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孔庆东现象批判

曾勋 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作者:

曾勋  

页数:

165  

字数:

158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和尚打伞 尽管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是我愿意用生命来捍卫你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伏尔泰 曾勋是一位青年才子,不久前在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作《思想是我的盐》,现在又推出这本《孔庆东现象批判》,让人非常高兴。 曾勋是一匹青年“黑马”,孔庆东也是我当年“草原部落”推出的黑马,只不过他现在已经变成了著名的“北大教授”和“孔和尚”。一提起孔和尚,首先就会让人想起一句俗语:“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是啊,孔庆东虽然曾经是我的朋友,而如今却变成了一名“无法无天”的“伪知识分子”和“流氓文入”,再一次让人感慨万千。 有人说过,“吾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我要对老孔说的是:“吾爱吾友,但我更爱真理。”曾经在“三妈事件”发生以后有广东媒体采访我,让我评价对孔庆东的看法,我说:“孔庆东的许多言行,不像一位北大教授,流露出许多流氓文人的江湖气息。”说实在的,老孔这个人有些时候还是非常有哥们儿义气的,比许多所谓的“知识分子”要可爱得多,但他近年来的一系列话语却表现出他骨子里的草莽习气,让人对他的堕落非常痛心。 孔庆东一系列的语言暴力、战争话语无不流露着“文化大革命”的遗毒,他用一己的疯狂与偏执绑架了人民的“话语权”,既不符合法律的精神,也违反了起码的道德底线,是典型的“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正如曾勋在书中所言:“被流氓文化滋养大的人,灵魂始终带着洗不净的血腥味儿,脑海里总残留着提着西瓜刀上街砍人的欲念。他们钟爱‘斗’的暴力文化,相信枪杆子里出美女、黄金和玉帛……可以窥见‘流氓政治’在这个民族的文化中种下的祸根。”显而易见,孔庆东既是中国野蛮文化的受害者,也是灾害的制造者。 此外,孔庆东的成名和他在《47楼207》中所流露出来的“草根式的幽默感”是分不开的,在20世纪未有其积极的一面,和当年王朔的出现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他的油腔滑调的调侃与美化苦难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精神贫血,甚至流露着“青楼余毒”和学术犬儒化的倾向。在那个难忘的夏天,当孔庆东的逍遥理想被专政机器碾碎以后,孔庆东变得非常麻木和绝望,不甘寂寞的他为了体现自己的才华,终于自创“星宿派”的“化功大法”,和司马南之流被誉为中国文化界的“四大恶人”。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剧作家易卜生说,文学是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写作就是坐下来审判自己。反思“孔庆东现象”的同时,更应该反思我们自身的文化。孔庆东与追捧他的那帮“乌合之众”无非是娱乐至死时代的文化傀儡,是普世价值洪流下的一股逆流,也是野蛮的物质主义时代某些“文化小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场“闹剧”。孔庆东早已不是他原来的自己,也不是哈三中当年那名朴实的文学青年,而早已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仿佛来自地狱的某一个地方,成为魔鬼和邪恶的代名词,但愿这本书能为他招回不死的灵魂。 是为序,与曾勋及孔庆东等诸位朋友共勉。 贺雄飞 2012年5月10日于北京

内容概要

  青年“黑马”曾勋继《思想是我的盐》后推出的力作《孔庆东现象批判》,把矛头对准了“三妈教授”孔庆东和其背后的文化。作者思维开阔,文字辛辣却不乏理智和幽默。从历史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从文娱到宪政、从思想史到革命史,信手拈来皆成文章,读之盎然生趣,让无数“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院内年迈学者汗颜。本书分为“言论批判”“著作批判”“人物批判”“现象反思”四部分,形式上围绕孔庆东的言论、著作,以及与之相关的事件和人物进行批判,实质上文本深度和广度早已超越了普通的批判性文字,它是中国当下“有志”青年对历史的反思、对当下的批判与对未来的憧憬。著名出版家贺雄飞在本书序中说:“孔庆东早已不是他原来的自己,也不是哈三中当年那一名朴实的文学青年,而早已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仿佛来自地狱的某一个地方,成为魔鬼和邪恶的代名词,但愿这本书能为他招回不死的灵魂。”这本书的意义也许不仅在于此,更在于它证明了中国当代年轻人的思想活力与精神追求,延续着那一股不断的文化血脉。

作者简介

  曾勋,1986年生,四川内江人。笔墨丹青皆通,16岁开始发表文章,大学时期出版《紫土笔记》,著有文集《思想是我的盐》。其文风犀利,思想尖锐,被著名出版家贺雄飞誉为“余杰第二”。

书籍目录

被流氓文化滋养大的人,灵魂始终带着洗不尽的血腥味,脑海里总残留着提着西瓜刀上街砍人的欲念。他们钟爱“斗”的暴力文化,相信枪杆子里出美女、黄金和玉帛,看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他们的野心才会得到一丝满足。在孔庆东与他的粉丝集体高潮的背影下,可以窥见“流氓政治”在这个民族的文化中种下的祸根。
第一章 言论批判——孔庆东“疯语”知多少
草莽文化造就语言暴力
警惕孔庆东的战争话语
孔氏文化血脉的传承与变异
一、砸掉孔老师的儒教场子
二、孔子湮灭了“后三千年的文明史”
三、《论语》:带血的“心灵鸡汤”
孔庆东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被“文革”遗毒腐蚀的心灵
孔庆东绑架“人民”的暴行
解剖孔庆东的“反美”之心
一、药家鑫与美国的“个人主义”
二、孔庆东看美国大片的酸甜苦辣
三、把美国的问题留给美国人
谁把香港“割离”了大陆
——孔庆东骂香港人事件背后
贵族文人与游民文人循环登场的怪现象,造就了中国被帝王革命和草莽革命轮番轰炸的惨剧。一个国家的文化优劣集中体现在知识群体性格中,三千年的野蛮人“文明”摧毁了人本主义与理性主义,人们既承受着兵荒马乱带来的疼痛与饥饿,又承受着知识层面的恐怖主义。孔庆东是受灾者,又是灾害制造者。
第二章 著作批判——孔庆东的纸上乌托邦
从草原部落“黑马”到“唱戏者”
一、贺雄飞与他放养的“黑马”
二、自我“剖腹”的孔和尚
孔庆东的“文学革命路”十八盘
一、《1921:谁主沉浮》中的“革命”文学
二、《国文国史三十年》中的“罪人”胡适
调侃与美化苦难背后的精神贫血
一、苦难面前的庸俗与崇高
二、“大跃进”看上去很美
三、老刘一家是被调侃致死的
现代性话语中的“青楼”余毒
一、迷恋青楼文化的“花和尚”
二、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人格
三、波伏娃与李莫愁的冰火两重天
武侠研究与学术犬儒化
一、披着“金学”外衣的犬儒
二、孔庆东炮制的“金庸牌奶粉”
三、金庸小说对孔庆东的人格感染
孔庆东之“汉奸”鲁迅
那个无法淡忘的夏天,广场的空气燥热得让人窒息,孔庆东的逍遥理想被钢铁机器碾得粉碎,民族的绝望洒落一地。那一代人的精神从此被集体流放到文明边陲,二十多年来默不作声。孔庆东不甘寂寞,被发配到偏远地区“迹天涯三年,到处行侠仗义”。回到北大后,他一头扎进浪漫的武侠世界,开始谋划“反叛大业”,最终自创“星宿派”,研习成“化功大法”。
第三章 人物批判——孔庆东的“敌人”与“朋友”
孔庆东与南方报系的“文化流氓”
不必在孔庆东与贺卫方中二选一
孔庆东、方舟子、于建嵘大乱斗
一、星宿派丁春秋之孔庆东
二、巨鲸帮麦鲸之方舟子
三、丐帮乔峰之于建嵘
赞郭德纲与批姜昆背后的秘密
白岩松以柔克刚“拳打”孔和尚
孔庆东与摩罗的双簧戏
孔庆东的“马前卒”张宏良
司马南的“庆东牌狗皮膏药”
历史太厚重未必是好事,美国人把历史当做垫脚石,所以他们望得更远;我们把历史当成包袱,所以我们举步维艰。将孔庆东拉到萨义德等人面前去做横向对比,固然有失偏颇,但即使在纵向体系内,孔庆东的言行也远远压过了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底线。反思孔庆东的“暴力”、“无畏”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自身的文化。
第四章 现象反思——孔庆东现象的危机与出路
娱乐至死时代的文化傀儡
孔庆东与他的“乌合之众”
知识分子、暴力革命及国家观念
一、秋天乌托邦外面的弯刀哥
二、一个乌托邦的自我覆灭
三、一个乌托邦的涅槃重生
四、勿将“国家”装进套子里
普世价值洪流下的反思与抉择(代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隋书•后妃列传》中对隋文帝杨坚的死亡记载如同一部惊悚悬疑片。公元604年盛夏,“上寝疾于仁寿宫也”,杨坚卧病在床,心急的杨广认为时机成熟了,迫不及待地写信给御史大夫(相当于今中纪委主任)杨素,请教如何处理老爸的后事。杨素的回信被宫人阴差阳错地送到文帝杨坚手中,杨坚阅后气得吐了二两血,立即宣杨广入宫,接受审查。 没过多久,宣华夫人陈氏衣衫不整地跑到杨坚床榻前,哭诉杨广在她来的途中调戏她,杨坚这回气得估计肝都吐出来了,拍床大骂杨广是畜生。接着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素得知这一消息,马上报告杨广,杨广早就在计划办大事,立即伪造圣旨,逮捕柳述、元岩,并将侍奉杨坚的人全部除掉。当天,杨坚死去。杨坚怎么死的《隋书》没说,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猜想的余地。杨广即位后,立即假拟文帝诏书,把老哥杨勇拖出去砍了头。 唐代的玄武门之变几乎是前朝的另外一个翻版,屠杀—即位—屠杀—即位……所谓中国历史者,四字可概括之。酷刑般的历史仿佛一部部戏剧,国家与人民自编自导,芸芸众生皆为演员或看客,或参与其中,或冷漠旁观。人们在剧中颂扬暴力、使用暴力、消费暴力,在暴力的狂欢派对中,我们献上的是灵魂,祭祀那不死的传统。 民主社会的农民之子可以通过合法程序成为总统,在专制社会却要通过暴力手段完成政治任务。最终,上层的暴虐必然会通过各种形式转嫁到下层,如焚书坑儒镇压异议人士,下令开挖南北大运河的政绩工程等。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没有读过四书五经的农民朋友可没那么多的“圣王”天命”理念,随便在城乡接合部制造一个“篝火狐鸣”的合法性,滴几滴血在酒里喝完后碗一摔赤着胳膊就和兄弟们共举革命大业。

后记

普世价值洪流下的反思与抉择 知识分子是社会中最敏感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前瞻性无疑是社会动车的额外制动装置。一旦知识分子丧失风骨,开始胡言乱语,“追尾”事故率随之上升。中国如此,国外也是如此。我与孔庆东老师素不相识,写这本书批判他,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学术上的探讨,思想上的交流,并无恶意。如言语有过激之处,深表歉意。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进行自我批判,比如对鲁迅与胡适的重新认识,对“革命”与“改革”的观点更新,对知识分子如何参与社会运作的重新解读等。 孔庆东说:“俺是飞天大和尚。”但我觉得他飞得太高调,所以有人说他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在我的私人话语中,自然是希望他低下头回归真正的人民。中国知识分子掌握话语权十分不易,既然你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更有责任合理使用它,不然留给时代的仅是一堆文字垃圾和思想糟粕。当下知识分子的信仰危机不光中国有,国外也有。 美国哲学家拉塞尔·雅各比在《最后的知识分子》一书中,反思了美国在标准化时代知识分子“消失”的悲剧。城市的现代化像把双刃剑,它提高了生产效率,却溶解了人们的情感和乡愁。纽约温馨的老社区被高楼和高速公路肢解,城市逐渐失去了文化活力,在雅各比看来,城市改造直接影响了当地的文化生活。 20世纪60年代,纽约的格林威治村消亡了,年轻的知识分子无法再在那里享受低廉的房租和毫无拘束的生活,纷纷奔向学院,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并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些35~45岁的年轻知识分子,对美国的文化发展、政府的公关决策产生着积极影响。 同时,雅各比反思了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局限。大学教师享受着薪水、安稳、寒暑假,但他们不得不早晨8点钟就去开讲座,完成委员会辛苦而单调的工作,有时新居远离老朋友等。虽然这些得失权衡不怎么引人注意,最终却是决定性的——在知识分子的生活被重新塑造的同时,知识分子的精神也被重铸了。 《最后的知识分子》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忧虑,这样的忧虑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不多余。雅各比的危机意识与反思意识,正是美国持续不断的活力来源。实际上,美国当代知识分子从来没有真正消失过,如学院内的乔姆斯基(代表作《必要的幻象:民主社会中的思想控制》)和萨义德(代表作《知识分子论》),他们虽然身处大学,却未被高度专业化的学院体制收编,始终保持独立人格,对国际局势和美国社会发出自己的正义、响亮的声音。 又如电影界的艾朗·拉索(代表作(《美国:从自由到法西斯》)和迈克尔·摩尔(代表作《华氏9·11》),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和创作参与社会运转,勇于揭露谎言,批评政府对公民的欺骗行为。有了他们的存在以及包容他们言行的制度的存在,美国才能如此强大。 那么,美国知识人如何参与社会运作?制度在保护知识人方面怎么发挥作用?从打算从电影《雷神》中剖析美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涵与中美知识分子的文化差异。 美国传统商业片中基本看不到导演的痕迹,制片人制度犹如一个搅拌机,不管是什么扔进去搅拌后放出来都是英雄勇闯龙潭、救世主拯救人类、肌肉男为自由民主而战的普世价值。我习惯一个人买张电影票享受好莱坞光影的冲击,不需要内涵,不需要文艺,有爆炸、动作、枪战就好。 《雷神》是一个英国导演的作品,但在“惊奇漫画”这样的纯美国招牌下,国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甚至导演也是职业经理入,电影公司和制片入说你不玩算了我可以找别人,一切靠票房说话。对这样的电影,我不打算评价其本身的形式,也不打算将爱森斯坦、伯格曼、雷乃、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符号一知半解地引进来装深沉,因为我没有“不害臊的精英主义”(美国电影理论家诺埃尔·伯奇语),我将着重探讨影片背后的文化隐喻。 , 电影从发明开始便是文化载体,《雷神》承载着异化后的欧洲文化,雷神托尔就是披着北欧棉袄的林肯或爱默生。北欧神话自成体系,四大族巨人、诸神、精灵以及侏儒构成了和谐的生态。雷神属于诸神,诸神是巨人的后裔,经常受到祖先巨人的欺负。活雷锋雷神不仅是诸神世界最称职的保安,还是人间的农业巡视员。巨人兴风作浪,他挥起“雷神之锤”便能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这种器物至上的思潮同样出现在中国武侠小说中。《倚天屠龙记》有“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江湖流传,听上去很厉害的样子。但金庸知道世界需要制衡,独大只会带来鲜血与屠杀,又加上一句“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作为江湖残留的最后一点宪政精神。 对“武器一话语权一权力一统治”的结构,法国思想家布尔迪厄看得十分明白,他认为,人类语言符号中存在着权力意志,可以把事物变成“真实”的意志,所以符号生产者及使用者必须保持警觉,一粗心或一时兴起,有可能使天下生灵涂炭。基于此,我希望金毛狮王谢逊带着屠龙刀终生隐居无人岛,保持权力被架空的状态,因为一当权力落入尘世又无制度保障,就可能被庸人利用,和暴力画上等号。各大门派看到谢逊就口水直流,馋涎当然不是邋遢的大胡子,而是他手中的权力——屠龙刀。 但在电影《卧虎藏龙》中,又出现了器物至下的思潮,心性和道德被大儒李安提升到了权力的最高境界。不知天高地厚的玉娇龙拿着偷来的青冥剑折腾江湖,心学大师加武林宗师李慕白随便捡起一根树枝,便轻易把玉娇龙降伏。这里,武器被人格化.倒向了东方“天人合一”的哲学层次。 雷神托尔面临的问题跟玉娇龙一样,抱着愤青思想的同时又掌握着权力资源。愤青在我这里是正面意义的愤青,与抵制家乐福和悼念萨达姆、卡扎菲的人无关。老国王意识到愤青从政弊大于利,是要不得的,于是开会通过了《关于托尔同志在攻打冰霜巨人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将“雷神之锤”和儿子扔到人间去磨炼培养,差不多了再收回来当国王。这是汉宣帝沦落民间的美国版,脱离不了“天命”那一套。 武器与武功权力化的社会,体制化让人们习惯于存在的高墙、铁丝网和一切不公平。权力符号“雷神之锤”被好愤青掌握,意味着人权有了保障;被坏愤青掌握,世界又会多几个宋江或本·拉登。影片结尾雷神托尔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却对凡间的恋情念念不忘,陷入了江山与美人的难题,这时的雷神已经异化为美国公民或美国知识分子。托尔从权力与国家的宏大理想中转身走向家庭的社会细胞,开始倾听灵魂中更为细腻的声音。 人性的丰富好比原始森林蕴藏着各种生命,权力与其配套的体系仿佛风沙漫天的戈壁滩。有一部苏联电影,大致是讲官员们在政治场合如何残酷冷漠,回家后,他们仍和妻子相拥,和孩子开玩笑。这说明,家庭生活与公共生活决裂越厉害的社会,制度的畸形程度越严重。当制度压抑人性,剔除了灵魂中的丰富性,公共领域不再出现向善的表达,道德终会走向穷途末路。 中国也有雷神.但中国神界不喜欢愤青。《山海经》中有一个版本的雷神叫夔,夔住在东海的流波山,身子苍灰色,长着牛头人身,只有一只脚。它每次在水中现形都会掀起大风雨,愤怒时吼声如雷,威震四野。当时黄帝正在和蚩尤大战,黄帝是个实用主义者,居然雷神如此了得,我干脆把他杀了做成战鼓鼓舞士气好了。结果雷神真的被黄帝杀了,并剥皮做成鼓,把骨头做成鼓槌,敲一下雷声隆隆,五百里外都能听到。还有一个版本的雷神命运也很不堪。《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入关,鼓其腹,在吴西。”这个有着龙身的雷神是个宅男,成不了大气候,后来被招安到气象局工作。 两个雷神的地位都很低下,蓝领都不如,顶多一个车间技术工人,天生一副受迫害的命,不可能掌握强大的权力资源,更不可能拿着巨锤铲奸除恶。西方的雷神最后获得“家庭”与“国家”的双赢,东方的雷神不是被屠杀就是自行阉割去过犬儒生活。 回到知识分子的话题上。由于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较多,公民社会运作相对成熟,很少人自诩为知识分子,也不高呼“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豪言壮语。知识分子常常作为家庭角色的“雷神”出现,精英地位不明显。但在中国,传统士大夫将读书修身治国平天下视为己任,读书人虽有被贬为“臭老九”的不得志年代,但社会大体上还是认同读书人的。正因为读书人太聪明,喜欢说别人不爱听的话,致使自己灾祸不断。知识人的沦落与制度的残缺互为因果,走出酱缸,还需自己起身。 历史太厚重未必是好事,美国人把历史当做垫脚石,所以他们望得更远;我们把历史当成包袱,所以我们举步维艰。将孔庆东拉到萨义德等人面前去做横向对比,固然有失偏颇,但即使在纵向体系内,孔庆东的言行也远远越过了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底线。反思孔庆东的“暴力…‘无畏”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自身的文化。 当前的知识人在甄别历史、反思历史上做得还不够,使命感与责任感仍需重建,我认为可以从四方面入手:第一,教育改革;第二,言论自由;第三,环境保护;第四,底层生活。已经有人在这些道路上探索,我愿走在他们走过的路上,手执微弱的烛火,或在黑暗中呐喊两声,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引用陈敏之先生序顾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中的话为本书结尾:“萧规曹随,率由旧章,只能使历史发展停滞。从来的改革,总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扬弃和否定。只有不断地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批判和改革,才能推动历史前进。现在是改革的时代……” 曾勋 2012年4月


编辑推荐

《孔庆东现象批判》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孔庆东现象批判》是关于历史以及研究历史的名人孔庆东进行的研究。《孔庆东现象批判》语言犀利,思想尖锐,客观的把对于历史的看法,以及对于知识分子孔庆东进行了剖析,让读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清晰了解历史。

名人推荐

孔庆东的成名和他的《47楼207》中所流露出来的“草根式的幽默感”是分不开的,在20世纪末有其积极的一面,和当年王朔的出现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他的油腔滑调的调侃与美化苦难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精神贫血,甚至流露着“青楼余毒”和学术犬儒化的倾向。 孔庆东一系列的语言暴力、战争话语无不流露着“文化大革命”的遗毒,他用一己的疯狂与偏执绑架了人民的“话语权”,既不符合法律的精神,也违反了起码的道德底线,是典型的“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孔庆东与追捧他的那帮“乌合之众”无非是娱乐至死时代的文化傀儡,是普世价值洪流下的一股逆流,也是野蛮的物质主义时代某些“文化小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场“闹剧”。 ——贺雄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孔庆东现象批判 PDF格式下载



少年曾勋,写出一本当今社会现状图,对丑恶作了无情的批判。好得很,中国,这样的有良知作家太少了,我将一直支持他。只要他有新书出,必一睹为快。


文人相轻,无聊的内容。


孔庆东文采飞扬,思想腐朽,早已身败名裂,为文坛学界所不齿。该书酣畅淋漓地揭露其本来面目。遂招致其托的大力反击。就是另外两位写评论的人。其不惮烦劳,长篇大论,即可见出孔庆东及其托儿气急败坏之嘴脸。这个托儿不单诋毁此书,而且诋毁读者。凡是看此书的读者都被其称为逐臭者!这种言论的居心是很显然的:阻止读者购买阅读此书,防止此书流传。维护孔庆东的名声。面对别人的批评,如果感觉不当,可以据理反驳,岂能诋毁读者!如果此书确实很烂,那么读者阅读之后会更加支持孔庆东,那么你应该大力鼓励读者购买阅读。如果此书只是个别地方有些不严密之处,大醇小疵,真正切中了孔庆东的要害,读者自会有一番收获,购买更不白花钱。孔庆东到底是何等人物?我必买此书一阅。至于20元可买一提手纸——用孔庆东的书代替算了——此前我买过好几本孔和尚的书。


只有min 主 法治 公平 科学才可以救中国 过去 那套走不通了。


不错的书,文笔犀利但又有力有节绝不是无断辱骂的书。对孔这一现象分析透彻论据充分,值得一看


值得一读,对了解、研究孔庆东、司马南等人的真实本质很有参考意义。


文笔幽默犀利,值得一看。


语音犀利,也是喜欢的。


书写得不错!比较理性!


买这本书很值。思想的尖锐,说理的明快,语言的幽默,让人在阅读中提升思想的境界。


很普通,味道平平,感觉炒作多


终于揭批了一把孔和尚的丑陋嘴脸,大快人心!


写的不错,有些观点和想法,但是年轻人的感觉太重,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观点过于偏激,骂孔庆东就骂呗,别连中国文化一起丢了……


很为这样的作者可惜。年纪轻轻就不读书,只知道搞酷评、乱骂乱搞,跟贺雄飞这样的货色混在一起。好好一个小才子,就这么毁了!孔老师见了也会觉得悲悯吧,这些没道德的可怜人啊。


左派在中国不同历史阶段,扮演过不同的角色。但到了”孔庆东时代“,”左“,如果孔庆东还能代表左的话,就既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思想理论,只不过是几个为了真金白银,在内容上愚昧反智,而结果注定祸国殃民的跳梁小丑而已。... 阅读更多


  左派在中国不同历史阶段,扮演过不同的角色。但到了”孔庆东时代“,如果孔庆东能代表一个时代;”左“,如果孔庆东还能代表左的话,就既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思想理论,只不过是几个为了真金白银,在内容上愚昧反智,而结果注定祸国殃民的跳梁小丑而已。
  
  由于执政党从诞生到成为唯一的执政党,主要是以“左”的身份示人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左被当做革命力量的代表,比如,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作家联盟“,就被看做一支进步的力量。因此,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特别是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作为对立面的”左“主要是来自执政党内部的一些保守力量,他们捍卫的,更多还是当年理想主义的革命信仰。因此,这一历史时期的左,主要还是意识形态层面。
  
  90年代,因为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中国社会出现了很大的分化,也出现了诸如国企下岗,工人失业,腐败,外资大量进入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是传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意识形态,所不能接受的。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左派学者引进了西方哈马贝斯等人的思想,为传统的左派理论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了有别于传统的左,该理论被称为”新左派“,并盛极一时。这一阶段出了几位有水平的学者,比如,汪晖、甘阳、崔之元等。新左派之所以盛极一时,就在于他们从思想和学术层面去思考中国已经出现的现实问题。虽然,从更宏大的历史视野看的话,新左派是在用后现代的理论,批判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虽然从转型角度看,这种批判并不是合适的。对于这一点,甘阳曾深刻反思过,并明确说过,”我们在最需要现代性的时候批判现代性“。无论怎样说,新左派毕竟还出于解决现实的问题,而作为其对立面的自由主义对解决问题则是消极的。孔庆东出名大概就是在那个年代,但他成名靠的不是今天的这种脑残式玩法,而是文学批评,客观地说,那个时候他还是有真才实学的。据说,当时孔庆东和余杰等人还并称为北大才子。
  
  到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几年,随着腐败、贫富分化的进一步加剧,特别是伴随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绑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成了比资本主义还资本主义的东西,这在实际上加速了官僚资本力量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恶化。这些都为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孔庆东、司马南、张宏良正是借此机会一跃成为”中国国家利益“和穷人的代言人,他们动不动就说别人是汉奸、卖国贼,在他们眼中,解决问题的办法,竟然是再来一次”大革命“,2012年9月野蛮的打砸抢事件,在他们眼中,竟然被粉饰成仅次于”五四运动“的爱国运动。由于这些人的道德水平,理论水平,甚至个人形象和智商实在太差了,比如,如果没有孔老师维权起诉本书的作者和出版社这一维权行为的话,我很可能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本书,可现在这么一来,反倒帮这本书做了一个免费的广告。以致于很多体制内的人,都觉得孔庆东等人的言论即使起到了维护现有体制的客观作用,但还是有些丢人现眼。而在很多自由主义精英眼中,更是嘲笑左派竟然堕落到如此境地。
  
  在我看来,如果出于个人信仰角度,他们为重庆模式站队也好,为文革招魂也罢,甚至为朝鲜摇旗呐喊,这都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问题是孔庆东等人既不从理论和逻辑上进行科学论证,也没有半点骨气坚守自己的信仰,至于开出的药方,更是看不见一丁点的可取之处,能看见的只是他们的野心。这些人不但把左派搞臭了,而且其言行”唯恐天下不乱“,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丑化了执政党的形象,麻痹了包括既得利益者在内的一部分本来有意改革的力量。这个阶段,左派之所以沦落到”反智“的程度,原因就在于,对这些人而言,”左“既不是意识形态,更不是思想学术,而是现实的物质利益。要不然,我们就无法理解司马南为啥口口声声说自己代表穷人利益,但其实却拥有豪华别墅和书房。因此,虽然我自己也是穷人,也对目前的制度和问题有所不满,但我严重拒绝这群人代表我。
  
  所以,我觉得批判孔庆东是很有必要的,曾勋作为80后,由他批判孔庆东,至少说明年青一代的脑子还是没有坏掉的,而且,我觉得书里边罗列的几点,也算打中了”七寸“。但是,要专门出一本书去批判他,还真有点高抬他了。如果孔老师觉得这句话,或者这篇文章也侵犯了他的名誉,也可以起诉我,我愿意赔偿五毛作为精神损失费。


   知识分子是社会中最敏感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前瞻性无疑是社会动车的额外制动装置。一旦知识分子丧失风骨,开始胡言乱语,“追尾”事故率随之上升。中国如此,国外也是如此。我与孔庆东老师素不相识,写这本书批判他,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学术上的探讨,思想上的交流,并无恶意。如言语有过激之处,深表歉意。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进行自我批判,比如对鲁迅与胡适的重新认识,对“革命”与“改革”的观点更新,对知识分子如何参与社会运作的重新解读等。
  孔庆东说:“俺是飞天大和尚。”但我觉得他飞得太高调,所以有人说他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在我私人话语中,自然是希望他低下头回归真正的人民。中国知识分子掌握话语权十分不易,既然你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更有责任合理使用它,不然留给时代的仅是一堆文字垃圾和思想糟粕。当下知识分子的信仰危机不光中国有,国外也有。
  美国哲学家拉塞尔•雅各比在《最后的知识分子》一书中,反思了美国在标准化时代知识分子“消失”的悲剧。城市的现代化像把双刃剑,它提高了生产效率,却溶解了人们的情感和乡愁。纽约温馨的老社区被高楼和高速公路肢解,城市逐渐失去了文化活力,在雅各比看来,城市改造直接影响了当地的文化生活。
  20世纪60年代,纽约的格林威治村消亡了,年轻的知识分子无法再在那里享受低廉的房租和毫无拘束的生活,纷纷奔向学院,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并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些35岁到45岁的年轻知识分子,对美国的文化发展、政府的公关决策产生着积极影响。
  同时,雅各比反思了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局限。大学教师享受着薪水、安稳、暑假,但他们不得不早晨8点钟就得去开讲座,完成委员会辛苦而单调的工作,有时新居远离老朋友等。虽然这些得失权衡不怎么引人注意,最终却是决定性的——在知识分子的生活被重新塑造的同时,知识分子的精神也被重铸了。
  《最后的知识分子》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忧虑,这样的忧虑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不多余。雅各比的危机意识与反思意识,正是美国持续不断的活力来源。实际上,美国当代知识分子从来没有真正消失过,如学院内的乔姆斯基(代表作《必要的幻象:民主社会中的思想控制》)和萨义德(代表作《知识分子论》),他们虽然身处大学,却未被高度专业化的学院体制收编,始终保持独立人格对国际局势和美国社会发出自己的正义、响亮声音。
  又如电影界的艾朗•拉索(代表作《美国:从自由到法西斯》)和迈克尔•摩尔(代表作《华氏911》),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和创作参与社会运转,勇于揭露谎言,批评政府对公民的欺骗行为。有了他们的存在,以及包容他们言行的制度的存在,美国才能如此强大。
  那么,美国知识人如何参与社会运作?制度在保护知识人方面怎么发挥作用?从打算从电影《雷神》中剖析美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涵与中美知识分子的文化差异。
  美国传统商业片中基本看不到导演的痕迹,制片人制度犹如一个搅拌机,不管是什么扔进去搅拌后放出来都是英雄勇闯龙潭、救世主拯救人类、肌肉男为自由民主而战的普世价值。我习惯一个人买张电影票享受好莱坞光影的冲击,不需要内涵,不需要文艺,有爆炸、动作、枪战就好。
  《雷神》是一个英国导演的作品,但在“惊奇漫画”的这样的纯美国招牌下,国籍什么的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导演也是职业经理人,电影公司和制片人说你不玩算了我可以找别人,一切靠票房说话。对这样的电影,我不打算评价其本身的形式,也不打算将爱森斯坦、伯格曼、雷乃、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符号一知半解地引进来装深沉,因为我没有“不害臊的精英主义”(美国电影理论家诺埃尔•伯奇语),我将着重探讨影片背后的文化隐喻。
  电影从发明开始便是文化载体,《雷神》承载着异化后的欧洲文化,雷神托尔就是披着北欧棉袄的林肯或爱默生。北欧神话自成体系,四大族巨人、诸神、精灵以及侏儒构成了和谐的生态。雷神属于诸神,诸神是巨人的后裔,经常受到祖先巨人的欺负。活雷锋雷神不仅是诸神世界最称职的保安,还是人间的农业巡视员。巨人兴风作浪,他挥起“雷神之锤”便能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这种物器至上的思潮同样出现在中国武侠小中。《倚天屠龙记》有“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江湖流传,听上去很厉害的样子。但金庸的知道世界需要制衡,独大只会带来鲜血与屠杀,又加上一句“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作为江湖残留的最后一点宪政精神。
  对“武器—话语权—权力—统治”的结构,法国思想家布尔迪厄看得十分明白,他认为,人类语言符号中存在着权力意志,可以把事物变成“真实”的意志,所以符号生产者及使用者必须保持警觉,一粗心或一时性起,有可能使天下生灵涂炭。基于此,我希望金毛狮王谢逊带着屠龙刀终生隐居无人岛,保持权力被架空的状态,因为一当权力落入尘世又无制度保障,就可能被庸人利用,和暴力画上等号。各大门派看到谢逊就口水直流,馋涎当然不是邋遢的大胡子,而是他手中的权力——屠龙刀。
  但在电影《卧虎藏龙》中,又出现了物器至下的思潮,心性和道德被大儒李安提升到了权力的最高境界。不知天高地厚的玉娇龙拿着偷来的青冥剑折腾江湖,心学大师加武林宗师李慕白随便捡起一根树枝,便轻易把玉娇龙降服。这里,武器被人格化,倒向了东方“天人合一”的哲学层次。
  雷神托尔面临的问题跟玉娇龙一样,抱着愤青思想的同时又掌握着权力资源。愤青在我这里是正面意义的愤青,与抵制家乐福和悼念萨达姆、卡扎菲的人无关。老国王意识到愤青从政弊大于利,是要不得的,于是开会通过了《关于托尔同志在攻打冰霜巨人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将“雷神之锤”和儿子扔到人间去磨炼培养,差不多了再收回来当国王。这是汉宣帝沦落民间的美国版,脱离不了“天命”那一套。
  武器与武功权力化的社会,体制化让人们习惯于存在的高墙、铁丝网和一切不公平。权力符号“雷神之锤”被好愤青掌握,意味着人权有了保障;被坏愤青掌握,世界又会多几个宋江或本•拉登。影片结尾雷神托尔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却对凡间的恋情念念不忘,陷入了江山与美人的难题,这时的雷神已经异化为美国公民或美国知识分子。托尔从权力与国家的宏大理想中转身走向家庭的社会细胞,开始倾听灵魂中更为细腻的声音。
  人性的丰富好比原始森林蕴藏着各种生命;权力与其配套的体系仿佛风沙漫天的戈壁滩。有一部苏联电影,大致是讲官员们在政治场合如何残酷冷漠,回家后,他们仍和妻子相拥,和孩子开玩笑。这说明,家庭生活与公共生活决裂越厉害的社会,制度的畸形程度越严重。当制度压抑人性,剔除了灵魂中的丰富性,公共领域不再出现向善的表达,道德终会走向穷途末路。
  中国也有雷神,但中国神界不喜欢愤青。《山海经》中有一个版本的雷神叫夔,夔住在东海的流波山,身子苍灰色,长着牛头人身,只有一只脚。它每次在水中现形都会掀起大风雨,愤怒时吼声如雷,威震四野。当时黄帝正在和蚩尤大战,黄帝是个实用主义者,居然雷神如此了得,我干脆把你丫杀了做成战鼓鼓舞士气算了。结果雷神真的被黄帝杀了,并剥皮做成鼓,把骨头做成鼓槌,敲一下雷声隆隆,五百里外都能听到。还有一个版本的雷神命运也很不堪。《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关,鼓其腹,在吴西。”这个有着龙身的雷神是个宅男,成不了大气候,后来被招安到气象局工作。
  两个雷神的地位都很低下,蓝领都不如,顶多一车间技术工人,天生一副受迫害的命,不可能掌握强大的权力资源,更不可能拿着巨锤铲奸除恶。西方的雷神最后获得“家庭”与“国家”的双赢,东方的雷神不是被屠杀就是自行阉割去过犬儒生活。
  回到知识分子的话题上。由于美国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较多,公民社会运作相对成熟,很少人自诩为知识分子,也不高呼“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豪言壮语。知识分子常常作为家庭角色的“雷神”出现,精英地位不明显。但在中国,传统士大夫将读书修身治国平天下视为己任,读书人虽有被贬为“臭老九”的不得志年代,但社会大体上还是认同读书人。正因为读书人太聪明,喜欢说别人不爱听的话,致使自己灾祸不断。知识人的沦落与制度的残缺互为因果,走出酱缸,还需自己起身。
  历史太厚重未必是好事,美国人把历史当做垫脚石,所以他们望得更远;我们把历史当成包袱,所以我们举步维艰。将孔庆东拉到萨义德等人面前去做横向对比,固然有失偏颇,但即使在纵向体系内,孔庆东的言行也远远压过了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底线。反思孔庆东的“暴力”、“无畏”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自身的文化。
  当前的知识人在甄别历史、反思历史上做得还不够,使命感与责任感仍需重建,我认为可以从四方面入手:第一,教育改革;第二,言论自由;第三,环境保护;第四,底层生活。已经有人在这些道路上探索,我愿走在他们走过的路上,手执微弱的烛火,或在黑暗中呐喊两声,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引用陈敏之先生序顾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中的话为本书结尾:“萧规曹随,率由旧章,只能使历史发展停滞。从来的改革,总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扬弃和否定。只有不断地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批判和改革,才能推动历史前进。现在是改革的时代……”


  美国梦的呓语——评《孔庆东现象批判》自跋
  
  
  
  当迈克摩尔在主流媒体的压制与排斥下发出微弱的呼喊时,作者盛赞美国制度的包容。
  
  当萨义德批判和谴责美国对东方文明的妖魔化与武力侵略时,作者欢呼美国暴力机器的强大。
  
  当乔姆斯基痛恨并揭露他的祖国从未兑现对普世价值的承诺、由资本主宰一切的虚伪本性时,作者讴歌美国制度的优越与人性。
  
  “以天下为己任”、“杀身成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是畸形的文化、是压抑人性的文化、是臭不可闻的酱缸文化。
  
  美国家庭生活与国家权力结合紧密,克林顿总统国务再忙也不忘问候莱温斯基。美国文化是道德的,是人性的,“灵魂中飘荡着细腻的声音”——轰炸、枪杀,伊拉克平民冤魂的呼号是何其丰富细腻。
  
  被鲜血玷污的自由女神,用谎言编织的星条旗,美国梦不过是痴人说梦,一枕黄粱,炫目耀眼的,是那镀金的光芒。
  
  昔日鼓吹wg,我便wg。时下宣扬普世,我便普世。不问何为正义,我只要投机,出人头地。不能在本国获得赏识作威作福,就去向外国的quangui摇尾乞怜,谄媚为奴。
  
  “余杰第二”,不过如此。
  
  这似乎确实是一个知识分子沦落的时代。好比小学生刚学会了加减法,便自夸数学家,只看过几本书、记得几句名言、认住几个人名的人,也可以以知识分子自居,吹嘘“独立”,小混混满墙涂鸦几句毁谤,便可算得“批判”,空口无凭骂别人“暴力”“无法无天”,也能视作“探讨”、“交流”,而且还自称“并无恶意”,这样一个无赖,在“低头回归真正的人民”前,应该首先低头回归一个人真正的良知。


  《孔庆东现象批判》阅后随记
  
     空谷新雨
  
     近闻市面上出现一本名为“孔庆东现象批判”的商业出版物,出于猎奇,遂上网一观究竟。然而将序跋目录阅过,其主旨论述内容便已得大致了解,想来这也是此类时髦出版物的共性。若要说观后感想,则以为时间有限,深入似可不必。
     
     仅从书名即可看出,策划者嗅觉敏锐,紧跟形势,精于炒作,以推重新人为卖点,貌似颇具噱头,而实际反响却是寥寥,出乎意料。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媒体助推尚未及时,而这对于一本迫切需要市场回报的商业出版物至关重要。且以孔氏平日针砭社会时弊、切中民间疾苦之余,屡屡挖苦讽刺我国个别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种种无良作风与失实报道,则出版商只需袭用其一贯宣传手段,个别媒体与之相应配合,充分把握此次报复良机,再兴所谓“倒孔运动”,则该出版物因而乘势热卖,相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无需忧虑。
     
     另一方面,则是该出版物内容缺陷明显,弊病甚多,上市不久,即有购买者指出种种,令作者及书商颇为尴尬。估摘数例:
     
     如,该书名为“孔庆东现象批判”,然经读者统计,“孔庆东现象”一词“仅出现一次”,且该书作者,既提出所谓“孔庆东现象”,并以之为卖点,却对该“现象”却无半点阐释,其学术能力可视为零。
     
     又如,作者在该书中大谈特谈其对商业电影的热衷和感受,兴致盎然以至竟忘了其所要批判的“孔庆东现象”,令读者大跌眼镜,皆呼“奇葩”,而笔者亦不禁失笑。
     
     再如,该书无处不在地抒发了作者对美国的幻想与热望,并通过引述“中国文化就是恶臭的‘酱缸文化’”,表达了对中国的避之唯恐不及的厌恶。崇美恶华,这一点倒似乎稍近于书商炒作的所谓“余杰第二”。但可惜作者一句“建议孔老师花20块钱买两张美国经典电影200部光盘,随便挑几部看,可能会对美国电影有崭新的认识”,轻浮无知之态毕现,自砸招牌,令人绝倒。
     
     莫让奸商践踏青年的残骸——读之心痛的《孔庆东现象批判》
     
     在此文中,该书评论者对该书的水准及倾向予以了完全否定,认为有着明显的政治意图与舆论导向。而出版者贺雄飞,名为推出新人,实则利欲熏心。贺某既能背叛昔日旧友孔庆东,则其为谋一己私利,牺牲“青年作者”曾勋,亦是必然之事。该评论者至此不禁叹息:“在这个凉薄的时代,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有诸如曹林华、王牧笛、曾勋这样的青年,一个个地成为了‘普世价值’的牺牲品。更有贺雄飞这样的奸商们,践踏着这些青年的残骸,只为他们自己获得那亮而削薄的金钱。”并在结尾处说道:“当今的年轻人或许将注定成为这个时代的牺牲品,那么,就只有青年人自己的觉醒,才能为自己心中的铁屋,撕开一线光明。然后在这微弱光明之中,为更年轻的人们,肩起黑暗的闸门。这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上市未久,即遭遇读者群否定,令作者及书商相当尴尬,作者慌忙间赶制《关于<孔庆东现象批判>一书的几点说明》一文作出回应,寄望挽回些许颜面。然盖其进退失据,方寸大乱,其《说明》读来一如其书般幼稚可笑。
     
     一、先妄指孔氏为“妥协与沦落的知识分子”,并作痛心疾首状,称其“力挺文革”,彻底暴露了作者曾某对孔氏著作根本毫无了解。孔氏究竟是否所谓“妥协与沦落的知识分子”,是否如曾某所说,“力挺”文革中的暴力行为,兹举一文,观者即当明了:
     
     绝望中抗争是说对于短期内彻底改变中国“生存困境”和“灵魂缺席”的局面不抱希望,但仍然为之付出不求回报的努力,即“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本来就是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色,从孔子到鲁迅,这种绝望中抗争的精神已经形成了一个打通新旧文化的传统。抗争就要有抗争的立场,这在第一层意义上就是所谓“坚持独立性”,不受外在的思潮和利益集团的胁迫和诱导,即孟子讲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也是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近现代知识分子传统。然而,“独立性”不是一个透明的、抽象的东西,完全隔绝了与外在思潮和利益集团联系的独立性是不存在的。你总有一个利益和道德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便是“以天下为己任”。倘若不以天下、只以自身为己任,那么知识分子大可不必保持什么“独立性”,大可不必抗争。既然要抗争、要独立,就应该是为天下苍生而抗争、而独立。这个看起来有些迂腐的道理很可惜近年来被知识界不断地遗忘和消解了。苍生或许是愚昧的、是可能拿着馒头蘸你的血的,但你恨来怨去,最后还是得为他们,当然也包括知识分子自己。脱离了苍生,你的独立性就极为可怜,你的声音就极为微弱,你蹲过的牛棚、挨过的皮鞭就不一定再具有受难的意义而只成为小病呻吟的笑柄。你连大众的疾苦都不“恫瘝在抱”,你还何谈“人类的良心”呢?
     
     ——孔庆东《独立性:坚持与怀疑》
     
     曾某既然名为孔庆东现象批判,却连孔氏基本著作都不曾读过,妄自菲薄,信口开河,其学品文品人品可想而知。
     
     又,君子和而不同,读过此文,但凡有识者,即使与孔氏政见相左,亦不得不敬重孔氏之坦坦荡荡铮铮铁骨也。而相形之下,文革受害家属身份自居的曾某,其唧唧歪歪穷酸文人之相,则尤为可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笔者家当文革时,所受冲击不可谓不小,但如曾某这般讨巧卖弄,笔者则不曾有过。笔者虽学识浅陋,犹知持辩证的历史观,既反思革命中难以回避的泥沙俱下,更肯定革命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如曾某这般一面处处以民主自由斗士自许,一面又戚戚于个人得失,气量狭小的男士,不恭地说,每令笔者有虚伪猥琐之感,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的:“不是个男儿。”曾读到张承志先生的一篇散文,叫做《生如直木,不语斧凿》,兹摘录一段贴给曾勋同学,希望曾同学能早日从其小人戚戚自怜自伤的状态中走出来,“站到光明之下,无所畏惧”:
     
     我想,事物都大致雷同,无论一茎枯草,一头弱牛。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自然和长流的历史,比起存活下来的民众,是那么渺小。除了我们,被笔墨染了一身毛病的人,大家都不去炫耀自家伤痕。而且,大都是心广意宽,如打磨光滑的檀木镇纸,像穿了新衣裳的农民,干净漂亮地活下来。
     
     
     二、为了回应书评中的质疑,作者不得不承认自己缺乏基本的政治知识:“我只能以粗浅的经验辨别正邪,并暂时相信这样的判断”,并进而美化自己的这种无知与幼稚:“我相信文字的最原始的力量和某些纯真的信念”。貌似谦词,实则公然表示其“无知者无赖”,全书既无半点科学理性的探讨,又无客观求真的批判,画皮既遭揭破,作者索性干脆露出无赖的本相,大言不惭地宣称:“只能以粗浅的经验辨别正邪。”——皇帝的新衣,的确原始,也很纯真,只是不知曾某可知羞耻心否?
     
     这就是所谓的“余杰第二”。在这里,笔者作为余杰先生多年的读者,不禁想请问下身为出版商的贺某,您确定您推出所谓的“余杰第二”的初衷不是为了恶心身在国外的余杰先生吗?不仅所批判的对象的著作——孔庆东文集——作者不曾读过,而且,作者竟还大言不惭地宣称,他“只能以粗浅的经验辨别正邪。”在这里,笔者有一位朋友也有一个真诚的问题,不知曾勋同学作何回答:“有哪个正常人不会以粗浅的经验辨别正邪?又有哪个正常人不相信所谓纯真的信念?掏二十块大洋,你当网友是有钱没处花了来看您展示您粗浅的经验吗?”
     
     不说书中处处充斥着空口说瞎话,满天飞的想当然,且说作者诸如此类的幼稚言论,同样是不胜枚举,如,在回应中,作者此地无银三百两,刻意地强调说:“我生长在一个罕见的民主家庭,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谁能利用我,我也没有利用价值。”——这简直是连他自己都心虚不自信了。对其智力发育程度,笔者在此深表怀疑。
     
     三、书中实在很难寻找反映出作者所吹嘘的“思想与担当”的文字,反倒是作者浓厚的自恋情结,从作者的书到作者的说明,比比皆是,惨不忍睹。曾有人说中国年轻男性日趋娘化,笔者虽不认同,但至少作者是一佐证。
     
     也因此不能不承认作者的文字确实有趣,如果时下评论界流行拿肉麻当作有趣的话。
     
     四、“拉塞尔•雅各比”、“乔姆斯基”、“萨义德”、“布尔迪厄”。笔者发现,不论是曾某,还是写序的书商贺某,在其信口雌黄的同时,总喜欢搬出一批批的名人——尽管这些名人或许并不情愿。有人认为这是其初中作文的恶习在作祟,也有人很不雅地直称其为“装逼”,而笔者——说来将为曾贺等正人君子所不齿——则竟下里巴人地联想起郭德纲的一句话:“这孙子,他心里没底!”
     
     作者称:“美国的国家观念值得我们去学的远远多过值得我批判的。”联想到作者言必称“乔姆斯基”、“萨义德”,笔者不禁要问,作者所谓美国值得我们学习的,究竟是萨义德所批判的美国的文化偏见及其对东方文明的妖魔化和殖民企图,还是乔姆斯基一生都在揭露的美国虚伪的民主自由与崇尚暴力强权的本质及对普世价值的利用?真不知作者究竟是否读过此二位的著作?
     
     更可笑的是,作者一再通过美国商业电影来意淫美国现实社会,到了痴人说梦的地步,甚至不惜用商业片的雷神来与中国神话作对比,并据此竟能得出中国文化劣根性(“西方的雷神最后获得‘家庭’与‘国家’的双赢,东方的雷神不是被屠杀就是自行阉割去过犬儒生活。”——《孔庆东现象批判跋》)的结论,这简直要让社会学家笑掉大牙。通过模仿作者小朋友的这套逻辑,人们是不是就可以通过雷神宙斯,断定出西方人的残暴与淫乱的本质?
     
     五、何为污言秽语?当记者曹林华肆意侮辱航天英雄时,广大网民皆当安之若素,包羞忍耻,一语不出乎?
     
     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打着理性的旗号,摆出一副文明的虚伪面孔,口称人权自由普世价值,言语中却处处侮辱他人,侵犯他人名誉,用软刀子杀人,损着别人牙眼,却反对报复,反要人家反思,卑劣阴毒如此,尚欲幸免于网民“三妈”之问候乎?
     
     似贺先生这般背信弃义蝇营狗苟卖友求荣满身铜臭之人如若可称蒙古汉子,则我蒙古岂非男儿死绝以人渣为后乎?曾某对其恩主的巴结谄媚,令人作呕。
     
     六、作者称:“普世价值在中国的命运和价值,一个人或一小撮人说了不算,让时间去证明。”——这不是正确的废话吗?又如,在《自跋》末尾,作者摆出一副先知先觉的架势:“已经有人在这些道路上探索,我愿走在他们走过的路上,手执微弱的烛火,或在黑暗中呐喊两声,使他们‘不惮于前驱’。”他所谓的继续探索的道路是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从四方面入手:第一,教育改革;第二,言论自由;第三,环境保护;第四,底层生活。”简直令人哭笑不得,这样便宜讨巧的话谁不会说呢?作者难道是中学生吗?
     
     观作者全书,皆如此类,干瘪无味媚俗自恋的文艺腔中,竟无半点有价值的观点,求名与骗钱,意图明显。
     
     作者一面自称“深深地爱着自己的民族文化”,装出很有造诣的样子,一面又故作疑问:“普世价值和中国文化不能共存吗?”故意将普世价值与中国文化对立起来,以普世价值否定中国文化,进而否定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其言论无非是紧随时下流行的西方意识形态,照猫画虎,鹦鹉学舌,其目的也无非是向某些精英大佬投名献媚,不知其一再标榜的知识分子的独立性何在?
     
     最后,不想对这本不知可称之为稚气未脱的尿布还是又臭又长的裹脚布的所谓《孔庆东现象批判》再多说什么了,如还有好奇其臭者,自可亲身屈尊品尝。
     
     作者或许曾经怀揣梦想,但现在已经迷失于时代的物欲横流,而自甘沉沦了。笔者叹息之余,也唯有祝他“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早日得其所愿,名利双收,而已。


  普世价值洪流下的反思与抉择
  
  
   知识分子是社会中最敏感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前瞻性无疑是社会动车的额外制动装置。一旦知识分子丧失风骨,开始胡言乱语,“追尾”事故率随之上升。中国如此,国外也是如此。我与孔庆东老师素不相识,写这本书批判他,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学术上的探讨,思想上的交流,并无恶意。如言语有过激之处,深表歉意。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进行自我批判,比如对鲁迅与胡适的重新认识,对“革命”与“改革”的观点更新,对知识分子如何参与社会运作的重新解读等。
  孔庆东说:“俺是飞天大和尚。”但我觉得他飞得太高调,所以有人说他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在我私人话语中,自然是希望他低下头回归真正的人民。中国知识分子掌握话语权十分不易,既然你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更有责任合理使用它,不然留给时代的仅是一堆文字垃圾和思想糟粕。当下知识分子的信仰危机不光中国有,国外也有。
  美国哲学家拉塞尔•雅各比在《最后的知识分子》一书中,反思了美国在标准化时代知识分子“消失”的悲剧。城市的现代化像把双刃剑,它提高了生产效率,却溶解了人们的情感和乡愁。纽约温馨的老社区被高楼和高速公路肢解,城市逐渐失去了文化活力,在雅各比看来,城市改造直接影响了当地的文化生活。
  20世纪60年代,纽约的格林威治村消亡了,年轻的知识分子无法再在那里享受低廉的房租和毫无拘束的生活,纷纷奔向学院,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并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些35岁到45岁的年轻知识分子,对美国的文化发展、政府的公关决策产生着积极影响。
  同时,雅各比反思了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局限。大学教师享受着薪水、安稳、暑假,但他们不得不早晨8点钟就得去开讲座,完成委员会辛苦而单调的工作,有时新居远离老朋友等。虽然这些得失权衡不怎么引人注意,最终却是决定性的——在知识分子的生活被重新塑造的同时,知识分子的精神也被重铸了。
  《最后的知识分子》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忧虑,这样的忧虑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不多余。雅各比的危机意识与反思意识,正是美国持续不断的活力来源。实际上,美国当代知识分子从来没有真正消失过,如学院内的乔姆斯基(代表作《必要的幻象:民主社会中的思想控制》)和萨义德(代表作《知识分子论》),他们虽然身处大学,却未被高度专业化的学院体制收编,始终保持独立人格对国际局势和美国社会发出自己的正义、响亮声音。
  又如电影界的艾朗•拉索(代表作《美国:从自由到法西斯》)和迈克尔•摩尔(代表作《华氏911》),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和创作参与社会运转,勇于揭露谎言,批评政府对公民的欺骗行为。有了他们的存在,以及包容他们言行的制度的存在,美国才能如此强大。
  那么,美国知识人如何参与社会运作?制度在保护知识人方面怎么发挥作用?从打算从电影《雷神》中剖析美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涵与中美知识分子的文化差异。
  美国传统商业片中基本看不到导演的痕迹,制片人制度犹如一个搅拌机,不管是什么扔进去搅拌后放出来都是英雄勇闯龙潭、救世主拯救人类、肌肉男为自由民主而战的普世价值。我习惯一个人买张电影票享受好莱坞光影的冲击,不需要内涵,不需要文艺,有爆炸、动作、枪战就好。
  《雷神》是一个英国导演的作品,但在“惊奇漫画”的这样的纯美国招牌下,国籍什么的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导演也是职业经理人,电影公司和制片人说你不玩算了我可以找别人,一切靠票房说话。对这样的电影,我不打算评价其本身的形式,也不打算将爱森斯坦、伯格曼、雷乃、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符号一知半解地引进来装深沉,因为我没有“不害臊的精英主义”(美国电影理论家诺埃尔•伯奇语),我将着重探讨影片背后的文化隐喻。
  电影从发明开始便是文化载体,《雷神》承载着异化后的欧洲文化,雷神托尔就是披着北欧棉袄的林肯或爱默生。北欧神话自成体系,四大族巨人、诸神、精灵以及侏儒构成了和谐的生态。雷神属于诸神,诸神是巨人的后裔,经常受到祖先巨人的欺负。活雷锋雷神不仅是诸神世界最称职的保安,还是人间的农业巡视员。巨人兴风作浪,他挥起“雷神之锤”便能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这种物器至上的思潮同样出现在中国武侠小中。《倚天屠龙记》有“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江湖流传,听上去很厉害的样子。但金庸的知道世界需要制衡,独大只会带来鲜血与屠杀,又加上一句“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作为江湖残留的最后一点宪政精神。
  对“武器—话语权—权力—统治”的结构,法国思想家布尔迪厄看得十分明白,他认为,人类语言符号中存在着权力意志,可以把事物变成“真实”的意志,所以符号生产者及使用者必须保持警觉,一粗心或一时性起,有可能使天下生灵涂炭。基于此,我希望金毛狮王谢逊带着屠龙刀终生隐居无人岛,保持权力被架空的状态,因为一当权力落入尘世又无制度保障,就可能被庸人利用,和暴力画上等号。各大门派看到谢逊就口水直流,馋涎当然不是邋遢的大胡子,而是他手中的权力——屠龙刀。
  但在电影《卧虎藏龙》中,又出现了物器至下的思潮,心性和道德被大儒李安提升到了权力的最高境界。不知天高地厚的玉娇龙拿着偷来的青冥剑折腾江湖,心学大师加武林宗师李慕白随便捡起一根树枝,便轻易把玉娇龙降服。这里,武器被人格化,倒向了东方“天人合一”的哲学层次。
  雷神托尔面临的问题跟玉娇龙一样,抱着愤青思想的同时又掌握着权力资源。愤青在我这里是正面意义的愤青,与抵制家乐福和悼念萨达姆、卡扎菲的人无关。老国王意识到愤青从政弊大于利,是要不得的,于是开会通过了《关于托尔同志在攻打冰霜巨人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将“雷神之锤”和儿子扔到人间去磨炼培养,差不多了再收回来当国王。这是汉宣帝沦落民间的美国版,脱离不了“天命”那一套。
  武器与武功权力化的社会,体制化让人们习惯于存在的高墙、铁丝网和一切不公平。权力符号“雷神之锤”被好愤青掌握,意味着人权有了保障;被坏愤青掌握,世界又会多几个宋江或本•拉登。影片结尾雷神托尔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却对凡间的恋情念念不忘,陷入了江山与美人的难题,这时的雷神已经异化为美国公民或美国知识分子。托尔从权力与国家的宏大理想中转身走向家庭的社会细胞,开始倾听灵魂中更为细腻的声音。
  人性的丰富好比原始森林蕴藏着各种生命;权力与其配套的体系仿佛风沙漫天的戈壁滩。有一部苏联电影,大致是讲官员们在政治场合如何残酷冷漠,回家后,他们仍和妻子相拥,和孩子开玩笑。这说明,家庭生活与公共生活决裂越厉害的社会,制度的畸形程度越严重。当制度压抑人性,剔除了灵魂中的丰富性,公共领域不再出现向善的表达,道德终会走向穷途末路。
  中国也有雷神,但中国神界不喜欢愤青。《山海经》中有一个版本的雷神叫夔,夔住在东海的流波山,身子苍灰色,长着牛头人身,只有一只脚。它每次在水中现形都会掀起大风雨,愤怒时吼声如雷,威震四野。当时黄帝正在和蚩尤大战,黄帝是个实用主义者,居然雷神如此了得,我干脆把你丫杀了做成战鼓鼓舞士气算了。结果雷神真的被黄帝杀了,并剥皮做成鼓,把骨头做成鼓槌,敲一下雷声隆隆,五百里外都能听到。还有一个版本的雷神命运也很不堪。《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关,鼓其腹,在吴西。”这个有着龙身的雷神是个宅男,成不了大气候,后来被招安到气象局工作。
  两个雷神的地位都很低下,蓝领都不如,顶多一车间技术工人,天生一副受迫害的命,不可能掌握强大的权力资源,更不可能拿着巨锤铲奸除恶。西方的雷神最后获得“家庭”与“国家”的双赢,东方的雷神不是被屠杀就是自行阉割去过犬儒生活。
  回到知识分子的话题上。由于美国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较多,公民社会运作相对成熟,很少人自诩为知识分子,也不高呼“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豪言壮语。知识分子常常作为家庭角色的“雷神”出现,精英地位不明显。但在中国,传统士大夫将读书修身治国平天下视为己任,读书人虽有被贬为“臭老九”的不得志年代,但社会大体上还是认同读书人。正因为读书人太聪明,喜欢说别人不爱听的话,致使自己灾祸不断。知识人的沦落与制度的残缺互为因果,走出酱缸,还需自己起身。
  历史太厚重未必是好事,美国人把历史当做垫脚石,所以他们望得更远;我们把历史当成包袱,所以我们举步维艰。将孔庆东拉到萨义德等人面前去做横向对比,固然有失偏颇,但即使在纵向体系内,孔庆东的言行也远远压过了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底线。反思孔庆东的“暴力”、“无畏”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自身的文化。
  当前的知识人在甄别历史、反思历史上做得还不够,使命感与责任感仍需重建,我认为可以从四方面入手:第一,教育改革;第二,言论自由;第三,环境保护;第四,底层生活。已经有人在这些道路上探索,我愿走在他们走过的路上,手执微弱的烛火,或在黑暗中呐喊两声,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引用陈敏之先生序顾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中的话为本书结尾:“萧规曹随,率由旧章,只能使历史发展停滞。从来的改革,总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扬弃和否定。只有不断地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批判和改革,才能推动历史前进。现在是改革的时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c33eb0101766f.html
  
  观博随感 老贺 您的流氓证掉了
  
  “······一提起孔和尚,首先就会让人想起一句俗语:‘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说来不恭,贺序阅过,不由得也想起一句俗话:“无商不奸。”
  
  但是,贺某毕竟是书商,混迹文化圈也有些年头,铜臭虽然难掩,香水总还是有的: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文学是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写作就是坐下来审判自己。”
  
  贺某对名人名言盗版得如此麻利,想必他的初中语文老师看了一定会感到十分欣慰,只是可怜了亚里士多德伏尔泰易卜生,作古多年也难逃被书商盘剥的命运。
  
  想起中国六七十年代,小流氓撒谎时常赌咒发誓说“我对毛主席发誓!”世虽殊异,但流氓的心总是相通。观贺某序,道貌岸然动辄“人民”、“法律”、“道德”、“文明”、“灵魂”、“普世价值”挂在嘴边,何其相似乃尔。
  
  所谓三妈事件,当事人曹林华记者——就是今年那位以侮辱女航天英雄著称于世刷新妓者下流记录的好汉——曹某自己都不得不承认,事实不过是他吃了北大孔庆东教授的一个闭门羹,孔教授何曾骂他。孔不过是发了一篇微博段子而已,然而令无良记者始料未及的是,却获得了广大网民的力挺,“三妈”,成了网民对无良记者的专用问候语。我们的曹名妓,更是因为他今年的下流微博,为他家无辜的老娘赢得了无数真诚的“三妈”问候。可见,在公众心中,谁才是真正为人民说话的人——在公众心中,贺某所谓的流氓文人,恰恰不是孔教授,而恰恰是与贺某一丘之貉狼狈为奸的无良记者,这是公众对于贺某无耻谰言的一记响亮的耳光,自然,这是贺某自己主动贴上脸讨要的。更可笑的是,公众对孔教授的力挺,到了贺某的狗嘴里,偏成了所谓“绑架人民的话语权”。——扭曲阴毒如此,无怪乎公众要反抗了,正是有贺某这样以为人民可以绑架、以为人民可以戏弄的货色在,“三妈”,才会一浪高过一浪。
  
  “被流氓文化滋养大的人,灵魂始终带着洗不净的血腥味儿,脑海里总残留着提着西瓜刀上街砍人的欲念。他们钟爱‘斗’的暴力文化,相信枪杆子里出美女、黄金和玉帛……可以窥见‘流氓政治’在这个民族的文化中种下的祸根。”
  
  “枪杆子里出美女、黄金和玉帛······”能够把“人民政权”自动与美女黄金玉帛挂钩的人,其心智恐怕不需要再做更多测评了吧?电疗,没说的。口口声声所谓“普世价值”,曾某贺某可知其所自何来乎?口口声声伏尔泰,曾某贺某可知启蒙运动为何物乎?没有思想领域的反抗与斗争的启蒙运动,没有政治领域的反抗与斗争的法国革命美国独立,焉能有今日贺某曾某胁肩谄笑的普世价值?更进一步,不知曾某贺某对于某帝国在中东的一系列军事暴力行动——或者说“灾害的制造者”——作何解释?难道说某帝国、某打着普世价值旗号的战争策源地,也不幸成了“中国野蛮文化的受害者”?得了吧,作者,甭忙着猪鼻子插葱搏出位了,找你娘回炉去,赶紧的!
  
   “他的油腔滑调的调侃与美化苦难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精神贫血,甚至流露着‘青楼余毒’和学术犬儒化的倾向。在那个难忘的夏天,当孔庆东的逍遥理想被专政机器碾碎以后,孔庆东变得非常麻木和绝望,不甘寂寞的他为了体现自己的才华,终于自创“星宿派”的‘化功大法’,和司马南之流被誉为中国文化界的‘四大恶人’。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得,啥也甭说了,搬请北大孔庆东教授雄文一篇,谁是中国的良心,谁没生时妈送狗日了,观者自知:
  
  “‘独立性’不是一个透明的、抽象的东西,完全隔绝了与外在思潮和利益集团联系的独立性是不存在的。你总有一个利益和道德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便是“以天下为己任”。倘若不以天下、只以自身为己任,那么知识分子大可不必保持什么‘独立性’,大可不必抗争。既然要抗争、要独立,就应该是为天下苍生而抗争、而独立。这个看起来有些迂腐的道理很可惜近年来被知识界不断地遗忘和消解了。苍生或许是愚昧的、是可能拿着馒头蘸你的血的,但你恨来怨去,最后还是得为他们,当然也包括知识分子自己。脱离了苍生,你的独立性就极为可怜,你的声音就极为微弱,你蹲过的牛棚、挨过的皮鞭就不一定再具有受难的意义而只成为小病呻吟的笑柄。你连大众的疾苦都不“恫瘝在抱”,你还何谈‘人类的良心’呢?”——孔庆东《独立性:坚持与怀疑》
  
  请问,油腔滑调的调侃何在!美化苦难的精神贫血何在!青楼余毒和学术犬儒化何在!麻木与绝望何在!——实际上,作为一个公民,爹最想问的是,曾某贺某,您二位那张猥琐阴暗恶毒无耻被一遍又一遍抽肿的猪脸何在!
  
  做了婊子,就一定要给自己立个牌坊,以图心安,这大概是当今以公知自居者的时尚。以贺某、曾某为代表的正人君子们,总秉持着一种独特的癖好,令观者无不掩鼻,即:批发名人名言,倒卖人类理想,为自己的脸上贴金,不是子曰诗云,柏拉图伏尔泰,便是人权民主,普世价值,挂着羊头卖狗肉,假自由之名行罪恶之实,明明在诋毁污蔑,却偏要满口仁义道德,极尽恶心古今圣贤、绝倒广大网民之能事。客观公正地看,这不是恶癖,而是出于满足其自卑淫邪心理的需要:毕竟无德无才,斤两自知,除了谩骂诋毁,别无所长,只好卖弄几句名人名言,高喊几声普世价值,再摆出一副为民请愿的架势,世人皆知其伪,犹披着皇帝的新装,在公众面前装逼自慰,沾沾自喜,自以为道德的楷模,十足,可怜,可悲,可叹——省省吧,老贺,您的流氓证掉了。
  
  最后让我们再欣赏一番这位书商的裸奔吧,真是喜感十足:
  
  "反思“孔庆东现象”的同时,更应该反思我们自身的文化。孔庆东与追捧他的那帮“乌合之众”无非是娱乐至死时代的文化傀儡,是普世价值洪流下的一股逆流,也是野蛮的物质主义时代某些“文化小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场“闹剧”。孔庆东早已不是他原来的自己,也不是哈三中当年那名朴实的文学青年,而早已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仿佛来自地狱的某一个地方,成为魔鬼和邪恶的代名词,但愿这本书能为他招回不死的灵魂。"
  
  看到这里,我想每一位稍稍读过北大孔庆东教授的文章的人都会产生一个疑惑,这是一个非贺某不能解答的疑惑:“贺雄飞,你丫脑子是让驴踢过还是你妈当年让狗包养了?”众所周知,这个娱乐至死物欲横流的时代是谁造就的?不知何为娱乐至死物欲横流的人,请打开新浪首页。你丫一成天上演闹剧的文化小丑,还他妈贼喊捉贼,当今的野蛮物质时代是谁造就的,不是唯利是图的传媒业和你们每年炮制一批又一批浪费资源污染人心的垃圾读物的出版界?你丫还忝着脸谈文化?贺雄飞,你丫需要的不是反思,你丫需要的是忏悔和掌嘴,如此才能拯救您在粪坑里永生的灵魂。
  
  最后,老贺,就一篇装逼范儿的公知文来看,爹对您的文笔实在不敢恭维,回炉是对您丫的唯一忠告,为您的初中语文老师感到悲哀。
  
  另外,请你丫别再恶心犹太教了,好吗?
  阿门。
  


  前些天,在微博上看见了一本书,名为《孔庆东现象批判》。觉得很有意思,孔庆东居然混得这么好了,有人专门出书,来解析作为时代“现象”的他。
  孔庆东,无论是作为一个教文学的老师,还是一个在中华文化中有着影响力的学者,能否成为一种“现象”,能成为一种什么现象,大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我反而觉得,对所谓“孔庆东现象”进行批判,才是这个时代一种可怕的“现象”!
  
  
  我姑且认为,本书的作者是真诚的吧。先来看书。
  书名为《孔庆东现象批判》,我就很想知道“孔庆东现象”,到底是个什么现象?
  不妨咱来一起找找,这书到底是咋说“孔庆东现象”的。
  全书四章:1、言论批判——孔庆东“疯语”知多少,2、著作批判——孔庆东的纸上乌托邦,3、人物批判——孔庆东的“敌人”与“朋友”,4、现象反思——孔庆东现象的危机与出路。全书前三章都是“孔庆东”和“批判”,那么“孔庆东”和“批判”就似乎显而易见,改天有空咱再聊。咱就来找找这个“现象”。
  唯有第四章的题目,提到了“现象”和“孔庆东现象”这两个词。那我们看看里边都写了啥。和前三章一样,都没有对这本书的主要对象“孔庆东现象”做一个阐释。
  粗略统计,本章23页,大约一万五千字不到。正文里,“孔庆东”一词,出现了约44次,而“现象”一词,出现了1次,“孔庆东现象”,也仅出现了1次。在这样一个专门写“孔庆东现象”的书里的专门写“孔庆东现象”的一章里,居然没有写这个所谓“现象”——是不是写忘了啊?这还好意思说,“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学术上的探讨,思想上的交流,并无恶意”吗?首先从学术上讲,曾勋同学,就不懂怎么做学问!
  再看他的思想。既然作者“只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再看看这一章,作为作者出现的“我”,仅有11次。而行文中,他又并没有刻意将“我”隐去的意图与功力。一篇“我”微不足道的文章,怎么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美国”一词,与其他章节相比,出现的较少一些,大约9次。
  那么他又是如何来证明“我”的观点的呢?他引用了7部文史哲专著,3部文学作品和13部电影!简直是奇葩啊!而这些引用,与作者本人的关系,却是那么地娇嗔——“《聊斋志异》的繁体竖排版,是我在初中时看完的”。此句中出现了那个为数不多的“我”字,并且这一句,是为了引出一个很重要的论据——《画壁》。
  本章引用的13部电影中,作者特别将《画壁》拿出来,作为批判孔庆东的重要论据。足足用了一小节,三页多的纸,讨论了一下作者如何从这部电影里获得深刻的观点,还有是怎么理解爱情的,然后他说了两句从这个电影里体验出的“中产阶级话语权”的问题。本以为他接下来会说孔庆东如何如何,但是他没有,他似乎聊high了,把“孔庆东”都忘了,又谈了《超级战警》、《死亡实验》、《末代独裁》和《1984》几部电影的主要情节和观影感受。
  至此,全书结束。。。。。。。。
  通读全书,对于“孔庆东现象”,死也没找到一个哪怕是并不合理的阐释。我就想啊,既然作者曾勋不告诉我,那么极度吹捧他的出版家贺雄飞老师总该告诉我了吧?看了他的序言和博客,他也没提这事。那你们谁都不说,写这书是干啥呢?
  
  
  尽管奇葩,好歹是原创。
  那么,何以至此,市场上会出现这样奇葩的书呢?158千字,就是攒都得攒半个月吧,很是辛苦呢。作者如此辛苦,是为那般呢?他真的有才学到可以著书立说了吗?对孔庆东的批判,网络上多的是,可是无论大V还是小喽啰,都未能写出一篇佳作,都只是通过造谣与谩骂,才能勉强凑一篇不知道能不能称之为“文章”的东西。那些大V们都没好意思出书,偏偏一个年轻轻的小伙子能有这出书的机缘。
  再回过头,看勒口上的简介,堂而皇之地写着“被著名出版家贺雄飞誉为‘余杰第二’”。这就似乎明白点了,原来是要比余杰还二。全书充斥着一种关于“美国”的诡异气氛,随便一翻,就能看见“美国”一词,崇高无比,一切美好;而与之相对的,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说中国文化就是恶臭的“酱缸文化”。曾勋同学,努力地将自己向“美国式公民”靠拢,热爱美国式生活,并“建议孔老师花20块钱买两张美国经典电影200部光盘,随便挑几部看,可能会对美国电影有崭新的认识。”(P37)如此努力地趋向美国生活,就必然导致他奋力阉割自己身上不可磨灭的中国文化部分。尽管他没有余杰的才学,但他向着余杰走去了。阉割之后,若练不成葵花宝典,仅仅是对于他个人来讲,后果都将是非常可怕!
  
  他批判“孔庆东现象”(尽管写书的时候写忘了),然而他并不知道什么是“现象”,更不知道这背后的本质是什么,甚至当他自己成为这种现象的牺牲品时,他都浑然无知。
  
  这本书的出版,有着一个十分险恶的时代背景。舆论在不停地轰炸北大。什么北大校长下跪,什么北大淫棍太多,什么北大教授诱骗少女,要求北大开除孔庆东……
  而北大是什么?北大是当今仅有的一些,还能堂堂正正保持中华文化的地方!你认为全国上下的“国学热”就是讲中华文化吗?那是因为缺失,才要提出来讲,并且这些“国学”永远充满着异国情调。
  这舆论将矛头指向北大的时候,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指向的正是中华文化。
  这现象背后的本质,就是有一股势力,要不断地诋毁中华文化,阉割我们民族的文化,让我们一个打击接着一个打击地丧失民族自豪感,甚至丧失民族感!当这卖国主义旗帜飘扬的时候,我们终于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附庸,一心想坐稳了美国的奴才!
  
  我觉得,一方面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出了问题。人们变得越来越没有学问,而任何一个没有学问的人,都可以“笔墨丹青皆通”,都可以站出来,肆意批判任何学者。
  另一方面,是所谓“普世价值”的舆论导向,这是更可怕的。这被书商所利用,尤其是贺雄飞这样心狠手辣的奸商。他号称曾与孔庆东是朋友,如今又及其赞许曾勋。对于商人来讲,自然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要在利益驱使下,就可以和任何人成为朋友,也可以和任何朋友决裂!
  当这种阉割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成为舆论的导向的时候,依附于这个价值之上的文章,便有了商业价值。于是,曾勋同学,在这样一个时机,邂逅了贺雄飞。他不需要有太多的才学,只要能看些美国电影,看一些浅显的学术著作和文艺作品,就可以被打造成“黑马”。
  且不说价值观的认同与否,就说利益。正是因为孔庆东没有改变他中华文化的立场,在这样一个时代成为了能赚钱的“普世价值”的逆流,贺雄飞才与他决裂。贺雄飞既然能跟孔庆东决裂,那么谁敢保证,你所谓的“余杰第二”就能永远地合作下去呢?并且余杰的例子就摆在眼前!
  普世价值通行,贺雄飞把你当作炮灰打出去,连具全尸都不能留下!
  普世价值不通行,你的“笔墨丹青”,都将沦为恶臭的“酱缸文化”,贺雄飞会把你的残骸狠狠地踩在脚下。
  贺雄飞没有是非观念,只有利益观念。而我希望,曾勋同学是能有自己的判断力的。观念受我们的教育,阅读和自己的判断影响,会有不同,但是人的立场,是自己选择的。你真的以为贺雄飞就是你的伯乐了吗?
  
  
  在这个凉薄的时代,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有诸如曹林华、王牧笛、曾勋这样的青年,一个个地成为了“普世价值”的牺牲品。更有贺雄飞这样的奸商们,践踏着这些青年的残骸,只为他们自己获得那亮而削薄的金钱。
  有人说,当今的年轻人将注定成为这个时代的牺牲品,那么,就只有青年人自己的觉醒,才能为自己心中的铁屋,撕开一线光明。然后在这微弱光明之中,为更年轻的人们,肩起黑暗的闸门。这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作者先生,看了介绍知道你博文多学。现在请教一个小小的问题:您怎么看待你妈被强奸的问题。具体情况:你妈被强奸后,一律师公益给你妈辩护,可是你做的确实来评价这个律师的头发和鞋子。就此问题请你问完你妈的感受后再答复大众。


  快写《月子2》吧!村头厕所可没纸了。。。。。。
  
  经典台词:(1)那是相当……(2)凑合过呗,还能离怎地。(3)没有新闻的领导不叫领导,没有绯闻的名人那算不得名人,做人难,做女人难--做一个名老女人……难!(4)女人嘛,对自己下手就要狠一点。(5)搭专机来的?是,搭拉砖拖拉机过来的。(6)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7)(剪彩)剪完就禽流感了,当时死了一万多只鸡,最后送她个外号“一剪梅”。(8)人家唱歌要钱,他唱歌要命啊!(9)快写《月子2》吧!村头厕所可没纸了。(10)你大妈已经不是6年前的你大妈了,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孔庆东跟余杰都让我极端反感,包括早些年呼声甚高的摩罗,这堆货色摆在那里,就如把历史兄对他们的评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完全是个笑话,现实的物质利益,说的太准了


嗯,跟在历史兄后面出五毛。
以前看孔庆东在百家讲坛讲鲁迅和金庸的时候还觉得他挺有才的(就像当年司马南在《实话实说》里讲伪科学时一样,崔永元有一次演讲的时候说了一句“在当年我和司马南关系还不错的时候”我觉得颇有深意),但后来看到此人在新浪上的行径,着实觉得恶心。如果说他代表“无产者”,也只能代表“流氓无产者”。其实他谁都不代表,只是为了出名而跳梁而已


孔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最近在看《老子》,我觉得中国有必要重新审度 孔子和老子,对目前中国,哪个更有意义。


无为有治,有为乱治。不要什么时候都要求有序而为,不要什么事都试图从历史记载中寻找答案。我还是相信那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会比一代强。


孔庆东 司马南是正义的代表,反对的人不是有险恶用心就是败类。人民支持他们两人


哈哈,作者原来是条独裁的蠢狗,只敢删帖


“昔日鼓吹wg,我便wg。时下宣扬普世,我便普世。不问何为正义,我只要投机,出人头地。”你不觉得你的逻辑很奇葩吗,难道个个都像孔庆东那样与普世为敌,表现自己的特异和反动?


分析的还是不错的


马甲的如此明显,也难为你了。


我的书还在途中...........


俩字,狗文。


屁文更准确吧。


这书我看过了,确实和你说的一样,作者简直就是个狗屁,甚至比起那些自称美分的人的水平还低,我估计他想借助这本书得到美国的移民把,哈哈。不过我相信,在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下和目前国学文化大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人一定能重拾国学书本,从国学中寻找中国发展和崛起的新篇章。


不错,孔狗给您多少工资啊?


孔庆东真是养了一群好狗。


孔和尚一些话是有些道理的,人们不大喜欢他,是他的腔调。是他大帽子在手,和他相争,肯定是错。且错误的性质会很严重,该充军杀头。我是穷人,但我宁愿不要他来为我代言。


请广大网友为劳苦大众想想,我们作为奴隶,有人替广大人民说话,就得罪狗崽子们!要出名也可以,学学甘XX,不要拿全国劳苦大众的底线和伤口来戏弄!上网总是要留下痕迹的,被激怒的劳动人民是要找你算账的!


孔老师代表了没有话语权的劳苦大众,批判孔老师就是挑战整个劳苦大众阶层,就是与劳苦大众为敌!


你妈肯定是被强奸过,才会来请教这个问题


据百度百科:蚂蚁是完全变态型的昆虫....如果不是他(她)们家祖辈乱伦混交、野合,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孽种—其心态如婊子,其语言如泼妇—满口恶毒,屁股里还扎着一根针!


这只蚂蚁太恶毒,出言无状如荡妇,有朝一日下个崽,男盗女娼总怪物!


万恶死蚂蚁,卑鄙下流极。行为似疯狗,语言如放屁。道德尽沦丧,斯文全扫地。若非西门男,定是河间女。 祖宗蒙其羞,亲友为之弃。父母染沉疴,子女常悲戚。文界有此魈,社会无正气。善恶终有报,只争早与迟!


他个孔二B有什么权利代表劳苦大众,你个蚂蚁二B更是垃圾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