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02年中国地区扩展投入产出表

李善同 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李善同 编  

页数:

177  

前言

  投入产出表是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的重要数据基础。从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的通知》(国办发[1987]18号),决定编制全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后,我国投入产出表编制形成制度,逢2、逢7年份进行基层调查与编表工作,逢0、逢5年份进行系数调整和编制延长表工作。此后,我国先后编制了1987年、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投入产出表,还编制了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与此同时,除西藏及港、澳、台地区以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国家同步编制了相应年份的地区投入产出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还编制了不同年份的投入产出延长表。  2008年8月,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出版、发布了《2002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这是目前公开发表的关于全国30个地区的最新投入产出表,本书在该表的基础上,对地区投入产出表进行更新和扩展,并进行了一些分析应用。  本书对地区投入产出表的扩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据的更新和平衡调整。2004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这次经济普查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但由于数据调整的滞后性,2008年8月公布的各地区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并没有全部反映此次经济普查以后各地区对历史数据的调整,由此导致部分地区投入产出表数据与调整后的地区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存在一定偏差。例如,山西省2002年投入产出表反映的GDP是2 017.5亿元,比调整后的GDP(2 324.8亿元)低13.2%,而湖北省投入产出表中GDP是4 975.6亿元,比调整后GDP(4 212.8亿元)高出18.1%。本书对各地区投入产出表根据调整后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细分为国民经济8个行业)进行了更新调整。

内容概要

  投入产出表是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的重要数据基础。从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的通知》(国办发[1987]18号),决定编制全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后,我国投入产出表编制形成制度,逢2、逢7年份进行基层调查与编表工作,逢0、逢5年份进行系数调整和编制延长表工作。此后,我国先后编制了1987年、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投入产出表,还编制了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与此同时,除西藏及港、澳、台地区以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国家同步编制了相应年份的地区投入产出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还编制了不同年份的投入产出延长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国家和地区投人产出表的编制第一节 国家和地区投入产出表编制情况一、国家和地区投入产出表编制工作的研究探索阶段二、国家和地区投入产出表编制的全面实施阶段三、国家和地区投入产出表编制的常规性工作阶段第二节 国家和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一、国家和地区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二、国家和地区投入产出基本表的编制流程第二章 中国2002年省际间贸易估计及扩展地区投入产出表编制概述第一节 文献综述第二节 区域间贸易流量估计方法一、引力模型二、交叉熵法三、本研究估计区域间贸易流量的基本思路第三节 数据基础及区域间贸易流量估计结果一、主要数据二、估计省际间贸易的具体步骤第四节 引力模型估计及结果一、引力模型估计二、根据引力模型结果计算初始贸易矩阵三、最终贸易矩阵第五节 地区调整10表及省际间贸易矩阵具体结果一、调整后的各地区投入产出表(8部门)二、调整后的各地区投入产出表(42部门)第三章 中国各地区投人产出分析第一节 产业结构分析一、产业分类二、地区产业结构分析三、区位商分析第二节 中间投入率分析一、总体中间投入率分析二、各区域中间投入率的分析第三节 产业关联分析一、影响力系数二、感应度系数第四节 生产诱发分析一、固定资本形成的生产诱发系数二、调出的生产诱发系数三、居民消费支出的生产诱发系数四、政府消费支出的生产诱发系数第四章 引力模型、边界效应与中国区域问贸易:基于投人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第一节 文献回顾第二节 数据与描述统计一、贸易数据二、描述统计第三节 引力模型与边界效应:设定与检验一、基本模型与单位弹性模型二、“多边阻力”模型与泊松回归模型三、行业水平的引力模型第四节 灵敏度检验:内部贸易距离第五节 结论第五章 我国省际贸易中的隐含能源分析_第一节 文献回顾一、国外学者的研究二、中国学者的研究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一、投入产出分析与本章的主要概念二、本章的核心方法三、数据来源及调整第三节 实证分析一、隐含能源总调入量与单位调入量二、隐含能源总调出量与单位调出量三、隐含能源的净调入量四、隐含能源流向与各省节能降耗第四节 结论一、节能降耗必须站在全国的高度进行统一部署二、适当削减隐含能源净调出大省的节能指标三、应明确净调入隐含能源的经济强省的支持帮扶责任

章节摘录

  (二)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构成  中间投入构成是投人产出表的核心部分。这部分资料主要是通过投入产出重点调查取得具有代表性的中间投入结构,结合总量指标推算。要获得中间投入构成,需要对投人产出各部门成本和费用构成表进行调整,将成本费用指标转化为投入产出部门指标。  与其他部门不同,各工业产品部门还需要将消耗数据调整为含增值税口径。  (三)增加值及其构成  根据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分类,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及其他部门的增加值,有的可以直接取自现行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资料,有的需要根据相关资料(如年报统计资料、财政决算和会计决算)进行计算,并与现行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资料进行衔接,得到满足投入产出部门分类要求的产品部门增加值。  增加值构成的编制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有关统计、会计、业务核算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二是利用投入产出重点调查取得的增加值结构,结合总量指标推算。  (四)最终使用及其构成  最终使用总量数据取自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资料,包括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出口(流出)、进口(流人)和其他八项。  上述各最终使用项的构成主要利用农村住户调查、城市住户调查、财政决算、预算外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专项调查、海关统计、国际收支统计、有关部门的财务、统计和业务等资料计算。  (五)数据平衡与修订  在得到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中间投入构成、增加值构成、最终使用构成和总产出初步数据后,对根据不同资料来源计算的上述指标进行平衡和修订。平衡修订工作分为以下三个步骤:首先从最终使用项出发,研究各项构成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数据进行修订;其次是研究中间投入构成中主要消耗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数据进行修订;最后在达到基本平衡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平衡。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2002年中国地区扩展投入产出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