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郭菊娥 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07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

郭菊娥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1984~1999年数据资料的实证研究获得如下有价值的结论:①我国货币供给冲击是引发GDP和物价变化的主要原因且效果显著,货币政策在中国不具备中性,我国经济增长是货币供给支持型;②信贷配给机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③基础货币的总量和结构与央行备付金利率、一年期再贷款利率、一年期金融机构贷存款利差和实际存款准备金率高度相关;④我国正负货币供给M2的实际值扰动在10%的置信度下对GDP

书籍目录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背景与意图
1.1.1选择、困惑与挑战
1.1.2深思、目的与意义
1.2研究回顾与观点述评
1.2.1西方货币政策理论与调控实践的观点述评
1.2.2我国货币政策研究回顾与观点述评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思想与方法
1. 4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货币政策数量效应理论与中国货币政策运行效果的实证检验
2.1货币政策数量效应理论与启示
2.1.1凯恩斯学派
2.1.2弗里德曼货币学派
2.1.3合理预期学派
2.1.4宏观金融博弃理论
2.1.5借鉴与启示
2.2货币供给影响的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与应用研究
2.2.1因果关系测算检验的方法技术
2.2.2中国货币供给冲击影响的因果关系检验与特征分析
2.3货币供给动态影响效应的测算方法与应用研究
2.3.1脉冲响应函数与预测方差分析技术
2.3.2中国货币供给动态影响的测算模型估计与测算结果分析
2.4小结-中国货币供给冲击影响效应显著
第三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实践的实证分析
3.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与启示
3.1.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概述
3.1.2借鉴与启示
3.2中国货币政策机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制剖析
3.2.1信贷配给机制与“倒逼”和“漏损”的运行机理
3.2.2利率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工具
3.2.3汇率机制与国内经济迂回
3.2.4银行“惜贷”与企业“慎贷”行为的运行机理
3.3中国货币政策经济变量传导的数量效果检验与特征分析
3.4小结-信贷配给机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变量选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4.1发达国家选择货币政策调控变量的实践与启示
4.2货币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选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4.3操作目标与中间目标选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4.3.1基础货币与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关系
4.3.2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4.3.3货币供应量与总产出和物价的关系
4.3.4利率与货币供应量、总产出和物价的关系
4.4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变量体系的现实选择
4.5小结-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目标为M2、操作目标为基础货币和利率
第五章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选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5.1中国货币供给运行效果的“对称性”特征分析
5.2“相机选择”与“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5.2.1博奕假设、模型与决策规则
5.2.2“相机选择”与“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5.3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现实选择与运行机理研究
5.3.1货币政策目标重点变化时的信息披露效应分析
5.3.2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现实选择与运行机理
5.4小结-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应选择以“单一规则”为主,“相机选择”为辅的有效融合方式
第六章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运行机制研究
6.1动力机制
6.1.1经济动力机制
6.1.2社会动力机制
6.1.3动力机制的运行模式
6.2约束机制
6.2.1平衡机制
6.2.2社会、市场和自律机制
6.2.3约束机制的运行模式
6.3决策机制
6.3.1央行信息优势机制
6.3.2货币供应量确定机制
6.3.3调控方案确定机制
6.4调控机制
6.4.1信息反馈调节机制
6.4.2递阶二级结构调控机制
6.4.3监督与奖罚机制
6.5小结-和谐运行机制
第七章总结
7.1主要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结论
7.2作者的创新工作
7.3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