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可靠性、安全性与质量保证
2002-10
电子工业出版社
黄锡滋编
249
420000
无
本书主要介绍了软件质量及可靠性的基本概念、软件的可靠性设计、软件测试、软件可靠性预计模型、软件与硬-软件复合系统结构模型、软件系统安全性分析、程序的复杂性与可靠性分配、软件维护、软件的质量保证等。
本书不仅力求反映本学科国际上的新动态,同时也介绍了我国专家近年的一部分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书适合IT产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科技人员、质量及可靠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的教材。
第1章 绪论 1.1 计算机软件的“虫灾” 1.2 软件可靠性发展史第2章 软件质量及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2.1 软件及软件工程 2.2 软件的质量 2.3 软件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2.4 软件错误软件故障及软件失效 2.5 软件可靠性模型的概念第3章 软件的可靠性设计 3.1 基本策略 3.2 需求分析 3.3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3.4 查错和改错设计 3.5 容错设计 3.6 案例分析:阿丽亚娜5型火箭软件设计的反思第4章 软件测试 4.1 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 4.2 静态测试 4.3 结构测试 4.4 功能测试 4.5 软件排错 4.6 软件测试技术评价及现状第5章 软件可靠性预计模型 5.1 JELINSKI-MORANDA模型 5.2 几何递减模型 5.4 SHOOMAN模型 5.5 MUSA执行时间模型 5.6 G-O非齐次Poisson过程模型 5.7 Littlewood贝叶斯排错模型 5.8 Nelson模型 5.9 错误植入模型 5.10 非线性回归预计法第6章 软件与硬-软件复合系统结构模型第7章 软件系统安全性分析第8章 程序的复杂性与可靠性分配第9章 软件维护第10章 软件的质量保证附表1 正态分布分位数表附表2 检验的临界值(Dng)表附表3 错误植入模型区间估计表
为了给我国的软件可靠性研究和应用增添一砖片瓦,于是以原书为基础,重新编写一本适应当代软件可靠性发展水平的新书的设想油然而生。与此同时,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和电子工业质量与可靠性培训中心为了适应和推动我国IT产业的发展,也急需一本实用的软件可靠性教材,用来提高IT产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科技人员、质量及可靠性工程技术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和工程应用能力。
为了给我国的软件可靠性研究和应用增添一砖片瓦,于是以原书为基础,重新编写一本适应当代软件可靠性发展水平的新书的设想油然而生。与此同时,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和电子工业质量与可靠性培训中心为了适应和推动我国IT产业的发展,也急需一本实用的软件可靠性教材,用来提高IT产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科技人员、质量及可靠性工程技术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和工程应用能力。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