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县乡财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恩奉 王恩奉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11出版)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王恩奉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11出版)  

作者:

王恩奉  

页数:

261  

前言

王恩奉同志是安徽省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安徽省财政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理事。多年来,该同志潜心研究县乡基层财政问题,针对省以下财政体制、财政转移支付和县乡财政等问题,提出了许多观点明确、参考价值较高的政策性建议,具有较深厚的相关学术积累。可见,他在申报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县乡财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时,能够在全国众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及专业研究人员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立项,成为安徽省财政系统首次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非偶然。该项目于2007年9月正式启动,2008年9月形成初稿,现又以公开出版物形式将研究成果面世。形式上看,项目的完成只用了一年时间,但课题中研究的问题和涉及的内容,是作者近30年来经常面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同时,安徽省作为农业大包干的发源地、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省、“乡财县管”的首创省和历次农村改革的“试验田”,也为该同志研究县乡财政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鲜活的案例。

内容概要

  王恩奉同志是安徽省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安徽省财政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理事。多年来,该同志潜心研究县乡基层财政问题,针对省以下财政体制、财政转移支付和县乡财政等问题,提出了许多观点明确、参考价值较高的政策性建议,具有较深厚的相关学术积累。可见,他在申报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县乡财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时,能够在全国众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及专业研究人员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立项,成为安徽省财政系统首次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非偶然。  该项目于2007年9月正式启动,2008年9月形成初稿,现又以公开出版物形式将研究成果面世。形式上看,项目的完成只用了一年时间,但课题中研究的问题和涉及的内容,是作者近30年来经常面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同时,安徽省作为农业大包干的发源地、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省、“乡财县管”的首创省和历次农村改革的“试验田”,也为该同志研究县乡财政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鲜活的案例。

作者简介

王恩奉,出生于1948年12月,籍贯为安徽省肥东县,大学学历。现任安徽省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安徽大学硕士生导师,安徽省财政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安徽省社会收入分配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战略经济研究会理事。作者于1965年9月担任教师;1968年2月参军入伍,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第四十团、国防科工委第二十五试验基地司令部军务装备处供职;1984年12月转业到安徽省财政科学研究所从事财政科研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参与并完成大型调研课题20多个。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家财政部科研所课题、中国财政学会课题、安徽省人大财经委课题、省社科联课题、省财政厅课题和省财政学会课题等。在省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研究报告160多篇,近200万字;曾有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许多观点、建议得到了专家、同仁、决策部门和业内人士的认可。先后有20多项成果获得奖励,其中有4项成果连续四届获得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励,并曾连续三年获得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和中国财政学会协作课题一等奖。

书籍目录

总论(以安徽省为例)县乡财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论县乡财政的基本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县乡财政改革进程中的制度性障碍及其根源解决县乡财政问题的改革实践和制度创新解决县乡财政问题的对策建议分论(阶段性研究成果)解决县乡财政问题的改革实践与制度创新制定规划,绘制蓝图,为健康稳定的县级财政提供制度保障防范和化解县乡财政风险问题研究建立健康稳定的县级财政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研究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探讨创新补贴方式落实惠农政策——安徽省建立惠农政策直达工程“削峰填谷”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方法实证研究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我国县乡财政改革方向和路径解决县乡财政问题的目标选择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基层政权所作出的重大决策。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在安徽省拉开序幕,并于2002年在全国逐步推开。农村税费改革在取消“三提五统”、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取消农业税附加的基础上,于2005年起又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同时推行了粮食直补政策。因粮食直补和农业税取消而增支和歉收的部分,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弥补,政府不得以任何方式增加农民的额外负担。因此,在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深化,农民负担得到减轻,但基层政府收不抵支的问题逐步暴露,县乡财政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1.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农村税费改革后,表面上看取消农业税减少的收入由中央财政进行补助,县乡的财政收入并没有减少。然而,农村税费改革在减少税收收入的同时,也规范了政府的非税收入和面向农民的收费项目,致使基层政府制度外收费的路子被堵,实际收入大幅度减少。据农业部、财政部和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统计,农村税费改革前县乡基层面向农民的制度外收费至少是农业税的3倍。从安徽省的情况看,取消农业税减少县乡财政收入约30多亿元;取消农民政策性负担则相应减少县乡财政收入约54.5亿元(农民人均减负109.4 元),规范收入管理则相应减少县乡各类收费近100亿元;两项合计共减少县乡财政收入约150亿元,是农业税的5倍。因此,县乡收入增幅急剧下滑,一般预算收入年递增幅度由1995年的68.9 %下滑到21世纪初期连续3年的负数增长,虽然近两年有所回升,但总体上下滑的趋势较为明显;县乡收入比重不断降低,占全省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由1999年农村税费改革前的62.1%下降到2006年的38.8%。

后记

目前,我国县乡约有9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8.4%;县乡国土面积约9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4.8%。但县乡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7238亿元,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18.6%。县乡财政作为我国地方财政的基础和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保障基层政权正常运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及国家财政的稳固与平衡,同时担负着广大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筹集的重要职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国家虽然在总体框架上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税收体制,但省以下各级政府之间,特别是县乡两级财政改革的目标还远没有到位。县乡两级财力不足和体制缺陷已成我国财政制度设计上的“短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实质取决于事权、财权、财力“三要素”的合理匹配。从“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看,事权是前提,财权是基础.财力是保证,而财力的配置应属于财权运用中的实质内容和财权范围的制度安排。因此,我们既不能忽视财力而空谈财权,也不能撇开财权将财力直接与事权进行匹配。从改革成本上看,分税制改革虽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在问题的研究和方案的设计上不应该回避矛盾,更不能避重就轻。当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能与经济转型一致时,短期成本虽高,但长期成本会较低;反之,短期成本虽低,但长期成本较高。


编辑推荐

《县乡财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是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县乡财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