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新探
2005-8
经济科学出版社
王乃静
248
270000
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历史表明,城市群对于某一区域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尤其是半岛地区,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群雏形已基本形成。 为加快山东经济的发展,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宏伟目标,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半岛城市群"的战略构想,许多专家学者围绕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展开研究,以探求强省富民之策。2003年山东省软科学办公室将"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日韩产业协作区发展战略及模式研究"作为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招标项目在全省公开招标。由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林书香为行政长官;山东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王乃静教授为首席专家;以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及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的领导、专家和学者组成的课题组在竞标中中标。课题组成员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研、参阅了大量近期学术专著、论文、调研资料,经反复修改,于2004年11月完成了5万字的课题研究报告,12月,通过了专家的鉴定。 该课题研究与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主持的课题"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以突出经济地理学、讲究空间发展布局有所不同,其主要特色是着重突出数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在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指导作用,讲究"协调"发展和科学发展,同时又充分分析、借鉴国内外大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并在认真考察山东半岛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课题组提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适宜通过中心城市带动其腹地发展的思想,提出了“三圈网络式”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并预测半岛地区城市群的将来发展格局是一个发展极(青岛)、两个协调发展极(济南、烟台);或者一个主中心(青岛)、一个副中心(济南)、一个次中心(烟台)。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十分肯定、赞同北京大学周一星提出青岛应作为半岛城市群的龙头的建议,我们所强调的是,在强化青岛龙头作用的同时,注重协调发展,即:(1)构建适合半岛发展水平的三大都市圈网络体系;(2)以市场一体化为先导,推动半岛城市群统筹协调发展;(3)外向型经济带动,促进半岛产业经济全面发展;(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在半岛地区打造一批“科技强市”;(5)大力实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工业化;(6)推动同类价值链聚集,树立鲜明的区域“品牌形象”;(7)开创第四次“人才虹吸”,以人为本,打造制造业人才高地;(8)不断弱化行政区划的制约,建立健全半岛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
一 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日韩产业协作区的界定及现状分析 (一)山东半岛的历史地理考察 (二)山东半岛与日本、韩国的历史地理关系考察 (三)城市群的形成的原因、历史及特征分析 (四)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形成与现状 (五)产业协作区的形成及用分析 (六)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日韩产业协作区的界定 (七)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日韩产业协作区的现状分析二 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日韩产业协作区建设的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 (一)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日韩产业协作区的文化传统同质性分析 (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地理区位条件与基础设施条件分析 (三)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投资条件分析 (四)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投资环境分析 (五)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竞争力与市场潜力分析 (六)山东半岛市群与日韩产业协作区的贸易合作现状分析 (七)山东半岛城市群内日韩企业集聚现状与特点分析 (八)山东关岛城市群与日韩产业协作区的产业结构互补性分析三 国内外城市群建设案例研究 (一)长三角城市群、球三角城市群建设的经验分析 (二)国外城市群建设经验分析四 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发展贡献率模型与山东省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研究 (一)地区贡献和贡献率模型的理论分析 (二)山东省中长期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五 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日韩产业协作区建设的发展模式、战略与目标 (一)战略提出的依据 (二)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 (三)“三圈网络式”战略的具体内容 (四)城市群及日韩产业协作区建设的目标六 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日韩产业协作区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统筹发展规划,加强沟通与协调,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植产业发展和竞争优势 (三)整合和提升经济园区,打造产业承接和发展的载体 (四)构建与日韩产业协作区,全面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 (五)强化青岛、济南、烟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城市群的建设档次 (六)加强半岛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城市群发展瓶颈制约 (七)提高政府的服务效能,打造全新的发展环境 (八)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培养和聚集更多的创业人才附录一:青岛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环境评价报告附录二:青岛开发区投资优惠政策2003版附录三:青岛市鼓励外商投资的有关政策附录四:青岛市内省级开发区优惠政策附录五:济南市外商投资优惠政策附录六:济南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