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方向性实证研究

汤究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汤究达  

页数:

200  

内容概要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大批金融经济学家开始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加之间的关系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加以讨论。但在研究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根本性问题:到底是金融发展导致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本身促进了金融发展?或者说二者之间是互为因果呢?  本书即是对上述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全书共分六章,首先介绍了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基础概念,即第1章;第2章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方向入手,综述国内外的实证研究;第3章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了理论分析;第4章对我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了一次粗略的考察;第5章是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因果方向性的实证分析;第6章则最后对上述研究做了结论并提出了相应政治建议。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方法、特点和数据来源 1.4 本书结构与结论第2章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方向性实证研究综述 2.1 因果方向性实证研究综述:国外部分 2.2 因果方向性实证研究综述:国内进展第3章 理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3.1 20世纪60年代及以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开端 3.2 20世纪70~80年代: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初步发展 3.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第4章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次粗略的考察 4.1 中国金融中介的发展 4.2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4.3 中国金融发展的总量、结构和效率分析 4.4 1978年以来中国GDP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第5章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方向性实证分析 5.1 实证分析方法与分析模型 5.2 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指标的构造与选择 5.3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方向性实证分析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附录 附表1 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附表2 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阶差分单位根检验 附表3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约翰逊(Johansen)协整检验 附表4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误差修正模型(ECM) 附表5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性检验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导论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金融发展、金融体系及其功能  “金融发展是指一国金融结构的变化(戈德史密斯,R  W.Goldsmith,1969)。”也就是说,组成金融结构的各金融机构类型、比重的发展变化过程,即金融机构的演进。我们认为,金融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金融总量的增加,二是金融结构的优化和改进。主要表现为各类金融资产的增加及各种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金融结构是指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其相对规模共同构成了一国金融结构的特征。”并且,金融结构“随时间而变化的方式在各国不尽相同”(戈德史密斯,1969)。其核心思想是,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之比例关系构成该国的金融结构,其中包括各种现存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经营特征和经营方式,金融中介中各种分支机构的集中程度等,并且,金融结构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王广谦、李健教授对金融结构的界定也很具有代表性,他们认为,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状态,而一国的金融总体主要由金融各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市场、各种信用方式下的融资活动、各种金融活动所形成的金融资产、一国与他国或国际组织的金融往来等部分组成。金融体系涉及金融机构,金融工具(或合同)以及金融活动的集合。这些金融机构,金融工具(或合同)以及金融活动都对金融中介过程做出了贡献。金融中介是集合金融资源的过程一从资源剩余的家庭和企业(储蓄者)获得资源一并且将这些资源转移给资源短缺的家庭和企业(借款者)的过程。然后,金融中介通过连接借款者和贷款者的偏好来影响资源配置。金融中介活动是由金融机构来完成的。金融中介机构,指那些资产主要是金融要求权的机构,包括现存的商业银行、发展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经纪公司等,组成了金融部门,这些不同的金融中介机构在不同金融市场经营,他们交易不同的金融工具,诸如存款、贷款、股票、保险单、远期和期权合同,互换等。当金融中介过程的效率得以提高,也就是说,当经改善后的信息生产和金融合同对经济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做出更大贡献时,金融就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方向性实证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