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汉代文人与文学观念的演进

于迎春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6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于迎春  

页数:

29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系列”的一种。全书以大量翔实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在社会史、思想史的背景上,紧扣先秦与两汉时代社会体制的重大变化以及士人精神面貌与风气的转移,并尽可能从中国文化传统的固有特色和历史的流变过程出发,扎实、深入地描述并论析了中国古代文学在汉末走向自觉的具体过程,并进一步对所涉及到的一些重要文学现象给予了细致、充分的论述,从深层上阐释了汉代主要著述与文学创作面貌形成的根源。其立论精当稳妥,颇富创见,不仅对汉代文学的研究有所开拓,而且对于我国古代文学史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研究,都富有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1987-2003年度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文”在先秦的意义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奠定 一 “文”及其文学意义概说 二、“文”与“道” 三 诸子著述中所体现出的语言进步 四 文字与政治间的相互作用 五 “文人”、“文章”和“文学” 六、“立言”在士人生命价值中的地位第二章 汉帝国文学的建立和士人政治、思想统一的文学意义 一 秦朝不文 二 汉初诸侯藩国文学兴盛 三 诸侯--游士时代的终结 四 大一统帝国文化品貌的初步显现 五、儒学成为社会的总识形态 六、赋之为一代文学的现实 七、赋的内在矛盾 八、渐次为经术所笼罩的西汉后斯士人的文化观念 九、东汉社会的进一步儒学化及大赋艺术价值的衰退第三章 述作意识与文史哲的分离 一 创作的发生与时代和个人遭际 二 《春秋》在汉人文化创造中的崇高地位 三 司马迁《史记》之成一家言 四 “述”、“作”资格的下放 五 子史的日益专门化及由之而来的与文学的分离第四章 “以声为用”的式微和雅俗意识的对立 一 乐府的设置与雅乐之衰 二 士大夫视乐府民歌为郑卫之音 三 乐教的破产 四 新音乐在东汉士人中流行 五 文学由音声向文字转化 六 “雅”、“俗”的早期意义 七 战国诸子开始轻诋“俗” 八 “雅”、“俗”在汉代的继续演化和对立 九、“雅”在文化观念中的体现第五章 王充对“文人”及其写作活动具有时代开创性的认识 一 “文”的宽泛意义向书面表达的归结 二 “文人”的成立及对其地位的推尊 三 “文章”的概念 四 文章著作的功用和责任 五 “文人”写作的价值第六章 东汉经学的衰落和文学的进步 一 文人的涌现和作品的增多 二 经学的衰落 三 学术风气的转变 四 才艺与经术 五 汉末文人多才情第七章 东汉后期道家思想的兴盛及士人精神的新趋向第八章 文学在汉末走向自觉结语后记主要参考书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汉代文人与文学观念的演进 PDF格式下载



该书将汉代文学观念的演进变化过程揭示得细致入微,是研究汉代文学的案头书。


日晷文库系列之一。确实不错。


于迎春著作起点高,论述翔实,观点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另一部《秦汉士史》堪称力作,建议再版,因为实在是买不到、但他的之、著作也确实让商家大赚一笔,价钱一点不优惠、。


这本书正如其人,冷静客观的叙述态度,没有一个字是废话。极其严谨和扎实,处处显示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


书的内容很好哦,印刷也不错


老师推荐的书,很不错。看完后受益匪浅啊


好文好书


该书作者出版过有关秦汉士人的专著,对文人与文学的关系有所体悟。


对于了解汉代的文化比较有帮助,是一本不错的书,虽然有一点学究气。
能精心下来读还是不错的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