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芝麻与百合

约翰·罗斯金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

约翰·罗斯金  

页数:

154  

译者:

王浩  

Tag标签:

无  

前言

现在我已是年过半百之人,除非以后老糊涂了,否则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我仍会坚持自己一贯的原则。我打算整理出版我作品中的一部分,因为我觉得它们虽然历经岁月却依然正确,并且会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依然对读者有价值。然而,在出版时,我不打算全部修订,因此做了一些删减。我这样的老者是跟不上现在的潮流的,写作风格上也一定会和现在的年轻作家有一些不同,我认为按照年轻人喜好的语言风格去整理旧作无疑是浪费时间,我并不认为把一些内容省略掉是不明智的决定;另外,在我以往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急就章,虽然它们都是真实的,有的甚至也成了老生常谈,但是也没有保留的必要了;还有一部分有关宗教的作品,我当时的想法是这一类的作品比较有深度,我自己写得也比较认真,尤其是在表现宗教的坦诚和无畏方面,我下了一些功夫。但是现在看来,我是错了,因为我自己所了解的宗教知识是很有限的,不管是教派和教义,都显得很狭隘。

内容概要

芝麻,不是一个开启阿里巴巴财富之门的咒语,而是一个隐喻。任何一个追求品位生活的青年(尤其是男青年)都应该掌握通向智慧宝库的钥匙,那便是亲近经典、分享激情。 百合,是圣洁的象征,代表了女性的忠贞与纯洁。首先要培养女性的外在美,但更要注重她的学识、个性和情感的锻造,她的魅力体现在自身、丈夫和孩子的幸福程度上。 生活中有很多悖论,不要让这些谜团破灭我们的憧憬,让希望的光亮不会因为不可抗拒的岁月而暗淡,用艺术来点亮未来。

作者简介

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英国著名作家、艺术史学家,维多利亚朝代最伟大的艺术评论家。毕生推崇艺术之美与社会功用的合二为一,曾深刻影响过王尔德的思想,被尊为“美的使者”长达半个世纪。其代表作除《芝麻与百合》外,还有《近代画家》、《建筑的七盏明灯》、《野橄榄花冠》等。

书籍目录

新版作者序第一讲 芝麻开启国王的金库第二讲 百合装点王后的花园第三讲 生活之谜及其艺术

章节摘录

第一讲 芝麻开启国王的金库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一块芝麻饼——还有十英镑。——卢安奇《渔夫》首先我想请求大家谅解,因为今天晚上我要演讲的题目有些泛泛。事实如此,我所说的国王并不是大家知道的哪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我说的金库里也没有任何的金银财宝;我要谈论的是另外一种财富,虽然它也是物质类的,但绝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些。我曾经想过,就像带朋友去名胜古迹游览那样,先拐弯抹角,然后再突然进入妙处,那种感觉才更具冲击力。但是我也知道,要想让一个人耐心听自己毫无兴趣或者不知所云的演讲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还是决定开门见山,而不把自己最想让你们知道的隐藏起来。毕竟这是一个公开演讲,我不愿意让我的听众感到疲乏。我今天要说的国王的金库,就是指隐藏在对我们有益的书本中的财富,以及我们怎样发现、积累我们的财富,我们又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财富。这个话题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我不想把这个问题讲得面面俱到,我只是把我一些心得体会来与大家分享。现如今,各类科学飞速发展,教育也是如此,不管是在方式上还是方法上,抑或是教育的层面和深度上,较之过去可谓一日千里。文学对人们的影响层面也更加广泛,每当我看见人们对身边的这一切陷入沉思时,心中那种想法的触动就越来越强烈。作为一名教师,我与很多不同层次的学校都有一点联系,因此我也有机会接触到来自各个阶层的青年,并有幸收到很多家长的来信。这些信件中,包含了很多父母对子女教育问题的见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父母们,尤其是母亲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生活态度”的教育放在了首位。父母们总是把“能胜任某种‘工作’的教育”当成目标,而且会一直如此教育下去。但是在我看来,他们都忽略了一种本身就非常好的教育,他们甚至连“正确的教育方式”这种概念都很少涉及。他们坚信的是,通过教育可以改变子女的命运,改善生活,他们更实际一些,“通过教育可以让我的儿子穿着更体面一些,在他去拜访别人的时候,可以自信地按响别人的双门铃(可能是富裕家庭的一种象征)并最终可以让自己住上有双门铃的房子。总而言之,教育可以使人生进步。我们所祈求的,我们唯一祈求的就是这样。”父母们却从来没有去设想一下,假使有这样一种教育,它本身就是“人生的进步”,而没有了这种教育,那结果只有“毁灭”。如果父母们能正确认识并接受教育本身,那么他们就会发现其实教育的给予和获得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难;相反,如果他们误解了教育本身,那么他们是不会欢迎这种“毫无价值而言”的东西的。我不否认,在我们这个国家,忙碌的人们最想要的就是“人生进步”,因为这是最现实最平常的想法。我不想批评这种想法,至少它够坦白够直接,父母们总是直言不讳地把这种想法灌输给他们的子女。我只是想和大家讨论一下,这种想法都包含着什么?或者说它的意义何在?在现实中,这种“人生进步”最直观的解释就是在社会中获得一份别人认为体面的工作,在与人的交往中得到认同与尊敬。请不要误会,我说的不是把这种“进步”简单地理解成赚钱,而且还要别人都知道你赚了钱;也不是把它仅仅理解成实现了某种伟大的目标,而且还要让人知道你实现了这个目标。我要说的是,我们想要的是别人的理解和认同,渴望的是鲜花和掌声。对这种渴望,我们可以理解成是那些成功人士唯一的不足,也可以理解成那些尚在努力的人首要的需求,一句话,那就是人类思想意识里最原始最强烈的欲望。人类一切的动力根源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扬,就像一切罪恶的根源来自对肉体的欲望一样。对于这种原始而强烈的欲望,我并没有打算予以否定或认同。我只是想客观地让你们了解它是怎么成为我们为之努力的基础的,尤其是在现代文明中。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虚荣心,为了满足虚荣心,我们必须去奋斗,去成功,并以此来得到慰藉。虚荣心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每当我们的虚荣心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还要冠冕堂皇地称之为“伤了自尊”,其实自尊就是人类最大的虚荣心。我们还会用肉体上的疼痛来形容虚荣心得不到满足的那种痛苦——“致命伤害”。虽然我的医学常识不那么丰富,但我知道在医学中“致命”通常是指那些病人膏肓或者遭受巨大伤害、命不久矣的事情,大家可以想象到那种痛楚。也可以想象出虚荣心带给人们肉体和心灵的强烈刺激。虽然大家心里会有些不舒服,但是我相信大家都会认同我的观点,虚荣心确实是我们思想和行动的一种主导动机。举例来说,水手都想做到船长的位子,他们想当船长并不是仅仅因为他比别人更胜任这个职位,他还想让别人称他为“船长”。同样,牧师想成为主教,并不是他认为自己的能力超群,可以帮助教区的人渡过一切难关,他最想的还是人们称呼的那声“大人”。王子希望扩充疆土,或者臣民都想成为国王,他们最原始的动机并不是要造福于民,而是想有更多的人称呼他“国王”。这就是我要表达的,虚荣即“人生进步”的原始动机。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社会阶级,在社会中有不同的地位,但是对我们来说,它的实际含义都是那种改善的附带结果,也就是能努力成为人们说的那种“人上人”。我们都希望如此,而实际上我们并不是真的有这种需求,或者真的就要成为“人上人”,而是因为那种虚荣心让我们希望身处其中,我们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人上人”的被关注程度。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可能会认为与我今天的演讲无关,你们会原谅我暂时的跑题吗?我要先得到我的听众的允许才能继续下去,我并不在意你们是否真的支持或反对我的观点,我只是要做到心中有数。现在我很好奇,我想知道你们是否认为我把人们努力奋斗的动机说得太卑微了。今天的演讲我不想讲得太深奥,我想讲得通俗一些,好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因为在我以往的文章中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在我谈论“政治经济”时,我曾经提到人类的行为动机中可能包含真诚与慷慨这些美德,但是人们却都摇头对我说:“我可不那么觉得,人性中哪还有这些东西?你认为人性除了贪婪和妒忌之外还有别的吗?人们是不会被别的感情支配的,如果有,那也是出于职责的约束。”所以,我要先得到你们的认同,然后再从我们行为动机的大小来谈论。我认为期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是我们寻求进步的最大动机,而那些真心喜欢某种工作或职位则是次要的——赞成我这个观点的请举手。(我看到大概有十二只手举起来,听众总是有一部分人不愿意当众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有一部分听众我认为是他们不相信我是当真的。)我是非常认真的,我希望知道你们最真实的想法,我还有一个相反的问题来问你们。赞成真心喜欢某种工作是主要动机而期望被别人赞赏是次要动机的,请举手。(只有一只手举起来。)恩,我已经知道答案了,我知道大家都是比较赞同我的,看来我今天的演讲还不是那么庸俗。现在我换一种方式,我不再提问,而是我大胆地假设你们都承认真心喜欢是次要的或者是第三重要的动机。我假设你们希望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或者是为了获取某种实际的利益,这种思想虽然是次要的,间接的,但它的确是很多人的真实思想。  你们会真心承认,凡是真诚的人都想去谋求一份体面的工作和受人尊敬的地位。不管他们的朋友是否都是学识渊博的智者,他们都有此想法,谁也不愿意和傻瓜白痴为伍。朋友的可贵、同伴的作用不是我今天要讲的,这些不言而喻的道理我也不在此重复,你们都会承认,我们希望我们的朋友都是以诚相待,周围的伙伴充满了智慧。照此看来,只要我们谨慎地选择我们要交往的朋友和伙伴,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这其中得到快乐和利益。我们希望如此,但是我们真的能选择到这样的朋友吗?又有几个人能有这种能力?换句话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我们生活和接触的圈子就那么大,我们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呢?我们接触的圈子完全是出于需要和机会,是很狭隘的,我们不知道我们下一个认识的人会是谁,而在我们有需要的时候,又有多少认识的人在身边呢?对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来说,上层社会那些才华横溢或智慧非凡的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上层社会的圈子只是偶然对底层的某个人开放。也许我们会在演讲中看见一位大学者,或者是在某个学术活动中瞥见某位科学家,如果幸运的话,他还可以回答你一个问题。我们也许有机会缠住一位高官,让他跟我们说上几句话,但是那些话是欺骗性的,他说了反而让人更不愉快。又或者我们有机会被特许给公主献上一束鲜花,或者得到王后对自己一个和蔼的微笑。我们对此充满期待,甚至不惜用尽自己大把的岁月,燃尽自己的激情,耗光自己的精力去追求。而在我们忙碌追求那些的时候,一直为我们敞开大门的却是另外一个圈子,这个圈子里的人不会理会我们的身份、地位,只要我们愿意,他们都乐意倾听和诉说。他们用自己最完美的语言来和我们交谈,把自己最贴心的事情与我们分享。这个圈子里的人们友善而真诚,并且一直在我们身边等候——那些社会名流,达官显贵也在这里乐而忘返,他们不是要接见谁,而是希望被这里的人接见。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地点可能就是我们的书房或者简陋的接待室,我们却对此视而不见,我们甚至都不愿意去听他们说一句话。你们可能会告诉我,或者仅在心里想,我们对那些“高尚人士的冷漠”——他们会认为请求我们的接见和倾听是丢脸的——他们在心里看不起我们,或者对我们不屑一顾——显露出的热忱,都是有原因的:我们所渴望和追求的不是他们的言论,而是我们熟知的那些人的面容。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假如你们躲在某位达官显贵或社会名流的屏风后面,你们看不到他们的面容,但是却可以听见他们谈笑风生,侃侃而谈,你对此不会感到欢呼雀跃吗?而屏风从四折叠成两折,你们可以藏身于书架之后,你们可以每天倾听最智慧的人高谈阔论,发表成竹于胸的见解而不是信手拈来的闲言碎语一这种卓然的地位,如此典雅的内室,你们却视之如草履!或许你们会辩解说,我们更想听实实在在的人说话,听那些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对此更有兴趣。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真人真事也不会在随意的交谈中讲得完美,只有在其文章中才可以把事情叙述得更好。不过对你们的这种辩解我表示理解,这也是影响你们行为的动机,如果你们更倾向于这种只存在于一时而不是那些可以恒久流传的作品——也就是我要说的——书。我把书分成两类,一类是可以恒久流传的书,另一种就是当前的书。我这样分类并不是依据书的内容好坏,不是人们想的那种好书可以传世,我说的是种类的差别。好书既可以是当前的好书,也可以是恒久流传的好书;同样当前的书有坏的,而恒久流传的书也有坏的。大家可听起来可能会觉得有些乱,我有必要做一个说明,再继续我的演讲。


编辑推荐

《芝麻与百合:关于男人、女人及生活的艺术》:牛津大学历史上最经典的演讲,再现古典的英伦生活态度和审美风情。读书不过是打开一扇美的窗子,重要的是用它来关照自己的生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芝麻与百合 PDF格式下载



书面很精致,是硬质的,内容还没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