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研究
2009-5
经济科学出版社
吴国华
349
400000
无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道路上,如何解决经济发展、能源消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失衡,几乎是每个国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国际上习惯把这种失衡称为“增长的代价”。有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较好地对这个“增长的代价”实施有效的补偿,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有一些国家被这种失衡所困扰,没能解决好相关问题,“增长的代价”付出的时间过长、付出的强度过大,使得经济社会发展陷入两难境地。今天的中国,经过30年经济持续发展后,也来到了这一历史性关口。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资源利用角度看,中国单位GDP能源消耗逐年上升,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比上年上升4.90%、5.54%和0.16%;从环境污染角度看,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上升12.04%、4.47%和13.06%;化学需氧量,2004.年较上年上升0.4%,2005年又较上年上升5.6%,都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因此,节能环保工作已刻不容缓。为促进经济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方向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该而且必须节能减排。“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中国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并将其列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节能和减排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方面,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必须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的途径和办法。对于我国来说,节能除了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总量以外,节能还是最大的减排。因为我国75%的二氧化硫排放量、‘7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85%的二氧化氮排放量、60%的一氧化氮排放量和’70%,的悬浮颗粒物等都来自于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耗。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首先,要提高能源效率。无论是生产能源还是生活能源,无论是存量能源还是增量能源,都要加强技术改造和科学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其次,要调整能源结构。主要是尽可能少用化石燃料,多生产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后,要转变增长方式,即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提高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走投入小、消耗少、能循环、可持续、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节能减排战略问题的提出不是哪一个领导人的心血来潮,而是应对能源资源约束和环境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然选择。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仅充分体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而且是促进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根本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以国家五年规划约束性指标的形式提出节能减排目标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仅使“十一五”期间中国的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和政府监管有了落实且可衡量的量化标准,而且为中国今后几十年长期推进节能减排战略指明了方向。 本书以战略管理过程理论为指导,运用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系统工程等理论方法,分析了节能减排的战略环境;提炼了节能减排的战略模式;阐述了节能减排的政策取向;归纳了节能减排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构建了节能减排战略绩效评价体系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实证研究。本书对于深入节能减排理论研究并指导节能减排实践,具有熏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吴国华,男,1952年出生,福建人。1978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1993年中国矿业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毕业。曾任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系主任。现任山东财政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是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与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分析与评价、战略管理。兼任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经济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世界经济贸易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经营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比较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吴国华教授在30多年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生涯中,脚踏实地、积极探索、奋力攀登、追求真理,先后主持完成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软科学等省部级计划研究项目6项;撰写出版学术著作(教材)9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有20多篇学术论文被国际三大检索的E1和ISTP收录;多项研究成果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节能减排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节能减排的国际动态 第三节 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节能减排基础理论 第一节 能源及其分类与特点 第二节 能源效率 第三节 能源节约 第四节 能源环境第三章 中国主要能源现状分析 第一节 石油资源及其生产与消费 第二节 天然气资源及其生产与消费 第三节 煤炭资源及其生产与消费第四章 节能减排战略环境研究 第一节 节能减排的政治环境 第二节 节能减排的经济环境 第三节 节能减排的社会与文化环境 第四节 节能减排的技术环境第五章 节能减排模式研究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中的节 约与浪费 第二节 我国生产和消费领域的主要浪费问题 第三节 节能减排生产建设模式 第四节 节能减排消费模式 第五节 节能减排城市建设模式第六章 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第一节 节能减排政策的30年沿革 第二节 节能减排财税与价格政策 第三节 能源产业节能减排的政策取向第七章 节能减排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 第一节 节能减排的战略思想 第二节 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 节能减排任务的艰巨性分析第八章 节能减排战略重点与战略措施 第一节 节能减排的战略重点 第二节 节能减排的战略措施第九章 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第一节 节能减排指标体系 第二节 节能减排绩效的综合评价 第三节 节能减排绩效评价实例——以山东省为例参考文献
第二章 节能减排基础理论什么是能源?什么是节能?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是什么关系?衡量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节能效果?什么是环境,能源活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等等,这些均是节能减排研究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本章主要介绍能源概念及能源分类,能源效率及其衡量指标、节能量及节能率的计算方法、能源环境等相关理论概念。第一节 能源及其分类与特点一、能源的概念关于能源的概念存在众多版本。例如,《大英百科全书》称“能源是一个包括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采用适当的转换手段,给人类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现代汉语词典》对能源的注解是“能产生能量的物质,如燃料、水力、风力等”。《辞海》对能源的定义是“产生机械能、热能、光能、电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的自然资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尽管人们对能源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涵并未因此而改变,即能源就是能量的来源,是含有能量或者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这些来源或资源,有的来自物质,有的来自物质的运动,前者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后者如水流、风流、海浪、潮汐等。在自然界里,有些资源本身就拥有某种形式的能量,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换为人们所需要的能量形式。根据定义这些资源显然就是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核能等。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因为需要或运输和使用的便利,常对上述能源进行一定的加工、转换,使之更符合使用要求。如煤气、电力、焦炭、蒸汽、沼气、氢能等,它们也称为能源,因为它们同样能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能量。
《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研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无
博士论文,貌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