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为天奇石选
2012-3
朝华出版社
于瑞军
142
《食为天奇石选》是一本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图册,内容是于瑞军收藏的观赏石,其中有肉食类、粮食类、瓜果类、蔬菜类、面食类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看后令人大饱眼福。这些奇石不仅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也有着地质学、矿物学和美学等学术价值。
于瑞军,中国观赏石协会会员。1966年出生,男,汉族,研究生学历,国家公务员。曾经先后在《中华奇石》、《中国文物报》、《收藏家》等刊物发表多篇赏石文章。其收藏的以"红烧肉石"为代表的食品类观赏石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高度评价,多次在国内石展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中展出。
前言
序一
序二
(一)肉食类
001 红烧肉
002离娘肉
003怀安熏肉
004虎皮肘子
005炖肘子
006霸王肘块
007五花肉
008 扒肉条
009元宝肉
01O猪蹄髓
011 腊肉
012 猪后座
013 烧肘子
014 猪头肉
015 火腿肉
016 牛排
017 牛肉丸子
018 烤肉
019 牛肋条肉
020 家炖牛骨
021 海参
022 炭烤牛肉
023 牛肉干
024 盐水鸭掌
025 牛肝
026 卤水凤爪
027 羊腿
028 烤羊排
029 羊腩
030 羊脑
031 羊蝎子
032 寒羊尾
033 苏尼特羊
034 羊腰子
035蒙古肉肠
036 蒙古血肠
037 风干肉
038 炖羊肉
039 奶酪
040 驴肉
041 驼峰花肉
042 牛臀肉
043 鸭血
044 酱烧鲫鱼
045 红烧鱼块
(二)粮食类
046 大米
047 小米
048 黑米
049 玉米
050 高梁米
051 糜米
052 红薯
053 棒渣
054 鹦哥绿豆
055 东北大豆
056 黑豆
057 红小豆
058 蚕豆
(三)瓜果类
059 西瓜
060 水蜜桃
061 苹果
062 新疆葡萄干
063 红枣
064 乌梅
065 荔枝
066 桂圆
067 脆枣
068 宫廷蜜枣
069 海棠蜜饯
070 板栗
071 黑瓜子
072 白瓜子
073 油炸核桃仁
(四)蔬菜类
074 菜花
075 黑木耳
076 冻豆腐
077 口蘑
078 蚝油香菇
079 冬虫夏草
080 咸鸭蛋
081 松花蛋
082 青豆
083 挂霜花仁
084 坝上粉团
085 茄子
086 冬瓜
(五)面食类
087 夹心蛋糕
088 香河肉饼
089 玉米摊黄
090 巧克力奶油蛋糕
091 黄油干层酥
092 果酱脆皮酥
093 巧克力脆皮蛋糕
094 生日蛋糕
095 馕
096 糖烧饼
097 咸烧饼
098 小米锅巴
099 黄糕
100 饺子
五 后记
版权页: 插图: 我看到于君收藏的红烧肉石,在质、形、色上与台北故宫肉形石有着极大的区别。如果从专业角度来看,实事求是地讲,于君藏红烧肉石的确是原汁原味、不加修饰的天然肉形石。而台北故宫的肉形石是经过加工、烧染的。笔者不揣冒昧推测,此石可能是清代苏州盛行的"琥珀烫"工艺处理过的,虽然似为当今餐桌上的东坡肉,但已失去石头的原生质色感。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但也不能否认二者是同出于内蒙古阿拉善的造化之物,可谓是"天下肉形石,本是同根生",此其一。 其二是提供了两岸肉形石的历史线索。据于先生讲,他曾经接待过一位专程前来欣赏其红烧肉石的内蒙古石友。这位石友是国家观赏石鉴评师,他说: "这块红烧肉石包浆自然、皮壳油润,没有足够长时间的把玩不会有这种效果,应该说是一块‘老石头’。这类肉石和台北故宫的东坡肉石的石质相同,应该说都是阿拉善那个地方早些年被人采集的。"同时这位石友还透露,阿拉善现在还有老人知道台北故宫肉形石的有关情况。此事也引起了内蒙古阿拉善盟政协委员、阿拉善和硕特旗第七代札萨克亲王多罗特色楞嫡孙达兰太先生的重视。为此,达兰太先生做了一系列的调查考证工作。他首先找到并拜访了当年在阿拉善王府担任笔贴式的图布吉日格勒老人。图布吉日格勒说:"关于玛瑙奇石的进贡,古有定制。阿旗成立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上不设盟,直属朝廷理藩院管辖。清宫为阿旗规定,每年腊月二十三之前,必须向清宫敬献贡品,俗称年礼,蒙语称‘察圪米德’。贡品种类很多,但水晶、玛瑙石是必须有的。其实玛瑙就是散落在戈壁滩上的各种形状的玛瑙奇石。像于先生收藏的这块红烧肉石这类老石头,过去都是王府的东西。那些东西过去老百姓不能捡,采集玛瑙是王爷的特权。但王爷自己不加工,主要用来进贡,进贡的主要目的是向清廷表示臣服恭顺,这个制度一直保留到民国时期。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东坡肉石,就是我们王府当年的贡石。达理札雅王爷说过,那是我们阿拉善第二代王爷阿宝进贡的。"之后,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情况,达兰太先后走访了达理札雅王爷的副官、后人,以及旗博物馆原馆长等人,所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即台北故宫肉形石是当年阿拉善王府进贡到清宫的。达兰太先生办事认真严谨,还专程到山东威海市,拜访了91岁高龄的塔祉华(阿拉菩亲王达理札雅的妹妹、清皇室载涛外孙女)。这位当年王府的格格看了于先生收藏的红烧肉石的图片和资料后,说了一番这样出人意料的话:"我三哥(达穆林旺楚克)1947年去了台湾,走的时候只带了些金银细软。很多他平时爱的东西,如玉器、瓷器、玛瑙等贵重物品,都没带走。其中有一块玛瑙石,肉皮红色,上面有毛孔,比豆腐块大点,他平时很喜欢,想带走,但他的二姨太(李黛茜)顾忌‘石沉大海’,不让带,说带石头不吉利。今天看到于先生收藏的这块红烧肉石,和那块玛瑙肉形石一模一样,应该说就是那一块。睹物思人,这太让人激动了!这说明三哥的在天之灵还庇护着王府的宝物,没有让它消失。" 达兰太先生调查考证的相关资料,在《内蒙古政协》刊物中有详细记载。这些情况表明,大陆的红烧肉石和台北故宫的东坡肉石,应该是都出自当年的阿拉善王府。 其三,奇石收藏的健康发展,要有正确的文化理论指导。奇石收藏的对象不是用科技手段加工制造的,而是天然的石头。但玩石头的人都承认石头也有灵性,可以相互沟通、心领神会,同时还可感受天公作美的无穷魅力。与书画、陶瓷、玉器等人工制品有所不同,奇石是人类收藏活动的特殊分支。由于它无需购置材料加工制造,广大群众均可参与。很多人经常到山谷或河滩采石,只是下点功夫、花点时间,无须别的什么投资,就可能采集到满意的石头。这个特点促使奇石收藏发展极其迅猛,队伍迅速壮大,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这种大好形势,从表面看来,是一种在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的自发活动,但其实不然。从深层次看,是我国历史久远的石文化和赏石崇石传统使然。譬如,东晋陶渊明以片石醒酒;唐代自居易酷爱太湖石,"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 (《太湖石记》)。宋代有米芾拜石的故事,称其爱石为"石兄"。无独有偶,北京故宫的御花园内现在还陈展着一块图案为"米芾拜石"的奇石,此石可能是明、清时期贡人内廷的。由此可知,皇帝也是爱好奇石的。宋徽宗赵佶时期的"花石纲"更是家喻户晓。南宋杜绾编写了《云林石谱》,为奇石有谱著录的开山之作。明清时期各种奇石的谱录层出不穷,最著名的便是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该书图文并茂,摹画了从南唐开始见诸史籍图谱的一百多种名石奇峰,还收录了历代许多有关奇石的诗文。
《食为天奇石选》由朝华出版社出版。
老爸非常喜欢 价格也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