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济增长、经济自由与不良贷款

李宏瑾 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

李宏瑾  

页数:

239  

前言

  自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以来,不良贷款和金融风险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从而成为理论界持续关注与研究的重点课题。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为了寻求对改革成本的补偿来源与对体制内产出的金融支持,迫切需要在短期内通过某种金融产权形式的扩展来聚集和支配随着改革进程而不断分散化了的国民收入(或储蓄)。国家垄断的金融产权形式在储蓄动员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它能够按照总量原则(即总成本等于总收益)迅速且大量地提供储蓄存单。国家所需要的对改革成本的补偿资金来源与金融支持需求是通过国有金融组织边界的扩大而实现的。这是1978年我国金融完成由“财政主导型” 到“银行主导型”的制度变迁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弱财政,强金融”的体制结构的大背景。但是,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对储蓄资源的渴求无法等待有效率的竞争性金融制度的自然成长,而只能依赖国有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这一最实用的制度安排,这也就是金融体系在既成功动员了用于经济发展的储蓄的同时又积累了大量不良债权的自然逻辑结果。

内容概要

《经济增长、经济自由与不良贷款》将微观金融中的“风险一收益”命题扩展至宏观层面,通过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跨国经验分析,指出经济增长应该容忍一定的失败风险,作为项目失败的反映, 不良贷款比率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经济增长、经济自由与不良贷款》进一步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论证了制度因素(主要是经济自由) 对不良贷款的重要性.这对于理解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增长和不良贷款的变迁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作者简介

李宏瑾,男,1978年生。2003年获吉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世界经济专业),200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金融学专业)。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担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金融发展、货币理论与政策、房地产。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在《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编著1部、合著1部、译著1部。作为主要参与研究者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人民银行重点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并担任《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经济评论》等杂志的审稿人。

书籍目录

摘要 1 引言: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制度  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   1.1.1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1.1.2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  1.1.3 金融的功能与经济增长  1.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1.2.1 跨国截面研究  1.2.2 时间序列分析   1.2.3 面板数据分析   1.2.4 国别地区层面的实证研究   1.2.5 金融结构:银行主导还是市场主导   1.2.6 实证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果性和金融发展指标的度量  1.3 金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制度层面的分析  1.4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1.5 本项研究的创新之处  1.6 研究写作安排 2 不良贷款、经济增长与经济自由  2.1 问题的提出  2.2 理论模型  2.3 实证检验   2.3.1 数据及其来源   2.3.2 检验结果   2.3.3 制度质量排序   2.3.4 制度质量检验:经济自由及政府拥有的银行资产占比   2.3.5 不良贷款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性  2.4 小结 3 经济增长与不良贷款  3.1 经济增长各阶段不良贷款的特征  3.2 经济增长各阶段背后的制度性因素——经济自由的作用  3.3 经济增长与不良贷款——时间序列样本的实证分析   3.3.1 数据来源及说明   3.3.2 统计性质及平稳性检验   3.3.3 回归结果  3.4 小结 4 经济自由与不良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宏观视角分析  4.1 问题的提出  4.2 利率管制与银行不良贷款的一般性分析  4.3 一个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模型   4.3.1 经典的拉姆齐模型与利率无关性   4.3.2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双代表性个体经济   4.3.3 利率管制化条件下的双代表性个体经济   4.3.4 利率市场化对不良贷款的影响  4.4 利率管制、道德风险与不良贷款  4.5 经济自由化的次序、金融约束和不良贷款  4.6 小结 5 经济自由与不良贷款:管制寻租的微观视角分析  5.1 问题的提出  5.2 管制寻租与不良贷款的一般性分析   5.2.1 管制寻租与经济效率   5.2.2 金融腐败与不良贷款  5.3 一个管制寻租的理论模型   5.3.1 基本理论框架   5.3.2 解决对策   5.3.3 不同对策的效果比较  5.4 金融腐败与不良贷款  5.5 金融管制与不良贷款的案例分析   5.5.1 存款保险、金融系统性风险与不良贷款   5.5.2 对美国金融管制与不良贷款的考察  5.6 小结 6 中国的金融制度变迁、经济增长与不良贷款  6.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经济自由  6.2 对中国不良贷款的实证分析  6.3 中国金融制度的变迁   6.3.1 赶超战略下的金融制度安排及其蜕变(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   6.3.2 金融制度的初步完善与市场机制的引入(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6.3.3 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制度的健全与完善(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6.4 中国金融制度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7 全文总结  7.1 全文综述  7.2 本研究的不足及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1 引言: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制度  在经济学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直是被人忽视的领域。就微观经济学而言,在Afrow—Debreu的一般均衡框架下,在自由竞争、信息充分、完全市场和理性假定下,每个厂商和个人的利润和效用最大化,那么市场的每个均衡都将是有效率的,资源将得到有效的配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也表明,如果偏好满足局部非餍足性,消费、产量和价格是竞争性均衡的,那么资源配置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任何瓦尔拉斯均衡配置都是帕累托最优的,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似乎无关紧要。就宏观经济学而言,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要素禀赋、技术函数以及人力资本等变量,金融的作用似乎只是动员储蓄,而在早期的增长模型中,储蓄率也仅被视为外生和固定的变量。①金融一直不是发展经济学和增长理论所关心的主要问题,甚至发展经济学的早期论文中很少有人讨论过金融的作用,Lucas甚至指出,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过分强调”(over-stressed)了。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经济增长、经济自由与不良贷款 PDF格式下载



比那些充数沽名的书要好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