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路径选择

李新 中国金融
出版时间:

2008-5  

出版社: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新  

页数:

133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平稳的增长态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民间金融,特别是农村民间金融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血缘”、“地缘”和“业缘”为纽带的三种典型模式,即浙闽模式、晋陕模式和东北模式,涌现了民间自由借贷、民间集资、民间合会、私人钱庄、农村合作基金会、典当行、互助会、储金会等多种复杂的组织形式。应当承认,农村民间金融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整个经济和金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也存在诸多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不规范性,即组织治理结构不透明、业务经营处于半地下状态、存贷风险难以控制等。 本书以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出路在于规范发展,并且认为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路径,首先应当从规范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人手,奠定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产权制度基础;其次要规范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商业化经营管理模式,为我国农村民间金融铺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后要规范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法律政策,完善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基础环境。 从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分析,笔者认为农村合作银行是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创新突破口,其原因在于:首先,我国农村合作银行的产权明确、制度规范,有利于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其次,我国农村合作银行的合作性质保留自然人(如农民)的所有权,使农村合作银行在服务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有了产权上的保障,同时,合股性质(如设置投资股)则有利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提高资本经营效率;最后,我国农村合作银行的银行组织性质适应农业产业化、整个经济转型、金融商业化的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提升自身竞争力。

作者简介

李新,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博士、深圳证券交易所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后、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曾在北京市税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圳证券交易所工作。2000年赴荷兰进修、工作,2002年赴奥地利,参加萨尔堡论坛。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资本市场、财政金融政策以及转型经济。参与(主持)国家和北京市社科基金、全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省部级课题11项,参加北京市属高校学术创新团队1个。在《财贸经济》、《金融研究》、《税务研究》、《财政研究》、《经济参考报》、(《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中国税务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英文著作(合著)1部,中文专著(合著)6部,译著(合译)1部。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第一节 民间金融的理论研究及概念界定 第二节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概况 第三节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最新发展第二章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 海外农村民间金融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第二节 我国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分析第三章 我国农村合作银行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农村合作银行的股权结构问题概述 第二节 农村合作银行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农村合作银行股权结构的特征第四章 我国农村合作银行法人治理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农村合作银行法人治理问题概述 第二节 农村合作银行法人治理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农村合作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特征第五章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的规范与完善 第一节 企业价值与法人治理 第二节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的规范与改进第六章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 第一节 国外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 第二节 金融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 第三节 贷款风险定价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 贷款商业化定价的基本方法第七章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 第一节 信用风险度量的方法 第二节 信用风险与风险溢价的度量第八章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差异化经营策略 第一节 贷款的成本一收益分析 第二节 贷款风险定价体系 第三节 贷款的差异化定价策略 第四节 贷款定价基础性工作的完善第九章 构建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基础环境 第一节 健全金融立法,促进农村民间金融合法化 第二节 实行金融约束,优化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空间 第三节 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体系稳定 第四节 加强制度配套建设,保障农村民间金融发展 第五节 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实现自我监督自我保护结束语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路径选择 PDF格式下载



还算可以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