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学泰斗
2006-1
中国金融出版社
邓加荣
341
无
错批了一个人,多增了三个亿。 一个人,言人之言者易,言人之所欲言者难,而言人之所不敢言者,就更难了。 民国以来的监察院,也算是言官衙门了,可是却没有听见他们的声音。仔细一看,原来言官的嘴巴给堵住了,只顾了吃饭,就顾不上说话了。马先生不是言官,可是他那张嘴巴实在令人钦佩。因为不管吃饭不吃饭,他都一定要说话的! 重庆《新华日报》为马寅初六十岁辰送去的寿联是:“不屈不淫征气性,敢言敢怒见精神。” 耄耋之年,马志在报上写文章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因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 马老百年后,他的墓前有一幅挽联写得好:马老师在旧社会不畏强暴,敢怒敢言,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国仁敬重;先生为新中国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
邓加荣,吉林省靖宇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理事。
主要著作有,报告文学集:《君子兰之谜》、《死里逃生记》、《台风眼里漏下的小船》、《童话里的冬天》,传记文学:《马寅初》、《孙冶方传》、《南汉宸传》、《林巧稚传》、《六小龄童的艺术与爱情》、《经济学家传奇》,长篇历史小说:《刘罗锅断案故事》、《湛第瑞》,散文集:《古诗意境追踪》,电视连续剧《刘罗锅断案传奇》、《南汉宸》、《淡黄色石榴花》、《龙泉行》,曾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学作品奖。
楔子 首倡曲突徙薪者谁?一 博士论文篇二 北大与五四三 上海金融界四 “我在职一天”五 国破山河在六 慎勿厌清贫七 枳棘成而刺八 横刀向天笑九 挥泪别重大十 坐账无鹤鸣十一 恨不抗日死十二 跟共产党走十三 红梅的品格十四 较场口暴行十五 又作狮子吼十六 星五聚餐会十七 愤怒的元旦十八 坐牢我也去十九 浙大讲坛上二十 又回到北大二十一 慧眼识真机二十二 为国献良谋二十三 “大小团团转”二十四 风云突变幻二十五 是哪家的马?二十六 使我忘世难!二十七 春雷惊百岁尾声 一颗伟大的心脏马寅初年谱
书摘马老怀着千万缕说不尽的乡思乡恋和一腔火热的为国为民极尽风雨绸缪的感情,急匆匆地回到家园故里,回到了阔别了八年之久、自从抗战炮声一响就离开的杭州之家——法院路三十四号故屋。这个小庭院有个雅号,叫作“竹屋”,因为院子里有几竿摇曳着青枝翠叶的竹子。他爱这些竹子,因为竹子有一种高尚的品格,他就是为着涵养这种品格才栽种下它们的,为了像古诗里说的,能在千花百草凋零落尽之时,可以在朔雪寒天里看到它那不屈不挠的枝叶纷披的影子。今天.他又回到这窗前翠影轻摇的竹屋里来了,不过,经过了八年多的离乱,小院无主,空落苍苔,现在已是家徒四壁,室内的家具早不在了。无奈,他只好托人临时买了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和一张木板床。与那些发胜利财而归的人成鲜明对比,他是在人们想象不到的简陋中复归的,许多邻人望着他的寒苦样子都感到有些诧异。 马老一回到杭州,立刻就被记者们给包围了。已经关闭了多年的“竹屋”的房门,又被接踵而来的人们给敲开了。《东南日报》、《青年日报》、《民报》、《西湖夜报》的记者不断地找上门来。多年的铁窗生活和半生的坎坷境遇,使得老人的爱与憎更加鲜明了。他崇仰真实,妒恨谎言。因此,当一贯以造谣而闻名的中央社记者来访问他时,老人便显得异常地冷淡。 中央社记者让马老谈谈对目前经济状况的观感。他不屑一答地说:“昨天经过上海时,曾对《大公报》记者说过几点意见,想已在报端上发表,你大概已经看过了吧?”记者又问他对浙江经济状况的意见,他说:“我久在大后方,对浙江情况不甚了解,无法发表意见。”记者又问他在杭州可否作一次经济问题的演讲,他回答日:“尚非其时!”记者又问他今后作何打算,他说:“拟在上海教书。这次来杭州,是为探望久别之故里,过一周后就准备返回上海。”那个记者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后,只得怏怏而别。 P173-174
马寅初教授毕生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稳定物价、控制人口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科学、人口科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记录了我国经济学泰斗马寅初的生平事迹,让人感动!
无
好书,好传记
作者拍着当权者的马屁歌颂马老,文字水平相当于高中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