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魂兮归来

王业腾 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9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作者:

王业腾  

页数:

340  

字数:

29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抗战爆发后,华侨青年凌伯昂毅然回国,告别恋人,投笔从戎。先后随爱国将领戴安澜、孙立人将军所率远征军赴缅甸、印度参战,解救英军,反攻松山,解放腾冲,张扬了国威、军威。 作品以战地家书的形式详尽地记述了当年的战场实况,戴、孙二将军保卫滇缅公路艰苦卓绝的光辉战绩以及他们个人的命运。第一次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远征军将士、爱国侨胞和云南各族各界人民群众对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也记录了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援与帮助。作品史料翔实、场面恢宏磅礴,附有珍贵图片百余幅,是献给抗战胜利60周年的一曲惨烈悲壮的颂歌。

作者简介

王业腾,1940年生,湖南浏阳人,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1955年秋赴德宏边疆。1986年调德宏自治州政协。1977年至今创作各类文学作品一百多万字。其中,包括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多篇;两部电视文学剧本于1989年和1993年拍摄并播映;1991年出版《川黔万里行》,1993年出版《缅甸——佛光普照的神奇国度》,199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悲壮人生》。

书籍目录

《风云岁月纪实系列》总序前言 一个国民党军人有如落叶飘忽的一生上卷 致初恋人洁雅 第一章 肝肠寸断别伊人 第二章 将军可敬更可亲 第三章 国难更堪内患忧 第四章 风雨飘摇战云浓 第五章 将军诗人唱大风 第六章 天兵万从鏖战急 第七章 徒劳奔波战东枝 第八章 壮志未酬身先死 第九章 英雄虽死而犹生 第十章 了却心债始觉悔下卷 致苦难中的蕙蕙 第十一章 初始将军在异邦 第十二章 剑杖劈开野人山 第十三章 血战丛林显神威 第十四章 孟拱河谷战顽战 第十五章 挥师鏖战密支那 第十六章 死亡之城待复苏 第十七章 再战八莫创辉煌 第十八章 缅北滇西尽光复 第十九章 喋血边关战凶顽 第二十章 此情绵绵无尽期附录一 孙立人将军的后半生附录二 我的去台经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魂兮归来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我现在正在读,还没有读完,只说说现在的感想。先说装帧,纸张质量较差,导致了印刷质量的下降,有部分页子着墨太浅,很像是盗版书。有一些图片太模糊,比如开头戴安澜与孙立人两将军像,哪怕做一下最基本的处理,去掉扫描后的网格也是好的,真是让人遗憾。封面封底有偏色现象,再说,这种书籍,覆膜还不如用牛皮纸来得好。另外装订的很结实,但是胶水都漫到了书脊上,很不专业!再说正文,本文的作者,其实并非王业腾,王业腾先生做的工作严格意义上属于编辑范畴,真正的作者是书信日记的原作者凌伯昂先生。正如凌伯昂的儿子所述,王业腾先生做了很多校订和改编工作,但是不知是凌伯昂先生原文如此,还是王业腾先生的改写问题,使得文中很多书信缺少书信体的基本要素,读起来一会像小说,一会像书信,很别扭。但是要说的是,这本书的真正意义在于它的真实感,扑面而来,毫不造作,也没有那些官方文献的意识形态倾向和模糊不清的官腔官调。由于凌伯昂先生一直在远征军指挥机关工作,所以能够近距离接触戴安澜将军、孙立人将军等爱国将领,加之凌先生文笔比较流畅,使我们能够一睹这些将领当年的风采,这是任何官方文献所不能代替的。另外,书中体现的凌先生的救国抱负、儿女情长也颇有可读之处。这本书拿去改编剧本,将不会比其他热播剧逊色!强烈向想要了解中国远征军历史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绝对是一本好书!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这本书。我真是羡慕书中的日记作者,也就是一位抗日战争时期回国的缅甸华侨。他先后在戴安澜、孙立人将军身边工作过。他以自己的所见所闻,生动的在世人面前展现了这两位岳飞式的抗日将领的风采。两位将军勤于学习的精神,无上的人格魅力,**的指挥才能,不屈坚韧的精神品格,值得每一个中华民族成员的学习。记住他们吧,记住中国远征军!每一位为中华民族撒过热血的英雄,都会被铭记!


远征军,希望有一天祖国会把你们的骸骨迎接回家,英雄是不朽的,你们不愧为民族的英雄。战争不是士兵的错!


不多说了,感动人心!


此书是由参加中国远征军的一名中层军官的书信整理而成的,如果编撰者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删减改动的话,此书确实值得一看:以一个普通军官的角度,描述了戴安澜,孙立人等抗日名将在缅甸战役中的点点滴滴。里面加了一些类似于野史的小故事,难辨真伪。


很像盗版


  不说了,我最喜欢的书之一。虽然后来有听人说是怀疑其中内容的真实性,有点演义?大概指的是戴将军死后那段。但是不管是故事性还是纪实性,都让人身临其境、热血沸腾,以至于我看完之后对这段历史作了小小的研究,不仅是这段历史,对孙立人将军更是肃然起敬,并且关注远征军老兵的故事,甚至萌生到缅甸探寻当年远征军祖籍的念头。虽然包装不精美,不是名作家所编,也没有任何宣传的作品,但在看过的几本关于远征军的书当中,可读性是最高的。比很火的《战场上的蒲公英》要刺激的多,毕竟主人公是去到战争第一线,而不像蒲公英中的主人公,基本是处于抗战末期了,解放战争中也是没参加过恶战。


  看完凤凰台五辑的《孙立人沉浮录》,应当是早几年的作品了,我看的也太迟了。看完王业腾整理的《魂兮归来-随中国远征军赴印缅抗战手记》(2005年著),后者是根据一位曾经先后跟随戴安澜和孙立人的军人凌伯昂的日记以及凌的儿子补述整理成册的。
  
  一时竟无语凝噎。一个军事天才在最可以施展才华的年代里,被迫做了寓公,只能埋头养他的玫瑰。幸好,自那时起他可以教育子女,尽管他发现教育四个子女远比带兵打仗更难。历史总是会有惊人的相似,他和他敬仰的岳飞有着同样的悲剧。幸运的是他没有被杀,他和张学良一样活了下来。等到了平反自由的那一天,虽然来的是那么迟。所以说“存在第一”记住“谁笑在最后,才笑得最好看”。
  
  只要是为人民的,不管他存在与否,他始终活在人民心中。无论戴安澜或是孙立人。二个人都被“忠”误了。如果戴不响应把部队带会国内,就近先入印度,那历史又得重写了。而孙也是被“忠”误了。
  
  或者可以窃喜一下,如果台湾的军队一直在孙立人的领导下铁定要比现如今的厉害。历史不能重来,真实也不能掩盖。只是现如今能记起的又有几许。想起《恋爱的犀牛》里的一句: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绝望万分。我仍是对我自己对历史的无知而感到羞愧,去年去广州的时候,尽管去了黄花岗,但对那里的人物仍是知晓甚少,也没有去白云山看看当年孙立人修建的“新一军阵亡将士公墓”。
  
  摘录杜运燮的《给永远留在野人山的战士》
  你们英勇的脚步仍在林中前进
  治游的鸟兽可以为证
  高高的喜马拉雅白色的眼睛
  远方的日月星辰也都曾动心
  
  每当夜深树寒,你们一定
  还想起当年用草鞋踏遍多少山河
  守望过美丽的山陵幽谷
  怀念着自己祖传的肥田
  
  记起苦难的同胞们笑脸流泪欢送
  国外的侨胞又笑脸流泪欢迎
  已经用血肉筑成一座新长城
  震惊人类,还同样要用生命
  
  建一座高照的灯塔于异邦
  给正义的火炬行列添一分光
  还同样把你们的英勇足迹印过野人山
  书写从没有人写过的史诗
  
  就在最后躺下的时候
  你们知道,你们并没有失败
  在这里只是休息,为着等待
  一天更多的伙伴带着歌声同来。
  


http://comm.dangdang.com/reviewlist/9038572/
该书编辑的有些问题,应该保留原来的书信体,年月日等。
编辑难做,别咀嚼完了再吐给广大读者。最近还看到另外一本王少堂的《武松》,编辑在整理后记里大谈如何整理删节。百多年流传的口头艺术,最好是先完整原样保留,另行加注,或者可以单独论文形式进一步研讨。别上来就删减改,糟蹋了东西还大言不惭。。。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