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生成机制研究

安国勇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安国勇  

页数:

171  

字数:

1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采用比较经济体制研究的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众多国家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的生成机理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同时针对中国在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银行业流动性问题的一些特殊性进行研究。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的生成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诱发因素、系统性传递、资产状况、宏观经济、开放条件等的共同影响。世界各国的经验说明,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和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具有不同的缘由和特点。中国的银行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了整体稳定,并没有出现系统性的银行业流动性危机,其中既有经济转轨因素,也有经济增长因素。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以上的这些条件会逐渐发生变化,相应地需要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和手段防范可能发生的危机。

作者简介

安国勇,男,1973年生,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曾供职于国内大型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和管理机构,在投融资、银行经营管理、资本运作、企业管理等领域有较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在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曾在经济类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写作意图 二、概念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的特征 四、各国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的成本及影响 五、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问题及本书问题的提出 六、研究方法和内容安排第二章 有关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二、与银行业流动性问题有关的早期研究 三、20世纪初到50年代左右关于流动性危机的研究——从管理学角度 四、20世纪50一70年代关于银行流动性危机的研究——隐含在对金融中介理论的研究 五、20世纪80~90年代的研究——重点争论和探讨挤兑的成因 六、关于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问题的研究 七、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挤兑与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的生成——兼对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银行业流动性问题研究 一、银行业恐慌,挤兑的产生与银行流动性危机 二、模型的提出和具体阐述 三、具体事例分析 四、存款者的结构变化对银行流动性影响 五、对转轨时期国内银行业的简要分析 六、本章小结第四章 对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的系统性分析 一、对由多家银行组成的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问题的分析 二、个别银行危机引起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的主要传递渠道 三、对银行体系系统性流动性危机的辨别分析 四、对系统流动性危机解决方案的讨论 五、本章小结第五章 从银行资产角度对流动性危机的分析 一、信息不完全信贷市场与银行的资产收益 二、信用约束与银行资产收益 三、预算软约束、资产收益与银行的流动性危机 四、银行——企业关系、流动性危机的跨国传播 五、资产市场价格波动与银行流动性危机 六、本章小结第六章 开放条件与银行业流动性危机 一、外部冲击的影响与流动性危机的发生 二、两种汇率体制与银行业流动性危机 三、货币危机与银行业流动性危机 四、开放条件下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的具体案例 五、本章小结  附录1  附录2 第七章 宏观经济与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 一、影响银行业流动性的宏观经济因素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稳定影响银行业的流动性 三、宏观经济与流动性危机的相互作用  四、经济增长波动与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的简单关系 五、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居民储蓄 六、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的评价指标及模型 七、本章小结第八章 银行业自身特征等因素与流动性危机 一、内在脆弱性理论与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 二、资本充足要求与银行流动性危机的关系 三、银行业组织结构对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的影响 四、利率机制对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的影响 五、本章小结第九章 结语 一、基本观点与结论 二、有关政策建议 三、创新之处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在中国成长中的市场经济体系中,银行可能是一个最薄弱的环节。为了防止这一环节断裂并引致系统性危机,必须研究我国银行流动性危机的生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应对之策。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生成机制研究》不但是金融业从业人员有用的参考书,一切关心中国稳定增长的人们也能从中受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生成机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