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文明论集
2006-2
朝华出版社
宋镇豪,郭引强,朱亮,蔡运章
350
600000
无
《西周文明论集》是一部值得向关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读者推荐的好书。 在这部书里,诸多专家学者对西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从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年代学等等 学科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考察,讨论了一系列前沿性的学术问题,读后一定会得到稗益和启发。 周代是我国古代文明达到繁荣昌盛的时期,传统的礼乐制度,以至学术文化,无不在这时定型奠基, 从而孔子说:郁郁平文哉,吾从周。古代文明的高峰出现于东周,即春秋战国时代,但东周的种种都可 溯源到西周,不了解西周,对于东周的认识难免陷于肤浅。况且东周的文化固然光辉多彩,就国家政治而言,则是西周归于衰落分裂的结果,因而当时很多有识之士以恢复西周局面作为职志。理解东周礼崩乐坏形势之所以形成,追本求源,还必须找到西周。 我常说,研究古代和观看空间一样,越远所能获得的信息越少,形象越觉模糊。现在大家认识古代,有通过文献栽籍和考古工作这样两条途径。一般称有较多文献记载可以凭依的时代为历史时期,没有文献记载,只能依靠考古的时代为史前时期。很多人知道,近年外国有些学者,把史前时期与历史时期之间文献记载不足、需要大量考古工作补充的时代,叫做原史时期。如果把这一观念移用于中国古代,原史时期应该在什么时候起讫,是很需要斟酌的问题。比较简单的想法,是将夏商周三代都划归这个时期,但东周文献已经很多,例如《春秋》经传记事系统详明,其纪年有日食纪录征验,是外国原史时期罕有的。西周的情况则不相同,虽有《诗》、《书》、《易》等文献,究竟史缺有间,作为原史时期的发达阶段是适当的。 因此,我们要探索上古历史文化的秘蕴,最好是由西周着手。西周与东周相衔接,所以研究者可以从东周,特别是春秋时的种种材料出发,以上溯到西周,这样可以避免凭空揣测的弊病。试以历法为例,在《尚书》和金文中保留有不少西周的历日,涉及的问题,如所谓月相,即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等,久已成为疑难,但初吉等在春秋仍有孑遗,两者历法总应有一定的共同点。以对春秋历法的认识上推,就不会对西周,尤其西周晚期的历法有太大的误解。 这种上溯的方法还可进一步推广。在对西周的历史文化和各项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有较多了解之后,也就得到了上溯到殷商的可靠基础。自18四年甲骨文发现鉴定以来,殷商的研究吸引了广大学者群,出现了大量论述著作。其中商周文化的异同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无论大家怎样看,要深入探讨殷商的历史文化,不能不凭借西周的研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的各方面研究表明,商周文化间的共同性恐怕超过差异性,也就是说因大于革。假如这一观点不错,研究西周所能为研究殷商提供的助力便更大了。 以上所说西周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读者不难从这部《西周文明论集》的许多文章中体认出采。有的论文综论西周社会制度或文化发展,有的论文专研一国一族,甚至历史、考古、器物、文字的特殊课题,然而大多以古代历史文化的整体作为背景,上及夏商,下到东周,都有密切的关涉。《论集》把几篇论及殷商的论作列于书尾,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近,西周历史、考古的研究有很引人注目的进展,今年初陕西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的发现,在金文中证实了西周王朝的整个世系,也唤起大家对西周的更大兴趣。相信西周历史文化的研究,在近期将有更明显的进步。
序 1 试论周初分封与华夏国家社会的形成2 西周社会形态研究 3 周王朝的王畿 4 周初实行分封制度因果论 5 关于西周政体的再探讨6 关于西周初封燕的几个问题 7 西周文化与文明形成的考古学探讨8 商周文化比较研究 9 西周王陵何处觅10 试论洛阳西周墓随葬的原始瓷器11 西周洛邑工业概述 12 湖北省西周考古的主要工作和收获 13 西周昭穆制度与金文中的“康宫”问题14 西周青铜铜方鼎初论 15 西周青铜壶研究16 邳其簋再现及相关问题 17 洛阳新发现西周火焰纹铜镜考略18 西周诸侯国的青铜礼器19 北国铜器初论 20 西周应国青铜器研究 21 台湾所藏西周铜器的几个问题22 洛阳西周铸铜技术试析23 谈茹家庄窖藏青铜器的造型艺术——兼论青铜器动物圆雕艺术与功能24 论西周孝友文明的基本特征、社会作用及对后世影响25 论射的礼仪化过程——以辟雍礼仪为中心26 两周人口的增减及分布的变化 27 西周的“女子称姓”28 有关西周“六师”、“八师”的若干问题29 有关“卿事寮”问题的再探讨30 西周时期齐国的军事制度初探31 初论西周邢国史及相关问题32 西虢史迹考略33 西周时代的重量单位 34 玉器与周人的社会生活 35 周族与西戎 36 《国语》天象的初步考查 37 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38 关于成王的纪年39 论陶寺朱书陶文与卦象文字40 卜辞伊尹考41 卜辞中的“周”42 关于周原四片卜甲的几点看法编后记
无
非常喜欢的一本西周专业书籍,很有学术价值。不过无意深究历史的最好考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