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通史
2002-1
东方出版社
李肖
214
无
梁姓源自周宣王时的大夫秦仲。他讨伐西戎有功,但为戎人所杀。为表彰他,周平王封其子康为梁山首领,立梁国(在今陕西韩城),人称梁康。其后代以国为姓。 梁姓得姓始祖梁康(梁伯)。 梁姓郡望有:安定、天水、河南、扶风。 该书旨在整理梁姓氏文明,疏通梁姓之来龙去脉,本书是一部插图本通史性著作,收录了大量精美插图,涉及该姓祖先、人物、郡望、文物、文献、名胜、遗迹等相关内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个别插图与正文文字并非一一对应,故名为“插图本”,不叫“图说”。
第一章 探根溯源第二章 梁姓世系第三章 血浓于水第四章 梁姓郡望第五章 梁姓风流第六章 当代梁姓及其分布第七章 梁姓文化第八章 家谱文献第九章 人物谱编者后记
书摘 在梁氏家族之中,梁商是一个为人和善、富有政治远见的政治家。他深知自己和家人,手无寸功,只是凭借外戚的特权人居大位,权倾天下,势必受到天下人的蔑视,因此格外注重自己的为人处世。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舍财好施,选贤任能,因而受到人们的尊重,京师翕然称为“良辅”。每有饥馑,他总是载谷于城门,赈济贫*,不宣己惠。他检御门族,未尝以权盛干涉司法,因此受到帝王的信任。 但是,梁商生性软弱无能,办事没有威望,又很溺爱子弟,家人在外违法乱纪,祸害百姓,他也不去过问,使梁家的纨绔子弟有恃无恐,奸淫抢掠,无恶不作,为梁氏家族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跋扈将军”梁冀,是梁商的长子。天是老大,他是老二,连皇帝老子也不放在眼里。他鸩杀皇帝,独揽朝政,无法无天,干尽坏事,最后引起公愤,夫妻双方自杀身亡,安定梁氏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 梁商有两个儿子,长子梁冀,字伯卓。长得是鸢肩豺目,洞精瞠眄,凶缆相狰狞,为人恶毒。小儿子梁不疑,长得是慈眉善目,为人和蔼,人品性情,酷似梁商。好经书,善待士,因此引起梁冀的嫉妒和仇视。他身为光禄勋,自耻兄弟有隙,于是便让位归第,闭门自守,忧郁寡欢,英年早逝。 与梁不疑正好相反,梁冀则是不折不扣的无赖之徒,他不仅口吟舌言,裁能书计,而且长得身强力壮,五大三粗,喝酒、弹棋、骑马、射箭、六博、蹴鞠,样样都会。梁冀从小就和一帮纨绔子弟为伍,偷鸡摸狗,酗酒闹事,打架斗殴,赌博意钱,样样都干。《后汉书》称他“臂鹰走狗,骋马斗鸡”,坏事做绝。 由于他出身名门世家,刚一成年就担任了黄门侍郎。不久,他又连续升迁,从侍中,虎贲中郎将到越骑、步兵校尉,执金吾,一路平步青云,连升多级。永和元年(136年),梁冀升任河南尹,职位相当于首都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他为政暴恣,敲榨勒索,十分野蛮。他担任了大将军之后,弟弟梁不疑升迁为河南尹,一切朝政尽揽手中。当时,汉顺帝刚去世,汉冲帝还在襁褓之中,梁太后垂帘听政,让梁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务,梁冀虽然坚持推辞,不肯就职,却事事插手,为所欲为,其他人敢怒而不敢言。 汉冲帝刘炳,还没成人,就驾崩而去,梁冀就擅自做主,改立刘缵为质帝。汉质帝少而聪慧,经常看见梁冀骄横跋扈,独断专行,就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指着梁冀说:“这个人是个跋扈将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梁冀从此十分痛恨汉质帝,就让自己的手下,在汉质帝的煮饼中加入鸩毒,毒杀了汉质帝,又改立刘志为汉桓帝。 元嘉元年(151年),汉桓帝刘志认为梁冀拥立自己为帝,有援立之功,想对梁进行特殊优待,进行恩典。于是就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人就暗中告诉汉桓帝,说梁冀每次进朝都携带凶器,不按规定办事,有时候还佩带利剑,直冲皇上的大殿而去,凶恣日积,恐怕以后会弄出大乱子,要求汉桓帝对梁冀进行约束。汉桓帝虽然贵为皇帝,却对飞扬跋扈的梁冀奈何不得。人们常说:“天下梁氏出安定。”安定地处边隅,治所位于高平(今宁夏固原县),归凉州刺史管辖 东汉之际,治所又迁到临泾,故郡废弃。岁月的流逝,民族的融合,使梁姓的民族混血程度与日俱增。东汉大将军梁冀,外表酷似胡人。《后汉书,梁统传》说他长得“鸢肩豺目,洞精瞠眄”,这显然不是纯正的汉人模样。梁冀穷奢极欲,经常搜罗外国美女,他的儿子梁胤则被人们称为“胡狗”,意即与西域胡人交合的杂种。史书上说他“容貌甚陋,不胜冠带”。16岁就当上了河南尹,后受父亲的牵连,受弃市之刑,暴尸街头。所以说,梁氏与西北少数民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假冒梁姓者有之,梁氏改姓者有之,胡汉混血者有之,堂堂梁氏,并非一脉相承的纯正梁氏血统,其中的水分实难估计。但血浓于水,正是异姓人氏的加入,才给梁氏补充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历史上的梁姓氏族虽然不是一个庞大的姓氏,却是一个成份十分复杂的姓氏。他们中间包括羌族、氏族、鲜卑族、蒙古族、满族,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最为有名的冒姓梁氏,无疑要算蒙古贵族演变的河南汝阳梁姓。文学家梁肃 梁肃(753—793),字敬之。唐代散文家、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他出生于安定郡,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变革时期,出生不久就赶上了“安卑之乱”,9岁时又遇上了史思明围攻洛阳,他们全家被迫南下,流落在吴越一带,在厄难中转徙达20年之久。建中元年(780年),梁肃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荣登文辞清丽科,成为了太子东宫的校书郎。不久,梁肃被推荐为右拾遗,因为母亲年老多病,推辞不就,闲居在家。789年,梁肃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转迁右补阙、翰林学士、皇太子诸王侍读、史馆修撰,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因而有机会专心致力于散文创作和研究。 梁肃师从独孤及,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其古朴简约的文风、深沉雄浑的文笔,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影响很大,并为之所仿效。贞元八年(792年),梁肃协助陆贽主持科举考试,在他的大力推荐下,韩愈金榜题名,成为进士。 梁肃的代表作品有《过旧园赋》、《兵箴》、《代太常答苏端驳杨绾谥议》、《常州刺史独孤及集后序》、《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等,《全唐文》中保存有他的作品六卷。 梁肃是隋朝刑部尚书粱毗的五世孙,是安定乌氏县的名门世家的后裔。戏剧作家梁辰鱼 梁辰鱼(1521—1594)是明朝著名的戏剧作家,字伯龙,号少白。昆山(今江苏昆山)人。 他出生在一个低级官吏的家庭,其父梁介,为山西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训导,文才行显,爱好广泛,对梁辰鱼耳污濡目染,影响很深。年轻的梁辰鱼,身高八尺,疏眉虬髯,尚武任侠,对八股应试毫无兴趣,在家闲暇无事,专门结交天下的英才奇士。他家有一座大屋,是亲朋好友聚会的场所,他的许多学问,和知识就是在畅谈中获取的。戏剧家张风翼,文学家王世贞、李攀龙都是他的座上客,交往十分密切。 为了获得必要的音乐知识、戏剧理论,梁辰鱼又拜音乐家魏良辅、戏剧家郑思笠为师,向他们请教学问。经过长期的钻研和探索,梁辰鱼在戏剧创作上的技巧越来越娴熟,很快成为当时最有名的戏剧家之一。时人夸奖他说:“艳歌清引,传播戚里间。白金文绮,异香名马,奇技淫技之赠,络绎于道。歌儿舞女,不见伯龙,自以为不祥也。”由此可知,梁辰鱼是当时一位知名度很高的明星戏剧家,很受观众和演员们的欢迎。 梁辰鱼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戏剧创新上。他扬长避短,不断反思元代戏剧的优劣得失,从而创作了一批新剧目。他的代表作《浣沙记》,取材于吴越争霸的故事,是用《吴越春秋》旧本改编而成,只是故事情节比历史记载更加丰富、生动。他的杂剧《红线女》,是根据唐朝袁郊的传奇小说《红线》改编而成,形象地塑造了学识广博、武艺超群、胆大心细的女侠红线,只身潜入魏博节度使戒备森严的住宅,盗走了床头上的金盒,使一向飞扬跋扈的魏博节度使田承嗣魂飞胆惊,再也不敢兴风作浪,祸害邻境。时人对该剧评价甚高,称它“工美之至,已几于金相玉质”,达到了完美无瑕的崇高境界。 明朝的陕西按察副使梁应策,河南鄢陵人。他7岁那一年,母亲患病臣床,梁应策焚得祈祷,流着眼泪跪在庭堂中央,要求以自身代替母亲受难。他又跑到城隍庙,伏地祷告,几乎因哭泣过度而气绝。一位戴黄冠的医生,路过此地,见此情景,舍药救活了母亲,梁应策从此有了孝子的美名。24岁时,他被收入乡书孝声篇中,34岁时中进士榜,授工部营缮 司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由于官府离家太远,他无 大骂梁应策说:“不闻《孝经》始于事亲,终于事君?”梁庞笨伏地不起,坚决要求回家赡养双亲,他的父亲没有办法,举起拐杖就打,这样他才离开家乡,回到官府。抵达成都几个月后,他就重返家乡,坚持在父母身边尽孝。当时,他的父母年已七十,梁应策深感能侍奉双亲的日子不会太多了,就亲自下厨为父母烹调饮食,一茶一汤都要跪着递上去。梁应策的父亲喜欢到亲友家串门,到了深夜还不想回家,他就手持蜡烛,等候父亲所乘车马的到采。一听到门外车响,他就迎出外,把父亲扶回卧室,等父亲睡安稳后方才离开。有人说太和山有菩萨显灵,向其祷告,可以让父母长寿。梁应策信以为真,亲自前往太和山,每十步一拜,一下走了一千多里。梁应策父亲八十大寿之时,他的母亲去世,既葬之后,梁应策白天给母亲守墓,晚上回家侍候父亲。他的父亲由于上了年纪,卧床不起,他就伏在枕边,一勺一勺地给父亲喂食,直到父亲去世。从此以后,粱应策就守在父母的墓旁,筐一筐往上加土,有慈鸟数百只,落在他的小草屋上,久久不肯飞去。有位缙绅先生见此情景,就劝说道,“孝虽无穷,只要合乎礼制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天天守护在坟墓旁。”梁应策回到朝廷,负责押运粮饷,由于办事认真,从无差错,就让他担任户部驻扬州的催饷官。他裁撤冗员,堵塞漏洞,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深受扬州人的赞誉。加上他孝敬父母,有“梁孝子”的美名,很快升任陕西按察副使。梁应策去世后,家乡人特意为他立了一个“梁孝子祠”,以纪念这位德才兼备的孝子贤孙。 梁启超的父亲梁宝瑛,在彰显中国的“孝”道方面也堪称典范。他父亲晚年生病十余年,有时卧床数月不起,他总是日夜侍候,衣不解带,十年如一日;梁宝瑛的长兄去世太早,留下寡嫂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他对待长嫂事之如母,耐心教养三个子侄如同亲生儿子,受到乡邻的夸奖。 ……插图
编者后记该书旨在整理中华姓氏文明,疏通各姓氏之来龙去脉,为广大读者和姓氏文化研究者提供一套史料考订详实、文献资料丰富的通史。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整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精神的凝聚以及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 本书是一部插图本通史性著作,收录了大量精美插图,涉及该姓祖先、人物、郡望、文物、文献、名胜、遗迹等相关内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个别插图与正文文字并非一一对应,故名为“插图本”,不叫“图说”。请读者察之。 本书主体部分之文字由徐玉清完成,插图及图注、文献、人物谱三部分内容由华言实增补。著者和华言实将各自承担相关部分之文责。文献部分主要取材于中华书局之《中国家谱综合目录》 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之《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人物谱部分主要取材于上海辞书出版社之《中国人名大辞典》,书中所采用的地图均来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等著作,在此一并致谢。 该书之编撰有相当难度,错讹和不当之处肯定会存在,资料方面的不齐备更是在所难免。希望有兴趣的读者朋友能提供相关资料,以利于下一步修订再版。 丛书已出版的第一辑13种,、得到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回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使我们对计划中的“百卷本”的最后圆成,更加充满信心。欢迎有志于姓氏文化研究的作者惠赐大作,共襄盛举。 联系地址:北京西城区德外五路通街19号院2号楼东方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电话:010-82033007 传真:82033008 邮编:100011 编 者 2002年2月
《中华姓错通史·梁姓(插图本)》特点: 通史体裁 别具一格 一部搜罗宏富,研究周密,纵贯古今的中华姓氏文明巨著。 四大板块 全面涵盖 一部涵盖诸多学科,文献资料丰富的通史性著作。姓氏源流、姓氏文化、姓氏文献、姓氏名人四大板块,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姓氏文明。 全新视野 历史散文 一部视野广阔,既富哲理,又具散文笔调的文化史书。言简意赅,明晓流畅,严肃史书成功地走向大众视野。 插图丰富 图文并茂 一部拥有大量珍贵图片的姓氏图典。插图涉及祖先、人物、郡望、文献、山川、名胜、古迹等内容。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无
通过姓氏,了解自己,了解社会,这本书内容很好。
将姓氏史与中国历史融汇是件不错的事情