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启功杂忆

鲍文清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

鲍文清  

页数:

216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3年年末的时候,我接到一份寄自北师大的请柬,说是要召开启功的书法学国际研讨会,请我去参加。我不是书法家,他们可能是想到我是启功先生多年的忘年交。对先生我极是崇敬,曾多年筹划要为启功先生写“传”的缘故。说到写“传”,是我多年的梦想,我觉得像启功这样的学者,如果不能给他写一部“传记”,将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为此,我曾多次向他做过试探,可是启功的想法却与我大相径庭。我当即反驳说:“不对!在我看来,您是一位中外知名的大学问家,您不但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还是北师大从教几十年的教育家,在语言、文学、诗词创作、古书画鉴定等方面都是大家,在中国名人传记中,少不了您这大学问家!”启功听了却不激动,慢条斯理地说:“你一上来说了这么多的‘家’,我实在担当不起。我说的都是实在话,我是个普通人,‘传记’之类就免了吧!再说让我回忆过去那些伤心事是很痛苦的,提起来就禁不住要掉眼泪,何必再去翻箱倒柜呢!疮疤都已经长好了,就不要再去揭它了。记得1979年咱们刚认识时,对你约略说过我的家史,当时,我几次止不住流了眼泪,我看你也是流着眼泪听,流着眼泪在记着,难道你还嫌不够,要我再痛苦一场吗?还有必要再重复一次、二次?”他又自问自答地说:“到了现在这把年纪,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不要再去揭旧的疮疤了。”真是这样,自从启功向我第一次谈起他鲜为人知的家世后,他便很少再向别人谈起。那次,关于写不写“传记”的谈话中间,我第一次与启功争论起来,最后他看我实在很执拗的样子,就换了一个角度。用很和缓的口吻说:“你看过一本《胡适杂忆》吗?那种写法似乎是可取的,就是你不要听别人胡说,你把你在一旁看到的一些琐事加几句评语写下来,叫别人去慢慢品味吧。”我说:“那不就成了时下流行的‘戏说’了吗?”他说:“你不要看别人怎么说,只要根据自己所见秉笔直书就行了,一家之言嘛!”我茅塞顿开,老先生绕着弯子给我出了一个主意,他的潜台词是说,实在要写,你就写一本类似《胡适杂忆》这样的书,写你从旁观察到的一些琐事,把我当作一个普通人来写吧!于是,我们的争议停止。我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从一个老图书馆里借到了一本20世纪50年代台湾出版的,纸张已经有些发黄的《胡适杂忆》。这本书是胡适的几位老朋友从不同的侧面写的胡适一生轶闻轶事的杂忆,所说的事情虽小,但十分中肯精到。我看了这本书以后,觉得他们写得很平实,确有值得借鉴之处。从此我熄灭了写“传记”之火,心中却埋藏下写《启功杂忆》的念头。一晃差不多二十年过去了,启功先生年事已高,常有这样那样的小恙,为了使先生安心疗养,我少有打扰。这次北师大召开的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为我再次提供了与启功先生见面、谈话的机会。会上国内外著名书法家云集一堂,对启功在书法上的成就众口一词地称道,不免又勾起了我埋藏心头的想为先生写点什么的念头。回到家后,我把二十多年来与启功相处的资料一一摆上书案,开始了这本小书的写作。

内容概要

  《启功杂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启功先生形象。作者与启功先生交往二十多年,本书是她根据亲自采访启功了解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写成的,介绍了她亲眼所见的启功鲜为人知的一面。他的家世、恩师、贤妻,他的劫难、病痛以及为人处事的个性。全书以朴实的文字,真实自然地记录了启功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对命运、磨难、名誉、地位、金钱的超然态度。透过作者包含情感的文字以及六十余幅珍贵照片,我们可以真切地了解一位历经坎坷却性格开朗,成就斐然令人感动的启功先生。

作者简介

  鲍文清,女,资深编辑、记者。自1955年起,历任《大连日报》、北京《俄文友好报》、《俄文友好周刊》、《人民中国》、《中国建设》、《今日中国》等对外宣传报刊记者。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长篇传记文学《茅盾晚年生活琐记》、《启功先生》等100余位艺术家的传记,传记文学集《文艺名人掠影》。已编辑出版著作《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评》、《董辰生京剧人物》、《魏晋墓碑》(画册文字部分)等,其作品译有英、德、日等国外文版本

书籍目录

缘起
家世
苦难
求学
恩师
贤妻
劫难
诗仙
书圣
墨宝
赝品
园丁
打格
处事
顽童
受骗
病痛
祝福
寿礼
生活
荣辱
虔诚
结尾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记得1979年咱们刚认识时,对你约略说过我的家史,当时,我几次止不住流了眼泪,我看你也是流着眼泪听,流着眼泪在记着,难道你还嫌不够,要我再痛苦一场吗?还有必要再重复一次、二次?”他又自问自答地说:“到了现在这把年纪,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不要再去揭旧的疮疤了。”真是这样,自从启功向我第一次谈起他鲜为人知的家世后,他便很少再向别人谈起。那次.关于写不写“传记”的谈话中间,我第一次与启功争论起来,最后他看我实在很执拗的样子,就换了一个角度,用很和缓的口吻说:“你看过一本《胡适杂忆》吗?那种写法似乎是可取的。就是你不要听别人胡说,你把你在一旁看到的一些琐事加几句评语写下来,叫别人去慢慢品味吧。”我说:“那不就成了时下流行的‘戏说’了吗?”他说:“你不要看别人怎么说。只要根据自己所见秉笔直书就行了,一家之言嘛!”我茅塞顿开,老先生绕着弯子给我出了一个主意,他的潜台词是说,实在要写,你就写一本类似《胡适杂忆》这样的书,写你从旁观察到的一些琐事,把我当作一个普通人来写吧!于是,我们的争议停止。我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从一个老图书馆里借到了一本20世纪50年代台湾出版的,纸张已经有些发黄的《胡适杂忆》。这本书是胡适的几位老朋友从不同的侧面写的胡适一生轶闻轶事的杂忆,所说的事情虽小,但十分中肯精到。我看了这本书以后,觉得他们写得很平实,确有值得借鉴之处。从此我熄灭了写“传记”之火,心中却埋藏下写《启功杂忆》的念头。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我这一辈子有两个恩人,一个是陈垣老师,一个是我的老伴。但他们两个都是为我窝着一口气死去的。 我幼年丧父,中年丧母,老年失去老伴,没有子女,但很舒服,什么牵挂也没有了。当右派不许我教书,我因祸得福,写了许多文章。 两次大的运动的挫折,反倒在我写东西上给了很大的动力。我认为人老处在顺境,不会有什么发展,人不可没有一个压力。


编辑推荐

《启功杂忆(最新修订版)》:启功自述心路历程,追踪20余年独家采访记录,披露一代大师鲜为人知的人生历程。限量赠送启功书法“真迹”,原版宣纸印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启功杂忆 PDF格式下载



《启功杂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启功先生形象。作者与启功先生交往二十多年,本书是她根据亲自采访启功了解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写成的,介绍了她亲眼所见的启功鲜为人知的一面。他的家世、恩师、贤妻,他的劫难、病痛以及为人处事的个性。全书以朴实的文字,真实自然地记录了启功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对命运、磨难、名誉、地位、金钱的超然态度。透过作者包含情感的文字以及六十余幅珍贵照片,我们可以真切地了解一位历经坎坷却性格开朗,成就斐然令人感动的启功先生。鲍文清,女,资深编辑、记者。自1955年起,历任《大连日报》、北京《俄文友好报》、《俄文友好周刊》、《人民中国》、《中国建设》、《今日中国》等对外宣传报刊记者。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长篇传记文学《茅盾晚年生活琐记》、《启功先生》等100余位艺术家的传记,传记文学集《文艺名人掠影》。已编辑出版著作《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评》、《董辰生京剧人物》、《魏晋墓碑》(画册文字部分)等,其作品译有英、德、日等国外文版本在启功心底的另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人是他的妻子章宝琛。 她长启功两岁,23岁与启功结婚,到启功63岁时的1975年去世,骨灰埋在启功妈妈和姑姑的墓旁。 1932年,启功21岁的时候,母亲向他提出一门亲事。启功家是旗人,按清代传统都得在旗人内部论亲。 启功当时正忙于寻找职业,根本没有结婚成家的念头,忙对母亲说:“我现在事业还没个定向,为什么要这么早结婚呢?”母亲说:“你父亲死得早,妈守着你很苦啊,你早结了婚,身边有个人,我也就放心啦。'’启功是个很孝顺的儿子,母命难违,考虑了一下便对母亲说:“行啊,人,只要妈看着满意就行啦!”母亲和姑姑为他相中的这位姑娘叫章宝琛。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启功家祭祖的日子——1932年3月5日,母亲和姑姑便叫章宝琛过来帮忙。正是这次相识,二人便结下了一生一世的姻缘。 1932年10月,启功和章宝琛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虽说是新婚燕尔,却实在没有什么感情可言,因为原来没什么恋爱过程,只见过个把次面。可是渐渐地启功发现,这位容貌平常、文化不高的妻子竟是一位难得的知己。,章宝琛由于生母早亡,父亲续弦,后妈对她非常刻薄。从小就吃了不少苦,她是带着同她相依为命的弟弟一起嫁过来的。 当启功了解她的身世以后,强烈的同情心逐渐化成了爱恋之情。 章宝琛个子矮矮的,眼睛大大的,皮肤白白的,样子端庄贤惠,爱穿一件蓝布衣衫,最可爱的是她从不发脾气,她勤劳、善良、贤惠,具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可是启功有时发脾气,她却从不言一声,很厚道,什么都忍受。 刚结婚,住在前马厂的鼓楼时,家里常有聚会,常来的有曹家琪、马焕然、熊琪,还有张中行。那时,启功的家一进门就是炕,地方很小,他们坐在炕上一侃就是半夜,启功的妻子站在炕前一言不发,一宿都侍候大家端壶倒水,从不插言。后来搬到黑芝麻胡同,再后来又搬到小乘巷,章宝琛弟弟的家住在四合院的两间南房。现在在启功家照顾启功的章景怀和郑喆就是他的侄子和侄媳妇。 自从新媳妇进门之后,家里的一切大事小事都无须启功操心。早晨一睁眼她就默默地干活,把一切操持得井井有条,无论多么累,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母亲和姑姑上了年纪,又常闹病,不免时常发脾气,可是不管遇上多少委屈的事,她从来不顶一句嘴,有时实在委屈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掉泪。启功有时在外面碰上不顺心的事,回家来也常冲她发脾气,可是,每次都是一面官司,妻子总是不言语,想吵也吵不起来。有多少回启功看见妻子独自躲在小屋里啜泣,看来这是她抒发心中委屈的唯一法子了。 1956年,启功母亲久病不起,弥留之际,拉着儿媳妇的手说:“我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女儿,你就跟我的亲闺女一样。”母亲死后,启功悲伤中想起妻子日夜侍奉老人的辛劳,想到她深明大义,对自己体贴人微,照顾十分周到,对她十分感激。 启功曾十分激动地对妻子说:“你跟着我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我应该多受些苦才对得起你。”说着忍不住双膝跪下给妻子磕了一个头。 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中,启功被划成“右派”分子。


很喜欢!本书还附赠启功"真迹",原版宣纸印刷。全书以朴实的文字,真实自然地记录了启功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对命运、磨难、名誉、地位、金钱的超然态度。透过作者包含情感的文字以及六十余幅珍贵照片,我们可以真切地了解一位历经坎坷却性格开朗,成就斐然令人感动的启功先生。


何妨吟啸——读《启功杂忆》有感 胡顺红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启功杂忆》一书,这是启功先生生前唯一首肯的传记作品,这也是我读过的第二本关于启功先生的传记。每每读完,我的心都久久难以平静,心中既有对启功书品、人品的崇拜,又有对他不幸的人生遭遇的同情,更多的,还是对与先生擦肩而过的几分惋惜。正可谓:“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还记得小时候,每次路过渔阳宾馆,我都会站在启功先生题写的“渔阳宾馆”四个大字前久久不愿离去。那是幼年的我在这个小县城中唯一能见到的启先生的笔迹。正如启功先生的老友钟敬文所说:“先生自富千秋业,世论徒将墨法夸。”多年来,我所关注的仅仅是书家启功,殊不知,启功的造诣不仅于此,他是一位集书法、国画、古典文学、音韵学、训诂学、佛学等多门学问于一身的国学大师。读罢《启功杂忆》一书,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启功先生的诗词。从前,我对启功先生的诗词并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在我看来,他的诗作不过是些“自嘲”或戏谑之作,有些甚至是“佯狂”,后来读得多了,也就品味出来其中的意味,渐渐地明白了个中新意:哪怕是一首看着不起眼的打油诗,也蕴含着他对人生的思考。有专家这样评价启功先生的诗词:“功力深厚,风格鲜明,完美地运用了古典诗词的固有形式,巧妙地运用了现代新语词、新典故以及俚语、俗语,形成了他诗词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为诗词创作如何继承与创新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他的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足见他正在探索诗作的革新,为中国诗的发展寻求出路。”这样的评价,足以见得启功先生在当今诗坛的重要地位。启功先生在论及自己的诗词风格时曾说:“我的许多诗,都是在很难过的情形下写的。即使是打油诗,那也是化悲痛为玩笑。”“化悲痛为玩笑”,说得多好!但这不只是他的诗风,“笔随心到平生乐,语自天成任所遭”,这更是启功先生乐观人生的真实写照。“填写诊单报病危,小车直往病房推。鼻腔氧气徐徐送,脉管糖浆滴滴垂。心测功能粘小饼,胃增消化灌稀糜。遥闻低语还阳了,游戏人间又一回。”这是一九八九年冬,启先生心脏病突发被送入医院抢救后,在病床上口占的一首小诗。还有一首《渔家傲》,录如下:“眩晕多年真可怕,千般苦况难描画。动脉老年多硬化,瓶高挂,扩张血管功能大。七日疗程滴液罢,毫升加倍齐输纳。瞎子点灯白费蜡,刚说话,眼球震颤头朝下。”启功先生就是这样,在死神面前似乎毫不在意。不听穿林打叶声,仰天吟啸且徐行。上世纪三十年代,时局动乱。然而年轻的启功却毫不在意,他依旧用他扎实的文字功底给穷困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乐趣。当时,动乱的局面导致银元价值时涨时落。一般情况下,两个银元可以买一袋白面,但对于学校那些负责财务、收学费的人来说,就很难把握,唯恐哪天银元像股票一样又跌价,都不知是该收银元还是白面。看到那些财务人员仔细地计算着,启功灵机一动,就把他们的尴尬编进了顺口溜里:“……银元涨,要银元。银元落,要白面。买俩卖俩来回算,算来算去都不赚。算得会计花了眼,算得学生吃不上饭。抛出唯恐赔了钱,砸在手里更难办。”然而,启功先生的诗中却不全是戏谑,亦有真情!“强地松激素,居然救命星,肝炎黄疸病,起死得回生。愁苦诗常易,欢愉语莫工,老妻真病愈,高唱乐无穷。”这是启功妻子病重,经多方抢救,终于有所好转后启功为她祈祷祝福而写的。翻检这些诗句,我们犹能想见病榻前夫妻二人且哭且笑,悲喜交加的情景。那是劫后重生的欢欣,更有人生无常的凄凉。妻子终于病愈了,那是在秋天。启功牵着大病初愈的妻子的手从医院里走出来。满眼的金黄,在风中招摇,即使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仍然不失妖娆;在他们身后,夕阳洒下一路斑驳,那是妻子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辉煌。在死神面前,真爱是显得那么地苍白无力。她最终还是走了。“今日你先死,此事坏亦好,免得我死时,把你急坏了。枯骨八宝山,孤魂小乘巷,你在待两年,咱俩一处葬。”回想着多年来与妻子二人栉风沐雨,同甘共苦情景,他想,此时妻子先于自己撒手而去,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呢?毕竟,以后孤寂的岁月,是由自己独自忍受;丧亲的悲痛,也由自己来承担,且毕竟还可以尽一己之力照顾受了半辈子苦的妻子。这样的想象,是否可以得到一丝安慰?先生一生坎坷,却能从容面对。晚年,有人邀请他写一本回忆录,他却说:“我是个普通人,‘传记’之类的就免了吧!再说让我回忆那些伤心事是很痛苦的,提起来我就经不住要掉眼泪,何必再去翻箱倒柜呢!疮疤都已经长好了,就不要再去揭它了。”先生自视和我们一样,我们却难以描绘他胸中的风云万千,一片静湖;先生拒绝回忆伤痛,不听穿林打叶声,仰天吟啸且徐行,不再回首萧瑟处,管他风雨管他晴!而今,启功先生也走了。他走后,一个时代宣告结束;他走后,无人能取代他的位置。我们只能哭送先生!启功先生走了,留给人们无尽的缅怀和思念,留给世界无穷的遗憾和唏嘘。面对先生的离去,我们固然悲痛,然而我们是不是也该学学先生的达观——若是生命的存在已无力绽放夏花般绚烂。那么,离去或许是一种解脱。这样想,我们是否有了一丝释然?“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唯愿先生灵魂安息!启功先生的一生是否启示给了我们什么——人生几何?何妨吟啸!


追踪20余年独家采访记录,披露一代大师鲜为人知的人生历程。
  限量赠送启功书法“真迹”,原版宣纸印制


启功生前唯一首肯的传记作品 限量赠送启功的“真迹”原版宣纸复印


据说这是启功生前认可的一部传记作品。写得还可以吧,比较活泼,有一些轶事。比较简略,没从书法专业的角度去写,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记,可算生活杂记。书后有一个年谱,记了一些事。昨天收到,今天打开了,确有一张“限量赠送启功的“真迹”原版宣纸复印”,印得当然不如原件好,不甚清楚,但也不错。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的书质量还是不错的。


本书是启功的一个朋友,鲍文清女士根据亲自采访启功了解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写成的,介绍了她亲眼所见的启功鲜为人知的一面,他的家世、恩师、贤妻,他的劫难、病痛以及为人处世的个性。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


启功生前首肯,传记真实可信。更令人欣慰的是书中有赠送的启功的“真迹”原版宣纸复印。


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啊,买的时候7块多,又降到6块,这价格,真是没节操啊 2012年7月26日是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启功先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在遗嘱中曾专门提及他的一位学生,并呼之为友,而启功唯一的口述史《启功口述历史》,也正是这位学生参与记录整理——这就是已入古稀之年的中央文史馆馆员、北师大教授赵仁珪。
  
  艺术评论:汪中也是幼小就失去父亲。我十年前陪启先生在扬州,启先生曾专程要去扬州郊区找到汪中墓,老人说,“青年求学时汪中便一直是自己的偶像,汪中,汪容甫,那是祖师爷!”后来到”大清儒林汪君之墓”前,认认真真鞠了三个躬,很让我感动。
  
    赵:启先生用自己挣来的钱买来的第一本书,就是汪中的《述学》——他为什么特别对汪中具有亲切感呢?因为《述学》里面有一封信,信里意思是,每到寒夜,汪中只好与他母亲相拥取暖,流落街头,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活到第二天早晨。所以启先生每每读到这儿都要掉眼泪,不断地从汪中的事上引起自己的痛苦回忆。所以在生活上他不愿意过多地回忆。从政治上来说,不断受到冲击,因为启先生是清朝皇家后裔,“反右”中也不能幸免。
  
    打成“右派”时,老伴儿整天哭哭啼啼的很痛苦,启先生就劝她,说肯定我是右派:“我不是‘右派’谁是‘右派’啊?资产阶级都要革我的命,更甭说无产阶级了。”大有那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感觉。虽然启先生很豁达能想开这些问题,但事实上,终究是对启先生造成一系列政治上的压抑。不光是工资减了,生活费少了,连上课讲课的权利都被剥夺了。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一想起这些他就很痛苦,不愿意多回忆。有一次在我整理这个口述历史之前,有一位东北的女记者,访问了启先生几回,死说活说地磨,要启先生回忆经历,启先生没办法就说了几次。后来启先生跟我说,每说一次夜里都难受得睡不着觉,所以就不太愿意再说了。后来这女记者出了一本书叫《启功杂忆》。


启功先生的书,很爱读,不过冲着赠送启功的“真迹”原版宣纸复印去的,这一点失望了。5555555


赠送的启功的“真迹”原版宣纸复印很喜欢。商品很好


看名人传记,从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书中的语言文字不会太枯燥无趣,摘取了启功先生生活的片段,从中感受到了大师的认真、严谨,同时也被大师的可爱所感动。


这本书很好,书还没读,随手翻了翻,有许多照片和书法作品,还赠送了启功先生的“真迹”呢,值得购买。折扣很亲民呢!


我非常爱读《启功杂忆》,我要珍藏,随书赠送的启功“真迹”裱后悬挂厅室。


启功先生也走了,文化教育界又少了一位重量级人物。我不喜欢用“国学大师”的称号,那太宽泛、太笼统,况且“国学”到底能不能算一门或一类学问都很值得质疑;而“重量级”倒是真切的,不是吗,在此之后还有哪位的修养、学问能到他那程度呢,更遑论超过了。就算专指书法艺术吧,有哪位能自成一家却又不自视甚高,非得拿得权利或金钱才肯与人?就算专指文物鉴定吧,有哪位能懂得鉴定的真谛而不只局限于或太看重于辨别一物的真假?


启功杂忆,还好,谈不上是传记。


该书印刷质量不错,可惜的是真迹是复印的,启功先生的大度、人格高尚、字如其人。


买这本书主要是感喟与启功先生其人,希望能看到真实记载,看到这是一本启功先生首肯的作品就下单了。语言平实质朴,各篇独立成章。


启功这名字对于书画及文艺爱好者来说,可谓声名远播。所以收集他的书也是我这几年常做的事,不只是看他的作品,有时也关注他的生平事迹,可以说是德艺双馨。书不错,还配了张仿真的作品宣纸复印,挺漂亮的。


启功老先生的生活点滴,每一篇都不长,一点一滴,倍感亲切。走马看花观平生,不会的,我感觉几好。不求全,求其真,很好的一本书。还有,真的有记功先生的真迹送的。不过可能是微缩版,真的不错。


这本书是特价时买的,花了两个中午休息时间看完了,觉得这本书是我今年所买的书里面性价比最高的,并不因为有送复印版的手稿,主要还是里面的内容太让我感动了,让我更全面的了解了启功先生,是以为当代的圣贤!


简单翻翻,还没细看。对启功先生的才学、处世心向往之。最喜附赠的宣纸手迹。


大书法家启功,里面有先生的真迹,很不错


一直很敬仰启功先生,能见到他的真迹十分激动。


喜欢启功的书法,所以就想了解下启功先生,真正称得上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启功的宣纸复印书法更好。


书不错,唯一遗憾是内容少了点。启功是我素所敬仰的大师,看了这本后还想再买几本启老的书来看。启先生的诗很有意思,常以俚语入诗,信手拈来,别有趣味。而举凡坐公交车、看病、失眠等等题材都能入诗,非保有一颗童心者不能为。既有论书绝句那种大雅题材,又有公交车、看病等的大俗之题材,正如先生的书法,雅俗共赏!


其实一般不买他人写的杂忆,有骗钱之嫌。但对启功太好奇了。那个赠品又那么好。字太好看了。


做人学启功,遇事豁达开朗,做学问精益求精,对人对事不计较,启功先生对于当今社会多数时间却是一个不识时务者,然而又是一个集大成者


启功先生唯一认可回忆录,真实再现启功先生的一生


之前在旧书市场买过一本《启功杂忆》,读来之后感觉甚好,内容平实,娓娓道来来。


启功杂忆,生动,纯粹


只是想多了解下启功先生的事情,还没看,日后再评


这是第二本了,本意是冲着宣纸复印的字来的,后来也看了里面的内容,增加了一些字画图片。但很遗憾的是里面的一张大概是165页的“立身苦被浮名累“句,只要对启功有一些研究的人都知道是假的,而且假的无话可说,这样的东西怎么可以进入书中呢?


一代大师,非常怀念
家里面有好几处都是启功先生的墨迹


启功老师的传记,很好,建议购买。


还没有启功的传记,期待中


第一次读启功的传记,还是挺好的


说真的,有点失望,跟其他启功的传记内容上没什么不同之处


很好的一本书,超值!并附一幅启功真迹印刷品。


本书是启功先生的一本书,是好书。先生为人为学,品德高尚,值得后人敬仰。本书是好书。


一直想了解一下启功先生,这本是不错的选择


喜欢启功先生的字,希望多了解他一些


首页有启功的一幅字,大约是四尺四开,印刷品,很精良,内中也有不少启功作品的图片,既了解了启功生评,又可以作为字贴。一举两得,非常好。


启功是我很喜欢的国学大师和书法家,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启功的为人、处世、为学刻画至深,堪称了解启功佳作。


不疯魔不成活,是京剧老话,但每一个职业都是这样。启功老人终身醉心书法,才有如此大的成就~


启功,满族人。是一位著名的国学者,书法精致。通过本书,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位伟大的中华学者。


一直是很想去了解启功这个人,原来只是知道他与贤妻温暖人心的爱情,现在可以更多地去阅读来了解,很不错的,蛮喜欢。


很好的一本书,看到启功先生人性光辉闪耀的地方,经常忍不住流泪。


这本书读的比较晚,读后无尽的感伤,启功先生的淡泊名利,让我看到唯有为其为,才有有所为。


书籍,一晚上看完了,启功先生很淘气。


很喜欢启功先生,简约而不简单,子和文章堪称大家


高中的时候看了一篇文章。是关于启功先生的。从来以后我就比较喜欢启功先生。看到一本关于启功先生的书就买了。内容不错,具体内容还是自己去看把。呵呵


特喜欢启功先生的字,感觉特好


从不同方面简述了启功先生一生的情况,让人看完印象深刻!!


书法好学者,对启功的人生经历应该了解。


启功大家,值得收藏,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啊


平实的文字,朴素的人;平凡的小事,不一般的老人。启功,因其朴素,我们尊重;因其平凡,我们亲近;因其可爱,我们爱他;因其学识,我们佩服。读一个老人的凡人琐事,感受一颗高风亮节的灵魂。


启功,最喜欢这本书送的书法,他的字清新飘逸,令人一看燥气全消,从这本书中也看到了他的理想和追求,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


书是很好的宝贝,了解了启功老先生的点点滴滴,值得敬仰的大师。值得一读。


了解启功,了解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看完了,挺有感触的,启功独特的幽默风趣的人生态度让人敬佩。


一直都比较喜欢启功,一生受尽这么多磨难,通过他能给自己很多力量


从侧面了解一下启功,很不错的一本书。


一直对启功多感兴趣的,多了解了解也好


了解了不少启功不为人知的故事,受益匪浅


启功一代大家,受到世人敬仰


一本性价比很高的好书,让我们近距离的感受到了书法大家启功的魅力。


内附有启功前辈的毛笔字作品,非常喜欢


启功令人尊敬


收到包装很好,现在还不舍得撕开塑料,等开完其他书籍在撕开,有关启功大师饿书籍先收藏。。。


启功,是我崇拜的大师。没想到他那么率真、质朴、执着,更让我敬仰中。


启功是我最喜欢的书法家,从这本书获得了启功老人许多不为人知的人生经历。


仰慕启功的字和人品。希望读有所获。


关于启功本人的书已读过很多,但仍然觉得该书可读性强,值得买,值得反复读。


这本书可以作为资料供我们研究启功所用


启功是我喜欢的书法家之一,也可以说是偶像。


深深地被启功的人格魅力所震撼!大家风范!


启功是我一直崇敬的教师,长者!


此书用一天时间看完,感觉很好,使你进一步以全新的角度认识启功,值得一读,值得购买


单薄的一册,似乎与启功不相称。


启功,值得大家尊敬,值得一读


关于启功的书,很都喜欢读一读!


人无完人 启功除外


这本传记作品是作者在二十多年的跟踪积累的基础上写成此书,我觉得写传记作品要有这种精神和积累,这样写出来的传记才有深度,才更能反映作者的全貌。记得叶永烈先生谈到他写传记的体会时,就很注重于平时对很多传主情况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到决定写作时,就游刃有余。所以他后三十年的创作,基本上是以传记类的作品为主,这得益他日常对一些人物的关注,注重日常的观察和资料的积累,这是一个优秀传记作家的一项基本功。我们写传记,不能到临动笔时再去收集和寻找资料,那样写出来的传记,往往象一本流水账,没有什么深度,而且,往往会在一些细节上出现误差,甚至传主本人都有意见。而这本传记作品,得到了传主生前的首肯,这也绝非偶然。 我们希望我们的传记作家们,能认真为我们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写出更多、更好、更感人的优秀的传记作品来!


追踪20余年独家采访记录,披露一代大师鲜为人知的人生历程。


首先感谢商家送的“真迹”原版宣纸复印件,非常喜欢。内容页很欣赏,能感受到老一辈的真实


追忆一代前辈大家,生前首肯传记。


遇到限时抢,果然很实惠。书的纸质还好,扉页附有“真迹”,还是宣纸印制的。期待阅读内容~


一个满族皇族的后裔成为了一代宗师,一个国学大师的杂忆!值得一看!


感谢赠送的复印版真迹。呵呵


书很好,把老先生的方方面面基本都介绍到了,可以从中好好的跟老先生学习。随书赠送的“真迹”非常好,就是尺寸偏小,如果是大尺寸裱好挂在家里效果肯定非常好。


赠送的宣纸复印件就值超本书价,值超值


买书时就是喜欢赠送的“真迹”


将图片、书法、诗作揉在传记中,真好。


一生的传记作品。值得一看,体会不同人的生


文字不多,但能让你了解一个真实的大师,平凡而不简单。


文字略短,但是书超值,有宣纸打印的字,5rmb买到的。性情老人,很有趣,值得一读!


不是传主的回忆,是他人写的传记


大家的真迹还有暖暖的回忆特别是一年的北师大学习生活真是缘分呀 强烈推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