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编 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作者:

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编  

页数:

545  

内容概要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2012-201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系列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物流成本前沿问题考察报告,物流网络的内涵分析,物流产业辨析,我国现代物流产业政策体系研究,基于SCP框架的中美物流产业对比分析等,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书籍目录

物流经济 考虑碳配额差值的选址一路径一库存集成问题优化模型与算法 供应链融资业务中钢材质押贷款质押率设定的VaR方法 中国物流企业经营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时空分异探析 基于物流经济联系的首都圈一体化发展研究 基于极效率DEA的集装箱港口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价值网的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机理 统一授信存货质押业务中贷款定价的Stackelberg博弈 物流管理 大规模突发事件应急物资配送决策模型构建与求解 基于理性预期均衡的两级物流服务供应链订单分配模型研究 基于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 基于可靠度的应急物资投送方案决策研究 军民融合现代军事物流体系中地方物流供应商“搭便车”行为监管机制研究 双向道德风险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委托代理分析 物流园区双性变量DEA效率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 基于调整路线的“后运输问题悖论”思考 应急物流标准体系研究 成熟期快速时尚品物流分销网络多周期选址一分配模型 基于柔性生产的生产物流平衡策略研究 基于市场营销的分布式物流仓储体系建设研究 供应链管理 “关系”对供应链关系质量及合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供应链管理中的柔性化研究框架:基于价值构造的视角 制造业供应链多阶碳足迹的构成研究 基于复杂性供应链脆弱性研究 回购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基于直觉模糊数加权均值和加权模糊度排序的物流园区选址研究 基于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优化的营销产品设计 物流技术与工程 基于路径的网络流控制应急疏散模型与算法 汽车零部件运输包装尺寸标准化研究 基于嵌套问题的半圆轴瓦单元化装箱设计与物流容器选择 车外综合温度条件下的典型冷藏车厢内热稳定性研究 工时定额原理在现场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大学生组 基于Shapley值法的逆向物流收益分配模型研究 基于PPS—PPR粒子群算法的配送路径优化问题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流节能减排政策模拟研究 基于RFMT的物流公司大客户营销策略研究 基于云服务的供应链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节点需求动态变化的应急物流网络配送问题研究 附录 第十一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获奖论文名单 物流文献检索(2011一—2012年) 广西玉柴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二)信息能力差异 现有文献一般认为,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差异是影响信息共享的一个重要因素是(Forster和Regan,2001)。叶飞和徐学军(2009)针对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供应链伙伴间信息化水平落差会显著地影响到信息共享程度。但这些研究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应用跨企业信息系统(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的基础上的。由于中国农产品经营者大都缺乏对信息系统的认知,更鲜有跨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即使各合作方事实上存在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上的差异,也并不会直接对双方的交流/信息共享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按照Zand(1972)提出的动态信任模型,信任的产生过程是一个由初始信任期望与信息共享(交流)的互动:初始信任期望与信息共享存在着因果关系,同时信息共享又会强化初始信任。Butler(1999)进一步认为,初始信任是可控的,参与者在初始信任期望下进行信息共享,初始谈判的有效性与可以共享的信息量相关。这种观点隐喻了存在一个期望的可共享信息量,当谈判双方存在信息技术(能力)落差时,落后的一方对可共享信息量就存在较大期望,而领先一方也可能借助自己的技术(能力)优势,期望获得进一步信息优势。这种可共享信息期望是客观存在于谈判形成合作合意之前的,亦可认为包含于Zand的信任期望之内。在不同“关系”条件下,参与者会产生出不同的信息共享期望,这时,双方存在的信息技术落差就会影响其对共享信息的期望(初始信任期望),最终影响信任。因此,本文提出合作方之间存在的信息能力差异会在“关系”对信任的影响路径中起到调节作用的假设: H2:信息能力差异会对关系与信任的相互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 (三)“关系”对供应链关系质量因子的影响 事实上,违约与稳定性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大量文献显示,造成违约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成员间缺乏信任,再加上契约精神的缺失,当守约成本较高时,就容易产生机会主义。同时,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关系”文化取向非常明显,运用这种“关系”可以帮助供应链成员提高资源贡献度和运作协调程度。 另外,从早期的研究文献开始,信任就被认为是影响组织间关系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并指出也是影响成员间互动、关系承诺以及信息共享关键因素(Anderson和Nares,1990;Rin9和Van,1994;Alvarez等,2003;Ballou,2007)。


编辑推荐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2012-2013)》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