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老皮缅处的宅子

玛.茨维塔耶娃(俄) 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3-1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作者:

玛.茨维塔耶娃(俄)  

页数:

482  

字数:

351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俄国著名女诗人茨维塔耶娃的散文及书信集。她以诗而闻名于世,其散文及书信的出版在我国尚属首次。诗人的所有作品都具有很强的自传性。通过这些散文及书信我们可以洞悉诗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热情似火的爱情坦白以及诗人对流亡生活的凄凉描述。诗人与同时代著名诗人里尔克、帕斯捷尔纳克等的书笺更是向我们披露了她隐秘的情感世界,以及与众多名人的情爱纠缠。

书籍目录

“活到头——才能嚼完那苦涩的艾蒿……”(译本序)自传自传性散文  母亲和音乐  我的普希金  老皮缅处的宅子  亚历山大三世博物馆  桂冠  博物馆揭幕对同时代人的回忆  一首献诗的经过书简1.致瓦·雅·勃留索夫 1910年3月15日2.致马·亚·沃洛申 Ⅰ.1911年4月18日 Ⅱ.1911年11月3日3.致谢·雅·埃夫伦 [1917年11月2日]4.致安·安·阿赫马托娃 Ⅰ.1921年4月26日 Ⅱ.1921年8月31日5.致鲍·列·帕斯捷尔纳克 Ⅰ.1923年2月10日 Ⅱ.1926年5月23/25/26日6.致康·博·罗泽维奇 Ⅰ.1923年9月22日 Ⅱ.1923年9月23日 Ⅲ.1923年12月23日7.致莱·马·马里尔克 Ⅰ.1926年5月12日 Ⅱ.1926年8月22日8.致叶·亚·切尔诺斯维托娃 1927年1月15日9.致阿·马·高尔基 1927年10月8日10.致安·娄·捷斯科娃 Ⅰ.1927年12月12日 Ⅱ.1938年9月24日 Ⅲ.1939年6月7日 Ⅳ.1939年6月12日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老皮缅处的宅子 PDF格式下载



   没读过她的诗,单是这一本就足已奠定她在我心中的地位。茨维塔耶娃对文字超强的驾驭能力对文学爱好者的信心绝对是个不小的打击。看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停下来,细细品位一下她的遣词用句。不得不说,她的确是天才。很棒的天才。可是她却有那么坎坷的一生,不断的爱,不断被抛弃。并且为了生存不断逃难。可她还一直在写,写她据说为了赚稿费才写的散文。可她连散文也写得这么好。
   这本书在看的过程中把我累坏了,但欲罢不能。我总是在问,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意思?完全被她给弄乱了套。和平时的阅读体验不一样。她的文字不是那么易于吞咽。恰恰相反,她强硬,凌厉,掷地有声。她的文字总是带着超常的强度,挟沙裹石而来,真的过瘾。可与之对照的是她惨淡的个人生活,逃难,经济的拮据,追求爱情却屡屡被弃。难怪她说,“人们爱我的诗,保存我的手稿,可对于我,却爱得那么少,那么无精打采 。”
   谁能想象这样癫狂的过了一生的女人,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而她是的。在我们这些爱她的人眼里,她那么美,那么不可复制。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是我最爱的女诗人之一。她的作品,那种浓烈,干脆,完全的气息又扑面而来。她的诗歌不仅如男性一般阳刚坚硬,也充满着女性的似水柔情。在最落迫的窘境里(放逐,流亡,贫困,作品不被认可没有市场,所爱一个个背弃远离......)她仍然坚定地肯定:“我深深知道,过一百年人们将会多么地爱我...”,她深信,她的读者将会追寻她的足迹,让她完成真正的存在。
   她的一生爱过很多很多的人,有人说她对男人和女人都有着强烈的激情。从作品里了解的她倾慕过的人名单长的不可思议,而更不可思议的是她对待每一个生命中出现过的人都是那么纯粹而完全,所有的情感几乎都可以化为作品,而几乎所有真正经历过的爱都充斥着伤痛,欺骗,和背叛。 罗素说“生命的源自三种动力:对爱情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求及对人类痛苦的深深怜悯。”也许这也可以是对她生命的注解。
  
  “我要从所有的时代,从所有的黑夜那里,从所有的金色旗帜下,从所有的宝剑下夺回你,我要把钥匙扔掉,把狗从石阶上赶跑----因为在大地上的黑夜里,我比狗更忠贞不渝...”
  


  俄罗斯的伟大再于她的骄傲,一个饱受政治和贫困之苦的国家,活得依旧是个贵族。
  
  茨维塔耶娃的伟大也再于她的骄傲,一个失去了一切欢愉和权利的女人,仍然坚持自己的内心直到最后一刻。
  
  也许是着了那个叫safin的男人的魔,最近对俄罗斯的关注超过了一切。俄罗斯,哀愁却不悲苦,贫穷却不卑微,这是真正落拓到底也优雅致死的贵族,连名字听起来都带有诗歌的韵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