具第二节 汽车维修常用量具第三节 汽车维修专用量具第四节 汽车维修常用机具设备第五节 汽车维修专用检测设备第六节 汽车噪声检测工具第七节 千斤顶复习思考题第二章 汽车零件的损伤失效第一节 摩擦与润滑第二节 零件的磨损第三节 零件的变形第四节 零件的疲劳断裂第五节 零件的蚀损第六节 其他损伤复习思考题第三章 汽车零件常用的修复技术第一节 修理尺寸法与镶套修复法第二节 焊接修复法第三节 粘接修复法第四节 零件修复方法的选择复习思考题第四章 汽车零件的质量检验及分类第一节 零件检验分类第二节 零件形位误差的检验第三节 零件隐伤的检验第四节 零件平衡性检验复习思考题第五章 汽车机械损伤的鉴定及修理第一节 发动机机械损伤的鉴定及修理第二节 底盘机械损伤的鉴定及修理第三节 车身损伤的鉴定及修理第四节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复习思考题第六章 汽车维修工艺组织与管理第一节 汽车维修工艺基础知识第二节 汽车维修工艺组织第三节 汽车维修工艺规程的编制第四节 汽车维修工艺管理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汽车维修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汽车从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汽车维修业是与汽车制造业几乎同时出现的行业。最初,由于汽车是单机、小批量生产,汽车维修往往由制造者承担。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汽车生产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维修工作量日益增大,对维修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维修便脱离制造业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性行业。  对汽车维修业来说,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维修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人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也进行了相应的理论总结。例如,人们从大量的维修实践中发现,维修工作量的大小、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并不单纯取决于维修工作本身,有些故障不能通过维修工作得到有效预防,维修工作的全面改善经常受汽车本身状态的制约和影响等。由于维修的各项措施和有关活动都要从汽车的具体情况出发,最后落实到具体的车辆上,因此,汽车本身的固有状态具有决定意义。要全面改善维修工作,必须从汽车的设计阶段就着手解决维修问题,把汽车的维修性作为一个基本的要素来考虑,并把汽车的设计、使用、维修和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研究。尤其是在研究维修性时,不仅要考虑可靠性、经济性,还要涉及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等一系列问题。  可靠性和摩擦学等许多新理论和新方法日益成熟,成为汽车维修技术的理论基础;各种先进的工艺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汽车维修的技术方法基础;现代管理理论成为汽车维修技术的生产管理理论基础。目前,汽车维修技术正从零散的、定性的经验积累阶段,进入到系统的、定量的科学总结阶段。  汽车维修技术是在对汽车维修生产活动进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将与汽车维修实践相关的基础理论、工艺方法和生产管理等专业知识系统化的应用基础性理论。一般来说,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应具备3个条件:特定的研究对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足够的现实意义。汽车维修技术是一门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  在汽车使用过程中,零部件的破坏往往自表面开始,表面的局部损坏又往往造成整个零件失效,或引发交通事故。机械零部件的失效形式主要为变形、断裂、磨损和腐蚀。  零部件的变形(特别是基础零部件变形),使零部件之间相互位置精度遭到破坏,影响.了各组成零部件的相互关系。据调查,国内外汽车行业对发动机缸体(包括使用和长期存放的备用缸体)测试的结果表明,几乎全部缸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形,80%以上的缸体变形超出其规定的标准。有人估算变形对使用寿命的影响在30%左右。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汽车维修技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