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高墙与鸡蛋

林少华 红旗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红旗  

作者:

林少华  

页数:

201  

字数:

201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小资教父”林少华的精锐美文集。
  这—次,林少华摆脱了他的“老伙计”村上春树,开始独自引吭高歌。那声线除了唯美之外,却出人意料地犀利、高亢、深沉,带着他沉甸甸的对现实、文化、生命的思考和焦虑。
  他愿意做一位以良知为标枪的勇士,去射穿限制人们自由的那无形的高墙,去歌颂一切精神存在的可能性和丰富性,去卫护自由。
  从大而化之的命题,到细部入手的感性风景,少华君仍然用他那迷倒千万读者的文笔,通过《高墙与鸡蛋》,述说着自己的故事和感悟?

作者简介

  林少华,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祖籍山东蓬莱,生于吉林九台。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曾在暨南大学、日本长崎县立大学任教,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外国文艺》编委等职。居青岛。著有《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落花之美》、《为了灵魂的自由》。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以及《心》、《罗生门》、《金阁寺》等日本名家之作凡五十余种,广为流布,影响深远。无论翻译或创作,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情思之美始终是其明确的指向和追求,笃信美的不二与永恒。

书籍目录

序言
Chapter 1 镜中文胆
 为了破碎的鸡蛋
 谁是知识分子
 钱学森世纪之叹
 何必拔自己的根
 假如我的研究生当保姆
 大学:警惕“自我官场化”
 为何我们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
 NBA、GDP与农民的知情权
 油菜花与商品楼
 鸡蛋、牛奶与道德感
 院士:纸巾的1/2~1/4
 1.7个亿:最贵的荷花
 所幸。村上只有一个
 乳汁与甘蔗汁
Chapter 2 梦回桑梓
 书籍与牵牛花,我的精神家园
 曾经的怕?永远的爱
 父亲的遗物
 人生意义于三姑
 “副省长谁知道!”
 三十五年的梦
 清晨的蛙鸣
 关东的雪
 四合院里石榴红
 邂逅冻梨
 卖杏的幸福
 假如院里有两棵柿树
 除草机和野菊花
 混凝土不是土
 “伊甸园”的果
 数学秀才的叫卖声
 寂寥之美
 杏花与乡愁
Chapter 3 夜雨书灯
 之于我的书,之于书的命运
 《挪威的森林》“生日”纪事
 村上春树:虚无中独舞
 爱——人的α和ω
 重返修养
 唯美关照下的欧美风情
 捡拾细小的快乐
 丰子恺与竹久梦二之间
 风流何以绝代
 “南京”:我们永远的痛
 诺贝尔文学奖和《山楂树之恋》
 南子有水平
 新《三国》:价值观的错位
 片山恭一:村上春树没意思
 三岛由纪夫为什么自杀
 《非诚勿扰》在日本
 日本:圆周率是3
 写得有趣的日本
 鲍鱼和“鲍鱼师傅”
 绵软中的尊严
 文体中的黛玉
 炸香的太阳
 诗意与激情中盘升的灵魂
 远去的身影,民族的灵魂
 一片冰心在玉壶
Chapter 4 浮世彼岸
 假如有一间教授室
 珍稀之男生
 南开有个张伯苓
 之于我的高中和高中校服
 那一刻让我内疚
 餐桌对面的易中天
 电脑与人脑
 世博:看与不看之间
 热情的极致是随意
 这就是河南人
 自驾游“经典”镜头
 细节决定感觉
 3000万新娘何处寻
 NHK骨骼透视图
 代不成沟
 性饥渴与书饥渴
 逆其不自然
 美景与美感
 高考季节的大学问答
 大学老师的修养
 我的文学翻译之路
编后记:两个林少华&“锐写作”

章节摘录

版权页:何必拔自己的根事情本来过去有些时日了,但至今仍不时有人来信或在网上问我《挪威没有森林》是怎么回事。之所以问我,自然因为我是《挪威的森林》的译者,我自然尽可能回答。毕竟不是什么叫人愉怏的好事,老实说,答得很累。事情并不复杂。2003年夏天我在东京时,上海译文出版社沈维藩先生(拙译村上作品的责任编辑)用E-mail发来一部长篇小说的若干章节,说有人模仿村上或“林先生译笔”续写《挪威的森林》,嘱我“奇文共赏析”。我粗粗看了一遍,回复说品位不高。不料,翌年5月赫然冒出一本《挪威没有森林》。于是“奇迹”和魔术一同发生了:未出国门的这部中文小说成了“总印量高达600,000册感动日本的十大好书”之一,原来的男作者成了日本女作家福原爱姬兼译者“若彤”,并宣称村上春树“是她梦中的神秘情人”及“灵魂导师”,“此书被日本传媒称为‘一封公开出版的情书”云云。显然,这是一次典型的文化恶搞。光搞外国的大概还不过瘾,近来又开始有人恶搞本国的《西游记》了,硬给石头块里蹦出来的孙猴子找了漂亮的女朋友,给“五世元阳未泄”的唐三藏来了个“一夜情”,使得本来就够热闹的西天取经路上搅成了一锅粥。对此,做梦都想拍电影版《西游记》的六小龄童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明确批驳其纯属胡编乱造,“有的人还觉得好笑,但我的心在流血。我觉得搞笑可以,但绝不可以拿这种文化遗产来搞笑。年龄大的观众可能知道这是瞎编的,但不懂事的小孩就把这些恶搞当作吴承恩的原著了。这对我们的文化遗产来说,是最大的悲哀。”其实,更可悲哀的是这种恶搞现象已不是个别现象,而在整个文化界“流窜”开来。忽而“大话”,忽而“戏说”,忽而“水煮”,忽而“揭秘”,闹得乌烟瘴气,甚至成了时尚。无论庄严凝重的二十四史,还是举世公认的古典名著,无论字字珠玑的唐诗宋词还是约定俗成的四字成语,都有人狗尾续貂偷梁换柱。或许有人反驳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形式进行文化启蒙有何不好?与时俱进地给传统文化注入富有时代感或现代性的血液有何不好?可问题是,通俗不等于低俗,启蒙未必要稀释,喜闻乐见亦不能同哗众取宠划等号。而时代感或现代性也绝不意味着搞笑,动辄同“一夜情”之类新玩艺儿挂起钩来。毫无疑问,任何形式的传达或表演都是一种信息,都有可能让观众、听众在哄笑声中接受和认同制造者的观点。而当其观点是荒唐无稽的东西的时候,对于文化遗产必然是“最大的悲哀”。之所以产生这种文化恶搞现象,说到底,无非利之所趋。有些人声称同民众接轨、同现代接轨、同国际接轨,其实不外乎同市场接轨、同收视率接轨、同门票接轨、同书的销量接轨,即同钱接轨罢了。说起来,中国文化、中国知识分子也真可谓不幸,摆脱思想禁锢没几年就遭遇了市场经济,很快被钱禁锢了。或许又有人反驳说,社会如此,世风如此,大潮如此,文化界和知识分子又怎么可能置身其外?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但问题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就是要在覆巢之下成为完卵并保护完卵。否则要知识分子干什么?要文化干什么?身为知识分子尤其知识精英,难道就不晓得文化搞笑的结果,只能使几经摧残后已然风雨飘摇的传统文化在廉价的笑声中彻底沉下水去?就不晓得这样会拔掉自己的根?拔掉自我认同的根?别人想拔掉我们的根倒也罢了,费解的是这回我们竞要自己动手拔掉自己的根!退一步讲,如果中国知识分子只能以搞笑这一形式取悦于世俗社会,放弃为民众提供更高层次精神食粮的使命,那么除了说明中国知识分子已经浮躁和堕落到可悲的地步之外,还能说明什么呢?我们动不动就说同国际接轨,那么国外是怎样的呢?就西方人来说,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通过阅读原始文本——而非改编文本——如荷马史诗、希腊哲学以及莎士比亚的文学名著等原著来增长智慧学识。法国有专门机构管理名著的改编,谁都休想利令智昏地恶搞《悲惨世界》这样的经典之作。美国甚至把意识形态上本应势不两立的《共产党宣言》同荷马的《奥德赛》、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伦理学》、 《圣经》、奥古斯丁的《阡悔录》同样列为大学一年级通识课的必读书目。其目的当然不是鼓动学生推翻资本主义,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经典来学习,使学生认识思想和社会的多元性。斯坦福大学的经典导读课还排出《论语》、《道德经》、《孟子》、《庄子》。就是说,西方人特别重视以经典阅读这一形式实现文化传承,用以培育国民的伦理素养、精神境界和文化能力。也有一大批公共知识分子参与其中,为社会提供价值导向,引领国民走向深刻与崇高。日本人对自己的经典和传统文化同样怀有尊崇和呵护之情。众所周知, 《源氏物语》是日本乃至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对于这部文学经典,日本人从未搞过“大话”、“戏说”之类,更不曾改编得啼笑皆非。说起来,日本人改编了《三国演义》(日本习称《三国志》),改编了《西游记》——尤其后者近来几乎改得面目全非,正作为11集电视连续剧在日本热播——偏偏没有改编《源氏物语》,大多时候只是将其作为以考据为主的学术研究对象,政府也对此予以鼓励和资助。不但资助本国学者,还资助国外有关学者和学术研讨会。究其原因,窃以为很大程度上在于日本认为《源氏物语》所表现的所谓“物哀”乃是日本文学的“根本精神”和传统审美意识“日本美”的内核。一句话,那里有日本和日本人的根。而那是不允许随便触动和戏说的,不允许使其变成媚俗的浅薄的东西,更不允许用来搞笑,即不允许自己拔自己的根。西方人也好,同为东方人的日本人也好,为什么人家就能对自家古典、对传统文化保持足够的严肃、恭谨、虔诚和敬畏,而我们偏偏热衷于不伦不类的戏说和搞笑?赫胥黎曾预言文化迟早消亡,消亡的原因是文化沦为“搞笑”。另一位名叫尼尔·波兹曼的西方人写了一本书——《娱乐至死》,直译是“把我们自己娱乐死”。难道我们中国人当真要通过搞笑把自己娱乐死不成?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近几年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国民素质一直是“拖后腿”的指标。个中原因固然一言难尽,但忽视传统文化涵养国民精神水源的功用而热衷于文化恶搞,至少对提高国民素质没起好作用。

媒体关注与评论

林少华是有底气的教授,除了翻译家身份之外还是位作家。他的散文秀丽好读,文字的音韵节奏非常舒逶。笔下透出对人生的善意,而又机警、睿智,思想火花四下飞舞。  ——《文汇读书周报》村上春树的主要译者林少华,是八十年代后我国日本文学界出现的高水平的中青年翻译家。……林少华的译文,体现了在现代汉语上的良好的修养及译者的文学悟性,准确到位地再现了原文的独特风格。可以说,村上春树在我国的影响,很大程度依赖于林少华译文的精彩。  ——《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


编辑推荐

《高墙与鸡蛋:林少华精锐美文集》:流淌《挪威的森林》美文的笔尖,漫卷林氏独立思想风暴,让村上春树的“味道”来得更猛烈些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高墙与鸡蛋 PDF格式下载



知道林少华是因为接触村上春树,一下子就喜欢了上了林少华的文字。本书是“小资教父”林少华的精锐美文集。这—次,林少华摆脱了他的“老伙计”村上春树,开始独自引吭高歌。那声线除了唯美之外,却出人意料地犀利、高亢、深沉,带着他沉甸甸的对现实、文化、生命的思考和焦虑。   他愿意做一位以良知为标枪的勇士,去射穿限制人们自由的那无形的高墙,去歌颂一切精神存在的可能性和丰富性,去卫护自由。 从大而化之的命题,到细部入手的感性风景,少华君仍然用他那迷倒千万读者的文笔,通过《高墙与鸡蛋》,述说着自己的故事和感悟。


给发过来的这本高墙与鸡蛋是盗版的

当当的良好印象毁于一旦

希望以后可以别这样了


林少华的书,听完他的讲座以后买的,非常好的一本书。


林老师一直翻译村上,这次出的这本散文杂文集,很好的传递了林老师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不再仅仅是一个传递者


非常喜欢林老师翻的村上版本。。林老师的书当然支持啦


听过一次林老师的讲座,林老师说话都非常有文采。。。书也不错


值得一看 非常有触动的作品


21天才到,不得不说太太慢了。看了一点,书倒是不错


书很好,1天就收到了


林少华是一名优秀的日文翻译工作者,他专门翻译村上春树的作品,有一种现代感。而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这本书简直帅极了,文笔细腻,视角在一定高度上,评论了当今大学体制和一个学者眼中的纯粹的东西,还有对社会的剖析,既有趣生动,又文笔生花,我非常喜欢!


喜欢关于大自然和书的那些文字,真诚流畅,读着舒服。另外,一些关于翻译的话也十分有启发性。


纸张并不是很好,不过不影响阅读。对于这个价格,还算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